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文 中国散文(续12)

  第三节余文(二)

  

  《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字梦得,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后迁洛阳,贞元进士。王叔文执政,其有意改革,后贬为郎州(今湖南常德)司马。为晚唐著名诗人,时人誉为诗豪。

  铭,文体。铭博约而温润(陆机语)。陋室,简陋的屋子。刘禹锡任和州(今安徽和县)时所做此铭,今陋室故址仍存和县城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

  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

  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水引来陋室,仙龙引出主人。仅仅81个字,有室中景,有室中人,有室中事,又扯上诸葛庐、子云(扬雄)亭、孔子语,一个志行高洁、安贫乐道,却又自命清高、孤芳自赏的陋室主人跃然纸上。

  《陋室铭》堪为隽而膏而味无穷的范例。

  

  《庐山草堂记》

  

  作者白居易,字乐天,祖籍太原。唐德宗贞元进士。因得罪权贵,贬江州司马;任杭州、苏州刺史,政绩卓然。晚号香山居士。有71卷《白香山集》。

  白居易以诗闻名于世,是唐朝伟大的诗人之一。其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六朝嘲风雪,弄花草的作品。

  其散文精切。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风景清幽,多奇峰古寺。庐山在江西九江市南。公元815年的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因为越职言事,又被人诬为不孝,被贬为江州司马。江州在唐朝属江南西道,州治设于长江中游的浔阳,而庐山离浔阳约四十余里。元和十一年秋天,白居易往游庐山,在东林寺住了几天。

  庐山到处野猿山鸟弄客呼人,白居易流连忘返。他最爱香炉峰北,遗爱寺,介于峰寺之间的一带地方,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就着手修筑草堂,准备将来终老于此。

  《庐山草堂记》写了草堂的缘起、朴素的建筑、古雅的陈设等,借自问自答,说明住在草堂外,体宁心适之故,自述平素的嗜好与心情,表示愿终老庐山。

  白居易被贬,心情郁闷,这种情绪必然带进作品中。

  自问其故一段,先叙作者于草堂之乐,次叙草堂附近景致,以故云甲庐山者收束前文,然后引发议论,回应上段俄而物诱气随。夹叙夹议,层次清晰,前后照应。

  流连风景,对景生情,乐天知命,这种情怀浮游于文字之中。

  而文中的对泉石宜誓,更是直接反映了作者当时的抑郁心情。

  

  《与元九书》:

  

  这是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十年写给元稹的信,是一篇关于诗歌的重要文论。

  元稹,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排行第九,故称元九。当时,元稹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其诗称元和体。

  作者的创作理论,在这封书信中抒发得明白通畅。他的诗歌作用在于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作诗和为人相一致的主张,从来有进步意义。

  文中的关于作者年轻时的勤奋求学,其诗被当时权贵挤压的描写,是研究白居易的重要资料。

  

  《荔枝图序》: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

  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

  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

  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

  二三者云。

  

  朵,果实聚成嘟噜。其实,它(荔枝)的实际情况。工吏,专管美工的小官。

  一则小短文,写得如此顺序清楚,主次分明;运用一连串的比喻,生意盎然。

  关于荔枝,人们大多记住了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用快骑,经驿站,由南往西北,运送荔枝,足见它的娇贵。白居易以色香味数日的变化,为人们描绘了这种娇贵;人们则更深刻地去理解杜牧诗句的寓意。

(待续)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访问:中国 散文 中国散文网 官网 投稿 中国散文网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