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培训收获及建议5篇

信息技术2.0培训收获及建议对于[B9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能力点的理解很多老师存在着一些理解上的偏差:一是只从能力点的名称上去理解,忽视了能力点考核的前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2.0培训收获及建议5篇,供大家参考。

信息技术2.0培训收获及建议5篇

信息技术2.0培训收获及建议篇1

对于[B9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能力点的理解很多老师存在着一些理解上的偏差:一是只从能力点的名称上去理解,忽视了能力点考核的前提:在信息化环境中或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的自评和互评活动;二是没有理解这个能力点的中心词:组织,也就是很多教师的提交材料中呈现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活动,却忽视了这个能力点考核的重点是教师的活动组织能力;三是对评价工具的理解存在问题,实际上测评材料要求的测评工具不是指开展活动的信息技术工具,而是在活动开展中使用的评价工具,如学习契约、量规、档案袋、概念图、评估表、观察记录表等。

测评规范将[B9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能力点归属于混合学习环境,也意味着课堂活动是围绕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开展和实施的。

整体能力要求为:

在信息化环境中或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自评和互评活动,从而

推动自评和互评活动有序开展;

扩大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与交流的范围和深度,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

持续跟踪和记录自评和互评的活动过程;

为学生创造自我反思与自我认知的机会,提升学生的评价能力;

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欣赏和学习他人的长处。

完成该能力点测评要关注哪些问题呢?

1、必须提交的测评材料

[B9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要完成的测评材料有三项:

一、评价工具及说明

提交文件格式不限,建议为图文方式呈现的文本文档,如WORD,PDF等。

二、学生活动案例

提交文件格式为[视频],时长不超过10分钟。

三、教师反思

提交文件格式不限,建议为图文方式呈现的文本文档,如WORD,PDF等。

2、各项测评材料合格标准

材料一:评价工具及说明

提交一份工具及说明,包括:(1)选择/设计的自评或互评工具(结合学习目标、学习环境、学生情况、活动过程等);(2)描述该工具将如何支持学生开展自评或互评。

优秀指标:

工具设计合理,契合学习目标;

工具使用方法明确,规则清晰,简明易懂,符合学生特点,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工具有助于学生观察与思考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推动学生深化对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理解;

工具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经历合理的评价过程,掌握科学有绿色作文网效的评价方法;

教师针对实施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做了预案,能够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评价工具原创性高、操作性强,或应用方式新颖、可迁移可借鉴。

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工具指的是学习契约、量规、档案袋、概念图、评估表、观察记录表等在活动开展中使用的评价工具。

分析到这里,大家已经知道该能力点的要求要比[A11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的要求要高,而且是建立在[A11]能力点之上的。也就是你要开展自评与互评活动的前提是你要设计一个合理的评价量规等工具,当然不只限于评价量规。

材料二:学生活动案例

请用视频方式记录2名学生/一个小组应用该工具开展自评或互评的过程,或由2名学生描述应用评价工具的过程,原则上不超过10分钟。

优秀指标:

案例真实,效果良好;

应用自评或互评工具的过程呈现完整;

对工具要求理解准确,应用工具方法得当;

工具的应用有助于评价活动的展开,依据评价工具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音质好,无冗余信息。

要注意的问题:

视频内容为二选一:

A:记录2名学生/一个小组应用该工具开展自评或互评的过程。

B:由2名学生描述应用评价工具的过程

必须依据评价工具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了反思和总结。估计有教师会说材料三不就是反思总结吗?对于这个问题,个人觉得是两个部分的反思和总结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这里反思和总结是自评和互评的过程及结果。

材料三:教师反思

请回顾你所开展的自评或互评活动实施过程,是否出现过一些你意想不到的状况?技术在实施中发挥了什么作用,还存在哪些问题?

前面已经说过这里的反思与材料二的反思侧重点不同,材料三的侧重点在于对信息技术工具运用的反思和总结。

[B9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微能力点可借助的技术工具比较多,往往都是些学习平台和在线教学社区,当然也可以是学生利用学科工具进行展示等。

一、课中课外的在线学习平台。如:通过在线讨论功能实现师生、生生间的多维互动交流,组织和开展自评活动。

二、社交媒体交流展示工具。如:微信群,QQ群或钉钉群等即时交流工具,构建自评和互评环境,开展自评与互评活动。

信息技术2.0培训收获及建议篇2

为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全面提高教学实效,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5月12日,来自静宁县和泾川县的182名骨干教师齐聚平凉陇东明珠宾馆参加“国培计划(2021)”信息技术2。0省级项目校骨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创新提升第一期培训。为期五天的学习,让我了解了许多新知识,开阔了视野,转变了思想,获益颇多。

