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以来的美国会计学术

【摘要】实证研究成为1973年以来美国会计学术的主流范式。这是会计教师任职资格变化、金融界利益诱导、福特基金会和卡耐基基金会引导、政界倡导放松管制、社会科学学术评价标准恶化、计算机和数据库普及、公司金融理论迎合华尔街需求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统计分析只能基于数据为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提供佐证,而不能证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实证范式的流行,必然将会计学术引入歧途。

【关键词】实证会计;统计推断;假设检验;会计学术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19)14-0075-7

公共会计师行业在拱手把规则制定权交给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之后便不再有兴趣讨论会计规则,这时候主导会计准则制定权的其实已经是证券行业。相应地,学术界这个时候逐步向“实证会计”研究范式转变。以市场原教旨主义为基础的研究范式成为主流会计学术刊物的标准范式。实证会计研究特指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或称计量分析方法、数量分析方法等)和公司金融理论所进行的量化分析,又称“经验研究”。主导实证会计研究范式的其实是缺乏科学成分的公司金融理论而不是会计理论。

人们不禁要问:是谁在引领实证会计潮流?为什么一定要把实证会计研究范式推崇为主流范式?几十年来有什么实证研究成果能够接近《公司会计准则导论》的学术水准?

一、实证会计的形成与传播

(一)实证范式异军突起:学术范式的转变

1.弗里德曼带领芝加哥学派推广实证经济学。1953年,拥有突出的统计学理论功底和丰富的统计实践经验的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米尔顿·弗里德曼在论文“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中提出,实证经济学独立于任何特定的伦理立场和价值判断,它关注“是什么”而非“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实证范式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套“理论”或“假说”,对尚未被观察到的事物作出有效且有意义的推测[1]。此观点一出,一些经济学泰斗纷纷质疑,争论至今未平[2]。其实,这一观点只是弗里德曼的自由主义思想的一小部分。弗里德曼以宣扬自由主义(货币主义)而为世人所瞩目,他主张开放市场、放松管制、企业私有化。1976年,米尔顿·弗里德曼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

国内学术界对诺贝尔经济学奖极尽追捧,其后果是造成了人们对于国外(尤其是美国)经济学的迷信。在此背景下,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学说以及实证经济学的主张成为我国经济学界的新宠。

诺贝尔经济学奖项的设立主要是因为数学被大量引入经济学,以及人们试图将经济学改造成物理学等自然科学那样的“硬科学”,而且迄今为止诺贝尔经济学奖所奖励的主要是发展分析工具的数学家而不是提供思想洞见的经济学家。因此,这个奖项的设立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学朝数理化方向发展,甚至使得主流经济学几乎蜕化为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问题是,经济学毕竟是一门关注现实生活的社会科学,但这一奖项的激励却使得经济学日渐脱离其他社会科学分支,从而使得经济学理论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可见,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取消将更有利于经济学的多元化发展,防止经济学蜕变成自我演绎的“我向思考”学科[3]。

2.实证研究的方法论。弗里德曼的实证经济学学说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研究范式的浓缩。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53年出版的米尔顿·弗里德曼的实证经济学论文集提出了一套新颖的经济学研究方法论。弗里德曼的实证经济学方法论特别注重构造新假说,主张学术研究应当围绕检验新假说展开。由此,实证经济学就走上了“灵光乍现”式的细化研究的道路。实证会计正是这种思潮的产物。

(二)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推广实证会计研究范式

沉浸于實证经济学研究范式的会计研究者运用统计分析软件,把实证经济学视为开山立派的捷径,由此创建了实证会计流派。

1.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开风气之先。尼古拉斯·都彭1961年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博士毕业后加入芝加哥大学,是实证会计的领军人物。他在芝加哥大学供职22年,兼任多家杂志的审稿人,自1968年至1983年担任芝加哥大学创办的Journal ofAccounting Research的编辑。作为学术期刊的编辑,都彭善于启发青年学子并引导他们走上实证会计的道路,一手把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打造成为美国高校争相追捧的热门期刊。都彭没有发扬其母校伊利诺伊大学及其学长A.C.利特尔顿的治学风格,而是选择了从事实证会计研究,其原因令人费解。

1963年,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创办Journal ofAccounting Research。创刊伊始,该杂志在推广时间序列等热门统计技术的同时,还着重讨论会计理论和管理会计实务等方面的问题。但自1966年起,该刊物的导向便开始明显地向经验研究转变。威廉.H.比弗的一篇预测财务困境的论文就刊发于1966年该杂志的增刊“经验研究论文集”中[4]。

1968年,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第6卷)第2期刊发的瑞·鲍尔和菲利普·布朗师徒二人合作的《会计盈余数字的经验研究》-文对会计研究导向产生了深刻影响[5]。该文研究的是会计盈余数字对股价表现的影响。两位作者借助统计分析方法,声称会计盈余与股价表现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关系,但该文在理论上乏善可陈,甚至存在明显的误导性。正如英国著名会计学者、芝加哥大学博士毕业生安东尼.G.霍普伍德所言,鲍尔和布朗1968年的所谓开山之作,在某种意义上也只是在分析方法上有些新意。

与《会计盈余数字的经验研究》-文同期刊发的,还有比弗的《市场价格、财务比率与财务失败之预测》-文,该文还没有把会计数据引向证券估值,研究方法属于统计学的判别分析,与鲍尔和布朗在具体统计方法的选择上存在差异[6]。这篇文章也因此没有被列为开山之作。偏好经验研究的凯瑟琳·希珀自1985年至1999年担任Journal of AccountingResearch主编长达15年,她后来入选美国会计学会会长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她曾以美国会计学会会长的身份,于1995年参加中国会计教授会成立大会暨1995年年会,并在中国会计教授会1996年年会上介绍了实证会计研究方法。

推荐访问:美国 学术 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