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教案及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 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 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 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 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 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重点: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⒈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 私鸦片。⒉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⒊林则徐虎门销烟, 维护中华民族利益。

 二是中英 《南京条约》:⒈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 片战争。

 ⒉清政府被迫签订 《南京条约》。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 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学习林则徐虎门 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记取鸦片战争 “落后 就要挨打 ”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感。

【教学流程】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封面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图片。

 问:请同学们看课本的封面,这是幅什么图片? 答:人民英雄纪念碑。

问:你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吗?

答:了解。

 好!那请同学们来向大家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看看哪个同学知 道得更多。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

 1949 年9月30日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建碑, 1952 年8月正式动工 兴建, 1958年4月落成,同年 5月1日隆重揭幕。碑心正面(北面)镌 刻毛泽东题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八个鎏金大字;背面是周恩来题写的 碑文:“三年以来, 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 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 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 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 们永垂不朽! ”碑身底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 8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 虎 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

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

 】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中国人民百年来反抗侵略的历史总结,它记载

了中国人民不畏艰辛、不怕牺牲,勇于反抗外国侵略的辉煌历程。人 民英雄纪念碑碑身上有八块浮雕,其中第一幅浮雕是什么?

答:虎门销烟。

对!它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就从这幅浮

雕说起

(板书)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问:你们知道 “虎门销烟 ”的“烟”指的是什么吗?

答:鸦片。

问:对于鸦片,你了解多少? 答:鸦片是一种毒品,它久吸上瘾,对身体十分有害。它的价格 很贵。

鸦片曾经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别名叫 “福寿膏 ”,它真的能够让人添 福增寿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 2页二三两段材料, 归纳出鸦片对中国的危害 有哪些。

老师给同学们补充一首《口子谣》 :“一口二口,精神抖擞;三口 四口,吸了不想走;五口六口,万贯家财丢手;七口八口,妻儿离家 出走;九口十口,挟着人家屋檐下的破棉袄就走。

 ”

答:①鸦片摧残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②导致家庭破裂、人财 两空。③危害社会。

 ④白银大量外流, 影响到了清朝政府的财政收入。

 鸦片战争前 20年里外流的白银多达 1亿两,平均每年外流 500 万两,相 当于清朝政府每年总收入的 10%,这引发了清朝政府的财政危机。⑤ 腐蚀了清政府的统治机构。文武官吏和宫廷内部的许多人吸食鸦片, 加剧了统治集团的寄生性和腐朽性;他们接受贿赂和包庇鸦片走私, 于是吏治更加腐败;他们利用加重税收等种种办法,把购买鸦片的种 种花费转移到人民身上,从而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⑥削弱了军队 的战斗力。

 军队将领和士兵吸食鸦片者大有人在。

 例如在广东水师中, 官兵不但吸食鸦片,而且大量受贿。水师巡逻船竟然和英国鸦片船约 定“每箱鸦片收 5元到10元”。大批“缉私船 ”甚至成了鸦片走私船 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鸦片是杀人不见血的魔鬼!那么,为什 么鸦片会在中国泛滥成灾呢?中国本来并不出产鸦片,是谁冒天下之 大不韪把鸦片输入到中国的呢?

答:英国。

问:英国是如何把鸦片输入中国的?

答:走私。

 (板书)1、背景: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走私的严重危害 问:你们知道什么是 “走私 ”吗? 答:走私是违法行为,走私是偷偷摸摸地进行的。

 问: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答:为了牟取暴利

中国有句老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英国要赚钱无可厚非,可 为什么英国不能通过正当的贸易从中国赚钱而要靠走私鸦片呢?

中国人口多,当时已经有 3.6亿人。

 3.6亿人的大市场足以让任何 一个英国资本家高兴得发疯。可是等到英国人漂洋过海、历尽千辛万 苦把商品运到中国以后却发现商品滞销,这是什么原因?

答:①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吃、穿、用各种物 品都几乎自己生产,不靠市场供应。由于这种经济的作用,英国向中 国输入的呢绒、布匹等,很难在中国市场上销售。②绝大部分中国人 生活贫困,无钱购买英国商品。

对外贸易当然是有来有往,英国输往中国的商品卖不出去,而中 国输往英国的商品却是供不应求。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在中英正当的 贸易中,许多白银流入中国。

我们知道,资本家总是唯利是图的。英国资本家本来想掏空中国 人口袋里最后一个铜板,没想到反而是自己的口袋快要被中国人掏空 了。英国人能够容忍这种现象继续下去吗?当然不能。用什么办法来 改变对英国商人不利的贸易现状呢?英国人选择了走私鸦片的办法。

了解了这个过程,你们如何看待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这件事? 答:无耻!走私鸦片是一种罪恶的行径! 鸦片走私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严重危害,许多有识之士早已看在眼 里。如果你是当时的一名有识之士,你有机会向皇帝上书的话,你会 提出什么建议?

