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说课稿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说课稿例文

小学数学说课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说课稿范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教科书第 31~33 页的内

容,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七的第 4~7 题。

2、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在第二册的认识图形中,虽然已经接触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但那只是直观形象的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基本上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性质,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这节课要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认识体积公式的来源,掌握公式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学习体积单位进率的基础,更是以后学习容积的基础。因此,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必须掌握熟练。

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通过学生联系实际的操作活动,学习一些测量计算知识,可以帮

第 1 页

助学习在今后的生产和生活中,实际测量和计算一些物体的

体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学习体积的计算,使学生进

一步体会到知识来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的道理,学习一些研

究问题的方法。并且对学习空间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

义。

3、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前面所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今后继续学习

几何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应当让学习了解长方体和正

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来源,理解它的意义,熟练地运用公式解

决一些实际问题。

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树立“实

践第一”的观点,学习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学习知识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形成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材编排特点:

本节教材的编排可分两部分,即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长方体体积计算的教学,采用直观教学法。要求学生用若干个体积单位 (1 立方厘米 ) 摆成一个长方体,通过这样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的认识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一个长方体可以看作若干个体积单位组成的。再启发学生观察思考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得出计算长方体体积

的文字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和字母公式: V=abh。

第 2 页

最后是指导运用公式,解答例 1。

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利用长方体体积计算的过渡得来的。通

过让学生复习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都叫做棱长的知

识,直接得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同时讲解 a3 表示的意义。

最后指导运用,解答例 2。本课知识结构的编排具有一定的

科学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两部分内容应当以第一部分为重点。长方体的体积计算中,重点是理解体积公式的意义并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理解公式的意义。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关键是通过反复操作,了解公式的来源,从感性认识出发,经过思维活动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教法和学法的选择

教法和学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教师的“教”应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的学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学方法应当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要附合知识的科学性,还要适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才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

要有充分的直观操作。

学生思维的特点一般的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然后形成表象,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上升到理性认识。本课的教学采用直观操作法,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第 3 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思考问

题、解决问题,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操

作的基础上, 让学生观察、 分组讨论: 每排个数、 每层排数、

层数是长方体的什么 ?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它的体积有什

么关系,是总结公式、理解公式的重要途径。

讲练结合。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 学完长方体的体积, 做完例 1,

可以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然

后教学正方体的体积,做完例 2 以后再出示一组练习题,让

学生熟练掌握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最后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

简单的总结,再让学生进行综合练习。

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 , 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

学习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时,可以把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直接迁移过来,让学生独立地得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三、教学程序设计

( 一 ) 复旧引新 , 创设情境

任何新知识都是在原有知识系为依托 , 因此在复习中我设计

的习题是为本课做好铺垫。

什么叫体积 ,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什么是 1 立方厘米 ,1

立方分米 ,1 立方米 ( 教师出示体积单位的模型 )

完成此题,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空间观念,为这一节课做好

铺垫。

第 4 页

有了体积单位 , 我们就可以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 ( 投影出

示 )

问: ①这个长方体你能算出它的体积是多少吗 ?

②将它切成棱长是 1 厘米的小正方体 , 数一数这个长方体是

由多少个棱长 1 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它的体积是多少立

方厘米。

 ( 用投影出示 )

小结 : 把长方体切成棱长 1 厘米的小长方体 , 可以数出它的体

积。

( 二 ) 、激情引趣,揭示课题。

一节课教学效果如何,与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有关,根据学

生的心理特点,我联系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计算长方体和正

方体的体积问题,如果要生产电视机、电冰箱的包装箱,必

须知道电视机、电冰箱的体积。如果要计量一池水的体积,

还能切开数吗 ?“切开数”这种方法在实际生活中是行不通

的。那么怎么办 ?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长方体

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揭示课题,激励学生上进好学,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探

究新知。

( 三 ) 、操作想象,推导公式。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根据这一特点,先利用直观学具,引导学生进行直观操作、思考,并且具体操作、 思维和语言表达紧密地结合起来,

第 5 页

然后逐步脱离操作直观,利用表象逐步抽象化。具体的过程

是 :

师用投影出示长方体

请同学们拿出棱长 1 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这个长方体,摆的时候思考,①每排摆了几个 ?②每层摆了几排 ?③摆了几层?④一共摆了多少个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

学生操作思考,教师出示表格,如下长方体总个数每排个数每层排数层数

学生口答结果 , 师依次板书在表格中。

前面说过 , 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体积就是多少,所以可以用“体积”代替“总个数” ( 教师在“总个数”下板书“体积”)

想一想,怎样才能很快知道总个数?