一、专题讲座,余音绕梁,不绝于耳

兰州市教科所调研员苗国宝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研究学校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结合兰州十四中的信息化发展历程,从自己的切身经历出发,图文并茂、风趣幽默地介绍了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现状与趋势。其讲座内容包括教学为本,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学科管理中的应用等等。他的讲座,让全我们这些参训学员真正感受到:在“互联网+教育”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的方式,能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地联系起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增加教学容量,呈现教学问题情景,优化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宁夏大学张玲教授从立德树人出发,讲述了随着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学习不断的发展变化,我们义教课程要与时俱进。她还从2022版新课标入手,让我们知道了新课标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

来自兰州大学的崔向平教授从教育教学的变革、观察与选题的视角、范式与方法、教研论文写作等四个方面和我们分享了信息化环境中的教学研究。崔老师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为我们展示了多种形式的微课制作。从信息化角度入手,给我们讲解了在信息化环境中如何进行教学研究,如何撰写高质量的论文,促进信息化教学的建设,让我们看到了信息化在实际教学中的可行性。

二、认清不足,不断学习,勇于实践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能使老师紧跟信息化时代的步伐,节省授课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给学生沉浸式的体验,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只是停留在基础应用上,像课件制作、PPT软件、教室里辅助教学的智能平台、钉钉、微信的使用等等。但通过此次培训,我真正地认识到自己在信息技术的运用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如在课件制作上不够熟练,制作的课件不够精美。在双减形势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后作业的设计和评价等方面都做得不够好。

信息化2。0的到来,是机遇也是挑战,更是责任。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新时代的老师,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育技能,才能顺应时代变化的潮流。

今后,我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更新教育观念,提升专业素养。在疫情这一特殊背景下,认真观摩各级各类优质教学视频,学习和借鉴优秀案例,不断反思自我,优化教学方式,以提升自己,真正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

信息技术2.0培训收获及建议篇3

[C6应用数据分析模型]能力点的要求极高,归属于智慧学习环境,要求教师掌握数据分析模型的应用和评价方法,要顺利通过测评,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本想跳过不写,因为选择这个能力点的教师微乎其微,但有老师在后台留言,直接点名先解读这个能力点。那就结合测评指南和个人理解针对作业的完成和材料的提交注意事项进行相关解读。

首先,要想完成该能力点作业,教师需根据所要分析的数据,选择一种类型的数据模型。要选择模型,那就得先知道有哪些数据分析模型,你分析的数据和分析的目的是什么。例如:闫寒冰教授在解读提升工程2。0方案时,就提到了使用SWOT数据分析模型对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再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可行的三年方案。

其次,当你选择了一种数据分析模型之后,你就必须要掌握这种分析模型的分析和评价方法。例如:SWOT分析法也叫态势分析法,S是优势、W是劣势,O是机会、T是威胁或风险,因此在分析时就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常用的数据分析模型还有描述性统计分析等等,例如:SPSS问卷数据分析。

你若会选择这个能力点,肯定掌握相关的数据模型及其分析方法,故在此不细述这些。我们还是先看下该能力点的[能力描述]:

掌握数据分析模型的应用和评价方法,从而

根据教学情境判断数据评价模型的适用性

丰富教学现象和问题的分析方式

合理、科学地解释教育教学现象和数据

提升对数据的分析与解释能力

这里提出了两个达标的基本要求:一是会判断数据评价模型的适用性,二是合理、科学地解释教育教学现象和数据。

1、必须提交的测评材料

[C6应用数据分析模型]要完成的测评材料有两项:

一、模型介绍

提交文件不限,建议为图文方式的文本文档。如WORD、PDF等。

二、应用案例分析

提交文件格式为[视频],需要出现教师个人形象,时长不超过10分钟。

2、各项测评材料合格标准

材料一:模型介绍

选择一种数据分析模型,介绍其模型产生的背景、来源、功能、适用环境、适用对象,以及应用方法等,建议结合图文进行呈现。

优秀指标:

介绍详细完整,清晰地说明了模型的基本功能;

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对模型的适用环境和适用对象做了归纳和提炼;

总结了模型的应用方法和策略,具有学习和借鉴价值;

客观评价了模型的优缺点;

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材料二:应用案例分析

展示一个上述模型的应用案例,需要呈现模型应用过程以及模型应用结果,并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对结果进行分析。以视频形式提交,需出现教师个人形象,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0分钟。

优秀指标:

是模型的真实应用案例;

结合具体情景和对象清晰地呈现了模型应用过程、应用方法;

结合应用情景对模型应用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分析过程有助于理解教育教学问题和现象;

模型在采集数据以及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较为自动化,结果导出与应用便捷。

注意:是模型的真实应用案例哦。

3、可借助的技术工具

[C6应用数据分析模型]微能力点可借助的技术工具大体上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模型工具:如认知风格测量模型、学习风格自测问卷表、创新能力测评模型、职业兴趣测试量表、批判性思维测量量表等。

一类是数据采集和分析工具:如相关平台或相关计算机软件EXCEL等,还可借助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如Python等进行数据分析。

信息技术2.0培训收获及建议篇4

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本知识课件的制作上。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把它们应用于教学活动之中,在这几个月的培训中我深深的体会到:

