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内蒙古云计算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一、内蒙古云计算产业规划及推进情况

《内蒙古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实施以来,我区云计算产业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某些领域甚至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一)数据中心规划宏伟,但建设进展相对较慢

从目前我区正在实施的云计算建设项目看,规划目标都很宏伟。这种宏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项目规划的占地、投资、建筑、服务器等规模都很大。如呼和浩特中国电信云计算信息园项目,占地1545.8亩,规划建设42栋单体面积为1.82万平方米的数据中心机房,总建筑面积达到100.6万平方米。二是项目规划的目标定位都很高远。各数据中心项目的服务目标大都定位在全国、亚洲乃至全世界,如中国电信云计算产业园区旨在打造亚洲最大的云服务基地;乌兰察布市华为云计算产业园致力于打造成华北大区云计算产业支撑中心、全国乃至全球云服务业务承接中心、全国云服务业务备份中心。

但从各项目实施进展情况看,截至2014年底,全区云数据中心建设共完成投资65.65亿元,仅完成全部投资计划的10%左右,大部分处于土建和设备安装阶段,已建成服务器规模也只有25.9万台左右。

(二)部分应用开始落地,但招商前景不很乐观

随着部分数据中心的建成运营,一些应用服务企业相继落地。截至目前,中国电信已有百度、搜狗、腾讯、阿里巴巴等公司入驻并开展相应业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兴能源等公司业已与相关客户签约。从使用主体的类型来看,主要是一些依托网络和电信进行增值的企业。从使用数据中心的服务性质来看,主要以租用计算、网络、存储能力和纯粹的机房物理空间为主,基本处于云计算服务的IAAS阶段;目前招商处于总体签约和谈判阶段的居多,在软硬件、产业领域和智慧建设方面的招商也基本处于空白。

同时,围绕地区云应用方面的服务也有所进展。目前已有包头市物流管理云、赤峰蒙东云计算中心平台等一批云平台建成并正式运营。赤峰市蒙古文信息资源平台、民情与舆情监测云、呼叫中心云、BSD(百岁达)电子商务平台、卫生厅综合卫生信息云平台、住建厅建筑节能云平台和环保厅智慧环境监控平台等专项云平台加快建设。

(三)几个盟市都在建设,推进情况各不相同

从规划区域布局和规模情况看,自治区云计算产业规划提出,重点在呼市、包头、鄂尔多斯和赤峰四大区域布局云计算项目,规划到2015年建成数据中心服务器规模300万台。而从具体区域规划看,目前数据中心规划建设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市和鄂尔多斯市两地区,其中呼和浩特市总规划建成服务器规模就达到408万台,鄂尔多斯市规划服务器规模为200万台左右。

二、内蒙古云计算产业发展总体评价

总体上看,我区各盟市的云计算项目规划的发展目标都很宏伟,市场定位也很高远,但在推进过程中却面临着建设进展比预想的慢、应用推广比预想的难等局面。概括起来,以下几个问题需要高度关注。

(一)对比云计算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我区发展云计算产业的基础条件有一定优势,但产业生态方面的弱势不容回避

1.我区在能源、气候等条件方面确有一定竞争优势。我区年平均气温较低,数据中心运行的PUE值(总用电量与服务器用电量的比值)小于1.5,远低于南方地区2以上的水平,非常适合于数据中心设备的自然冷却。且地质结构稳定,未利用土地资源丰富,总体用地成本较低。如和林电信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土地出让费仅为6万元/亩,远低于贵州、哈尔滨等地,更低于深圳、大连等沿海用地紧张区域。尤其目前我区数据中心供电价格为0.37元/度,而电力资源同样丰富的贵阳市为0.57元/度,大连、哈尔滨等地平均达1元/度左右,我区是建设大型数据中心综合电力成本较好的地区之一。

2.我区数据通道条件方面的差距仍是制约因素。云计算模式下,用户单位和数据中心在地理空间上是分离的,用户和数据中心之间的通讯条件就对数据中心的运营产生着重要影响。一是通讯信道带宽、出口等硬件条件。如果异地数据传输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或延迟现象,就会严重影响用户对数据中心的使用。二是数据通道的费用情况。如果电信骨干网络的数据传输费用过高,用户也会在自建和租用公共数据中心之间做出理性抉择。我区地域广大,目前通讯光缆的覆盖面、布局、运行稳定性、出口带宽等都还不适应云计算产业发展需要。如目前我区省际网络出口带宽仅为全国平均水平一半,互联网普及率低于全国平均1.1个百分点。好在2014年呼和浩特被正式纳入国家互联网骨干网直连城市,我区也正在加紧光缆网络建设,未来电信通道硬件条件有望改善,但短期制约是显而易见的。

