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读书笔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孙子兵法-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

孙子兵法-读书笔记

 

 孙子兵法-读书笔记 ● 第一篇《始计篇》【战争是大事,不胜不战】

 ●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孙子的敬畏心

 ● 孙子兵法不是战法,是不战之法;不是战胜之法,是不战而胜之法;不是战而后胜之法,是先胜而后战之法。

 ● 孙子说,军事是国家的大事,生死存亡系于此,不可轻举,一定要仔细省察呀!

 ●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 五事 ● 道 ●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 上下同欲者胜 ● 天 ●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 天时,就是军事气象学 ● 地 ●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 行军必是无人之境,交火必是有利地形 ● 将 ●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 心里装着对方的利益,并让对方知道 ● 法 ●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 曲制:指古代军队编制较小的单位,曲制即军队的编制。

 ● 官道:指对军队各级将领的职责划分和管理形式、管理制度。

 ● 主用:指对军队后勤军需的管理。

 ● 为将者的大半工作,是制定军法 ●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 七计 ● 主孰有道? ● 哪一方施政清明? ● 刘邦:人民爱戴他 ● 项羽:对他恨之入骨 ● 将孰有能? ● 哪一方将帅更有才能? ● 天地孰得? ● 哪一方拥有更好的天时地利? ● 法令孰行? ● 哪一方军纪严明? ● 兵众孰强? ● 哪一方兵力强大? ● 士卒孰练? ● 哪一方士卒训练有素? ● 赏罚孰明? ● 哪一方赏罚分明? ●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 诡道 ● 能而示之不能 ● 一战而定是真名将 ● 李牧十年不战,憋到时候打一仗,就解决了问题 ● 李牧驻守于代郡、雁门郡,以防匈奴。

 ● 李牧优待兵士,严格训练,频繁侦察,但军令就一条:不许出战!胆敢出战者一律斩首。

 ● 这免战牌一挂就是好几年。由于李牧把全部人缩入营垒,坚壁清野,匈奴来袭扰也都无功而返。

 ● 李牧几年不战,不光匈奴受不了,他自己的士兵都受不了,赵王也受不了了,认为李牧胆怯,把他撤换。新将一改李牧坚壁清野的策略,频频出击,结果败多胜少,

 损失极大。赵王不得已请李牧官复原职,但李牧称病不出。赵王无奈,答应不再干涉他的军事策略。

 ● 李牧回去后,又是几年不出战。但他可没闲着,练兵抓得很紧,比打仗还忙。经过数年的经营,李牧的边防军兵精马壮,军队士气高涨,士兵憋足了劲,宁可不要赏赐也情愿与匈奴决一死战。而匈奴则松懈了。

 ● 李牧决定决战。精选战车一千三百辆、战马一万三千匹、勇于冲锋陷阵的步兵五万人、善射的弓兵十万人,出兵。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先派大批牧民驱赶牲畜放牧。匈奴遣小股人马进行劫掠,李牧佯装战败,故意将几千人丢弃给匈奴。获得小胜后的匈奴开始轻敌,单于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广布奇兵,从左右两翼包抄匈奴,一举击破匈奴十万骑兵。李牧乘胜攻灭襜(chān)褴,击破东胡,降服林胡,匈奴单于落荒而逃。

 ● 此后十余年,匈奴再也不敢靠近赵国边境。

 ● 用而示之不用 ● 计策都很简单,就那几个,关键是戏怎么演 ● 田丰和袁绍 ● 官渡之战前,田丰劝谏说宜守不宜战。

 ● 袁绍说:“乱我军心,把你下狱,得胜回来再处置你!” ● 袁绍战败消息传来,狱吏向田丰说:“这回您没事了。” ● 田丰说:“你不了解主公,他若得胜,一高兴,就不跟我计较了。他若战败,必羞于见我,杀我便是不再面对我的办法。” ● 袁绍果然诬田丰“幸灾乐祸”,杀了他。

 ● 白登之围 ● 刘邦征匈奴,开始时一路节节胜利,大家都有些志得意满。

 ● 派了十几拨使臣去刺探虚实,回来都说匈奴人马都没了,可以攻击 ● 又派了娄敬去,娄敬说不能打。问他为什么。他说两国交战,都是相互耀武扬威。我到匈奴所见,全是羸马弱兵、老弱病残,显然是刻意演戏给我看,引诱我们去。

 ● 刘邦倾巢出动,结果在白登中了单于埋伏 ● 刘邦知道中计,找他专负责阴谋诡计间谍策反的陈平商量。

 ● 陈平设了个计策,去行贿单于的阏氏(yān zhī,匈奴皇后)

 ● 于是单于决定见好就收,议和收钱,让开一条路,放刘邦回去了。

 ● 刘邦回军后把娄敬放出来,封侯。这是勇于承认错误。但是他把前面说匈奴可击的十几个使臣全斩了,没有自己承担决策责任。

 ● 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 踢球每一步都有假动作,但那不是赢球的本质 ● 韩信木罂渡江 ● 楚汉相争,刘邦形势不太好,魏王豹就想转会。

 ● 他以母亲生病为由向刘邦请假回家,然后就投了项羽。

 ● 刘邦派韩信去打,在临晋与魏王豹隔河相拒。

 ● 韩信只搜得一百多条船,在江边一字排开,每天作势要渡河。魏王豹严阵以待。

 ● 韩信则偷偷安排人采买制作木罂(yīng),就是一种腹大口小的装水的木罐或瓦罐。带大部队转到夏阳,用木罂扎成筏,从夏阳渡河袭安邑,打了魏王豹一个侧翼,最后俘虏了魏王豹。

