杠杆科学反思

杠杆的科学反思

杠杆的科学反思:杠杆的科学教学反思

篇一:杠杆的科学教学反思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有两个: 一是了解杠杆的三个点;一是杠杆的分类:省力,费力,既不 省力也不费力?在生活中,学生其实对杠杆这种工具并不陌 生,只是不清楚或没思考过它的工作原理.因此,我在教学时, 认识杠杆采用了讲述的方法,学生也很快明白了它的三个点: 支点,动力点,阻力点?研究杠杆的秘密时,采用杠杆尺作为 研究工具,让学生大胆猜测,实验,不拘泥某个特定的结论. 在实验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有效地利用和发展了学 生的探究能力,使实验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和正确的结论?但 在数据的整理分析中,由于时间的限制,结论显得有些仓促. 这应当是我们新手普遍存在的问题,精确把握课堂时间,合 理安排教学进度,在课堂教学中组织活动收放自如.在以后 的教学中还要我多加注意?篇二:六上第一单元第2课《杠 杆的科学》教学反思《杠杆的科学》一课主要有两个内 容,分别是“认识杠杆”和“研究杠杆的秘密”。这节课上 下来,给我的感觉是不顺畅,很纠结!问题出在哪呢?作 为教师,我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制作课件,安排探究活动, 已经做得够到位了。反复斟酌,我觉得应该是这一课的教 材存在问题,那就让我来给教材挑挑刺吧。第一根刺:从 撬棍引到杠杆,太急!本课开头如下:在一根棍子下面放 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了。人们把这样的 棍子叫撬棍。然后马上就引出来: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 叫作杠杆,并马上介绍杠杆的三个重要位置。对学生来说,

“撬棍”是个新概念,它有什么特点,它的工具原理是什 么,在学生对这些知识还没有明晰的前提下,就轻率引出 杠杆,还说“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作杠杆”,学生能知 道哪些是像撬棍这样的机械呢?我觉得,这个内容完全可 以作为一个教学点,标题为“撬棍的秘密”。让学生看图或 者实践,充分讨论撬棍的工作原理,知道它能省力以及省 力的原因,再类推出螺丝刀撬东西、开瓶器开啤酒盖,都 是和撬棍相似,它们共同点就是有个支点,另外还有用力 点和阻力点。这个时候,再提出“杠杆”的标准,就比较 恰当了。撬棍和类似撬棍的机械是由一根杆组成,那剪刀、 钳子、筷子这些工具和撬棍形状明显不同,那它们是杠杆 吗?学生肯定有争议,那就让他们继续深入讨论吧!当他 们在这些工具上也找到了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我们就 可以总结:这些工具也是杠杆。第二根刺:概念名词不合 理,烦琐!中学科学老师抱怨,小学科学常常把错误的概 念教给学生。这个问题出在哪?除了是因为许多科学老师 的专业知识素养不高之后,还有就是教材编写中的问题, 在教材中有些编者生造的概念名词,和通用的科学术语不 一致。比如本课中的“用力点”,在初中科学上描述为“动 力点”,虽然意思差不多,但是名称不统一肯定会制造麻烦。

 还有在分析杠杆的时候,有一种情况是不省力也不费力, 因为字多,学生常略

写成不省力,导致表达不准确,我就纳闷了,为什么 这里不用初中的“等臂杠杆”来描述呢?第三根刺:问题 描述不严谨,有歧义!书本第4面有这样的一个问题:

“下面的工具是不是杠杆呢?说说我们的理由”。下面出示 了 6幅图,分别是:羊角锤拔钉、老虎钳、剪刀、天平、 螺丝刀、擀面棍擀面。粗粗看,好象没问题。仔细分析, 有4幅图仅仅出示工具的名称,容易产生歧义。比如螺丝 刀,如果用来拧螺丝,那它就是轮轴而不是杠杆,可如果 是用来撬盖子呢,那就要归类到杠杆了。再比如老虎钳, 用来剪铁丝是杠杆,用来钉铁钉也是杠杆,用来夹拧螺帽 就是轮轴。延伸到我们的作业本和考卷,有些出题人小气 的连图都不给,就提供一个工具名称让判断是不是杠杆, 真的是很过分。第四根刺:探究活动难掌控,耗时!书第5 面提出“用撬棍撬起重物一定能省力吗”,这个问题我觉 得有些好笑,难道用撬棍还会故意采用费力的方式吗?然 后提出用“杠杆尺”来研究杠杆作用,又说把“杠杆尺” 当“撬棍”,我是真的被搞糊涂了,到底是研究杠杆呢,还 是研究撬棍?算了,还是按小标题"研究杠杆的秘密”来 理解吧。问题是我们的实验材料不够精确,比如两边都挂 一个钩码,左边挂在第三格右边挂在第四格,居然也差不 多平衡。还有的学生在杠杆尺的一侧选了两个地方挂钩码。

 看来这个探究实验设计还需改进或更换。篇三:杠杆教学 反思本节课的课堂上我利用典型、生动且为学生熟悉的事 实和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进入猜想,要

