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软件产业的价值链在空间上延伸

比起传统工业,甚至是电信、互联网这样的现代产业,软件业基本没有什么产业链条。虽然你很清楚微软是这个行业的巨人,但是你真的说不出哪个公司是微软的上家,哪个公司又是微软的下家。

产业链条越短,利润空间越大。这是人所共知的经济学现象。软件业没有传统产业那样绵长的产业链,更有代表性的是其复杂交错的价值链;软件产业的价值链可以在时间上尽量缩短,却很难在空间上拓展。然而,东软却通过“教育”开辟出了一片“蓝海”,让软件业这个交织着复杂价值链条的产业在空间上得以不断延伸。

“软件创造客户价值”是东软集团在成立之初就确定的经营理念,东软把客户的价值作为公司生存的基础,始终把公司的价值体系建立在用户的价值体系基础之上。他们认为,一个让用户满意和创造价值的公司,必须了解用户的需求,不断跟踪用户的发展,不断向用户学习,不断通过服务来完善软件的满足度,不断地通过技术创新快速地满足用户变化的需求。

东软又将这种价值理念应用到了教育领域,“教育创造学生价值”是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办学理念。他们认为学生价值就是学院的价值,教育和受教育者之间是一个教育价值体现过程和个人价值不断增值的过程。它形成教育、个体、社会这样一个价值链。学校从专业理论、动手技能、人文素养等多方面提升学生价值。这个过程实际是学生内涵不断丰富、不断增值的过程。教育的成功应体现在使受教育者最大获益,价值不断得到提升,提高创新能力与竞争力,将“教育创造学生价值”与“学生创造社会价值”形成无缝连接。

东软信息学院,东软产业价值链的延伸

与其他软件企业不同,东软对于教育有着浓厚的情结。东软就像一个大学堂,在东软,最平常的称呼是“老师”,东软集团董事长兼CEO刘积仁至今仍然兼任东北大学副校长,他也一直被东软的员工称呼为“刘老师”。如果听到有人叫他“刘总”,你就可以断定这个人要么是刚刚入职的新员工,要么就是不了解东软文化的“外人”。

其实,东软的教育情结不仅体现在其带有校园印记的企业文化中,更体现在东软对教育的持续关注上。十年前,提起“东软”,毫无疑问,人们会认为它是一家软件公司。现在,提起“东软”,很多人会认为你是在说“东软信息学院”。经过十年的发展,“IT教育”已经成为了东软的又一张闪亮的名片。

1991年,从大学里走出来的东软开始其创业历程。3个人、3万元科研经费、3台286计算机和两间教室是他们创业初期的全部家当。如今,东软已经在中国建立了6个软件研发基地,8个区域总部,在40多个城市建立营销与服务网络,并在美国、日本、欧洲、中东设有子公司,在全球拥有员工17000余名。此外,东软还在大连、南海、成都三地建有信息学院,在沈阳建有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2000年,由东软集团与亿达集团共同投资成立的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是东软启动规模化软件人才培养的首个工程,这也开启了东软“教育—产业—教育”的良性互动发展模式。从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奠基至今,东软投身IT教育已整整十年,十年间,东软已悄然完成了北部、南部、西部的全国布局。目前,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在校生近14000名,除了满足东软自身的需要之外,还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软件人才。

东软集团汇集十余年的产业积淀将自己对技术的理解和客户对技术的期待,都转变成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办学实践,向客户、合作伙伴以及社会提供实用性强的教育服务。这既是一种资源的整合,又是一次业务的再造。刘积仁说,“作为一家从大学里面走出来的企业,当时是为了把教育和研发做得更好而选择了一个产业;现在回过头来投资教育对企业也是一种促进。”如今,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已经成为了一个让东软、客户、伙伴共同发展的纽带,是公司整个业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与产业共同成长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出身于产业,回馈产业,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不仅是东软集团的资源,更是社会的资源,如何使这一资源发挥更大的效应,培养社会需要、企业满意的卓越人才,推进中国软件产业的成熟和发展,是我们长期考虑的问题。”大连东软信息学院院长温涛说。

作为一家典型的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的企业,东软与教育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如今,教育服务已经成为东软整个业务战略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东软目前的三大核心业务构成,一是软件与服务解决方案;二是数字化医院解决方案;三是IT教育与培训解决方案。在三者构成的企业生态系统内,教育培训起到的是基础作用,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促进三类业务的良性互动。

每次陪客人到大连,刘积仁都喜欢把他们带到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转转。有一次,在参观完学院之后,用友软件董事长兼总裁王文京就曾经感慨地说,教育的兴办将为东软未来的发展插上一双翅膀。

的确,教育对东软集团的推动作用已经开始显现。

2006年,东软集团和SAP在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共同宣布了珠穆朗玛计划,该计划的起点就是ERP人才培养。根据协议,东软将在内部培养近100名认证教师和顾问咨询人员,通过这些人员在三年之内培养4000名学生和1000名社会人员,为用户和合作伙伴培养和输送1000名开发顾问和实施工程师。如今,在已经毕业的大连东软信息学院SAP方向的学生中,有的已经成为了用户端的信息化实施人员,有的则在东软的合作伙伴或者其他顾问咨询公司作ERP顾问。