说得好!我们福州人的骄傲林则徐表现得最为坚决。他上书

说得好!我们福州人的骄傲

林则徐表现得最为坚决。他上书

道光皇帝,痛陈鸦片输入的危害。道光帝采纳了林则徐严禁鸦片的建 议,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派他到广东查禁鸦片,于是就有了虎门 销烟。

(板书)3、虎门销烟

1839 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在广州,他采取了一系列的禁烟 措施。他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 本大臣一日不回, 誓与此事相始终, 断无中止之理。

 ”显示了林则徐根绝鸦片之害的坚定决心。

经过交涉,外国鸦片贩子被迫交出了二百多万斤的鸦片。这时候 一个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如何销毁这批鸦片?如果你是林则徐的谋臣, 请你向林则徐献出你处理这批缴获的鸦片的金点子。

答:石灰浸泡法、火烧法、土埋法、药用法 问:这么多销毁鸦片的方法中,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好?

【用石灰浸泡效果好,既经济,又方便,还环保。

 “火烧 ”会产生 大量烟雾,让人们间接吸食鸦片,这不是禁毒,而是散毒,且污染环 境。土埋法不安全。药用法虽能化害为利,在腐败成风的清代不可能 做到,更主要的是起不到打击侵略者、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禁烟、反抗 侵略的决心。林则徐的禁烟方法是在那时条件下的最优选择:经济、 环保、不留后患、打击侵略、表明决心。

 】

销烟的方法是:在海滩的较高处挖掘两个纵横各 15丈的大池子, 池的底部平铺一层石板,由沟道放水入池。然后撤入盐卤,接着投入 切开的鸦片烟土浸泡半日,再投入生石灰,池内立即沸腾、翻滚,烟 土变成滓沫,不能再收合成膏,待海水退潮,开启涵洞,使销毁的鸦 片随潮入海。

了解了销毁鸦片的过程,我相信同学们就会明白为什么是 “销烟 ” 而不是 “烧烟 ”。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它显示了中华民族反 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

 所以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浮雕选择了 “虎 门销烟 ”。

可是,英国的鸦片贩子们当然不会善罢甘休。

 1839 年8月,中国 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的英国外交部。

 10月 1日,英国内阁会议决定 “派 遣一支舰队到中国海去 ”。第二年就发生了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同西方 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较量 —— 中英鸦片战争。

 问:有人说是林则徐的禁烟导致了鸦片战争?对于这个问题在座各位 同学是怎么看的?

【组织学生辩论 ——正方: Yes ,禁烟导致战争。反方: No,不禁烟 也会有战争。这个问题也可以转化成:中国和英国之间的战争是否可 以避免?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资本主义迫切需要对外开辟 商品市场和掠夺原料产地, 蓄谋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而商品、鸦片、 炮舰是英国打开中国大门的三件武器。既商品和鸦片之后,英国侵略 者寄希望于炮舰,以林则徐禁烟为借口,发动了侵略战争。当时如果 没有林则徐禁烟,英国侵略者也会寻找其他借口发动战争。

 】

【材料一:林则徐去职后,当伊里布曾遣人前往海上,告之英方 林邓去职之事, 伯麦摇头曰: “林公自是中国好总督, 有血性,有才气,

但不悉外国情形尔,断鸦片烟可,断贸易不可。贸易断则我国无以为 生,不得不全力以争通商。岂为仇总督而来耶。

 ”——王和英:《林则 徐是否预料到鸦片战争的爆发》 。《历史教学》,2002 年第 9期。

 材料二:英国作为一个海军强国的兴起有赖于外贸,这大概使它与中 国的冲突不可避免,因为中国不愿意按照欧洲模式组织贸易,而英国 有力量迫使它接受自己的条款。但这场冲突的特殊背景是与毒品鸦片 的贸易绑在一起的。

 —— 《剑桥插图中国史》】 经过刚才的讨论,同学们明白了这场战争会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英国 要打开中国市场,因此,英国人宣称林则徐禁烟损害他们利益只是一 个什么? 答:借口。

(板书)二、中英《南京条约》

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⑴爆发原因: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 英国政府早就想武装侵略中国。早在 1793 年,英国就派了一个名叫马 戛尔尼的特使到中国来,向中国政府提出了开放通商口岸、割地等无 理要求,均遭拒绝。