求他们不要盲目猜想,而应根据现有的知识或体会,进 行有科学依据的猜想,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并自然 地进入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实验过程中, 通过巡视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上的错误,避免错误的数据误 导学生,使每一组都能顺利完成实验。课上能及时对学生 作出客观、科学、合理的评价,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探究的 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这一节课的关键是对数据的进行 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但实验结论隐藏在数据中不易被发 现,因而在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数据展示在黑板上,引导学 生寻找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地 得出结论。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 产生各种的猜想和结论,激发更多的学生发言,充分体现 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个实验中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主要 过程:猜想一一设计实验一一实验一一数据分析一一归纳 整理等。每个环节教师只作适当的引导,而大部分让学生 自己思考、分析、发现、实践、归纳。通过该节的学习, 学生不但学会了知识,还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了 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了主动探究的意识,培养了严谨的 科学态度和协作的精神。实验基本达到自己的预想效果, 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学生使用的器材都是实验室提供 的相同规格的钩码、杠杆,以至各小组的实验数据十分类 似。若实验中杠杆由学生自己制作,用身边的一些小物品 作为阻力,实验的数据不会类同就更有说服力,实验的效 果可能会更好,所以这一个探究实验还有待完善。另外, 一下几点在教学中应该注意:1.杠杆这节教学重点是要求 学生根据杠杆的五要素把生活中的杠杆模型和理想的理论 模型结合起来,比如剪刀、夹菜的筷子、指甲剪等。2.这 节还有一个重点也是难点:画支点和力臂,这里既牵扯到 数学点到直线距离,有涉及到物理的力的作用点和力的示 意图,学生感到非常困难。3.画力臂并比较力臂大小是下 面杠杆分类的基础,一定要多练并让学生过关。篇四:《杠 杆的科学》教学反思本课从认识简单机械中的撬棍引出杠 杆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杠杆的三个点:支点、用力点、阻 力点。接着,引导学生区分杠杆类工具和非杠杆类工具。

 最后,用杠杆尺做实验,从而进一步探究杠杆什么时候省 力,什么时候费力,什么时候不省力也不费力。教学时, 我就是按照这样的步骤来的。结果,每个环节进行都很顺 利,特别是一班的学生做杠杆尺的实验时非常有序,对操 作步骤也是一点就明。课堂提问中,也是一班的学生对杠 杆和非杠杆的认识最准确。而二班的学生,四个组中有两 个组的学生操作中出现违规行为,有三个组在往杠杆尺上 挂钩码时,竟然在支点两边挂了几处,相当于找出了很多 个阻力点和用力点,没能准确理解杠杆的定义。而且,在 距支点的距离把握上,不能发散思维,导致每次杠杆平衡 时支点两边的距离和钩码的个数都是一样的,都成了不省 力也不费力杠杆,给接下来的探究规律带来难度。分析一 下原因,与学生的素质有关,也与班级的教学环境有关。

 科学就应该让每一个学生大胆推测大胆动手,可是有些学 生却习惯于啃书本,读死书,这样就不利于科学的学习了。

 另外,二班上课的时候竟然还有一个学生在人家做实验的 时候玩悠悠球被我逮到了,可见学习习惯的养成很重要, 当然,我以后也应该注意科学实验时的引导,应该让每一 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让每一个学生都乐于做实验, 会做实验。最后一点不满意的地方时,课堂结尾总结杠杆 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时,下课了,没能把 这个让学生研究透,只能留到下节课。以后应该注意课堂 时间的把握!篇五:《杠杆的科学》教学反思《杠杆的科学》 是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在这一课时中, 主要指导学生利用杠杆尺。钩码、记录表来研究杠杆省力 费力的规律。通过实验,使学生养成相互合作、相互交流 的科学学习习惯,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但是在 上这一课时,却出现了这几种不同的现象:在上实验课 时,我也注意到了在一组数据中有六个和七个钩码,小组 之间肯定不够用。于是我就特意强调:老师今天只分给每 个小组10个钩码,但是不够用,小组之间想想办法,看看 那个小组最先做完实验?说完之后,学生开始做实验。学 生们到底会怎样的?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在观察着。不一会 儿,我发现第2小组的同学开始下位到别的小组借钩码。当 走到9组拿起钩码的时候,这个小组的同学立马把钩码抢 回来了,这个同学没有办法,只好又到别的小组去借钩码 To不一会儿,

2组的同学把实验做完了。紧接着,我看到很多小组的 同学都到8组那儿去借钩码用。这时九组的同学也做到这 一组实验数据了,抬头看看其他小组都到8组那儿去借钩 码用,也只好去借钩码了。看到全班同学都做完实验,于 是我问八组的同学:“为什么你们小组的同学做的这么快呢? 你们不是也只有10个钩码吗? ”八组的李海星说:“我们 是先做的这一组数据,先跟五组借了三个钩码,然后他们 组用的时候再跟我们借的。”听到这个,我说了一句:“俗 话说的好,众人捧火火焰高,既然我们做实验,要求小组 之间合作,其实也是要求组与组之间进行合作。还有一句 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在你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就帮助了自 己,为什么不去帮助别人呢?看看五组和八组他们不是合 作得很好吗? ”。听到这儿,刚才几个不借钩码的小组的 同学的脸刷的红了起来,低下头不再说话。通过学生实验, 我发现学生用的时间很多,应该怎样改进呢?带着这个问 题走进了下一节课。在给六年级一班上实验课时,我特意 也强调了一组数据中有六个和七个钩码,同时为了节约实 验时间,我特意提醒学生可以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例如一 组和二组、三组和六组、四组和七组、五组和八组、九组 和十组、十一组的同学可以自己想办法。这样一个小组从 前往后做,另一个小组从后往前做,最后两个小组可以把 实验结果合起来,我们看看哪个组做得快?通过观察学生 做实验,我发现有的小组做得很快,而有的小组却迟迟没 有做完。通过询问,我得知:四组和七组、五组和八组的 同学通过协商进行了合作,而其他小组的同学还是小组之 间自己做自己的,根本没有进行合作,所以耽误的时间还 是很长。针对这样的结果,我对全体同学说了这样一句 话:“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做实验之前,老师已经做了提 醒,小组之间可以互相商量一下,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的, 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呢? ”听到这个,没有合作的小组低下 头。我想他们一定是在为他们的做法做反思吧!但愿他们 能从这节课中能悟出点道理来。给两个班上完这节课,我 也想了很多:第一:在上科学课尤其是在做实验时特别要 求学生进行合作,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个实验,学到更多的 知识。有的小组内能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把实验做 好,而有的小组内却只有个别同学唱“独角戏”,其他同 学在看热闹,坐享其成实验结果。小组之间都合作不成, 何谈组与组之间的合作呢?这恐怕是在今后教学中需要注 意的一个问题。第二:不同的班级学生情况不同,应如何 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引导、教育,这给我在今后的教 学中又提出了一个难题。学无止境,教无定法,这需要我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不断的调整自己的 教学方法,争取让自己的课堂效率得到更大的提高。

