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六艺”教育下孔子体育思想的阐释

摘要:对“六艺”教育起源、发展、内容和孔子体育思想的形成以及影响等进行历史审视和探究,阐释孔子体育思想内涵。研究认为:体育是一种增强公民体质的实用工具,体育教育是社会成员接受其他各项教育最基础的条件;体育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体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实现中国强国梦之际,深入理解“六艺”教育与孔子体育思想之精髓,是历史赋予时代的责任。

关键词:六艺;孔子;体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840(2014)05-0037-03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为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融合、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六艺”教育是历史上利用体育来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典范,孔子的体育思想至今对我们的体育教育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强国必须强种,强种必须进行体育锻炼”,深入理解“六艺”教育与孔子体育思想之精髓,有利于传承和发扬民族优良传统思想,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1“六艺”教育的起源、发展及其基本内容[HTSS]

“六艺”一般指古代的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发展完善于奴隶社会,至夏代初具雏形,商代初具系统与规模。到了西周时期,“六艺”教育已基本成形与完善。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六艺”教育是《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意思是说保氏掌管劝谏天子的过失,并负责用道义来教化官员和贵族子弟,先要教他们“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1]。这里的“礼”是上下尊卑等级,是泾渭分明的,其目的是为了维护世袭等级制度及其道德规范。“乐”是祭祀天地鬼神与祖先,颂扬帝王贵族的功绩,激励和鼓舞军心的音乐、舞蹈。“射”、“御”是射箭、驾车等作战技术。“书”是语言文字的读写以及人文方面的知识。“数”是算术以及天文历法等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其中“射”、“御”和“乐”中的舞蹈都直接与体育有关[2][3]。这些体育因素的教育构成了西周时期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我国古代体育的雏形和萌芽,对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初步形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时的“六艺”教育内容因受时代所限,其主要目的是用来培养他们的子弟能够掌握管理国家、奴隶和作战的本领,是为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服务的[4]。但从“六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以及结构来看,已经表现出了较为完整的全面教育思想,对所针对的教育对象的整体素质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对当时奴隶社会的整体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当时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代体育的目的是促进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因此,分析“六艺”教育中的积极因素,这对于我们把握规律,推动我们实现现代体育教育的目的是非常有益的[5]。

2孔子体育思想内涵[HTSS]

先秦时期的体育思想非常活跃、异常奔放、精彩纷呈,它不仅继承了远古体育思想,并使之趋于成熟,又逐步形成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较为全面的体育思想。孔子就是这一承上启下体育思想形成过程中最为显著的代表人物之一。笔者认为,孔子体育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体育的实用性和“仁”学体育以及体育与美育、德育相结合的四个基本观点中。

2.1凸显体育教育的实用性

在孔子倡导与践行的“六艺”教育中,包含了射、御、舞等体育的内容,但这些体育内容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学科,而是为实现某种理念服务的一种工具而已。如在“礼”的教育中,礼射是专门用来挑选参加祭神、祭祖最佳人选的一个方式,是专为选择参加祭礼人服务的。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体育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位置,优秀人才必须首先具备强健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又如在“乐”的教育中,乐舞本身就是一种礼的方式,它反映着一种“礼”的概念。再如,尽管“射”、“御”是一种相对独立存在的体育运动项目,但孔子也把它赋予了符合“礼”的规范。总之,“六艺”教育首先是教化的是一种观念,这种观念即是“礼”,而传授的内容都是为这种观念服务的。所以在“六艺”教育中,非常重视体育活动的教化作用。“射”、“御”以及“乐”中的舞,都是通过一定规范的身体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礼”,即通过体育的形式培养学生尊重理法的习惯和精神。正所谓“非礼勿闻,非礼勿视,非礼勿信”。“六艺”教育的这一特点,充分反映了孔子强调体育实用性的观念[6][7]。

2.2与“仁”学教育融为一体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他的体育思想亦是“仁”学的一个部分。孔子主张“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意思是射箭时是否中的并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心中要有“仁”:“君子无所争,必也射呼!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倘若大家都是君子仁人、志同道合,这就达到了“仁”的境界,又何必要争个胜负和高下呢?而没有达到“仁”的境界之人,是没有资格懂得射术的。据史料记载:孔子在射箭时,曾宣布凡打败仗的武将、亡国大夫和过继之人一律不准进场观看。孔子认为这些“不忠不孝”之人是没资格看他射箭的。孔子甚至公开宣称“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好勇疾贫,乱也。”由此可见,孔子提倡的体育活动,以及在他的教育中实施的体育内容,都是实施他所谓“仁”的教化手段,都是为了把受教育者变成理想的“仁人志士”。因此可以说,孔子的体育思想里面通篇贯穿了 “仁”学思想[8]。

2.3与美学教育相辅相成

在“六艺”教育中,教官与掌管礼仪的礼官都有实行“乐教”的职责,而“乐教”又兼具有道德教育、语言教育、体育与艺术教育三个方面。当时的“六乐”,即《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漫》和《大武》分为文舞与武舞两种。其中《大漫》、《大武》属于武舞,舞者手执干(盾牌)、戚(斧钺),舞蹈中有许多用戈矛击刺的表演动作。在每次“礼射”的尾声,学生还要在舞师的带领下跳“弓矢舞”,在乐舞的烘托下,射礼的意蕴才表现得更加突出。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美育与体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在射箭与舞蹈的教育中,既训练了技艺,又陶冶了情操和培养了审美情趣[9]。