教师出示长方体。

请同学们还用刚才的小正方体摆出这个长方体,摆的时候思

考,每排摆几个 ?每层摆了几排 ?摆了几层 ?一共摆了多少个 ?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你是怎样很快算出总个数 ?

通过以上两次操作,想一想:①每排个数,每层排数,层

数与总个数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总结出:总个数=每排

个数×每层排数×层数②如果每排摆 6,每层摆 4 排,排 5

层,摆成的长方体含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它的体积就是多少。

让学生口答,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 首先吸引学生, 刺激感官,

第 6 页

启迪思维,提高兴趣,也是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

的过程。

( 四 ) 、依据规律,归纳公式。

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我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分组讨论下面问题:

①每排个数, 每层排数,层数是长方体的什么 ?( 长、宽、高) ② 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发现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与它的

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

学生各抒已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根据学生的回答,

引导学生总结出:总个数 =长×宽×高,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

如果用“ 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 a、 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可以

写成 V=abh。进一步让学生默记公式,指名说一说求长方体的体积,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 ?通过引导学生得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让学生计算例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通过计算使学生正确熟练地掌握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最后把例

填完整。

( 五 ) 、利用关系,类推公式

教学的成功与否从反馈信息中去判断,通过练习及时反馈,

进行矫正,有效的调控以改善学生的学习,优化教学过程,

我设计了下表 , 要求学生口算长方体的体积。

第 7 页

长方体长 (厘米)宽(厘米)高(厘米)体积(立方厘米 )

①421

②432

③444

让学生口答后,提问:

3 号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何特点

?

这种长方体又叫什么

?它的体积怎样计算 ?为什么这样算 ?学

生进行讨论,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正方体的体积公

式。

正方体体积 =棱长×棱长×棱长

如果用 V 表示正方体的体积,用字母“ a”表示棱长,求正

方体的体积的公式应该是什么 ?V=a·a·a,也可以写成

a3

读作 a 的立方,表示三个 a 相乘,不要误认为 а 与 3 相乘。写“а 3”时, 3 写在 a 的右上角。要写小些,所以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一般写成:

V=а3

这样的教学是加强新旧知识的衔接,使学生感觉新知识不

新,新知识不难,实现平稳过渡,使学生树立学习新知识,

解决新问题的信心,让学生独立完成例 2,教师巡视,注意

学生把“ 53”是否写正确,解答后集体订正。

( 六 ) 、巩固练习,运用公式。

练习是数学中教学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

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强学生的理

第 8 页

解,使学生能正确运用公式,我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

1 通过让学生完成教科书第 33 页的“做一做”的第一题, 先

让学生动作操作,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

长、宽、高的关系,记住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做第 33 页“做一做”的第二题,先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是巩固刚学过的“立方”的知识,要使学生弄清,什么情

况下可以写成一个数的立方,一个数立方应该怎样计算。做

题时,如果发现学生把 3 个相同数连加与连乘混淆起来,教

师应及时纠正。

完成练习七第 1 题,让学生运用公式计算。

完成练习七的第 7 题,要注意这道题算式的运算顺序。

5、教师出示火柴盒,计算出它的体积。

问:这个火柴盒没有数量该怎样计算 ?学生明确应量出它的

长、宽、高后,让学生动手量一量并计算。这样设计,既能

使学生加深对计算长方体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培养学

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七 ) 、全课总结。

(1)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

教师总结。

这样设计目的对新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梳理,内化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

㈦作业。练习七的第 5 题。

第 9 页

附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长方体总个数 =每排个数×每层排数×层数

体积长宽高

143112

243224

3645120

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正方体的体积 =棱长×棱长×棱

V=abhV=a·a·a

V=a3

第10 页

推荐访问:说课稿 正方体 说课稿 长方体 小学数学说课稿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说课稿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