3.我区发展云计算的软环境相对较弱。云计算作为技术性产业,需要较好的人才科技支撑、配套产业和社会人文环境,而我区这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一是软件业发展滞后。2012年我区软件业销售收入26.5亿元,仅为北京的1/140,上海的1/80,而成都一个省会城市的软件业规模也高达千亿以上。二是云计算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我区地处西部,工作生活环境较差,福利待遇较低,很难吸引到云计算相关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区内高校尚没有开设云计算相关专业或课程,自主培养的专业人才也非常有限。

(二)对比全国竞争态势,我区单纯以“大”为目标的数据中心发展思路遭遇严峻挑战,亟待打造新的核心竞争优势

1.全国各省市云计算产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目前全国累计已有30多个省市发布了有关云计算的战略规划、行动方案或实施计划。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国家批准的云计算试点城市,已在技术、产品、基础设施和应用推广等方面取得领先地位。此外,如天津、西安、重庆、宁波和廊坊等一批二、三线非试点省市城市也不甘落后,也都加强了对云计算产业的研究与部署,启动了云计算发展计划,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行业应用,并联合大型信息技术企业推动云计算产业发展。

2.我区能源气候方面的传统优势正在竞争中弱化。我区各盟市从开始规划云计算产业到目前项目招商基本都在做相同的概念,即气候冷凉、电力充足、电价偏宜、土地供应有保障等,但目前这些招商噱头正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是这些优势并不具有唯一性。现在许多北方城市如哈尔滨、大连等也都在做这方面的概念。包括南方的贵州,发展数据中心业务也打得是气候冷凉、水电价格偏宜等方面的牌,各地区优惠政策也逐渐趋同。二是考虑数据中心使用和维护的方便性,加之出于安全性和可控性的考虑,目前各大用户单位在选择上还是更倾向于把数据中心建在当地,在异地更多地考虑是建设灾备中心。在总体用户资源和业务量有限的情况下,面对全国已经严重过剩的数据中心资源,我区数据中心的用户招商难度可能会越来越大。

(三)对比云计算全景产业链,我区云计算产业主要集中于产业链前端的数据中心环节,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有限

1.单纯的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营直接效益有限。从云计算各产业环节的效益体现看,一是数据中心土建的地产效益能够体现在当地,表现为土地出让金的获得、固定资产投资扩大和建筑业产值增长等。二是由于服务器和网络设备主要以惠普、IBM、戴尔等国外品牌和联想、华为、曙光等国内大品牌为主,我区当地没有相关的制造企业,数据中心的设备需求主要体现为对区外产业的拉动。三是数据中心运营后用工仅需要少量的安保、电工、保洁等辅助人员,对地方就业贡献不大。四是我区数据中心建设大都为央企和外地企业,所得税总部核算也使税收收益流失区外。五是对软件产业、云应用产业和数据产业的间接带动效应需要其它条件配合。软件业取决于当地的人才基础、创新创业环境、市场潜力等条件。云应用产业的效益主要体现在地区信息化水平提升后,对其它行业和领域效率提升方面的间接作用。数据开发产业发展也需要一定条件。如果数据资源由用户单位自行开发,数据产业也往往形成在用户所在地而非数据中心所在地,尤其是灾备数据几乎没有利用可能。

2.我区各盟市大多在数据中心环节低水平竞争。目前我区许多盟市都在规划和引进云计算产业,除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赤峰、乌兰察布等地在建设以外,近两年,乌海、呼伦贝尔等地也都在筹划发展云计算产业。但大家依托的优势都一样,招商的噱头都相同,实施的项目也基本都是围绕建设大型数据中心这个最基本、最低端的环节,瞄准的市场范围差不多,竞争和内耗不可避免。但从市场需求看,目前仅我区规划建设的数据中心服务器规模就超过700万台,足够满足全亚洲数据中心的需求。