 1808 年英国兵舰曾闯入虎门,被清朝水师击退。

 1832年,英国派人刺探中国沿海军事、政治情报,绘制航海地图,并 拟定了战争所需军船和兵力数目及作战布署。

 1839 年4月,义律报告 英国政府说:中国禁烟运动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 “最好理由 ”和“最有 希望的机会 ”。英国内阁正式决定向中国出兵,接着,英国国会通过 侵华战争的决议案, 派出以海军少将乔治 ·懿律为首的远征军, 于 1840 年6月,抵达广东海面, 封锁珠江口进行武装挑畔, 鸦片战争正式开始。

 请同学们观察课本第 5页的《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归纳鸦片战争的 经过。

第一阶段:攻广州,陷定海,逼天津 林则徐被撤 职

(板书)⑵经过

第二阶段:占香港岛,到南京 签《南京条 约》

在广东,林则徐采取 “以守为战,以逸待劳 ”的战略,并动员沿海人民 积极防范,他晓谕人民: “敌人一旦进入内河,允许人人持刀痛杀。

 英国侵略军见广东戒备严密,就沿海北上,进攻厦门,闽浙总督邓廷 桢率兵击退英军,英军登陆没有成功。根据英国政府的训令,把第一 个进攻的目标选在定海,为英军北上建立一个可靠的基地,又可作为 向清政府讹诈的手段。

 7月,英军攻陷定海后, 按预订计划, 北犯天津。

 8月,抵达大沽口外。天津是北京的门户,当时仅存兵 800 名。英军提 出赔款、割地等无理要求。

道光帝惊恐万分,立即派直隶总督琦善和英军谈判。琦善献媚求和, 向英国侵略者保证,只要英军退回广东,清政府一定惩办林则徐,一 切问题都可以圆满解决。于是英军撤兵南下。昏庸的道光帝,竟以为 琦善退敌有功,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到广州与英军谈判, 以 “办理不善 的莫须有罪名,将林则徐撤职查办。

面对英军的侵略,中国爱国军民进行了坚决的抵抗。

英国的炮舰终于直逼南京,停泊在南京下关江面。在英国的炮舰威胁 下,清王朝被迫派代表和英国侵略者议和。

(板书)2、中英《南京条约》 1842 年

⑴性质 ⑵内容 ⑶危害

【小表演:表演《南京条约》签订时中英双方代表的对话情景。

 】 马克思说: “这个条约,是在炮口的威逼下订立的。

 ”在这种情况下, 英国侵略者必然是狮子大开口, 漫天要价; 而中国政府只能妥协退让。

 因此,这个条约的性质是什么?

答: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通过《南京条约》 ,英国 侵略者在中国取得了哪些侵略权益? 答: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 2100 万元;③五口通商(广 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④协定关税。

答: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 赔偿巨款, 增加了人民负担; 开放五口,协定关税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 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讨论: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利? 答:①清政府腐败无能。②中国军队武器装备落后。比如中国炮台上 的火炮,打完一发炮弹需要经过十五分钟的冷却后才能发射下一发; 而英国军舰上的火炮射速是一分钟一发。③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当时

绝大多数中国人对于英国的情况一无所知。④军队缺乏战斗力 俗话说:柿子都拣软的捏。鸦片战争中 “天朝 ”不堪一击,其他资本主 义国家一看机会来了,于是也步英国后尘,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 约。英国人捞到的好处,他们是 “一个也不能少 ”,甚至还要多捞一把。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要同时反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 中国历史进入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成为中国 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部分:反思与点评

【课后反思】

课堂上表演《南京条约》签订时中英双方代表的对话情景,由于 是即兴表演, 没有事先布置 (没有定人定剧本) ,参加表演的同学只有 有限的几分钟时间窜台词。表演中普遍的问题是扮演英国侵略者的同 学表演比较到位,尤其把英国侵略者的骄横傲慢多少给表现了出来; 反观扮演清朝官员的同学,基本上没有什么台词,很难表现出签订条 约时中国政府的无奈。当然,这也跟我刚刚接手新的班级,还不熟悉 班上学生的个性特点有关。以后如果再有类似这样的表演活动,最好 事先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编写剧本。

在历史教学反思中成长

“你要想跑得更快,要先学会停下来。”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跑 步中应学会停下来, 就是说可以对自身做全面彻底地调整, 也可以积 累更多的体力、技巧和方法,以更高的速度冲刺。跑步是这样,教师 工作乃至一切工作何尝不是这样呢?有的教师劳累了几十年, 在退休 时除满身的病症之外, 什么也没有留下; 有的教师在工作岗位上像一 部机器痛苦地运转, 怨声载道, 却从没想过究竟怎样做才能获得工作 上的快乐。我认为这有可能就是在工作中缺乏“反思”的结果。