2007年,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与英特尔公司合作,将主流的多核技术融入现行的教学计划中,成立课程组,开设了一门专业课程——“多核编程”。通过此次合作,英特尔的多核编程技术得以推广,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也将会培养大量能够掌握英特尔开放架构技术以及软件与解决方案开发工具的专业技术人才。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已经有数十位毕业生进入了英特尔公司工作。

2008年,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携手IBM启动了“IBM与东软信息学院合作实施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凭借IBM雄厚的软件技术背景和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在师资等方面的倾力投入,促进高素质IT人才的培养。双方合作的具体内容包括:教学资源的整合,开展DB2数据库相关课程的师资培训及认证,引入IBM实训案例进行实训教学;课程置换;筹备开设医学信息工程、数字媒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新专业以满足行业客户对热点技术方案的需求。该计划将为IBM及其合作伙伴和生态系统输送专业人才,从而为多更多的用户提供专业的方案及服务,并推动产业的繁荣发展。

如今,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与东软合作也都是看重了东软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强大能力。“事实上我们投资教育领域,其中最大的背景就是我们国际化过程的抉择。”刘积仁这样认为。

面向未来的价值判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社会要创新才能进步,人有创新精神才会奋发进取。而创新的关键是人才的开发,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育。

2010年2月28日,教育部公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纲要指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

作为中国第一所由企业投资创办的IT专业学府,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成立十年来始终注重教育创新,落实专业化办学、企业化管理、社会化后勤的运行机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在IT人才培养的舞台上展示出自己独特的魅力。

“面对新时代对IT人才的需求,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作为IT教育工作者,必须用教育的创新来实现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IT教育,完成历史所赋予的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的重任。”这是大连东软信息学院600余名教职员工的共识。

2008年12月,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专职委员车儒文被派往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担任省政府督导专员,同时兼任学院党委书记。“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能够整合企业的资源,使学院人才培养定位、办学理念、专业和课程设置都能适合当下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适应社会的需要,解决社会的矛盾。”上任伊始,车儒文就被东软的创新教育理念所深深吸引。现在,作为省政府督导专员,他每月都要到省政府汇报一次,省政府对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发展方向是满意而且给予肯定的。

然而,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并没有满足于目前取得的成绩。2009年6月,温涛院长出访美国和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在和国外教育专家交流的过程中,他们谈到了如何克服“工程教育泛科学化现象”的问题。温涛发现,20世纪50年代以来,北美的工程教育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即由以工程教育实践为主导,到工程实践与工程科学较好地平衡,再到以工程科学为主导。并且随着科学与技术的高速发展,经济和社会需求也不断变化,国家行政部门、行业协会和学校都意识到工程教育必须进行改革。

回国后,温涛借鉴CDIO国际工程教育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了TOPCARES-CDIO核心能力构建,将技术知识与推理能力,开放式思维与创新,个人职业能力,沟通表达与团队合作,态度与习惯,责任感,价值观,实践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为社会的贡献等八大能力作为大连东软信息学院IT人才培养的“最高关注”。

自TOPCARES-CDIO教育教学理念在学院推行一年来,温涛院长先后三次面向学院所有教职员工作报告,将“什么是TOPCARES-CDIO”“TOPCARES-CDIO会对学院发展起什么作用”“如何运用TOPCARES-CDIO思想改造我们的教学”等问题讲得非常清楚。随后,学院两位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和各部门负责人也分别了作报告。

“《重新认识工程教育》那本书很厚,很复杂,我反复看了三遍。”学院党委书记车儒文说。

如今,在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运用TOPCARES-CDIO思想进行工程教育改革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并且已经开始得到落实。今年4月,由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组试点工作组主办的“2010年度全国第一次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作为试点高校在会上做了经验交流。与会代表对学院在运用CDIO理念改造专业方面取得的进展与成果表示了认可,表示学院在贯彻教育政策方面已经走在了前面,并认为学院特有的体制与机制优势是促进改革能得到深入推进的重要原因。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之所以可以取得今天的发展,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危机意识和敢于否定自我。我们一直以一个创业者的心态在办学,我们既没有在成绩面前感到满足,也没有因为既有的发展而变得乐观。因为,在未来,中国将有一批高校面临着生存问题,如果大学自身不懂得创新,不寻求突破,固步自封、循规蹈矩,那么其未来是没有希望的。”温涛说。

2010年6月16日,是东软集团发展教育的十年纪念日,也是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十周岁生日。没有大型的文艺庆典,也没有全校性的庆祝大会。因为,每一个东软人都知道,十年,是一个结点,更是一个全新的起点。过去的十年取得的成绩,只是在前进道路上留下的一个个深深的脚印,从现在开始的下一个十年,是东软教育事业发展的更加重要的十年。我们也相信,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在未来的日子里,必将为中国的软件产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链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大事记

2000年6月16日,学院奠基。

2001年7月,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大连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同期学院落成。

2001年9月,学院首批1500名学生入学。

2003年11月,学院成为首批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并被推选为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联席会主席单位。

2004年4月28日,东北大学独立学院——东北大学东软信息学院经教育部批准设立。

2006年9月,学院开始试办软件工程硕士教育。

2008年9月28日,教育部批准东北大学东软信息学院转设为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学院成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

2009年5月19日,学院召开建设有特色、高水平IT应用型大学汇报会,并举行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揭牌仪式。

2009年至今,引入国际工程教育理念CDIO,开展TOPCARES-CDIO教学改革,迎接新十年的到来,实现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新的奠基。

推荐访问:软件产业 价值链 延伸 教育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