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胡浩《香榭里大街》(外二首):香榭里大街怎么样

《香榭里大街》(外二首)

1.《香榭里大街》

今夜巴黎风雪飘扬,雪如蚕丝

香榭里像蛹

蛹的蠕动

寂静无声

酒吧里的烛光

巴黎女人的唇

以及丝祙脚上高翘的红靴根

像野火

像无家的流萤

香榭里一定感觉到一只蛹的温暖

一件羽绒服的温暖

而我呢,无端地闯进巴黎的风雪中

像一只野兔

有点慌不择路

【名作赏析】

此诗原载于《诗歌月刊》2010年第6期,《远方,也是我的长安》(组诗)中一首。这组诗书写着诗人游遍世界各地所留下的印象。像《金字塔》、《伊豆》、《湄公河》、《泰姬陵》等等。本文《香榭里大街》也收入这一组诗中。

我们知道香榭里舍大街是法国巴黎的一条著名大街。就像我们北京的长安大街。这首诗很短,却将香榭里舍大街的特色表现出来。这是一个冬天的巴黎,飘着雪花,香榭里舍像一只冬眠的蛹,它的节奏开始变慢,如同蛹的蠕动很寂静。这是诗作第一层次“今夜巴黎风雪飘扬,雪如蚕丝,香榭里像蛹,蛹的蠕动寂静无声”所要表达的意思。诗的第二层次“酒吧里的烛光,巴黎女人的唇以及丝祙脚上高翘的红靴根”诗人通过这几个代表性的意象,将巴黎的人的浪漫展现在读者眼前。烛光、女人、长丝祙、高跟靴,这些代表着现代生活的标志。但这些像野火、像流萤发出诱惑的光的东西,却让诗人恐慌,却与诗人格格不入。尽管诗人作为社会上高级管理人员见识可谓不少,但他的骨子里还是很传统的。诗的第三层次,香榭里舍像蛹,被蚕茧包裹着的蛹自然感到温暖,就像人裹着一件羽绒服一样的温暖。诗的第四层次,面对这样的环境,诗人的心态是怎样的呢?诗人觉得自己像一只迷路的野兔,无意中闯入巴黎的风雪之夜,他的选择不是去迎合这种生活,而是择荒而逃。因为诗人明白,自己不是属于这个城市,不适应这种场合。

诗人在世界各地行走,越南、巴西、南非、法国等每走一地,他的诗作就有了“伊豆”、“恒河”、“马丘比丘”、“佛罗伦萨”、“华尔街”这些著名的地理学上的城市。但诗人不去抓住城市的经纬地理,而是抓住这些地方主要特征,给予文学上重新命名,这些地方虽不是诗人的故乡,但一定有人把它们当作故乡。这些“远方”难道不是诗人长安中的长安。我想是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思乡的情结。

2.《阳光走进一只苹果》

阳光走进一只苹果

一只苹果抿抿嘴

圆圆有脸蛋

便由青转红其实

阳光也就那么轻轻一闪

比一缕风慢一些比一双眼睛一眨

快一点阳光就这么走进一只苹果

像一个人走进另一个人心里

他们依着一片枝叶

一滴清露酝酿一个美丽又甜蜜的故事

整个秋天

洋溢着阳光的芬芳

却在十里八乡流传

【名作赏析】

此诗原载于《诗歌月刊》2010年第6期《一个人的河流》(组诗)中一首。这是一首拟人化的小诗。阳光与苹果有着密切的关系,按照植物学苹果的生长需要阳光的照射,光照是一切植物生长的生命力,光合作用滋养了植物,为植物提供养分。

