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大课堂第三课观后感11篇

灯塔大课堂第三课观后感11篇

灯塔大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篇1

爱国,是对祖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一种挚爱情感。

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都用各种功勋诠释着爱国主义的内涵,创造着宝贵的精神财富;无数平民百姓也用不同方式展现着深沉的爱国情感,演绎着数不尽的动人故事。爱国已经渗透生活的每个细节,每个人都可以、也应该拥有一份爱国的自信、一份报国的豪迈。爱国不一定要硝烟弥漫、激烈悲壮、事迹宏大,微风细雨、小草细叶式的爱国也是一种伟大,一种崇高,一种可敬。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国富民强的壮举,当然值得虔诚赞颂、永久纪念;同时,一个普通人只要心系祖国、踏实做事,尽管没有什么惊天业绩,也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精彩亮丽的人生。

爱国,是一种使命。

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被赋予了爱国的义务和责任,从少年、青年,直到中年、老年,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干什么工作,他的一言一行都与爱国紧密相连。“国家”是“国”与“家”的组合,意味着祖国与家庭和个人的命运密切相关。有国才有家,国兴才家旺,国泰才民安,祖国日益强盛,家庭才愈加温馨,生活才愈加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说,是爱国精神的力量承载着爱家的情感和人生的梦想,热爱人生的前提是热爱祖国。国破家亡的训诫,对每一颗爱国心都是一种激励,一种鞭策,一种警示。有的人不喜欢谈论爱国的话题,认为这是老生常谈,没有新意,不够新潮。的确,爱国这一庄严的话题好像不如穿戴妆扮那样时髦,也没有休闲娱乐那样时尚,更赶不上薪酬待遇那样实惠,但是,爱国思想是一个人道德素质的根本核心,不爱国的人,思想空洞,灵魂干瘪,是次品,是危险品。爱国精神永远闪耀着时代的光芒,从灵魂深处支撑起我们生命的厚重与顽强。

爱国,要从我做起,这是爱国精神产生的起点,是爱国力量爆发的源泉。

有的人认为爱国与己无关,只期望别人爱国,自己却一腔冷漠,甚至还在危害国家,辜负人民,这是可耻的。只有人人从我做起,才能积蓄爱国力量,形成爱国热潮。爱国不仅体现在思想层面,更应体现实践层面。如果不贯彻到具体行动中,只是停留在心头口头上,再好的思想言论也是不切实际的。真正爱国,就要默默无闻地去做利国利民的好事。爱国不能好高骛远,必须从小事做起。万丈高楼平地起,大凡成大事者都是长年累月点滴积累的结果。做好身边的小事,工作的细事,生活的琐事,使之有利于集体,有利于国家,这才是实践爱国的现实路径。当然,爱国不是心血来潮,不是忽冷忽热,不是浓淡相宜,而是用心跳谱写的真情旋律,用热血铸就的铮铮誓言。我们永远不能嫌弃我们的祖国母亲,哪怕她过去饱受屈辱、伤痕累累,哪怕她现在正在崛起、不够强大,都应该义无反顾地呵护她,竭尽全力地建设她。

爱国,是本分,是善良,是高尚。

让我们都来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祝福祖国。

灯塔大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篇2

乡村振兴,我认为农民必须富,让人们愿意回。乡村若是“梧桐树”,便会引来乡贤游子们这些“金凤凰”,正所谓“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乡村的振兴发展的对“城归”的引力第一要义就植根于农民生活的富足,从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社会治安、养老方面成为农民最为关心最为迫切的问题,只有为农民生活奠定坚实的生活保障,方才能调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农民工返乡,又能够不断促进广袤乡镇百业兴旺,以创业促就业、增收入,从而打开了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乃至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从而又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

乡村振兴,我认为农村必须美,让人们回得去。农村是农民的家,每个人都期望自己的家能够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改变农村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还农村以“松月夜生凉,风泉满清听”的随意而居是游子们的虔诚向往。而当农药化肥的使用污染了块块土地;当生活垃圾玷污了弯弯清泉;当秸秆焚烧污浊了朗朗晴空,乡村的土壤、水体、大气的污染直接影响菜篮子、米袋子和水缸子的安全,何谈夯实返乡回归之基?失去了乡村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质、安全的食品,乡村振兴就失去了游子们的青睐,就失去了永续利用的战略资源,何谈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建设才是乡村振兴的依托。