杠杆的科学反思:杠杆》教学反思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第四节杠杆》教学反思

第七周星期四上午第一节课我在班进行了杠杆一课教 学,由于杠杆在整

个第十三章中占据的地位非常重要,加上是学生最先 接触的一种简单机械。所以

在上课之前就做了充分的准备,对本节课的重难点从 新审视了一遍。针对这个班【杠杆的科学反思】

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教学计划,对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可 能会出现的问题准备了几个

预案。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

果,但是仍然不可避免的存在

一些遗憾。课后,我对本节课的整个活动过程进行了 一下反思。

通过新课标的实施,物理教师力求改变旧的教学观念, 努力去接受新课程的

洗礼,全力摆脫原来的“传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 学会主动学习,由原来的“接

受式”的学习转变为“探究式”为主的学习。我校倡 导的“导学型”课堂就是一

种很好的方式。

这节课及实验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成功之处:

1、紧贴生活创设思维的空间,为学生拨开云雾,展开 猜想的翅膀。

课堂上我利用典型、生动且为学生熟悉的事实和生活 体验引导学生进入猜

想,要求他们不要盲目猜想,而应根据现有的知识或 体会,进行有科学依据的猜

想,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并自然地进入探究活 动,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巡视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上的错误, 避免错误的数据误导学生,

使每一组都能顺利完成实验。课上能及时对学生作出

客观、科学、合理的评价,

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探究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

 【杠杆的科学反思】

2、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形成科学的结论,培养学生分 析概括能力。

这一节课的关键是对数据的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但实验结论隐藏在数

据中不易被发现,因而在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数据展示 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寻找数

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地得出 结论。

3、营造宽松环境,培养敢想敢说的精神。

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往往使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见 解,因而课堂上巧妙引

导学生,让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产生各种的猜 想和结论,激发更多的学生

发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杠杆的科学反思】

4、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会探究方法。

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

1、不会作垂线;

2、找不准动力和阻力,分不清杠杆的受力与施力。

教师主要存在的问题:

1、应适当裁剪所选做的实验,节约时间进行总结,和 练习。不要精华都舍

不得,造成不能生成理想的课堂。结果造成遗憾。

2?探究过程仍需多给学生时间,将一个问题彻底弄清 楚。

3、 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更多一些,能否弱化教师的导。

课件要做得更精简,可以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问题, 不要让课件牵着教

师的鼻子走,不得不用时才使用,不为用而用。

通过精心的准备,总体下来效果还算不错。各种考虑 都是有必要的,为上

课中突发事件的产生提供及时的预案,即使上课不一 定用得上。所以充分作好准

备是打造高效课学的重要途径。总体而言,我这堂课 从设计到实施中还是很好地突出了学生参与意识与主动性, 较好的落实了物理教学“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物理” 的思想,但是细节把握不够好,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杠杆的科学反思:XX杠杆的科学教学反思

第1篇:杠杆的科学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了解杠杆的三个点;一 是杠杆的分类:省力,费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在生活中,学 生其实对杠杆这种工具并不陌生,只是不清楚或没思考过它 的工作原理?因此,我在教学时,认识杠杆釆用了讲述的方法, 学生也很快明白了它的三个点:支点,动力点,阻力点?研究 杠杆的秘密时,采用杠杆尺作为研究工具,让学生大胆猜测, 实验,不拘泥某个特定的结论.在实验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 主动性,有效地利用和发展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实验得到 了满意的结果和正确的结论?但在数据的整理分析中,由于 时间的限制,结论显得有些仓促?这应当是我们新手普遍存 在的问题,精确把握课堂时间,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在课堂教 学中组织活动收放自如.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我多加注意.

第2篇:六上第一单元第2课《杠杆的科学》教学反 思

《杠杆的科学》一课主要有两个内容,分别是“认识 杠杆”和“研究杠杆的秘密”。这节课上下来,给我的感觉 是不顺畅,很纠结!问题岀在哪呢?作为教师,我认真钻 研教材,精心制作课件,安排探究活动,已经做得够到位 To反复斟酌,我觉得应该是这一课的教材存在问题,那 就让我来给教材挑挑刺吧。

第一根刺:从撬棍引到杠杆,太急!

本课开头如下:在一根棍子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 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了。人们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然后 马上就引出来: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作杠杆,并马上 介绍杠杆的三个重要位置。

对学生来说,“撬棍”是个新概念,它有什么特点,它 的工具原理是什么,在学生对这些知识还没有明晰的前提 下,就轻率引出杠杆,还说“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作 杠杆”,学生能知道哪些是像撬棍这样的机械呢?

我觉得,这个内容完全可以作为一个教学点,标题为 “撬棍的秘密”。让学生看图或者实践,充分讨论撬棍的工 作原理,知道它能省力以及省力的原因,再类推出螺丝刀 撬东西、开瓶器开啤酒盖,都是和撬棍相似,它们共同点 就是有个支点,另外还有用力点和阻力点。这个时候,再 提出"杠杆”的标准,就比较恰当了。

撬棍和类似撬棍的机械是由一根杆组成,那剪刀、钳 子、筷子这些工具和撬棍形状明显不同,那它们是杠杆吗? 学生肯定有争议,那就让他们继续深入讨论吧!当他们在 这些工具上也找到了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我们就可以 总结:这些工具也是杠杆。

第二根刺:概念名词不合理,烦琐!

