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安溪县茶叶生产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精选范文:关于安溪县茶叶生产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共2篇) 由福安市政协副主席陈成基带队,组织该市茶业局、咨询委、市政协有关委办负责人和专家等一行5人前往安溪考察茶叶生产,在安溪县政协听取了该县农业与茶果局局长所作的情况介绍,考察参观了安溪茶都和华芳茶叶公司等企业。安溪县浓厚的茶文化氛围以及其茶业生产上在确立支柱、强化领导、建设基地、科技创新、宣传造势、拓展市场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的印象。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铁观音名优茶叶基地。政府把铁观音品种作为全县乌龙茶发展的当家品种来抓,每亩补助100元鼓励茶农改植或新垦种植铁观音,10年来共新植10万亩铁观音,形成上规模的名优茶叶基地。<br> 四、重视科技投入,增强发展后劲。安溪的茶树品种、制茶技术许多都引自台湾,并经当地吸收消化和发展,转化成当地的品种优势和技术优势,特别是制茶工艺水平得到不断的改进和提高。近年来又发明和推广空调制茶技术,大大提高了夏季乌龙茶的做青质量,增加了农民收入。<br> 五、政府搭台,文化开道,经贸唱戏。安溪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营造浓厚的茶文化氛围及茶叶市场的培育和拓展,通过政府搭台、文化开道、经贸唱戏,向建设国际型茶都的目标稳步前进。2000-2002年,以县政府为主,每年分别投入800万元、450万元和300万元巨资举办“中国茶都(安溪)茶文化节”大型招商活动,海内外政要、学者、商家云集,规模空前,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还先后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举办铁观音“茶王”赛,获“茶王”的茶师得到重奖,享受戴红花坐花轿的茶誉。这些都有力地宣传、塑造了“安溪铁观音”品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福安市政协

[关于安溪县茶叶生产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共2篇)]篇一:关于安溪县茶叶生产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

关于安溪县茶叶生产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

[关于安溪县茶叶生产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共2篇)] 由福安市政协副主席陈成基带队,组织该市茶业局、咨询委、市政协有关委办负责人和专家等一行5人前往安溪考察茶叶生产,在安溪县政协听取了该县农业与茶果局局长所作的情况介绍,考察参观了安溪茶都和华芳茶叶公司等企业。安溪县浓厚的茶文化氛围以及其茶业生产上在确立支柱、强化领导、建设基地、科技创新、宣传造势、拓展市场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的印象。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明确把茶业作为关系民生的重点支柱产业来抓,推动茶叶生产迅速发展。安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业的发展,10多年来,对茶业的定位由传统产业→支柱产业→出口创汇产业→民生产业,并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动茶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其在安溪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县有茶园面积30万亩,年产茶1.9万吨,产值10亿元,销售收入30亿元;出口1.2万吨,创汇3000多万美元。主要茶树品种有铁观音(20万亩)、黄、毛蟹、本山、水仙、大叶乌龙等。全县22个乡镇,457个自然村,总人口107万,有70多万人从事茶业相关行业。

二、加强领导,完善机制,为茶业生产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加强领导,县里成立县茶业管理委员会,由一名正处级、三名副处级领导分别担任主任和副主任,农业、财政、计划、经贸、技监、工商、供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任管委会成员,并在每个乡镇都有一名副职负责抓茶叶生产,确保了茶叶生产管理各项措施的及时协调和落实。二是职能机构健全,县里有农业与茶果局、茶业质量监督中心、茶叶科学研究所等配套齐全的职能部门,每个乡镇经作站都配备1~2名专职茶叶技术人员。三是政策落实到位。在全省率先实行茶叶特产税减免3年;县、乡对茶农种茶各补贴每亩50元;县政府在全县发布关于禁止销售使用高残毒农药的通告,严禁在茶、果等农作物上使用高残毒的农药,并试行对连片茶园统一病虫测报、统一定点供药、统一时间喷药。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铁观音名优茶叶基地。政府把铁观音品种作为全县乌龙茶发展的当家品种来抓,每亩补助100元鼓励茶农改植或新垦种植铁观音,10年来共新植10万亩铁观音,形成上规模的名优茶叶基地。<br>