乡村振兴,我认为农业必须强,让人们留得下。兴业致富是许多人逐梦的源动力,而守业安居则是广大农业经营者的定心丸。乡村留得住人才是乡村持续振兴发展的应有之义,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则是让“城归”留下创业守业的必由之路。当农业搭上“旅游+”的快车,乡村旅游便为乡村提供了“重塑”与“再生”的机会。随着旅游需求的多元,宁静致远,田园丹青的乡村旅游因其特有的魅力成为人们新的选择,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经济迈入新常态、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将会有更大作为、更大担当,方能不断填充着乡村振兴的底色。

缘木求鱼不可取,竭泽而渔不可行。全民期待“美丽乡村”的今天,用富民之美给村民一个富足的生活条件,用生态之美给游子一个身心休憩的家园,用强业之美给城归一个勃勃发展的生机,只有走上富民、村美、强业的多赢之路,才会实现乡村宜居安康的振兴之梦。

灯塔大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篇3

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衣、食、住、行”构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脱贫攻坚是关系着群众生活与发展的头等大事,这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持久战”,我们必须提高认识、正确对待,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共同目标。

脱贫攻坚的关键在“脱”。我们要确保贫困群众真“脱”贫,而不是“数字脱贫”“政绩脱贫”,我们也要防止“脱贫”变成“托贫”或者“拖贫”,所谓的“托贫”言下之意不是真正的贫困群众;而“拖贫”的意思就是说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导致贫困群众无法真正实现“脱贫”。为了杜绝“托贫”或“拖贫”现象的产生,一方面“精准扶贫”我们应该确保扶贫政策落实到位、精准到人、精准到户,从而真正达到“应保尽保、应帮尽帮、破除穷根”的目的,也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来自于国家的温暖,来自于组织的关爱;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切实解决好贫困群众的扶贫农蓄牧产品滞销的问题,组织好产销对接,充分利用互联网等销售渠道,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买卖难的问题,让群众生活更舒心、生产更放心。

脱贫攻坚的难点在“攻”。常言有道:“创业容易守业难”,创业既是如此,工作亦是如此。帮助群众实现“脱贫”容易,难的是如何确保已经脱贫的群众不会因为生产和发展的问题再重新返贫。我们应该立足根本看问题,立足实际谋发展。一方面我们可以借助政策的扶持让群众从种养殖业中得到长久的发展;一方面我们可以鼓励当地的致富能手、创业达人凭借自身优势,带领普通群众成立专业合作社从而实现共同的发展致富奔小康;再者也可以充分发挥当地工厂企业的作用,鼓励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长期稳定的就业,从而减少劳动力的输出,减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产生。俗语有云:“致富脱贫任务艰,帮扶蹲点勇争先。远家离子多劳苦,鲜艳党徽耀眼前”,攻坚的“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我们应该一鼓作气、坚持不懈,以“不破楼兰终不还”之势坚决彻底打赢“攻坚战”。

脱贫攻坚的重点在“持”。俗话说得好:“行百里者半九十”,如今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可愈是接近成功就愈困难,我们越要坚持到最后。我们应该学会借助前期所取得的阶段性胜利这股势气,继续乘势而上、乘胜追击,力求做到战役不胜我们不休;我们也应该学会锁定目标、瞄准方向、直击靶心,力求做到精准定位、“箭”无虚发;我们还应该学会坚定信念、增强意识、树牢思想,力求做到实施有效、行之有果。我们应该把准方向,确保少走甚至不走弯路;我们也应该管好大局,做好长远规划;我们还应该有效落实,确保实施到位。古诗有云:“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我们持之以恒,这场脱贫攻坚战役我们必胜;带领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将是指日可待。

心中有梦想,脚下就有力量,脚下有力量,肩上就有担当。我们党是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让我们继续传承与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在困难中前进、在砥砺中前行;让我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夯实的基础。

灯塔大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篇4

深蓝色的天空,绿油油的草地,一轮明月,几棵闪亮的北斗星,再加上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所组成的画面上清楚地印着“找准人生的北斗星”几个艺术字。