三、优化我区云计算产业发展策略

云计算技术代表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前进方向,目前云计算产业正处于规模扩张、体系构建、布局优选、企业竞位的快速成长阶段。未来随着商业模式逐渐清晰,用户信任和认知程度逐渐提高,云计算将会成为充满活力的新兴市场。我区必须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按照“大、用、全、加、补、统”的总体思路,切实改进发展思路,把云计算打造成为我区强区富民的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导产业和提升地区信息化水平的基础产业。

(一)继续做“大”数据中心规模

以数据中心为切入点发展云计算产业,切实发挥了我区在气候、能源、电价、土地等方面的优势,在今后发展中仍然要进一步强化这一优势。但我区数据中心建设思路也要调整。一是在继续支持三大运营商和曙光、华为等企业建设大型公有云的同时,结合行业和地区信息化的需求,大力发展专业云平台和私有云平台。二是加强与哈尔滨、贵阳等同类城市的联合招商、互用灾备等,实现协同发展。三是建立超算中心。超计算是服务于大型的科研设计、复杂的组织管理、系统仿真等方面对超级计算需求的计算机系统。这是我区产业升级进行大型科技研发活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吸引高端科技人才集聚的重要基础设施。

(二)坚持应“用”主导的推进方针

在继续重视并做好机房建设、设备购置、网络建设等硬件建设的同时,我区必须确立应用主导、产业跟进的发展策略。通过政府应用带动社会应用、区内应用带动区外应用、应用扩大带动产业扩张的推进策略,形成云计算产业内生成长机制。为此,应借助现有数据中心形成的计算和存储能力资源,积极推进“云计算”相关知识的传播,加快城市、产业、民生领域的云化改造,支持政务云、智慧城管云、智能交通云、环保云和医疗云等各类应用云平台的示范落地,并推动云应用向工业设计、节能环保、新药研制、气象分析、灾害预测以及仿真模拟等领域全面拓展,不断提高数据中心应用规模和领域。

(三)坚持“全”产业链的发展策略

我区发展云计算产业必须树立全产业链思维理念,加强上下游相关配套产业的引进配套,通过产业集聚促进产业共生共促。建议自治区要加强云计算全产业链招商,组织编制云计算产业招商重点目录,吸引移动通讯、网络设备、计算机等信息制造业、软件开发业及信息服务产业等产业门类落地并集聚发展,逐步构建云计算完整产业链。在树立全产业链思维的同时,在操作层面上要注重特色领域突破,尤其要根据云计算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要求,有所侧重地安排推进领域和工作重点,通过点线面体、梯次推进,实现重点领域引领,相关产业跟进,逐步健全产业体系。

(四)树立“云计算+”的发展理念

云计算除了本身作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具有增加产值、税收、就业等方面的直接贡献外,更重要的是作为技术要素对传统产业的提升作用,以及作为信息化基础设施对提升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支撑作用。我区要依托目前已经形成的云计算产业基础,落实国家提出的“互联网+”战略,结合云计算的应用在我区重点谋划做好“云计算+”的文章,促进云计算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互促,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培育新的业态、提升整个地区信息化水平,更好地体现云计算产业的间接效益。

(五)“补”齐要素短板,优化产业生态

根据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要求高的特点,必须注重产业生态的培育,如相关产业的嫁接配套、人才科技要素短板的弥补、创新创业环境的营造、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健全等。一是要通过外引与内培并重加快本地化的创新体系建设。建议自治区有关大学开设云计算专业或相关课程,加快本土化云计算人才的培养进程。二是政府要在支持政策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由于目前云计算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一定的创新风险和市场风险,各级政府必须在产业引导、政策扶持、应用带动、重点项目、标准规范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降低企业建设和经营风险,促进区域云计算产业在全球和全国分工中处于有利地位。

(六)“统”筹各盟市云计算产业分工

目前我区各盟市发展云计算产业存在着数据中心环节低水平重复竞争问题,但从云计算的本质看,在“云”环境下计算能力和存储都被虚拟化了,与数据中心所在的实体地理空间关系不大,遍地开花建设数据中心的云计算发展模式最终结果可能是谁也发展不起来。因此,要围绕云计算产业的专业化分工要求,通过加强规划引导、产业准入和差别化支持政策,强化各盟市之间云计算产业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的分工与协作,促进优质资源集中集聚,提升整体竞争力。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康伟

推荐访问:内蒙古 产业发展 加快推进 思考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