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食品战略选择及对策建议

摘 要:绿色消费的兴起及人们健康环保意识的增强为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对绿色食品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阐述,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绿色食品 发展问题 策略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问题受到日益关注,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性重要课题。在全球掀起的绿色环保运动热潮中,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产生了绿色消费的需求。

绿色食品是对具有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是指按特定生产方式产生,并经国家有关的专门机构认定,准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绿色食品以其对环境生态的呵护,对生命和健康的关爱而受到青睐,被世人誉为“21世纪的主导食品”。

一、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的意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安全日益重视,在饮食方面也从追求温饱型逐步转变为健康、安全、营养型。特别是在全球环境污染加剧,人类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疑难杂症日增的情况下,人们越来越注重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绿色食品从生产、加工、运输、储藏到消费的全过程都执行严格规范的标准和监控,不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完全能够满足人们对健康、安全的需求,因而需求量越来越大。

绿色食品生产对大气、水质、土壤等环境都有严格的要求,发展绿色食品与生态农业建设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生态农业建设为生产、开发绿色食品提供了基本条件,而发展绿色食品又能实现生态农业的经济价值,是生态农业建设成果的体现。由于生态农业与绿色食品生产的原理基本是一致的,因而随着绿色食品生产的发展,生态农业也会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逐步为人类创造一个生态平衡、良性循环的优美生活环境[1]。

发展绿色食品事业,能较好地协调资源、环境、食物、健康之间的关系,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有利于增强公民的健康与环境意识,引导公众建立起真正科学的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增加大量就业机会。

二、绿色食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绿色食品的品种、数量规模较小

从国内食品消费看,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经济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食品的安全、保健、营养问题越来越讲究,越来越追求“绿色”的“放心”食品。然而,绿色食品生产虽然有了快速发展,但是距离大规模、集中化、多品种的成熟市场要求还有差距,绿色食品的品种、数量规模还需要扩大。

2.各级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政府虽然制定了一些促进绿色食品发展以及有利于环保的法律法规,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远远不够。绿色食品产业是一项高技术、高投入的产业,除一些大的龙头企业外,一般的企业利润都不高,不愿或不敢去承担风险。而各级政府对开发绿色食品还缺乏明确的政策、资金支持,亟需对绿色食品开发实行优惠政策。迄今为止,在农业投入中,用于绿色食品项目建设的不多,因此需各级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对绿色食品的发展起指导、示范作用,鼓励和扶持企业开发绿色食品。

3.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缺乏能够满足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服务体系,同时,专用物资配套供应与配套技术以及产后处理、运输、销售等方面缺乏统一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持,没有建立健全的绿色食品信息中心。多数生产企业不能掌握全面的市场信息,影响了市场竞争力。

4.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意识淡薄,存在认识上的不足

(1)生产者方面。由于化肥、农药等对农作物产量的提高有显著作用,在生产过程中,以产量目标为主的农业生产对其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现阶段,虽然大家都充分意识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产的重要性,但作为生产主体的农民对发展绿色食品缺乏应有的认识,当发展绿色食品生产与施用化肥、农药发生冲突时,农民选择了提高产量而施用化肥、农药,却放弃绿色食品应遵循的生产技术规程。这种现象不仅在大田生产中表现相当突出,在一些大棚生产中,甚至在一些绿色食品挂牌生产基地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如滥用生长调节剂和生长激素已经成为影响食物安全的新隐患。

(2)消费者方面。当前,不少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还不了解,认为地里生长的绿色庄稼和蔬菜都是绿色食品。还有的认为凡是天然或野生的就是绿色的,如野菜等。其实,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的食品。无污染既指生产过程中的无污染,也包括产地环境的无污染,如果产地环境很恶劣,即便生长在野外,从不施用化肥和农药的野菜,也不是绿色食品,甚至还有可能因毒物聚集而无法食用。

5.绿色食品的法制化、规范化工作和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绿色食品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一和协调的管理体制,做到职责分工明确。目前,绿色食品生产与销售,欠缺有效的法律保护。在生产方面,缺乏法律监督机制;在市场方面,监管乏力。