2.4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

礼射就是通过射箭来进行礼仪、道德教育的重要社会活动,具有严格的礼仪程序和等级规定。在射箭时,射箭的先后次序按参加射箭者的等级贵贱和不同场合安排,不同等级的人所用的弓、箭、箭靶的形制和伴奏的音乐也各不相同,射箭成绩不好者不能参加相应的祭祀典礼,甚至要受到相应的处罚。由此可见,礼射主要是用来进行礼制教化的一种手段,在这当中体现了“六艺”教育将体育与德育教育的紧密结合[10]。

孔子体育思想中的四个基本观点是相互融汇贯通、循序递进的。体育是一种实用性的工具,是为一种理念服务的,这种理念是以“礼”为外壳,“仁”为内核的思想。同时,与美学教育的相辅相成,与德育教育的紧密结合等等,这些构成了孔子体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3孔子体育思想的深远影响[HTSS]

孔子的体育思想是把体育作为一种实用性的工具,为实现其“仁”的政治理想服务。因此,在漫长的中国古代体育历史长河中,孔子的体育思想起到了各家诸子都无法比拟的后世影响力。后世儒家在继承这种实用性与“仁”学体育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使之更为成熟和完善。后来人们遵循孔子的体育思想,积极地从事实用性体育教育与运动,强身健体。每当国家危亡之际,孔子“仁”学体育的思想,就会唤起人们积极从事实用性体育,精忠报国,舍身成仁。

孔子的仁学体育思想不仅在中国古代起着重大的影响,即使在当代它仍有着极其深远的现实指导意义。比如,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成功运用“乒乓外交”的方式,打破了中美外交关系僵持了20多年的坚冰局面,小球赢“大球”,正是发挥了孔子体育思想的实用与仁学体育观的作用而取得的,因此可以说是孔子实用仁学体育思想在当代的一次成功的实践。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体育界一直流行和践行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极大地发挥了外交和政治的功能,从而架设起一座座友谊的桥梁。这种注重体育的政治功能,注重体育对国家前途影响的心态,产生了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再如,时下流行多年的高尔夫球运动,已经成为高雅体育运动的代名词,由于参与者的整体素质以及优雅的环境,使得参与者不仅人人都显得彬彬有礼而且可以轻松地使身心得到锤炼[11]。

4“六艺”教育与孔子体育思想的启示[HTSS]

4.1体育是一种增强素质的实用工具

当我们反思当今的体育教育时,会为孔子体育思想在历史和现实中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而感到震憾。体育就是培养社会成员良好的身体素质包括良好的身体条件和心理条件。因为体育教育是社会成员接受其他各项教育最基础的条件,假如失去了这个基础条件,其他形式的教育只能是事倍功半。体育就是以一定的身体练习和养生保健为手段,以增强体质、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为目的的一种有计划有秩序的教育过程。通过对社会成员进行身体教育,在培养社会成员的生理条件和心理素质的同时,形成社会成员良好的身体素质。既能强健全民族的体魄与精神,又可以通过良好的身体素质产生更广泛的社会效应,以致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

4.2体育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

再以“六艺”教育为例,“礼”的德育效果,“乐”的美育效果和“书”、“数”的智育效果,通过以“射”和“御”为形式的体育联在一起,对受教育者的全面教育

[LL]

既有效果又具效率。这足以说明,体育这种教育形式可以与其他教育形式相关联,可以被其他的教育形式所借鉴,同时也能增强其他教育的效果,为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形式。社会的发展不但要求其社会成员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求社会成员有高尚的道德、过人的智慧和优雅的审美,这同时也是我国现代教育的目的和根本出发点。在体育运动的推动下,国家意志、民族精神、人们情感、团队意识、人际关系都能够发生积极的变化,同时体育运动对社会安定、社会发展、群体及个人情绪都能起到积极的调节与粘合作用。

4.3体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由于体育和竞技的社会示范作用,人们对个人成就、物质利益、工作态度、民主平等、竞争效率等价值观都会随之发生转变和深化,可以推动社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体系。“六艺”教育中的“礼射”就是通过“射”这种当时盛行的体育形式,来促进当时社会价值体系的形成的。体育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体育活动的开展可以丰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体育教育的方法与手段不断创新和发展,体育科学的研究成果,体育运动的日益广泛,社会体育审美意识的提高,体育与德育的完美结合等等,都会对社会文化形成深刻的影响,推动着社会的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HJ2mm]参考文献:[HT5"SS]

[1]周伟业.六艺教育的历史回顾与当代诠释[J].中国艺术教育,2007(1):23-24.

[2]覃志航.古代“六艺”教育及其对高职教育的启示[J].广西教育,2011(7):18-19.

[3]邓新文.马一浮六艺一心论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4]李国红.马一浮思想研究:以性命与六艺为中心[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5]张峰.体育是什么:本体论视角[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25(5):438-440.

[6]王少农.孔子思想[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10.

[7]曹冬.孔子的体育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5):35-37.

[8]赵玉敏.孔子文学思想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9](春秋)孔子.诸子百家大讲堂—孔子全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

[10]杨树达.论语疏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1]吴宾,文晶晶.从看体育在社会与儒家文化[J].大家论坛,2010(4):15-16.

推荐访问:孔子 阐释 思想 体育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