中学科学老师抱怨,小学科学常常把错误的概念教给 学生。这个问题出在哪?除了是因为许多科学老师的专业 知识素养不高之后,还有就是教材编写中的问题,在教材 中有些编者生造的概念名词,和通用的科学术语不一致。

比如本课中的“用力点”,在初中科学上描述为“动 力点”,虽然意思差不多,但是名称不统一肯定会制造麻烦。

 还有在分析杠杆的时候,有一种情况是不省力也不费力, 因为字多,学生常略写成不省力,导致表达不准确,我就 纳闷了,为什么这里不用初中的“等臂杠杆”来描述呢? 第三根刺:问题描述不严谨,有歧义!

书本第4面有这样的一个问题:“下面的工具是不是杠 杆呢?说说我们的理由”。下面出示了 6幅图,分别是:羊 角锤拔钉、老虎钳、剪刀、天平、螺丝刀、擀面棍擀面。

粗粗看,好象没问题。仔细分析,有4幅图仅仅出示 工具的名称,容易产生歧义。比如螺丝刀,如果用来拧螺 丝,那它就是轮轴而不是杠杆,可如果是用来撬盖子呢, 那就要归类到杠杆了。再比如老虎钳,用来剪铁丝是杠杆, 用来钉铁钉也是杠杆,用来夹拧螺帽就是轮轴。

延伸到我们的作业本和考卷,有些出题人小气的连图 都不给,就提供一个工具名称让判断是不是杠杆,真的是 很过分。

第四根刺:探究活动难掌控,耗时!

书第5面提出“用撬棍撬起重物一定能省力吗”,这个 问题我觉得有些好笑,难道用撬棍还会故意采用费力的方 式吗?然后提出用“杠杆尺”来研究杠杆作用,又说把 “杠杆尺”当“撬棍”,我是真的被搞糊涂了,到底是研究 杠杆呢,还是研究撬棍?

算了,还是按小标题“研究杠杆的秘密”来理解吧。

 问题是我们的实验材料不够精确,比如两边都挂一个钩码,

左边挂在第三格右边挂在第四格,居然也差不多平衡。还 有的学生在杠杆尺的一侧选了两个地方挂钩码。看来这个 探究实验设计还需改进或更换。

第3篇:杠杆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课堂上我利用典型、生动且为学生熟悉的事 实和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进入猜想,要求他们不要盲目猜想, 而应根据现有的知识或体会,进行有科学依据的猜想,培养 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并自然地进入探究活动,激发学生 的探究热情。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巡视及时纠正学生操作 上的错误,避免错误的数据误导学生,使每一组都能顺利 完成实验。课上能及时对学生作出客观、科学、合理的评 价,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探究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

这一节课的关键是对数据的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但实验结论隐藏在数据中不易被发现,因而在教学中选择 适当的数据展示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寻找数据之间的相互 关系,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地得出结论。

□□

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产生各

种的猜想和结论,激发更多的学生发言,充分体现学生的 主体作用。

在这个实验中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猜想一 —设计实验一一实验一一数据分析一一归纳整理等。每个 环节教师只作适当的引导,而大部分让学生自己思考、分 析、发现、实践、归纳。通过该节的学习,学生不但学会 了知识,还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了科学研究的方 法,激发了主动探究的意识,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 作的精神。

实验基本达到自己的预想效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 处:学生使用的器材都是实验室提供的相同规格的钩码、 杠杆,以至各小组的实验数据十分类似。若实验中杠杆由 学生自己制作,用身边的一些小物品作为阻力,实验的数 据不会类同就更有说服力,实验的效果可能会更好,所以 这一个探究实验还有待完善。

另外,一下几点在教学中应该注意:

杠杆这节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根据杠杆的五要素把 生活中的杠杆模型和理想的理论模型结合起来,比如剪 刀、夹菜的筷子、指甲剪等。

这节还有一个重点也是难点:画支点和力臂,这里 既牵扯到数学点到直线距离,有涉及到物理的力的作用点 和力的示意图,学生感到非常困难。

画力臂并比较力臂大小是下面杠杆分类的基础,一 定要多练并让学生过关。

第4篇:《杠杆的科学》教学反思

本课从认识简单机械中的撬棍引出杠杆的概念,让学 生了解杠杆的三个点:支点、用力点、阻力点。接着,引 导学生区分杠杆类工具和非杠杆类工具。最后,用杠杆尺 做实验,从而进一步探究杠杆什么时候省力,什么时候费 力,什么时候不省力也不费力。

教学时,我就是按照这样的步骤来的。结果,每个环 节进行都很顺利,特别是一班的学生做杠杆尺的实验时非 常有序,对操作步骤也是一点就明。课堂提问中,也是一 班的学生对杠杆和非杠杆的认识最准确。而二班的学生, 四个组中有两个组的学生操作中出现违规行为,有三个组 在往杠杆尺上挂钩码时,竟然在支点两边挂了几处,相当 于找出了很多个阻力点和用力点,没能准确理解杠杆的定 义。而且,在距支点的距离把握上,不能发散思维,导致 每次杠杆平衡时支点两边的距离和钩码的个数都是一样 的,都成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给接下来的探究规律带 来难度。

分析一下原因,与学生的素质有

关,也与班级的教学环境有关。科学就应该让每一个 学生大胆推测大胆动手,可是有些学生却习惯于啃书本, 读死书,这样就不利于科学的学习了。另外,二班上课的 时候竟然还有一个学生在人家做实验的时候玩悠悠球被我 逮到了,可见学习习惯的养成很重要,当然,我以后也应 该注意科学实验时的引导,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 参与进来,让每一个学生都乐于做实验,会做实验。

