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的薄煎饼] 怎么做薄煎饼

  煎饼卷大葱,山东名吃,名闻九州。过去,就是这香甜的薄煎饼,养育了祖祖辈辈的山东人。曾经家家户户赖以生存的主食,如今已渐渐为细粮所替代。但一张张薄煎饼蕴含的醇醇乡情,却是难以泯灭的。

  

  煎饼起始于何时,我没有考证。但自小生活于鲁中山区的我,生于斯,长于斯,吃着煎饼长大,她仿佛也是我生命的源泉。

  

  俗话说,十里不同俗。煎饼也有不同的做法。最常见的方法是摊的,刮的,滚的。摊的煎饼和刮煎饼的不同,主要在于工具的区别。做煎饼需要先将原料磨成糊,摊的是用丁字形的煎饼耙子在鏊子上一圈圈摊成,这需要很好的技术。刮煎饼是用半月形的耙子把糊子反复刮平而成。而滚煎饼则不需要糊子,是用面活成的面团在鏊子上多次滚动而成。这是制作方法上的差异。从制作煎饼的原料看,有棒子面煎饼,有小米面的,有秫秫面的,有地瓜面的也有混合面的,主要以玉米、小米面混合为多见,条件再好点的就掺上豆面,有豆面的煎饼吃起来格外香。过去,小麦作为细粮,山区农村稀罕,一般舍不得用来做煎饼。每年麦子刚刚成熟的时候,往往是一年里青黄不接时,新麦下场,为了尝尝鲜,有时也用鲜小麦摊煎饼。但纯麦子煎饼黏性大,并不好吃。现在作为旅游食品或时鲜小吃,还开发出用栗子面做的煎饼。据说过去曾经是贡品。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小时候吃得最多的是玉米和谷子做的煎饼。之所以说谷子不是小米,是因为那时候连米糠一块吃。谷子去糠方为小米。家境好点的,去一遍糠,只吃细糠,大多数人家,连头遍糠也舍不得去掉。这样的糠煎饼,嚼起来粗糙,拉嗓子眼,当然不好吃。但用现代医学观点来看,倒不失为高档营养品。因为米糠富含维生素,对皮肤粗糙、起皮、皴裂,皆有良好疗效。有一年,我手上起皮,到医院开维生素,医生是朋友,半开玩笑地说:吃点糠就好了!不禁让人想起吃糠咽菜的年代。带糠的煎饼不好吃,现在却连糠也难以找到了,何况时下生活条件好了,据说连猪也不吃糠了。

  

  摊好的煎饼,叠法也有意思。最省劲的是把圆圆的煎饼直接摞起来,简单易行,但也易干。普遍的叠法是把煎饼一折一揆,叠成扇形,这种叠法方便存放,馏着吃的时候还软和。再一种叠法是成长方形,这要用煎饼反面来叠,适合于刮煎饼和滚煎饼,此法叠的煎饼吃起来筋道,也利于长期保存。

  

  这是煎饼的做法和叠法,最重要的是为了吃。煎饼的吃法有多种,因人而异。当然最好吃的是刚下鏊子的煎饼,趁热吃,特别香。平时就得馏着吃,因为这是农家的主食。干煎饼要泡着吃,如果能够先用油和葱花炼炼锅,再切上几棵菠菜,泡成煎饼汤,看一叶扁舟,出没于江波里,就不单单是打饥困了,还不亚于欣赏美食,能满足于物质和精神双重享受了。还有一种吃法,是炒着吃。这主要适合于干的和碎煎饼,我自己更喜欢吃。用葱花炼锅,把干煎饼往水里一蘸,马上倒进锅里,撒盐颠炒,出锅即成,近几年在饭店也吃过。而做成菜煎饼,是自己最爱。菜煎饼的味道孬好,关键是馅子。最好吃的是白菜、粉丝、豆腐做的素馅。夹馅后,把煎饼在平底锅上剪成金黄,趁热吃,胜过任何美味。另外还有柿子煎饼,就是把烘好的柿子浆,抹到煎饼上,继续烘干而成。但柿子煎饼就不作为主食了,只当零食吃。母亲常做,吃起来甜丝丝的,也别有风味。当年最不好吃的,是秫秫煎饼。因了秫秫的颜色,呈紫红色,不但不香,还因为高粱壳抹不细,难以下咽。村民形象地把秫秫煎饼叫做老汉子脊梁。几多调侃,几多无奈。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小时候,看到母亲摊煎饼,总想跃跃欲试。有时也学一下,主要是为了好玩。女儿从小总愿意回老家,问她原因,竟是可以烧火摊煎饼了。有一次回来,带来她摊的煎饼,基本呈圆形,有点煎饼样子。原来母亲说,看瑶瑶多巧,带回去让你爸爸看看。别人问她奶奶在家干啥?女儿用手比划着摊煎饼的样子,说,给俺爸爸摊煎饼。因为我喜欢吃,母亲每次都专门为我做煎饼带来。

  

  据说,过去乡村娶媳妇,也要考察摊煎饼的手艺。同女红一样,摊煎饼也是妇女的基本技能。谁家的媳妇煎饼摊得好,在乡村里是件很荣耀的事情。现在时代变化了,如同渐行渐远的老习俗一样,煎饼也由主食变为副食。妇女也不用因为不会摊煎饼了而遭人嘲笑了。

  

  薄薄的煎饼,折射出生活的变化,标志着时代的变迁。

  

  2004年12月15日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访问:煎饼 忘不了 日式薄煎饼 美式薄煎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