一看到这本书的封面,心想:“连封面都这样精美,那么书里的内容肯定十分精彩。”

果然,一翻开书,我就被故事里的情节深深地吸引了。

虽然这里的小故事篇篇精彩。但是也有令我最难忘的。那就是“最稚嫩,最纯真的爱国心。”8岁的小欣月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一天,当她在排练舞蹈时突然摔倒在操场上。医院诊断小欣月得了绝症。“在病痛的折磨下,小欣月却经常唱着国歌。

看到这里,我的心被这8岁的小女孩深深地打动了。当她躺在病床上的时候,还能保持这样一颗爱国心,忍着病痛在唱国歌,真是让人感到佩服,也让我感到惭愧。欣月在病床上还能想着祖国,而身体健康的我却在升旗仪式时敬个队礼都是懒洋洋的,而且居然是心安理得的。看了这一段后,让我惭愧的无地自容。我一个五年级的学生,竟不如一个二年级的小女孩,我想我今后一定要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一件事。

欣月最大的梦想是能去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听国歌声响起。为了不让欣月留下遗憾,欣月的父母和志愿者们在长春帮欣月圆了北京梦。

终于国歌声响起了,欣月的脸刹那间红润了起来,她试图举起右手,对祖国妈妈表达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礼仪。但是由于手臂无力,举不起手来。”一次,两次… …“看到这儿我的泪水已悄然爬满了我的脸庞。欣月虽然无力举起手来,但她还是反复尝试,她的精神让我感动。这同时也可以让我学习她做事不气馁的精神。在平时我们不管做什么事只要一做不好,就会马上放弃。我从小欣月坚持不懈的努力中看出了她对国家浓浓的爱意。

看了这篇文章后,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憾。一个即将与死神拉手的人竟然还能保持这样一颗爱国心是多么不容易啊!再想那些背叛祖国的人吧!他们为了金钱可以不惜一切甚至背叛自己的祖国,而欣月是为了祖国可以不惜一切,忍着病痛,想着祖国。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像欣月那样从小就这么爱国,那么世界上还有背叛祖国的人吗?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做起,向欣月学习,做一个真正爱国的人!

灯塔大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篇5

一座山,一泓泉,一棵树。山承载着树,泉呵护着树,树站在山的背上吮着泉的爱,山慷慨,泉无私,树何时能为山添绿,给泉遮阳?

不知何时,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打响。湖北武汉疫情的爆发让全国人民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是春暖花开……

山,中国

在这场战斗中,中国背负着重大的责任。中国公开,透明将疫情发布与世界各国分享,并多次召开会议,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中国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起了雷神山和火神山医院,展现了中国速度。中国的坚持足以向世界证明中国有信心,有能力,有底气打赢这场战役。你听,远方正传出中国必胜的决心……

泉,医生

那些在一线奋斗的“逆行者”们,你们是父母、是儿女、是妻子……可当你们穿上白衣战袍,那就是“天使”。你们大义凛然,义无反顾的奔向一线。这意味着被隔离,意味着洒汗水、抛热血,意味着牺牲。你们不能与家人团聚,只能用毫无感情的电话去聆听家人的声音。在这场战斗中,你们含着泪却用笑去安慰家人,你们履行着救死扶伤和为人民服务的双重天职。厚厚的口罩遮住了你们的面容,只留下眼睛。透过心灵的窗口,你们向患者传递了你们的真诚、责任、信念和鼓励。正如泉的无私……

树,人民

即使我们做不了一线的“逆行者”,但我们可以做宅在家的“顺行者”。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尽量少出门。作为当代的中学生,我们要学习,学习再学习,为了我们的民族,也为了我们自己。疫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敌人”还没有打败之前,而我们自己就乱了套。希望患者能在医生的呵护下,早日康复。待春暖花开,满树绿荫。你们也能“重生”。

坚持下去,这场战役就要胜利,树就会为山添绿,晨雾将散。让我们为那些因为我们健康快乐而微笑的白衣天使祈祷吧!加油!