最后一点不满意的地方时,课堂结尾总结杠杆省力、 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时,下课了,没能把这个让 学生研究透,只能留到下节课。以后应该注意课堂时间的 把握! 第5篇:《杠杆的科学》教学反思

《杠杆的科学》是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时,在这一课时中,主要指导学生利用杠杆尺。钩码、记 录表来研究杠杆省力费力的规律。通过实验,使学生养成 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科学学习习惯,并且意识到相互合 作的重要性。但是在上这一课时,却出现了这几种不同的 现象:

在上实验课时,我也注意到了在一组数据中有六个和 七个钩码,小组之间肯定不够用。于是我就特意强调:老 师今天只分给每个小组10个钩码,但是不够用,小组之间 想想办法,看看那个小组最先做完实验?说完之后,学生 开始做实验。学生们到底会怎样的?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在 观察着。不一会儿,我发现第2小组的同学开始下位到别 的小组借钩码。当走到9组拿起钩码的时候,这个小组的 同学立马把钩码抢回来了,这个同学没有办法,只好又到 别的小组去借钩码了。不一会儿,2组的同学把实验做完了。

 紧接着,我看到很多小组的同学都到8组那儿去借钩码用。

 这时九组的同学也做到这一组实验数据了,抬头看看其他 小组都到8组那儿去借钩码用,也只好去借钩码了。看到 全班同学都做完实验,于是我问八组的同学:“为什么你们 小组的同学做的这么快呢?你们不是也只有10个钩码吗? ” 八组的李海星说:“我们是先做的这一组数据,先跟五组 借了三个钩码,然后他们组用的时候再跟我们借的。”听 到这个,我说了一句:“俗话说的好,众人捧火火焰高,既 然我们做实验,要求小组之间合作,其实也是要求组与组 之间进行合作。还有一句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在你帮助 别人的同时也就帮助了自己,为什么不去帮助别人呢?看 看五组和八组他们不是合作得很好吗? ”。听到这儿,刚才 几个不借钩码的小组的同学的脸刷的红了起来,低下头不 再说话。

通过学生实验,我发现学生用的时间很多,应该怎样 改进呢?带着这个问题走进了下一节课。在给六年级一班 上实验课时,我特意也强调了一组数据中有六个和七个钩 码,同时为了节约实验时间,我特意提醒学生可以小组之 间进行合作,例如一组和二组、三组和六组、四组和七组、 五组和八组、九组和十组、十一组的同学可以自己想办法。

 这样一个小组从前往后做,另一个小组从后往前做,最后 两个小组可以把实验结果合起来,我们看看哪个组做得快?

通过观察学生做实验,我发现有的小组做得很快,而 有的小组却迟迟没有做完。通过询问,我得知:四组和七 组、五组和八组的同学通过协商进行了合作,而其他小组 的同学还是小组之间自己做自己的,根本没有进行合作, 所以耽误的时间还是很长。针对这样的结果,我对全体同 学说了这样一句话:“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做实验之前,老 师已经做了提醒,小组之间可以互相商量一下,是可以提 高学习效率的,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呢? ”听到这个,没有 合作的小组低下头。我想他们一定是在为他们的做法做反 思吧!但愿他们能从这节课中能悟出点道理来。

给两个班上完这节课,我也想了很多:

第一:在上科学课尤其是在做实验时特别要求学生进 行合作,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个实验,学到更多的知识。有 的小组内能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把实验做好,而有 的小组内却只有个别同学唱“独角戏”,其他同学在看热闹, 坐享其成实验结果。小组之间都合作不成,何谈组与组之 间的合作呢?这恐怕是在今后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第二:不同的班级学生情况不同,应如何做到根据学 生的实际进行引导、教育,这给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又提出 了一个难题。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 根据学生的实际,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争取让自 己的课堂效率得到更大的提高。

杠杆的科学反思:XX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反思 反思一: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有一个深刻的体悟:教学的过程是教 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 通、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 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又要适时点拨、引导、讲授,为 学生顺利自主探究提供有力的帮助。

下面我先讲述一下我的上课思路,我从让学生认识杠 杆开始:1、通过阿基米德的一句名言,通过讨论,总结杠 杆的定义。2、以撬石头为例,讲解关于杠杆的几个名词。

 我在对于杠杆五要素的教学过程中,改变了过去直接讲授 的方式,而是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和对影响杠杆平 衡因素的认识中,通过师生交流合作,引出杠杆的五要 素。特别是力臂概念的引出,我考虑了很长时间,如果直 接引岀,可以节省时间,但不利于学生对力臂的理解和记 忆,最后我通过在对〃影响杠杆平衡因素〃的简化合并的方 法研究中,引出力臂的概念,这样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 律。

然后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对于杠杆的平衡条件我采 用科学探究的七个步輙,并同时加以引导:

1、 【提出问题】:跷跷板须满足什么条件才能水平?

2、 【猜想与假设】引导学生猜想并作适当的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对跷跷板进行简化:用带刻度的薄木板和铁架台自制 杠杆,数量不同的钩码代替体重不同的人。

假如将两个钩码挂在左边12cm的位置上...

4、【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

调节钩码个数和钩码离悬挂点的格数,使尺处于水平 静止状态

并制成表格收集整理比较数据:

最后得出结论:

所以我对〃杠杆平衡条件〃采用探究式教学。通过情景 的创设,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产生疑问,提出了要探究 的问题,然后,通过等式观念的讲解,使学生在明白〃如何 处理几个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中,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了 猜想,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学会了处理 问题的方法。

但是,我感觉我的课堂语言过于单调,有时感觉有种 语塞的感觉。我决定以后要加强语言方面的锻炼。我认为 不足之处就是:情景条件引入的不够生动。以后要多加注 意!!