一、理念上应更新

1、这次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我真正的认识到活到老学到老,只有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新知,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本次学习了A1-技术支持下的学情分析和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研修两个微能力及系统规定必学的通识教育。通过课程学习、活动实践及作业提交一系列项目中,能真正将课程中的内容应用到活动中,也给自身今后的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启发和影响。

2、作为一名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的需要。还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化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

二、专业知识方面

1、作为老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化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了解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情况,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2、教育的实质是通过传播、交流信息,有目的的影响他人的活动,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五大感官对信息的获取,并按一定的目的要求,选择一定的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载体把经验,知识,方法传给学生。发挥信息传递视角的六大功能,方可创造情境,变静为动,变可见为不可见,变抽象为直观,模拟场景,转化信息,课堂教学效率才会不断提高。

3、利用现代技术,解决传统教学手段传统信息技术教学目的的那些关键性的教学因素和教学环节。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困难点和影响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那些关键性的教学因素和教学环节是整合点的不同定义。正确运用整合点的诊断方法,才能在现代教学设计中,找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困难点。把握整合的三项原则:紧扣学习目标;适合用啥就用啥;先用传统信息技术后用现代信息技术。

4、学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八大基本模式:优化新课堂教学设计;掌握信息技术“潜在”的教育教学功能;理解整合的实质;明确整合的目标;准确诊断确定“整合点”;优化“整合点”内容的资源设计;物化“整合点”资源设计的成果,将其转化为媒体资源,工具软件,智能软件等;恰当有效的应用整合资源达成有效的教学目标。

5、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发展为本。”作为教师要尊重终身教育观,做好解析者,示范者,组织者,启迪者,指导者,给渔者,促进者。学生终身学习、发展观。做到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交互,合作,会学习,会活用。要以优质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为支撑创新,因材施教。处理好尊重鼓励,民主平等,学会合作的师生关系。

总之,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我受益匪浅。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努力把所学到的教育信息化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使之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

信息技术2.0培训收获及建议篇5

[C5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能力点强调在学生自主学习环境中,理解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的问题、需求以及兴趣,基于多元的学生信息数据和学习数据,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指导方案,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强调以数据为基础、以数据为依据,同时基于数据做出客观的分析和评估。

一般的实施过程包括了:确认困难/需求、提出问题、采集数据、解读数据、设计指导方案、对结果进行评价。当然,实践中也可能是从数据采集和分析开始,从数据中发现问题或需求。教师依据数据得出结论之后,可以从资源、路径、评价等多个角度实施指导方案。

整体能力要求为:

利用信息技术采集和分析数据,针对问题/需求/兴趣实施针对性、差异化的指导,从而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习需要

跟踪学生的学习进程,适应学生的发展变化,灵活调整指导方案

增加自主学习机会,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充分的发展

结合指导方案分析个别化指导结果,并提出改进计划

注意:这里强调的是针对问题/需求/兴趣实施针对性、差异化的指导。

完成该能力点测评要关注哪些问题呢?

1、必须提交的测评材料

[C5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要完成的测评材料有三项:

一、情景描述

提交文件格式不限,建议为图文方式呈现的文本文档,如WORD,PDF等。

二、案例展示

提交文件格式为[视频],需出现教师个人形象,时长不超过10分钟。

三、学生体会

提交文件格式为[音频]或[视频],要求2位学生,时长不超过2分钟。

2、各项测评材料合格标准

材料一:情景描述

简要描述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活动发生的情景,包括对象、硬件环境、软件设施、活动设计等。对象可为个体也可以针对某个特定学生群体。

材料二:案例展示

基于上述情境,请描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实施个别化指导等过程及成效反思。以视频形式提交,需出现教师个人形象,时间不超过10分钟。

优秀指标:

清晰、完整地呈现了从发现问题到实施指导的整个过程;

围绕问题和假设从多个渠道收集了多种数据,数据来源可靠、合理;

基于学生个体表现及其他相关数据对学生学习进行综合评价和详细分析,考虑到了可能影响的多种因素;

个别化指导方案是基于数据分析产生的结果,导出过程科学合理,方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学习价值;

结合实施成效,客观、全面地分析了活动过程,总结提炼了个别化指导的实施方法和策略,对改进实践具有启发意义。

注意问题:

一是情境要基于材料一的情境;

二是视频内容要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实施个别化指导等过程及成效反思几个层面。

材料三:学生体会

请两位学生回顾上述学习过程和学习体会。以音频或视频方式提交,时间不超于2分钟。

3、可借助的技术工具

[C5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微能力点[学情分析]维度和学业评价中的[A11][A12][A13]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关于学情分析和[A11][A12][A13]所使用的相关工具,在该能力点均可借助使用。前文已作了相关介绍,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实施过程,如上图所示。

至此,30个微能力除[A9]和[C7]没有解读之外,28个能力点已经全部解读完毕。[A9]与[A8]在提交作业材料时,本质上是相同的,就内容不同而已。至于[C7]是基于数据和问题进行分析模型的建立,难度相当大。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收获 建议 信息技术20培训收获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