全诗分为四个层次来解读。第一层次“阳光走进一只苹果,一只苹果抿抿嘴,圆圆的脸蛋,便由青转红”这一层次诗人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一只苹果成熟的过程。因为有了阳光苹果形状会渐渐地膨大,苹果的颜色会由青转红。“圆圆的脸蛋”指苹果的形状,“一只苹果抿抿嘴”衬托苹果的圆润可爱。“由青转红”这是苹果成熟的过程。诗的第二层次,“其实,阳光也那么轻轻一闪比一缕风慢一些,比一双眼睛一眨快一点,阳光就这么走进了一只苹果”这层次描写了阳光如何走进一只苹果的,也就是说阳光是如何沐浴苹果的,它的速度比风慢一些,比人眼一眨快一点,就这么简单。诗的第三层次,“像一个人走进另一个心里,他们依着一片枝叶,一滴清露,酝酿一个美丽又甜蜜的故事”。这一层次也是整首诗的核心,也是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这首诗其实并不是诗人要表达苹果成熟的过程,而是暗藏着所要表达的一份情感成熟的过程。直接地讲,是“一个美丽又甜蜜的故事”的酿制过程。诗的第四层次,“整个秋天,洋溢着阳光芬芳,都在十里八乡流传”。秋天是苹果成熟的季节,也代表着收获的时节。这种“阳光芬芳”式的情感,也已经得到收获,而这样的喜讯也在乡里广泛流传。

全诗诗人表面上表达“阳光如何走进一只苹果”其实深层次却是表达“一个人如何走进另一个人心里”你看,阳光一旦走进一保苹果心里,苹果就会抿嘴微笑,圆圆的脸蛋由青转红,这完全是一个女孩子的感受。阳光始终代表着男孩子形象,而苹果代表着女孩子形象。这样的解释才可以梳理出全诗的脉络,理清全诗所表达的内容。

3.《火焰》

一个人独自上山,越往上走

感觉越像是在走出自己

而一座山正朝着相反方向

走入我空着的躯体

我走近一座山的沉默

山也走进我的孤寂

在山的半腰,学一块石头停下来

我发现,先我一步的石头

似乎和我有着同样的心境

正用它固定的缄默注视一缕风的细鞭

将一片云雾赶过一个山头去

和一块石头说话很难

我看见一块石头骨碌碌地奔向另一块石头

随着“砰”的一声

我看见了石头们说出的语言

是一团美丽的火焰呵

能否也有另一个我

与我相撞,也让我吐出语言

说寂静就是火焰

【名作赏析】

此诗原载于《诗歌月刊》2010年第6期《一个人的河流》(组诗)中一首。这是一首富有深刻哲理的诗。表面上诗人在爬山,其实诗人爬的是一座人生之山。一座经受着压力的山,所以诗人才会感觉“好像是在走出自己”而“另一座更有压力的山,从相反方向走入诗人空着的躯体”

全诗分五个层次来解读。第一层次“一个人独自上山,越往上走,感觉像是在走出自己,而一座山正朝着相反方向,走入我空着的躯体”这一层次是全诗的主体思想,诗人感觉上山如同在走出自己的境界,而又面临着另一种压力。身为金融界高管的胡浩,也有着“高处不胜寒”的感受。面对这样的压力,写诗或许是工作之余的一种放松,让空着的躯体有种充实感。诗的第二层次,“我走进一座山的沉默,山也走进我的孤寂,在山的半山腰,学一块石头停下来”。一座山的沉默与诗人的孤寂相互转化,诗人体会到山的沉默,而一座山或许对诗人的孤寂带去一点慰藉。诗人觉得人生之路的攀登真的很累,多么想学做一块半山腰的石头,始终扎根在那里,可实际并不像诗人想象的那样。诗的第三层次,“我发现先我一步的石头,似乎和我有着同样的心境,将一片云雾赶过一个山头去和一块石头说话很难”。半山腰的石头自然要比诗人先期到达,而且不知何年与山同存在,是否正像诗人说的那样,石头的心境与诗人一样,在注视着风将一片云推移到山的那边去,石头毕竟是石头,它总是以缄默的姿态迎送着从它身边经过的过客。诗的第四层次,“我看见,一块石头骨碌碌地奔向另一块石头,随着“砰”的一声,我看见石头们说的语言,是一团美丽的火焰,诗人将山石之间的碰撞并出的火花比喻成山石之间交流的语言。诗的第五层次“呵,能否也有另一个我与我碰撞,也让我吐出语言,说寂静就是火焰”。诗人内心有两个自我,一个是真实的,一个是虚拟的,人们认识的只是一个虚拟的自我,而那个寂静的自我,始终不为人所知。诗人希望内心两个自我相互撞击,将寂寞磨擦出火焰,成为一个完整的自我。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访问:诗人 二首 大街 香榭里 胡浩 惠崇春冮晚景 惠崇春晓晚景古诗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