反思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反思

杠杆这一工具,在我国古代使用较广泛,通过这一部 分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渊源流长,博大精深。

 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用实验的方法研究问题,得出 结论,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作风。

但由于在实验结论得出结论之前学生对实验的操作并 不是很明确,我在上课时就规定学生怎样操作,这无形中 降低了学生的探索。所以以后上这一节课应在课前布置好 预习工作。

反思三: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反思

今天上午第三课进行《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教材题目是: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我是老 师,我想放手让学生做这个实验。可有不少学生做完以后 还是糊里糊涂的。

事后我在想这一问题:让学生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是很有难度的。

难度一:学生可能还不太明白什么叫〃平衡〃。我在猜 想人类认识杠杆的过程可能也不一上来就想研究〃杠杆是如 何平衡的〃,而是在生活中使用了杠杆,发出了他的有些规 律,才会进一步研究什么情况下杠杆会〃静止不动〃,到后 来才会想到〃什么情况下杠杆会在水平位置平衡〃,再进一 步研究〃杠杆匀速转动〃的条件,等把这些问题都有一个思 考之后,人类才会来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这一定是一个 长期而且很费精力的事情,要不怎么只有一个伟大的物理 学家才能总结出来呢!

难度二:感觉出力臂。这不是一个一般人能想象得出 的〃构建出的科学概念〃。也只有数学兼物理学家才能构建 出原本无形的东西来。当然这一发现也许很多偶然,但能 提出力臂的概念绝对是个创举。于%学生来说,只需正确接 受就够了,让他自己来研究只能是想当然的让学生去做。

难度三:学生是否有猜想。也就是说学生是否能〃形成 〃一个他有道理的猜想意见,然后再按猜想设计方案进行研 究。

难度四:实验设计方案能否完备。就算有一个猜想, 学生能用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实验方案吗?依据设计的方案 得出的结论是唯一的吗?也就是说逻辑严密吗?

学生照葫芦画瓢也不完整。因为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 性,必须得做二次以上实验,但学生绝大多数只做了一次。

 这不能怪学生,应该说也不能怪我这个老师,因为上面已 经讲了实验探究的难度,学生要真想做得好,只有把实验 报告上的实验步骤记下来才行,他们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的 能力几乎没有。如果只是为了考试,如果在事先我们知道 这些是要考的,我肯定有办法让学生严格按标准来做。

从教材来看,让学生有探究意识就已经很够了,至于 探究方法,只能介绍一些,让学生自己感悟吧!

所以我想说: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教一 些探究方法是可允许的要求,要想真有什么探究教学,在 很多章节上都只能是做个样子。也就是说:传授这种教学 方法,在很多时候是巨大价值的。

反思四: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反思

在这个探究实验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成功之处:

1、 紧贴生活创设思维的空间,为学生拨开云雾,展开 猜想的翅膀。

课堂上我利用典型、生动且为学生熟悉的事实和生活 体验引导学生进入猜想,要求他们不要盲目猜想,而应根 据现有的知识或体会,进行有科学依据的猜想,培养学生的 思考分析能力,并自然地进入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 热情。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巡视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上的错 误,避免错误的数据误导学生,使每一组都能顺利完成实 验。课上能及时对学生作出客观、科学、合理的评价,让 学生充分体会到探究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

2、 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形成科学的结论,培养学生分 析概括能力。

这一节课的关键是对数据的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但实验结论隐藏在数据中不易被发现,因而在教学中选择 适当的数据展示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寻找数据之间的相互 关系,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地得出结论。

3、营造宽松环境,培养敢想敢说的精神。

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往往使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见 解,因而课堂上巧妙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 言,产生各种的猜想和结论,激发更多的 杠杆的科学反思:XX初中物理杠杆教学反思 反思一:初中物理杠杆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目标是使学生认识杠杆,了解杠杆 的作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我在对于杠杆五要素的教学过程中,改变了过去直接 讲授的方式,而是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和对影响杠 杆平衡因素的认识中,通过师生交流合作,引出杠杆的五 要素。特别是力臂概念的引出,我考虑了很长时间,如果 直接引出,可以节省时间,但不利于学生对力臂的理解和 记忆,最后我通过在对〃影响杠杆平衡因素〃的简化合并的 方法研究中,引出力臂的概念,这样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 律。

对〃杠杆平衡条件〃采用探究式教学。通过漫画情景的 创设,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产生疑问,提出了要探究的 问题,然后,通过等式观念的讲解,使学生在明白〃如何处 理几个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中,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了猜 想,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学会了处理问 题的方法。

上完这节课,我有一个深刻的体悟:教学的过程是教 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 通、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 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又要适时点拨、引导、讲授,为 学生顺利自主探究提供有力的帮助。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还 给我一个感触是上课时教师一定要有时间观念,要随时根 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改变教学方案,使课堂变的灵活,本节 课最大的缺陷就在于我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 在应用的探索部分可以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用直尺撬本 子先感受一下何为省力何为费力,再进行实验探索,效果 会更好,考虑的也不够全面。还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还忽 略了学具的使用,这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自我评价与反思。

 反思二:初中物理杠杆教学反思

这学期,我们科组明确规定了今后教学的方向,用八 个字概括为〃聚焦课堂,追求实效〃。

我上了一节课一《杠杆》,感触较深。这节课我尽力找 一个合适的载体来生动形象的把物理知识融入到一个学生 熟悉的情境中,展现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 生的基本技能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

其中有一个道题目是这样的:小明买了一条2k g的鱼, 因为现在的商贩有投机倒把的现象,小明想用刚刚学过的 知识验证一下这条鱼是否足量。可是身边只有一把直尺和 一个量程只有10n的弹簧测力计,还有一根系东西的细绳子。

 谁能帮小明来验证这条鱼呢?