四、重视科技投入,增强发展后劲。安溪的茶树品种、制茶技术许多都引自台湾,并经当地吸收消化和发展,转化成当地的品种优势和技术优势,特别是制茶工艺水平得到不断的改进和提高。近年来又发明和推广空调制茶技术,大大提高了夏季乌龙茶的做青质量,增加了农民收入。<br>

五、政府搭台,文化开道,经贸唱戏。安溪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营造浓厚的茶文化氛围及茶叶市场的培育和拓展,通过政府搭台、文化开道、经贸唱戏,向建设国际型茶都的目标稳步前进。2000-2002年,以县政府为主,每年分别投入800万元、450万元和300万元巨资举办“中国茶都(安溪)茶文化节”大型招商活动,海内外政要、学者、商家云集,规模空前,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还先后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举办铁观音“茶王”赛,获“茶王”的茶师得到重奖,享受戴红花坐花轿的茶誉。这些都有力地宣传、塑造了“安溪铁观音”品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2000年,安溪县政府由一名副处级领导挂帅,仅靠3万元启动资金、200万元银行贷款,用10个月的时间就建起了占地151亩、5幢建筑面积共5万平方米、有750家店面的“茶都”(一期)。为吸引商家入驻,政府又施行了为购买“茶都”店面经营者解决城区户口“蓝户”和子女就学,提供6成15年银行按揭等优惠政策。“茶都”商铺店面不久就销售一空,政府不仅还了200万元贷款,而且赚了主楼二、三层包括交易大厅、会议厅、茶文化展厅、茶艺表演厅等在内价值2000多万元的固定资产。“茶都”的成功运营,形成了全国最大的茶叶批发市场和“铁观音”茶贸易市场,2002年交易额达到5亿元。“铁观音”茶的发展,茶叶市场的建设,还带动了茶叶包装业、茶叶机械制造业、运输业和

篇二:有关安溪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有关安溪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福建省安溪县是全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被誉为“中国茶都”。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茶产业已逐步从安溪县的传统产业转变为特色产业、支柱产业,成为安溪经济建设的重要保证。本文将从安溪茶产业的现状和市场形势入手,着重探讨安溪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安溪;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品牌战略;科技兴茶

目前,安溪茶产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繁荣兴盛时期,面对良好的发展形势,能否保持这良好的势头,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安溪人必须面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安溪茶产业的发展现状

安溪是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中国商标发展百强县。安溪是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产茶历史悠久,茶叶品质优良,是“中国乌龙茶之乡”。全县现有茶园面积61万亩,产量7万吨,涉茶产值74亿元;80万人从事涉茶行业,每户经营铁观的茶农,每年收入均可上10万元。安溪茶业拥有众多全国

逐步形成茶叶企业群。全县茶叶产业聚集,初步呈现种植大户、规模制茶、专业经商群体的专业化分工,分工的日益细化,有利于形成协作、竞争、互动联盟的共同发展,有力地促进茶产业的集约化生产。同时还形成了一批龙头企业,卓有远见地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发展连锁经营和国际化经营,实施品牌战略,品牌优势明显。“安溪铁观音”、“中国茶都”、“安溪茶文化”成为安溪茶产业发展的大载体和大品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发展后劲,同时,也有八马、凤山、魏氏等一些企业品牌脱颖而出,品牌发展势头强劲,已初步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品牌的趋势。

