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俄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国内部分高校纷纷开始探索俄语教育教学新方向。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俄语教育教学界在课程体系优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办学平台拓展、数字化教学的实施、教师队伍水平提升等方面取得的不俗成绩,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俄语人才。

关键词:一带一路 俄语教育教学改革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8—0202—02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通晓中俄战略性伙伴关系及具有“一带一路”专业知识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俄语人才,已成为新时代俄语教学的人才培养定位。

一、“大俄语”概念的提出

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会长刘利民在2015年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国俄语人才培养”国际研讨会上提出了“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俄人文合作与交流以及丝路经济带上的大俄语构想,提出了“大俄语”概念,就是现在常说的俄罗斯区域学的概念,更广义上讲就是斯拉夫学的概念。它应该是以俄语为基础、为中心,学术视野和研究范围不断拓展,向着人文合作的各个领域,向着经济贸易合作的各个领域,向着更大的地域和空间延伸和发展。[1]“大俄语”概念的提出,对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培养复合型俄语人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教育教学实践

1.优化课程体系

本科阶段致力于培养学生扎实的俄语“听说读写译”技能,课程涵盖了阅读类,语法类,写作类,听说类,翻译类五大类型,因此导致课程种类多而杂,教师教学压力大,学生学业负担重。鉴于此,各高校采取压缩课程的方式,将“阅读”和“写作”综合成“读写课”,将“听说”和“翻译”综合成“视听说”课等,还在原有的俄罗斯国情文化类课程和应用类课程基础上增加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民族的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等课程。

2.创新培养模式

为培养出多样化、具有竞争力的俄语人才,近年来国内部分高校纷纷积极探索、创新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了“俄语+专业”“俄语+外语”“俄语+区域国别”等人才培养模式。

“俄语+专业”模式指学生同时辅修俄语专业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如中国人民大学俄语系与法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商务学院联合推出了“俄语+知识产权、俄语+国际政治、俄语+工商管理”的“3+2”跨学科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吉林大学曾提出“俄语+经济,俄语+政治”的培养模式;哈尔滨工业大学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实施了“俄语+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双学位模式;江苏师范大学与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联合推出了“俄语+金融工程”“俄语+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的“3+2”本科培养模式、江苏师范大学还与莫斯科国立经济统计信息大学联合推出了“俄语+国际贸易”的“1+1”硕士培养模式。

“俄语+外语”模式指学生学习多语种专业知识。该模式下,学生以俄语为专业,同时掌握另外一门外语。外语可以是英语,也可以是中亚国家的语言。上海外国语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都进行过大胆的尝试,并初步取得了成果,为俄英双语人才培养提供了范例。近年来,伴随中亚国家民族语言兴起,国内高校除了开展“俄语+英语”的培养模式外,还开展了“俄语+中亚语”的培養模式。中央民族大学积极探索俄语+哈萨克语、俄语+乌兹别克语、俄语+吉尔吉斯语、俄语+土库曼语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俄语+区域国别”模式下学生主攻俄罗斯学专业知识。为鼓励各高校对高质量区域国别人才的培养,北京外国语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和新疆大学等院校,以俄语专业为基础,正式在硕士研究生教育中设置区域学方向。大连外国语大学首次启动上合大学区域学本科生招生项目。作为“一带一路”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典型,“俄语+区域国别”模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正如郑体武教授所说:“外语专业基础和区域国别研究基础好的综合性大学、外国语大学具备培养外语与区域国别研究复合人才的基本条件,完全可以迈出这一步。”[2]

3.拓展办学平台

近年来高校不仅打破了院系校际壁垒,还不断进行国际校际合作,实行“1+1”“2+1+1”“2+2”“3+1”“3+2+2”“3+3”培养模式,以达到拓展教学平台,促进国内国际教育资源快速融合,为培养俄语人才提供更多教育资源,搭建广阔的学习平台。

4.数字化教学

数字媒体的快速发展使教师们可以将多媒体融入日常教学,部分教师群体在教学课堂中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将多媒体课件发布到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在课前线上学习平台先预习所学内容,再在课堂中由教师答疑解惑,这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提高了学习效率,减轻了教师教学负担,实现了教学主客体的双赢。

5.教师队伍建设

传统俄语教学模式下的俄语教学工作挑战小,要求低,大部分教师局限于书本教学,知识结构单一,缺乏丰富的国际贸易、经济、理工、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不擅长运用多媒体资源开展教学工作。国内俄语教育教学界为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摸索出新的教师培养模式。如哈尔滨师范大学经过长期实践摸索出了“G—U—S教师联盟”的教师培养模式,倡导“在协调创新的理念下创新实践以省级政府(G)统筹为主导,以高校(U)与地方政府所属中小学(S)联盟为主线的教师教育模式改革”[3],以应对“一带一路”倡议对国内俄语教师队伍的挑战,打造具有“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教师素养,掌握“会备课、会上课、会研究”教师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专业化卓越教师队伍。

三、建议

近年来,国内俄语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突出成就,在课程体系优化、培养模式创新、办学平台拓展、数字化教学、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国内俄语教育教学还需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探索改革新视角,深化改革水平,才能紧跟时代潮流,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俄语人才。各区域各高校不应局限于现有模式,可依托地域办学优势在统一的教育教学方针下实行个性化办学外,不断推陈出新。如外语类院校可着重发展大俄罗斯学专业,实行“俄语+地缘政治学”“俄语+社会人类学”“俄语+民族学”培养模式;理工类院校可加强与俄罗斯学校合作,发挥俄罗斯工科专业如核能源、航空航天、精密仪器等专业的优势,实行“俄语+本校理工专业+俄罗斯优势工科专业”培养模式。各高校应加强线上俄语教育资源开发与整合,引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线上公开课资源,如慕课,提升线上教育资源质量及使用便利度,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教育出口项目积极对接,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等。

四、结语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既为国内高校俄语教育教学提供了发展新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国内高校纷纷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取得的丰富的教育教学成果也体现了对国家政策的对接。为应对“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培养时代所需要的优质复合型俄语人才,国内俄语教育教学改革需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刘利民.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俄人文合作与交流[J].中国俄语教学,2015(3):4.

[2]郑体武.面对新契机,俄语专业何为[J].中国俄语教学,2015(3):5—8.

[3]李雅君,寇金路,李馨.基于“G—U—S教师教育联盟”理念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探索[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6):58.

责任编辑:孙瑶

推荐访问:俄语 教学改革 倡议 研究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