《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定义反思: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 中总结经验教训。推及到教学中,反思有着更为深厚的内涵。教学反 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 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是一种通过提 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师要善于对自己的工作回过头来总结,坐下来反思。教学反思 能力并不是一项与生俱来的或是会随时间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 它 需要教师有意识地、 有计划地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

 “实践出真知” 教师的反思能力应在自身的反思过程中得以形成和提高。

 以理论经验 为基础,教师反思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具体经验─观察分析─重新概 括─积极验证。

首先是具体经验阶段。这一阶段,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意识到 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然后进入到反思环节。

接着是观察分析阶段。教师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对照自 身教学活动的信息,以判断的眼光反观自身。

第三、重新概括阶段。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反思旧的教学指导 思想,并积极寻找新的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最后是积极验证阶段。这时要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概括行动和假 设,它会是一种实际尝试, 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 验,从而进入具体经验第一阶段,开始新的循环。

教学反思毕竟是以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其归宿的,这种循环往复的 反思过程带来教师自身反思水平的提高, 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有所裨益。

 让教师自觉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 具有学习的主 动性和自主权。教师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 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 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 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 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 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 促进自身能力 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只有运用头脑真正地反思,才会有我们教 师自身的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发展。通过我的历史教学实践,结合教 学反思,使我真正的体会到反思对一个教师成长的重要性, 下面我就 来谈一谈“反思”给我们带来的多多益处。

1.回顾经历,积累经验

(1)赏识的目光像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

教师在上每节课时,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悦,或平淡,或痛 苦,或气愤,在这不同的情绪中,往往蕴藏着宝贵的经验教训。有一 次,我在给八( 2)班上完历史课后,感觉非常惬意与喜悦,因为平 时上课不听讲、很爱说话的徐亚和常金同学居然在那节课上从始至终 保持积极状态,后来,我仔细回忆每个细节,不禁豁然开朗:课前, 我走进教室,对学生说:“哪位同学帮老师把投影准备好?” 徐亚 和常金就不约而同主动去做了, 我在课上对他们热爱劳动和乐于助人 的行为进行了表扬, 学生报以鼓励的掌声。

 徐亚和常金脸上洋溢着被 肯定的自豪感, 那堂课上的表现与以往也就大相径庭了: 全心贯注的 听讲,争先恐后的发言,面红耳赤的讨论。针对他们的变化课堂上共 响起5次掌声,它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就像润滑剂一样,使枯燥的 知识变得有趣,使学生感觉象做游戏一样,在愉快中获得了知识。寻

找闪光点真诚赞美、 赏识激励, 这一条作为宝贵的工作经验被我收入 行囊,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成效很大。

(2)尊重和理解像明灯,指引教育迈向成功

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要求识记的知识很多,在日常教学中,为 了很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我采取的措施是,每节课在讲新授课前, 总是进行小测验, 不合格的同学要受到一定的惩罚。

 记得有一次测验 时,有一名同学早做了“准备”, 当她小心翼翼、惴惴不安地“行动” 时,我悄悄的走到她的身边,轻轻的在她的桌上点了三下,这三下既 有对她行为的提醒, 又有对她行为的“包庇”, 公布于众与尊重暗示 中我选择了后者。她当时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从这件小事之后,楼 道中擦肩而过中多了一双真诚而感激的眼睛, 她在以后的测验中没有 再发生过作弊现象,而且每次都考得非常好。我在教学反思中写下: “即便学生有错, 也要给学生留面子, 也要丝毫不怀疑他们自省和改 正错误的能力,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 成功的秘诀。”

2.发现问题,寻找方法

有一次,在八( 3)班上课,我有意识地贯彻新课标,上了一节以 “讨论”和“学生编演课本剧”为主线的历史课。

 课前,由于我做了 充分的备课和精心的课堂设计, 所以我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 谁知 那堂课上得乱七八糟, 课堂秩序混乱不堪, 课本剧的节目还没上演就 草草收场从讲台上我灰头土脸地下来之后, 在反思记录上我这样 写到:“这节课我耗费的精力最多,但却上得最失败,究竟是为什么 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请教八( 3)班的几位同学,他们告 诉我说:“老师,分组讨论可有学问了。首先,你得选一个有威信、 有震撼力的组长;其次,不能自由结组,平时混得不错的哥们儿姐们 儿坐在一起,可不就只剩下谈天说地了!”我恍然大悟,此后,在课 堂组织的问题上, 我更加注意细节问题, 把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尽 可能想周全我想, 我的这一进步, 不得不归功于课堂反思的驱动 力。

推荐访问: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 教案 反思 鸦片战争教案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