市场前景广阔。安溪茶叶,尤其是铁观音以其优异的品种和独特的韵味迎合了广大消费者得需求,再加上近年来铁观音加工工艺的不断改进和品牌化运作,市场需求空前活跃,销量逐年上升。本地市场茶叶交易火热,交易额年年攀升。在国内已形成了福建市场、广东市场、长江流域市场和北方市场四大区域,并逐步开拓西部市场。国际上已经形成以日本、东南亚为主,俄罗斯、欧美为辅的外销市场,产品销往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量1.6万多吨,每年为国家创汇4000万美元。

三、安溪茶产业存在的问题

1、产业化水平还比较落后

安溪茶业企业虽然在当地遍地开花,但是大部分属于各自为政的小企业。茶叶产业化程度较低,生产、加工、销售仍以分散性为主,企业难以做大。很多“内安溪”茶农自产自销,自己加工了茶叶后挑到县城的茶叶市场上卖,还停留在低层次的生产经营状况中,经营缺乏一体化,不利于生产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也不利于新科技的大面积推广,影响茶叶生产的发展后劲。

2、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茶园生态设施非常薄弱,相当部分茶园地力衰退。茶农无序开垦山林地和改良田为茶园问题相当突出,茶园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各类茶叶基地的标准化生产有待强化建设。

3、滥用农药现象仍然存在,无法应对“绿色壁垒”

茶饮料具有很多碳酸饮料所没有的独特功能,欧美人也在慢慢的接受了茶饮料,因此有人预言:21世纪是茶饮料的世纪。安溪茶叶的国际市场大有所为,但是,和很多中国的农产品一样,安溪茶同样有个硬伤:农药残留超标。茶农缺乏绿色意识,据调查统计,即使一些盛产茶叶的乡镇,知道国外绿色壁垒的茶农不足35%,主动采取措施减少农药残留的不超过60%。而且,目前安溪县大部分茶农对茶叶的加工仍处于传统的粗放型加工方式,茶叶成品品质较低,在茶叶市场上卖不出好价钱。面对发达国家筑起的“绿色壁垒”,安溪不少企业望而却步,从而影响了茶叶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和安溪茶叶的整体形象。茶叶“农残”仍是困扰安溪茶叶发展的大难题,整治的宏观性、协调性、持续性有待完善和规范。

4、缺乏茶叶深加工企业,茶产品高附加值较低

安溪深加工产品的加工不仅可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还可以促进产品的特色化、优质化和多样化,从而创造范围经济。此外,还能解决部分低档茶叶销售难、价格低的困难。深加工茶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是制茶业得长期发展必由之路,如茶饮料、茶保健品和风味茶食品等生产能把茶叶引入食品行业,促进产业的扩大和升级。而当前安溪县专门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生产的大型企业还非常少,这对安溪县茶叶的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限制。

5、品牌推广力度不够

安溪有众多的茶叶品牌,但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品牌很少。很多企业满足于传统的批发方式,认为做品牌要投入很多广告成本,没有形成一个知名品牌,甚至很多茶叶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而是笼统称为“铁观音”。

6、茶文化旅游经济开发不充分

安溪县虽然做足茶文章,大力弘扬茶文化,通过茶叶会展吸引各地生产、经营者的广泛参与,达到促进茶叶贸易、引进先进技术、扩大融资渠道等目的,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办展体制落后、缺乏专业人才、行政色彩过浓等等。

四、安溪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1、茶叶产业化发展

安溪茶业企业众多,但是分散而实力强的很少,中国加入wto,要参与国际竞争,一个重要的策略是企业集团化。企业集团化是指企业以产权为纽带,优势产品为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将产品关联度强的众多企业,通过资产的合并、兼并、划转等途径,组成新的更大的企业群体,对现有存量资产进行重新配置,实现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形成新的规模优势。对此,天福集团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天福集团系由世界茶王李瑞河先生在大陆创办的茶专业集团。天福集团到2011年02月28日在中国大陆开设1077家“天福茗茶”连锁店,天福集团现有漳州天福茶业有限公司茶厂(福建漳州)、天元茶业有限公司茶厂(福建福州)、夹江天福观光茶园有限公司茶厂(四川乐山)、天福食品厂(福建漳州)、天福茶食品厂(四川乐山) 等5 家工厂;2家茶博物院,2个高速公路服务区、1个“唐山过台湾”石雕园。“天福”获为“中国驰名商标”,是全国获此殊荣的

