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 教师中心稿 )

山东光远中学王新伟

[ 教学目标及重点 ]

积累文言词汇。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勤学好问、永不满足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 教学课型及课时 ]

1. 教读课

2. 一课时

[ 教学步骤 ]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 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 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 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 等。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 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

 我们同学们进入中小学学习已经七年了, 关于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 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一定有了不少体会。

 我国古代的孔子 是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在《论语》这部儒家经典中,他的弟子记录 的孔子言论,有不少是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 对同学们搞好学习, 加强个人品德修养都有很大意义。现在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 语〉十则》这篇课文。

二、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学生在班上交流: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

正、补充)

有关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 ( 今山东曲阜 ) 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 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 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 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20 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 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 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 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 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三、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

(二)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

2. 布置学生划出自己感到最精彩的语句。

(三)重点学习与训练

1. 教师导学 :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

 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 这好理解。但有些词, 古今意义发生变化。

 如成语“走马观花” 中的“走”是“跑”的意思, 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中的

“汤”是“热水”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学习文言文 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

“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 思可能不同。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先仔细读几遍课文,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

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学生朗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帮助学生解决)

明确:学生重点掌握的文言字词:

⑴通假字:①不亦说乎:通假字“说”,本字“悦”,愉快。

由,诲女知之乎:通假字“女”,本字“汝”,你。

是知也:通假字“知”,本字“智”,聪明,智慧。

⑵多义词:

而:表顺接关系,相当于“并且”等,如:“学而时习之”、

“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

“人表转接关系,相当于“却、但是”等,如“学而不思则罔”、

“人

不知而不愠”。

以:凭借,如“何以谓之’文’也”;用来,如“以思,无益” 因为,如“是以谓之’文’也”

⑶多音多义字:

论:论语乐:不亦乐乎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舍:不舍昼夜

⑷流传至今的成语: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 读完课文后, 你感到最精彩的语句有哪些?请给大家展示一下, 并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帮助学生纠正学生理解 不当的地方并适当点评)

明确:

⑴要有好的学习态度

敏而好学——好学不耻下问——肯问, 善问学而不厌——不满足, 不骄傲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诚实 &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论语 教学设计 教师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