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叹息_一声叹息结局什么意思

  最近一段时间,阴雨连绵。我想寻清净而不可得,闲来无事,信手拈起一本《读者》重读。当读到读书未必使我更高尚,至少使我不堕落;未必使我更广博,至少使我不狭隘;未必使我更具思想,至少使我不随波逐流这句话时,想起读书有时使自己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心里禁不住一声叹息。我不知道,读书到底会给一个人的灵魂以怎样的引导和安置?一个人该不该去苦苦地追求和坚守这个寂寞的精神净土?

  

  电视里恰在热播唐后宫历史剧,自然联想到剧中的三个历史人物:王皇后、萧淑妃、武才人。

  

  三人均出身官宦之家,都曾幼读诗书,都是大家闺秀。只是王皇后家出并州王氏,是当时的五姓七望之一。贵族的血统让她的读书生活里平添了一份骄傲和尊贵,深深地流进了到她的血液。武才人、萧淑妃虽然也身出官宦,但他们的祖上多了一份世俗和平凡,于是务实和算计也融入了她们的读书生活,流进了她们的心灵世界。当唐高宗要摆脱贞观旧臣的束缚和威胁时,三个知识女性的命运就迥然不同。王皇后为了阻止萧淑妃专宠,力荐高宗从感业寺迎回武才人,萧淑妃为了得到专宠,竭尽女人之美貌和狐媚之能事。武才人得祖上生意人的精华,思路清晰:先是百般奉承王皇后,博取唐高宗和王皇后的好感,和王皇后结成战略同盟,成功扳倒萧淑妃。然后炮制女婴案、鸩毒案厌胜案,疏远唐高宗对王皇后的感情,培植外庭力量支持自己。最后通过外庭力量以王皇后无子嗣的理由,废王皇后而取代之。王、萧被黜,武才人目光深远,深知王、萧不死,失宠的王、萧有朝一日也会和自己一样东山再起。于是以国家稳定、后宫安宁不可儿女情长为由,说服了唐高宗,取得对王、萧二人的处理权。武才人对王、萧痛下杀手:先杖一百,令王、萧皮开肉绽,花容尽失;再斩王、萧手足,令其痛苦不堪;然后把王、萧二人丢入酒缸腌泡,令二妪骨醉;最后斩王、萧二人之首,两个如花的生命烟消云散。令人感慨的是王、萧二人在面对死亡时都无所畏惧,王皇后说:愿陛下万年,昭仪承恩,死自吾分。其对死之从容、凛然,对武才人之极端蔑视,身出名门的高贵尽显无遗。萧淑妃说:武氏狐媚,翻覆至此!我后为猫,使武氏为鼠,吾当扼其喉以报!其对死之愤怒,对武才人之仇恨,刚烈、泼辣之相尽出。三个知识女性的结局划上了句号,历史却翻开了大唐盛世的篇章。

  

  回顾这段后宫历史,我再一次叹息,我想:王皇后、萧淑妃死于武才人吗?不是。因为如果没有唐高宗的许可,武才人不敢也不可能对王、萧二人大开杀戒。虽然此时她贵为皇后,可是她知道,没有高宗的支持和力挺,皇后之位不过就是一个名号,就像王皇后一样。悲剧是唐高宗导演的吗?《资治通鉴》里说李治铲除了以舅舅长孙无忌为首的望族势力后,大唐江山终于得以稳固和传承不息。如此看来王、萧不过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可我觉得血腥的悲剧背后是读书对王皇后的误导。也许王皇后少一些高傲和尊贵,多一些世俗和平淡;少一些不屑和正统,多一些狡猾和务实,倒下的可能就不是自己而是武才人,即使武才人因王皇后心怀恻隐之心而不倒,王皇后至少可以自保。可读书却让王皇后高傲而不屑于这样做,把死守尊贵、高傲和正统这些致命的思想带给了她,从而陷她于绝境。悲剧总是由心灵孤傲的人来主演,在历史的天空里,遭遇类似经历的人绝不仅仅是王皇后一人。几百年后,当饱读诗书的苏轼一出道便得到欧阳修的扶掖而名满天下时,他满怀入世的壮志。可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最后他不得不乘风归去,遗世独立。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如果说这是苏轼的梦醒时分,同样也是天下读书的芸芸众生的梦醒时分。想到此,我又一次的叹息。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访问:一声 叹息 一声叹息下一句是什么 一声叹息完整观看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