坚持下去,就是春暖花开……

灯塔大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篇6

王杰烈士纪念馆 王杰烈士纪念馆是著名的红色景点,也是国内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距邳州市市区6公里,占地约22亩,是为纪念伟大共产主义战士王杰而修建。

1965年7月14日,一名普通战士在即将爆炸的炸药包前纵身一跃,以生命掩护了在场民兵和人武干部的安全,从此,一个伟大的名字——王杰,在神州大地广为传颂。

为悼念王杰同志,让烈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发扬光大,原邳县人民政府报请上级批准,在王杰牺牲地建纪念亭,并在距爆炸点150米处修建烈士墓,随后又全面整修了烈士纪念馆。

王杰烈士墓及塑像位于陵园主轴线的最后,墓体系水泥圆拱建筑,正面及两侧写有毛泽东的誉词及周恩来、朱德的题词,墓碑周围苍松翠柏,庄严肃穆。

墓碑前建有小型广场1200平方米,供凭吊、参观人员集会所用。

每年清明节期间,市各机关及各地干群、中小学生来为英雄扫墓并举行纪念活动。

烈士墓四周的苍松翠柏上挂满白花,寄托着人们对英雄的深深怀念。

2005年是王杰烈士牺牲四十周年。

邳州市政府出资雕塑烈士铜像一尊,再现了王杰同志舍己救人的光辉形象。

王杰烈士纪念馆位于陵园的正中央,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馆内共陈列珍贵的革命文物、历史照片等270余件。

它以丰富、翔实的内容展示了烈士短暂而光荣的一生,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缅怀英烈。

王杰,1942年10月出生于山东省金乡县。

1961年8月应征入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某师工兵营一连五班班长。

1965年7月,王杰奉命到江苏省邳县张楼乡执行民兵训练任务,在进行地雷实爆演习时,炸药包发生意外爆炸。

在即将爆炸的危急关头,他毅然用身体压住了炸点,一声震天撼地的巨响,一个23岁的年轻生命永远地逝去了,而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却安然无恙。

根据王杰同志生前的要求和表现,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王杰从小热爱学习,乐于助人,他经常帮助年老的饲养员照顾牲口;他热爱集体,发生雨灾时,自告奋勇抢救集体财产;他勤俭节约,坚持每天省一个镘头票,支援灾区;他认真学习毛泽东著作和思想修养方面的书籍,并写下了数万字的读书笔记。

反映上述内容的图片包括王杰的入伍登记表及体检表,王杰记下的笔记、读过的书,买书的汇款单及夜晚看书用的煤油灯等等。

灯塔大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篇7

郭永怀出生于山东荣成县一个农民家庭。1933年他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后来在新建的西南联大改学航空工程。

1939年,他考上了中英“庚子赔款”留学生。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留学时,他只用半年就取得了数学硕士学位。接着他选择了空气动力学最难的课题“跨声速流动的不连续解”作为博士论文题目。1941年5月,他来到当时国际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中心——美国西岸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在航空大师卡门教授的指导下工作。

1946年,西尔斯在康奈尔大学创办航空研究院,特聘郭永怀前去参加业务领导工作。于是,郭永怀成了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院的主持人之一。1949年,郭永怀为解决跨声速气体动力学的一个难题,探索开创了一种计算简便、实用性强的数学方法——奇异摄动理论,在许多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正是因为在跨声速流与应用数学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郭永怀很快就驰名世界。当时人类虽已实现了飞行的梦想,但飞机的飞行速度并不理想。声障是提高飞机飞行速度的难关。郭永怀和钱学森经过拼搏努力,不久就合作拿出了震惊世界的重要论文,首次提出了上临界马赫数概念,并得到了实验证实,为解决跨声速飞行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955年,钱学森发来两封书信,邀请郭永怀回国。郭永怀毅然放弃了在国外的优越条件与待遇,与夫人李佩于1956年11月回到阔别16年的祖国。“作为新中国的一个普通科技工作者,我只是希望自己的祖国早一天强大起来,永远不再受人欺侮。”郭永怀说。

1960年7月,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决定撤走在华的核工业系统的全部专家,随后又停止供应一切技术设备和资料。中国决定自行研制核武器,郭永怀担任九院的副院长。当时九院的首要任务就是在一无图纸,二无资料的情况下,迅速掌握的构造原理,开展的理论探索和研制工作。