这道题的内容一目了然,不象有些含混晦涩的题目, 读了半天不知所云,最重要的是它就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 身边,是每个人差不多都有过的经历。所以,题目一出来, 同学们便跃跃欲试,谁都想大显身手,做个热心人,我便 趁机抓住学生的心理,让他们展开小组讨论,设计出自己 的实验方案,同时旁敲侧击,引导学生回到课本,回到基 本的知识点,使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这样不但锻炼了学 生的思维问题的能力,还牢牢掌握了所学的知识点。最关 键的是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这节课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让学生充分感 受到:哦!原来物理就在我身边,原来物理这么有用!极 极大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不禁使我想到,如果 我们在每节课上都不断的给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而不仅 仅只交给学生死板的知识点,那么,现在的课堂还会象现 在这样毫无生机吗?

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首先要使学 生掌握社会所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物理知识的 实际应用,并相应的训练某些技能技巧。与此同时要特别 加强学生物理能力的培养。大家知道,物理学的根本特点 就是以系统的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学习 物理必须从观察和实验出发,把观察和实验的结果进行高 度的分析和概括,最后运用这些知识点去分析和解决实际 问题,把目光聚焦于课堂,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使今年 的中考成绩再上一个新台阶! 反思三:初中物理杠杆教学反思

什么样的简单机械属于杠杆?我让学生自己举些日常 生活接触过的例子,找到他们工作时共同的特点来定义杠 杆的概念,效果很好。在介绍杠杆的五要素,其中〃力臂〃 概念是教学中一大难点,以往教学过程中一般只告诉学生 什么叫力臂,但大部分学生并不了解为什么在杠杆问题中 要出现力臂这一概念,所以接受〃力臂〃这一概念时有点茫 然。这节课通过学生动手,亲身体验力的作用点与力的作 用方向对杠杆转动效果的影响,因而引出力臂概念是水到 渠成的;同时,对学生学习下一节〃杠杆平衡条件〃内容作 好铺垫。这个设计对学生理解力臂概念是很有帮助的。这 节课的重点是力臂的具体画法。因为是较好的班级,所以 我就示范了一个例子,让他们做了六道不同类型的巩固习 题,掌握程度还可以。六道习题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图来总 结杠杆的一些基本特征和作图该注意的地方,强调作图过 程中要规范。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目标是使学生认识杠杆,了解杠杆 的作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确应用,在杠杆应用的探索这 部分,当时有两种方案:一是通过实验,不改变重点到支 点距离和物重,只改变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判断拉力的大 小,从而判断是否省力,学生也能很容易看出两个距离的 大小关系,但是这样学生参与的很少;二是像课本那样不 给任何数据,学生自己填,又感觉太难,学生会无从下手。

 所以我选择了第二种情况,出示多种数据,让学生归纳总 结,通过课堂实践,发现还是没有找准学生的位置,致使 这里进行缓慢,时间耽误了,草草结束,学生还不是很理 解。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给我的最大的感触是上课时教师一 定要有时间观念,要随时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改变教学方 案,使课堂变的灵活,本节课最大的缺陷就在于我没有根 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在应用的探索部分可以通过一 个小游戏让学生用直尺撬本子先感受一下何为省力何为费 力,再进行实验探索,效果会更好,考虑的也不够全面。

滑轮组的省力情况是本课的难点,为了达到突破的目 的,在得出动滑轮省力一半结论之后,不失时机的让学生分 析提起重物及动滑轮的绳子段数,这为分析滑轮组的绳子段 数做了铺垫.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组装由一个动滑轮和一 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分析得出由两段绳子承担物重及滑 轮重,得出拉力f二,此时我便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追问:〃如果 有3段绳子承担滑轮及物重呢4段呢 n段呢〃学生很 自然得出拉力f二.继续追问到:〃如果忽略动滑轮重及磨擦, 拉力f的表达式会是什么样呢〃通过这种由特殊到一般的思 维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缺陷:虽然精心设计 了教学环节,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反应并不是很积极;由 于语法知识不是很难,所以教学中拓展了一些新单词,但 由于学生实际水平较差,掌握的不是很好。因此在以后的 教学中,设计的问题、活动要尽量贴近学生实际情况,引 导学生积极参与每个环节,尽量开发他们的潜力,调动积 极性,并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让弱势群体得到更多机会。

 杠杆的科学反思:XX磁现象和磁场教学反思

磁现象和磁场教学反思一:

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接触或观察过磁体,对磁现象并不 陌生,但这些东西在学生的头脑中只是有印象,缺乏理论 系统地归纳和整理。

磁场虽然存在但是看不到,也摸不着。要引导学生展 开空间想象就显得很重要,所以必须做好演示实验,同时 利用投影,巧设提问,使学生的观察方向化,通过改变小 磁针位置观察其指向的变化,通过铁屑磁化后在磁场的分 布感受磁场的存在和磁场的分布。让学生通过现象去认识 磁场。通过演示实验学到探找科学规律的途径.通过小磁 针的不同转向,说明磁场的存在。

我在教学设计中以四个探究实验为主线,把磁性、磁 极、磁化、磁极间作用规律等基本概念交待清楚,希望以 实验吸引学生眼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在讲授〃磁体有两个磁极〃时类比了〃蚯蚓断肢再植〃,

形象生动,易于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在讲〃磁极间相互作用 规律〃时,对比〃电荷间作用规律〃,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 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受益。类比空气流动成风、磁场对 磁体有力的作用,说明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也是可以认 识的,使学生认识磁场的存在,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

在教〃n〃、极表示法时引用了英语单词,加强了学 科间联系,让学生从根源上了解字母表示法的由来。再者,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课前 用〃磁浮列车〃引课,让学生感受科技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大发明的简介让学生对我国古人的智慧由衷赞叹,为做 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自制小磁针环节,教育学生要 善于动脑思考问题,从一点一滴做起,将来立志做个发明 家。