目前,绿色食品市场中违法使用有关图案、标志的现象比较严重。部分生产企业合法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观念十分淡薄,不能自觉珍惜和妥善保护绿色食品而“自乱阵脚”;有些企业经有关部门认证,曾经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但标志使用过期后却未办理续报手续,产品也未经重新认证,食品包装上仍违法沿用过期标志;有些企业仅有一个主要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却鱼目混珠,将未经认证的所有系列产品都标上有关标志;还有些企业的产品虽经过绿色食品认证,有关证书也在有效期内,但产品包装印刷未予改版,仍然沿用认证前的编号等。不少商场、超市的经销人员进货时也未要求厂家出示有关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凭证,致使一批违法使用有关标志的食品进入绿色食品市场。

三、发展绿色食品的对策

1.加大绿色食品的宣传力度,扩大绿色食品知识的普及范围

由于不少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较模糊,没有形成安全、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消费意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绿色食品市场的发育。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多种形式的绿色食品宣传教育,让更多企业生产者和消费者进一步认知绿色食品及其重要性。

2.加大各级政府的推动力度

绿色食品工程是一个多学科、跨度大的系统工程,又是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绿色食品不同于一般食品,它从生产场地的确认到生产过程各环节无污染的控制,直至市场销售,都有一套严密的标准管理、无污染的规范操作和全程化的质量临控。在这一新兴产业发展初期,加大政府推动力度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1)调整部门职能,强化政府主管部门的功能作用。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绿色食品生产,并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从项目支持、资金倾斜、科技投入、价格保护等方面扶植绿色食品发展;在对绿色食品产业行业发展进行组织管理的部门分工上,近期可采取“上分下合”办法,今后随着实现绿色食品产业化的进程,就应逐步过渡到一体化管理上来。为了充分发挥各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行业行政管理职能作用,应集中精力抓好指导、协调、管理、服务、保障,并将基地生产管理职能调整给各省农委及其有关局,即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水产局等分别承担起各自业务范围内的绿色食品基地的生产管理、技术指导和服务,发挥各业务局的主人翁作用和技术优势。另外应建立政策激励机制,对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给予政策倾斜,让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真正得到实惠,重点扶持有实力和科技含量高的生产企业,加快生产和开发高、精、尖的绿色食品,通过规模效应带动绿色食品发展,使绿色食品生产者的利益得到保障,从而解决绿色食品生产者的成本和收益不对等的矛盾,提高企业生产和发展绿色食品的积极性。

(2)建立新的考核机制。一是将发展绿色食品事业的成效,作为考核有关部门和主要领导政绩和干部任免、提升、降职的重要依据之一。二是将绿色食品发展水平的有关指标纳入各级政府国民经济统计系列。

3.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产学研一体化,促进绿色食品发展

国家应加大对科研部门的支持力度,在项目立项和资金支持上给予适当倾斜,鼓励科研部门加快研制出更多的绿色技术和生产资料,满足绿色食品生产需要。同时,应加大对发展绿色食品的科技投入力度,加强对管理者、科技人员及生产者的技术培训;可以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作为发展绿色食品的技术依托单位,以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解决我国绿色食品发展中的高科技需求与低科技投入的矛盾。打通产学研一体化的障碍,推动绿色食品技术创新,提高绿色食品的生产效率,降低绿色食品生产成本。

4.大力加强绿色食品的法制化和规范化,确保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大力加强绿色食品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建设,强化绿色食品监测工作,严格质量标准,推广国际通用的,质量控制体系,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确保绿色食品的美誉度。监测机构必须严格遵规守法,确保科学性和公正性,提高效率和质量,做到统一规范,严格把关,确保质量,促进发展。绿色食品标志是我国第一例证明商标,受国家法律保护,代表国家形象,对于冒用这一标志的不法行为必须予以严厉打击,要保证绿色食品商标的权威性。

同时,我国还应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快《绿色食品管理办法》、《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等绿色食品法规修订步伐,确保绿色食品认证工作的有效性和监管工作的严肃性。

5.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绿色食品认证的国际化

广泛开展国际间相互认证,为绿色食品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同时,也为国外同类产品进入我国市场提供认证服务,确保进口产品的质量。与此同时,加强与国际有机食品联盟机构的合作,加快绿色食品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抢占国际绿色食品市场份额,推动绿色食品国际化发展。

推荐访问:绿色食品 对策 战略 建议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