1963年,他与科研队伍迁往青海新建的基地。在郭永怀的倡议和指导下,我国第一个有关爆炸力学的科学规划迅速制定出台,从而引导力学走上了与核武器试验相结合的道路。同时,郭永怀还负责指导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和水洞力学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在对核装置引爆方式的采用上,他提出了“争取高的,准备低的,以先进的内爆法为主攻研究方向”。为确立核武器装置的结构设计,郭永怀提出了“两路并进,最后择优”的办法,为第一颗爆炸确定最佳方案,对一些关键问题的解决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一方案不仅为第一颗的研制投爆所采用,而且为整个第一代核武器的研制投爆一直沿用。

郭永怀每天一大早便赶到现场,了解装配工作进展和系统联试结果,一旦发现问题便及时研究处理。在将要进入正式试验阶段的那些日子里,郭永怀每天都要忙十几个小时,有时是通宵达旦,吃饭也是席地而坐边研究边吃。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装置爆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爆炸试验成功。当闪光火球和蘑菇状烟云冉冉升起时,全体测试人员一片沸腾,郭永怀却瘫软在试验现场,身边工作人员把他架到临时帐篷里的铁皮床上,郭永怀太累了。

灯塔大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篇8

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这次全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擘画发展蓝图、规划实践路径、作出战略部署,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注入强大思想和行动力量。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必须遵循的原则,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

《建议》集中全党全社会思想共识和行动智慧,着眼未来5年乃至更长远的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的战略眼光和战略定力,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贯彻落实好全会各项决策部署,是当前全党全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百年交汇,谋篇布局。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必将在中华民族复兴历史、在中国现代化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

灯塔大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篇9

随着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深入,当我观看完电影《孔繁森》后,感触颇深。

电影中所反映的孔繁森同志的事迹看起来都是平凡的点滴小事,但正是这一点一滴凝聚出了他伟大的人格。一个人的生命不可以永久的延续,但是他的精神却可以鼓舞着历代的人民。毛泽东曾经说过“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孔繁森同志的死便是重于泰山,因为他这一生都严格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孔繁森同志一生以党的事业为重,以加强民族团结为己任,两度奔赴雪域高原,不畏严酷的自然环境,为藏族同胞呕心沥血谋福祉,一腔热血都倾注在阿里高原上。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塑造了新时期党的领导干部的崇高形象,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具有时代精神的奋斗之歌、创业之歌、奉献之歌。孔繁森同志的事迹是平凡的,但平凡中蕴含着伟大的人生哲理;孔繁森同志的作风是朴实的,但朴实中映射出夺目的光彩;孔繁森同志在物质上是清贫的,但在精神上却是富有的。他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他对党和人民赤胆忠心,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志满腔热情,对自己严格要求,这一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又一次经历了灵魂上的洗礼。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的精神。

作为一名党员,孔繁森同志一直抱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信念。他把藏族人民的疾苦看作是自己的疾苦,把藏族人民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幸福。他去山顶的学校,了解到老师已经很久没有发工资了,便毫不犹豫的拿出自己的钱来;看到生病的老人,他含着泪水为老人暖脚,给老人带去了无以言喻的温暖;他还为了藏族同胞们不惜献出自己的鲜血乃至生命。这所谓是“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孔繁森同志对藏族同胞的无私的爱也打动了那里的人民。作为一个政党,人心向背是十分重要的。中国共产党抗战的胜利以及在今后不断的发展,都离不开广大的人民群众。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然而然,民心也会倾向于党。要提高自己的修养,为加入中国共产党做准备,就要真切的明白这一道理。党和群众就如鱼和水,彼此都不能缺少。作为一名党员,并不能高高在上,而是要和群众们打成一片,用人民的利益标准来衡量我们的一言一行。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坚强党性。孔繁森同志生在山东,长在山东,家在山东,他深深的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亲人。但是他懂得,西藏是伟大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内地干部和各方面人才的支援。所以,当党组织需要他到西藏工作时,他便毫不犹豫的奔赴西藏。为了完成党和人民的重托,他舍弃了家庭的温暖,舍弃了比较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舍弃了很多本来可以享受的东西,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加快西藏建设、增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为西藏人民奉献出了全部心血。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满腔热忱。孔繁森同志牢记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神圣宗旨,把为民解忧、为民造福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他看来,“一个共产党员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他把藏族人民的疾苦看成是自己的疾苦,他把藏族人民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幸福。为了藏族同胞,他奉献出金钱,献出鲜血,献出健康乃至生命。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对家人的爱与对人民的爱的高度统一,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党的神圣宗旨的高度同意。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西藏雪域,高寒缺氧,交通不便,地广人稀,自然条件差,工作、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阿里地区又是西藏最艰苦、最贫穷的地区。在山东工作、生活惯了的孔繁森要在西藏持续十年的工作、生活,那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需要承受多么巨大的困难啊!可是,他想的是党的事业,想的是尽快帮助阿里的人民脱贫致富,再苦再累他也无所畏惧。他清正廉洁,严以律己,把手中的权利看成是为人民谋取幸福的重大责任。他用自己的工资收入长期收养藏族孤儿,常常为藏胞送医送药,为有困难的藏胞慷慨解囊,是勤政廉政的光辉典范。作为一名党员,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以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一定要更加努力,争取做出最大的贡献。