同时紧扣磁场的基本性质一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 生力的作用,且具有方向性。另外,做好演示实验,有层 次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堂课我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其主体是课 程,并不是所有学科、所有章节都适合用信息技术来整合, 要选择最有利于开展整合的章节内容来发挥整合的优势, 而本节课充分利用物理课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整合,充 分体现了学科本位的特征,又能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

 但也有几处明显的不足:

一、 教学过程中有些急躁、紧张,在教学环节的衔接 上不自然。

二、 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前面部分的内容花的时间过 多,后面讲的时显得太匆忙,有前紧后松的感觉。

三、 对学生活动的评价方面缺乏激励性的表达,只是 就事论事。学生参与教学的实验和交流,老师应给予热情 的鼓励,这在平时教学中是经常这样做的,在教中脑子里 满是自己的课,把这个方面忽视了。

磁现象和磁场教学反思二:

由于我连续几届一直带高三年级,这次轮下来从高一 年级教起,对于一些我比较陌生和没有把握的实验,我在 课前都要反复做,以达到最佳效果。而我在《磁场》教学 的第一节课上,做书本上第81页的一个演示实验时出现了 备课时没料到的问题,这个演示实验过去做得很顺利,我 也没有感到有什么地方会出现问题,所以课前就没有做。

第一个问题是我将小磁针摆放后,有两个小磁针的指 向与其他八个不同。第二个问题是我在放入条形磁铁时, 小磁针被吸在条形磁铁上。实验效果不好。

课下我回来反复进行试,发现放在磁体中间的每个小 磁针只要能间隔到4-7厘米之间,两个小磁针之间就不会 有影响,它们的指向很一致。而两端的小磁针的间距要能 达到30厘米左右,达不到这个距离你不管怎样放入,小磁 针将会被吸在磁铁上。

经过自己的实验,我知道课上不成功的原因是平台太 小,小磁针之间没有拉开距离。我到别处找了一个比较大 一些的薄板子。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第二个班上课,我为了让学生观察的效果更好些, 我让学生站起来观察,从上方观察出的效果是最好的。

通过这个实验,我感觉到教学中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 是多么的重要。每一个小的细节,如果你不经意都会出现 漏洞。

实际上在很多实验中都是如此,书上只简单的一个图 示,旁边是很少的一些文字,而作为授课的教师处理这些 实验时你采取的态度不同,你所付出的不同,得到的效果 当然也会不同。一些教师上课时不做这些小的实验,这样 会节省下一些时间而进行新课,但是学生就少了应有的感 性认识,可能会在概念、规律的理解上很费劲,久而久 之,会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另一些教师经常给学生做简单 的演示实验,还挖空心思要做好,不论是课上、课下都付 出很多的辛苦,也正是这些辛苦付出,使他们上出来一节 节引人入胜的好课。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都会有过这样的感受,一个 人同时执教同年级、同学科的两个班,无论课前怎样认真 地备课,讲课时总感觉到天天第二堂课效果要好一些。为 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仔细分析,原因主要在于每上完 一节课后,不管有意无意大家都会总结课堂中的一些得失, 从而在接下来的教学时进行调整,正是由于这些总结和调 整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明白这一点之后,一节课结束 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都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对 课堂上的出色之处,不管是教学方法上的创新,还是某个 引起了学生浓厚爱好的做法,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 教学环节是否合理,其内容是否清楚,教学手段的运用是 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 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 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们教得 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等。而对于课堂上的疏漏、失误, 我们不但认真剖析这些疏漏、失误的原因,而且还应该找 其他老师交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经常性 的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让我的教 学少走了许多弯路。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 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血多遗憾。重视反思,及时反思, 深入反思,有效反思,并持之以恒,坚持反思,提高反思 能力,是教师成长的不竭动力,是教师不断超越自我、提 升品味的必由之路。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 处于被审阅,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 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 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唯其如此,经 验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

磁现象和磁场教学反思三:

本设计保留了传统教案的优点,采用了问题讨论式探 究的模式,通过精心创设情景,一路与学生一起摸索,相 互讨论,得出结论,再引发新的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磁 场这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这节课通过大量的图片 介绍古代和现代对磁的应用,了解我国古代在磁方面所取 得的成就。并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熟悉地磁场分 布,使学生从中了解磁偏角的概念、让学生能了解太阳的 磁场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的联系,如黑子、极光等,这不 仅提高了学生知识面,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整节课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发现,让他们自主寻找 问题的根源,注重情感教育和德育渗透。

磁现象和磁场教学反思四:

1?对教学模式的反思;

与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相比网络化物理教学更突出了 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新的教学观点,物理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掌握了学习 物理的主动权、处于主动、积极学习的地位,很好地符合 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认知的学习方式。同时,网络化物 理教学可以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双向信息 交流,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联系,实现了教与学的良性 互动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思考与创新。

网络化教学不能取代传统的物理试验:虽然网络技术可 以利用动画、图片、声音等模拟各种各样的物理试验,或者 虚拟一些真实的情景,但是它往往不能准确的表达某些知识, 反而给学生造成认知上的误区,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不 到很好的训练。物理

网络化教学效果取决于多媒体的应用水平:不是每种多 媒体都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多媒体技术应用与物理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学生特点、课程特点统一协调起来, 只有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确实达到提高教学效 果的目的。

2.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本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个做得比较好的地 方:引课自然:自然界中的磁现象丰富多彩,都有哪些磁现 象呢?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让学生自己搜索网上信息,在 完成教师布置任务的同时,学习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的方式,还原了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老师在整个问题探 讨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

推荐访问:科学历史反思 杠杆 反思 科学 杠杆科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