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什么 [浓情二月]

  浓情二月

  

  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龙抬头,虎睁眼,蝎子蜈蚣都避远这是晋南地区有关二月节的民谣。——题记

  

  某日从集市经过,金黄的炒旗豆吸引了我,它是我们晋南地区二月二的传统美食。炒旗豆,你是在告诉我又一年春天不期而至了吗?酥脆香甜的炒旗豆、咸香可口的麻花、吉祥的刺花、古老的民谣,还有那美丽的传说和浓浓的亲情嚼着酥脆的美食,心中便氤氲着家的味道。那二月节的记忆仿佛清晰如昨天。

  

  乡间的二月,春的脚步似乎总在农人还没有褪去棉衣时姗姗而来了。不经意间,迎春花在土崖上灿烂着满坡的金黄;杏树在村洼妖娆着满枝的繁花;嫩柳垂下千万条丝绦,树上的蜘蛛吊着线荡秋千;还阳的草儿给大地披上翠衣,毛毛虫在草丛边散步。二月到来时,头一件事,每家每户必然要张罗二月二的美食——炒旗豆。

  

  炒旗豆的制作过程是一项需要全家人分工协作充满乐趣的亲子活动。炒旗豆有炒黄豆、炒黑豆、炒黍面和小麦面做的面豆。妈妈把黄豆、黑豆提前一天挑拣、淘洗干净,控干水分就等着炒制了。面豆的制作相对复杂些。黍面加入适量糖精水(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能有糖精这味甜味剂就很不错了。)搅拌均匀,再加温水和成面团,醒发十来分钟,用擀面杖擀成硬币薄厚,把偌大的面皮全卷在面杖上,刀在上方沿擀面杖的方向用力划开,便有了一摞整齐划一的面片,把它切成菱形,撒上面扑,散放在簸箕里晾着,甜面豆就做好了。咸面豆与甜面豆制作方法类似,只是要在面中放入盐、食用油、揉碎的干花椒叶、炒熟切碎的小茴香,擀成有三四个硬币摞起来那么薄厚时,切成筷子头大小的丁,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妈妈在案上忙活,我和弟弟舀水搬桌的同时,爸爸已经从黄土高原的沟壑里担回两桶黄沙。用筛子把沙过滤,三五块砖在院角落垒起一个简易灶,支起大铁锅,放入筛净的沙,棉田里晒干的棉柴杆是最佳的炒制柴火。把沙炒热,分别倒入黄豆、黑豆,不断翻炒,表皮开裂时就炒制成熟。重新上筛,沙漏在盆里,豆留在筛上。把豆放在手里一捻,豆皮脱落,指上留香,放进嘴里,嘎嘣酥脆,那满足感会让人一生回味。面豆炒制金黄时,就成熟了。黍面菱形花的甜薄脆,小麦面圆球形咸酥香。

  

  妈妈晾着美食,我们围着她:妈妈,为啥二月二要吃炒旗豆?我仰着头,嘴里嚼着美味。

  

  炒恶人眼,那样恶人就不会看见我娃,我娃就能健健壮壮的长大了。妈妈一边摊开豆,一边拍了下我的小脑袋。

  

  这里边有一个故事呢。爸爸知识渊博,似乎我们的问题到他那儿总能迎刃而解。传说,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天上的玉皇大帝很不高兴,因为自古以来都是男人统治天下。于是他就命令天上管雨的龙不往地上降雨。当年大旱,饥民遍野。天龙动了恻隐之心,呼风唤雨,才使农民有了收成。而龙因触犯天规被锁入天牢。玉帝下令:只有金豆开花,天龙才能自由。二月二那天,人间的百姓听到消息,便把面豆炒制金黄得开了花,满地铺开。玉帝以为金豆真开了花,就给龙恢复了自由。于是炒旗豆就一直流传下来,实际上是人们祈求风调雨顺,年年都有好收成。哦,美丽的传说!爸爸让我们又长了知识。

  

  虽然我当时并不明白炒恶人眼和我健康长大有什么直接关系,也不关心收成如何,但我喜欢这二月春风里美食、传说与故事。

  

  麻花是二月节又一种美食。二月二的当天早晨,我们在睡梦中被奶奶叫醒,先不能起床,要在枕头上把头抬一抬,嘴里唱着二月二,龙抬头的民谣,奶奶会给我们每人嘴里塞一瓣麻花,俗称咬蝎子尾。据说咬了蝎子尾,一年都不会被蝎子蜇。

  

  第三件事,别刺花。早上打开院门,妈妈会把一枝刺花别在门楼上。刺是爸爸挑沙时从沟壑边折的。花是妈妈用五颜六色的彩纸剪成带齿边圆形,中间剪个孔,穿在刺上。刺花上绑一个用棉线扎的迷你版的小笤帚,还挂着一个荡秋千的小人。奶奶说过,刺花是要扎恶人的眼,和炒旗豆炒恶人眼一样。笤帚是要扫病的,荡秋千的小人就像我和弟弟,荡一荡身体就壮实了。上学路上,家家门上别着刺花,小朋友们互相尝着各家的炒旗豆。春风摇曳着一路欢笑一路歌谣

  

  如今,我童真的欢笑声已化作岁月长河里的一朵浪花。我的孩子已经长大,我很惭愧好多年已鲜给孩子买过炒旗豆,更不要说亲手做了。我不知道孩子心中有多少关于这个传统节日的美好记忆。我们这一代父母总是在所谓的忙碌中让孩子成长缺失陪伴,更在文化的传承中逃避和缺位今天,我一定要多买一些炒旗豆,把它分给我家和邻家的孩子们,我还要给他们讲讲二月节的故事和传说,教他们唱唱古老的民谣。让春意浓浓的二月留给孩子更多的回味

  

    赞                          (散文编辑:可儿)

推荐访问:浓情 浓情小颖番外篇 浓情小颖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