灯塔大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篇10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江西监管局办公室党支部采取“五个相结合”的模式办法,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切实推动全会精神走深走实。

一、在学习内容上,将全会精神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党支部认真制定学习计划,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О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等内容纳入学习重点,引导党员干部把全会精神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在学习载体上,采取线下学习和线上学习相结合。学习贯彻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党支部充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确保学习全会精神常态化。线下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组织生活形式开展集中学习,以读原文、讲党课、谈体会不断增强学习效果。线上通过“支部学习交流园地”共享文件夹、微信交流群、“学习强国”APP等,相互分享并收藏篇目内容,以便随时随地开展“掌中学习”。

三、在学习方式上,通过撰写心得体会与开展学习研讨相结合。党支部要求党员干部认真围绕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结合工作实际,从学习感悟、岗位职责、事业发展等角度撰写心得体会,阐述自身看法,进一步提高思想站位、强化学习转化。在充分开展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的基础上,党支部明确时间,适时召开专题研讨会,支部书记带头发言,其他党员干部逐一畅谈体会、交流思想,并相互点评、直指矛盾、解决问题,切实达到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的目的。

灯塔大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篇11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有了孔子这样的祖先做表率,后辈为了不自毁招牌,自然也不可能浑噩度日,一代比一代自省的严谨。孔繁森不仅是作为孔子的后代而被人广泛熟知,更多的是因为他自己有着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殊荣,他将自己的五十年全部奉献给了中国,这片炎黄子孙世代繁衍生息的大地。

孔繁森生于1944年,当时国家政局不稳,自己家中也是家徒四壁,过着有了今天没明天的日子,生活的处境尤为困难。虽然孔家世世代代都是温文尔雅、挥洒泼墨的文人,但因为历史的必然性,孔繁森在十八岁毅然决然的投笔从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军人。

孔子曾有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繁森也深知,自己要是想更好的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自己的基本功就一定要扎实。正是有着这个理念,孔繁森连续多年获得了“五好战士”的荣誉称号,仅用四年时间便成功加入了我党。

到了退役的年龄,很多人面临着转业和安置等等的选择。而孔繁森选择了投身建设中国工业化的大潮中,成为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但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再一次让孔繁森在其中脱颖而出,没过几年便因为勤恳扎实的工作态度和能力被提拔为国家级干部。

到了1979年,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号召下,孔繁森毫不留情的“抛弃”了他现在所有的铁饭碗,在许多高级干部都退避三舍的情况下选择了前往西藏进行支援。孔繁森的名句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做千秋鬼雄死不还乡,便诞生于此。

推荐访问:灯塔 观后感 课堂 灯塔大课堂第十三课观后感 灯塔大课堂第三课心得体会 灯塔大课堂第一课观后感 灯塔大课堂观后体会 灯塔大课堂第十六课观后感 灯塔大讲堂第十三课观后感 灯塔大课堂第九课观后感 灯塔大课堂第十七课观后感 灯塔大课堂第十四课观后感 灯塔大课堂第12课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