优及各种国际、国内博览会金奖等荣誉30多项,一直是国内外市场上的主导产品。“凤山”注册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福建省著名商标、全国重点保护商标,并在新加坡、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香港等七个国家和地区延伸注册,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均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2、重视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实行科教兴茶

在新的世纪里,安溪茶业要有更大作为,首先必须实现指导思想从资源开发转到整体素质的提高上来,重视技术开发和人才的培养。坚持不懈地改善茶区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把茶业科技真正放到

水平还未达到使用者普遍接受的程度,机械性能有待稳定。这些都需要通过进一步技术革新解决。

以建设生态型茶业为目标,实施茶园无公害的生产技术。有机茶的开发、无公害茶叶的生产已成为进一步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资源,减少和防止污染,促进农村特别是广大茶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应因地制宜,以建设生态型茶业为目标,实施茶园无公害的生产技术。按技术标准发展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茶叶,逐步建立和转换一批有机茶园,积极开展有机茶生产,扩大国内外市场。

4、大力建设生态茶园,促进安溪茶叶生产的可持续

安[关于安溪县茶叶生产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共2篇)]溪县可以根据不同乡镇或区域的具体特点,因地制宜选择生态茶园建设模式,例如:立体植物结构型、食物链型、立体食物链综合型等等。同时,还要进一步探索生态茶园建设技术措施,通过全面规划布局茶区的山、林、水、路等,在尽量保护茶区原有的树林、植被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宏观环境条件,创造一个适宜茶树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

5、发展茶叶循环经济,促进安溪县茶产业的放大与永续发展

实现茶叶生产的“减量化”,节约物资与能源的投入。要尽量使用土地减量化、水资源减量化、施用肥料减量化、喷施药品减量化、施用能源减量化等,力求在茶叶生产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提高生态效益。同时,还要加强节能环保型加工机械引进应用,开发应用清洁化能源如电能、液化气等新的节能型生产设备,实施供热作业与加工作业隔离等技术,以达到车间清洁加工和节约能源的目的。还可通过茶叶生产的“再利用”和“再循环”,延伸产业链,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

6、用品牌文化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品牌的魅力,也是文化的魅力。安溪县委、县政府应纵观世界经济全局,带领安溪人民实施“优质、精品、名牌”茶叶发展战略。在这一战略的实施进程中,“安溪铁观音”、“中国茶都”、“安溪茶文化”可谓是“旗手”和“号角”,她们不但完成了原始积累,还筑成了有价值、有文化、有个性、有很强渗透力的品牌文化。我们可通过这些品牌文化的融合与提升,来推进安溪茶产业不断地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民营企业应以政府统一打造的大品牌文化为依托,扩充生产要素,提高自身市场运作管理能力,拓展和占领市场。安溪铁观音有了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制高点”,如何保护、经营好这一品牌关键在于依法规范,出台相应的保护措施,提高保护措施的技术含量和功能,才能真正维护安溪铁观音的品牌形象。“中国茶都”是中国茶叶流通领域的一大品牌,必须进一步拓展文化的应用功能,提升品牌效应。还要围绕销售队伍建设、市容市貌整治、优质服务、诚信经营等方面的软环境创建“绿色茶都”,以保持茶叶市场不竭的动力、潜力和活力。“安溪茶文化”与安溪茶经济的互动紧密相关,已成为安溪茶经济发展的催化剂,我们要有思维创新,在更高的层次上挖掘茶王赛、茶艺表演等文化产品的内涵,

下页

Ex

推荐访问:考察报告 安溪县 茶叶 情况 有关安溪县茶叶生产发展情况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