 ●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 ● 成大事者有三戒,戒贪是第一 ● 蹇叔霸天下三戒 ● 春秋时,秦穆公问蹇叔,才能称霸天下呢? ● 蹇叔说:霸天下的人有三戒:戒贪,戒忿,戒急。您能持这三条戒,霸业就近了。

 ● 贪心,就会失去越多;审查利害大小而图之,哪需要贪呢? ● 忿怒,就容易有难;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衡量彼己,哪需要生对方的气呢? ● 急躁,就会摔跟头。斟酌事情的缓急,从容计划安排,哪需要急躁呢? ● 实而备之,强而避之 ● 不能胜利,就要能等待 ● 吕蒙取关羽 ● 关羽在荆州,兵势强盛,百战百胜,甚至收降了魏军猛将于禁,北方多处反叛曹操的民间武装都响应他,受他遥控。关羽威震华夏,以至于曹操都想迁都以避其锋芒。司马懿献计,东吴必不愿关羽得志,于是联络东吴,共同对付关羽。

 ● 刘备的荆州本是跟孙权借的,借了赖着不还,双方谈判,各分了一半。所以东吴在此事上心里是不平衡的。偏偏此时关羽骄傲自大,无所顾忌,因新得于禁三万人马,粮草不够,竟恃强抢了东吴粮仓。新仇旧恨,孙权就下了决心。

 ● 孙刘是联盟,关羽在荆州,本来只是对魏作战,此时一心要取魏樊城。但他也并未放松对东吴的警惕,怕东吴大将吕蒙抄他后路,所以留了大量备兵留守荆州。

 ● 所以对此时如日中天的关羽,曹操是恨不得强而避之,吕蒙则是实而备之。吕蒙要取荆州,须得让他撤去荆州守备,让荆州由实变虚。

 ● 关羽有调动荆州兵马的需求,因为他要取樊城,北方前线缺人。荆州的部队是留下防吕蒙的。吕蒙于是想了一招:装病。吕蒙装病倒是容易,因为人人都知道他本来多病,而且还真在此战之后病死了。吕蒙称病回建业,换来陆逊镇守陆口。

 ● 陆逊此时,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年轻人。他一到,就以超级粉丝的身份,给关羽写了一封表达无限仰慕的信,向偶像报到:“能和您的防区接临,这是我一生的荣幸,希望关叔叔多多关心爱护年轻人,我绝不敢,也不会与您为敌。” ● 关羽放了心,就把荆州兵马调到樊城前线去了。这边吕蒙即刻率大军杀回来,取了荆州,抄了关羽后路。到此战结束,关羽被俘斩首。

 ● 怒而挠之 ● 忘了本谋,是每个人常犯的毛病 ● 汜水之战 ● 项羽在成皋与刘邦对峙,谁也拿不下谁。

 ● 刘邦就打了项羽一个后腰,派遣卢绾、刘贾率领两万多人渡过白马津,协助建成侯彭越袭击楚军的后方梁地,攻下十多座城池,切断楚军的补给线。

 ● 项羽被迫亲自率领军队,分兵去攻彭越,委任曹咎守成皋,临行前仔细叮嘱:“谨守成皋,则汉军挑战,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我十五日必诛彭越,定梁地,复从将军。” ● 项羽走后,曹咎遵照项羽的命令坚守不出, ● 刘邦就施了“怒而挠之”之计,在成皋城边专门筑了一个高台,每日在台上骂喊羞辱楚军,一连骂了五六天,楚军受不了了,曹咎也沉不住气了,忘了他在这儿的“本谋”是干什么的,要出城教训教训这帮混蛋!

 ● 曹咎率军出战,渡汜水,渡到一半时,汉军来了个标准战术,半渡而击,楚军大败,成皋失陷,战局平衡打破。

 ● 曹咎自知将命丧于此,又愧见项羽,于是在河边自刎而死。

 ● 卑而骄之 ● 示弱不是羞耻,争什么不要争气,特别是不要争一时之气 ● 冒顿(mò dú)袭东胡 ● 秦末,匈奴冒顿单于初立。东胡强,派使者来说,你父亲头曼在时那匹千里马不错,给我行不?冒顿问群臣,给不给?群臣都说东胡无礼,先君的千里马是我们的国宝,怎么无缘无故给他?冒顿说,与邻为善,还爱惜一匹马么,给他!

 ● 过一阵子,东胡使者又来了,说你老婆那么多,送一个给我吧。群臣皆怒,说东胡无道,竟然找我们单于要阏氏!发兵打他!冒顿说,与邻为善,还舍不得一女子么,给他!

 ● 又过一阵子,东胡使者又来了,说你们有弃地千里,你们也没用,送给我吧。冒顿又问群臣。大家看单于连老婆都可以送人,也不知道这回该说给还是不给。于是只能含含糊糊地说,给也行,不给也行。

 ● 冒顿大怒,说土地是国本,国本能给人吗?把说给的人全部斩首,发兵攻打东胡。东胡轻视冒顿,根本没有防备,冒顿就灭了东胡。

 ● 并一口气西击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指内蒙古河套地区),北侵燕、代,一举收复了秦朝时蒙恬侵夺的匈奴土地。

 ● 后来围汉高祖刘邦于白登,之后议和约为兄弟的,就是这位冒顿单于。

 ● 佚而劳之 ● 疲劳战 ● 吴楚之战 ● 吴伐楚,公子光问计于伍子胥。伍子胥说:“可以把军队分成三师。先以一师出击,他肯定尽众而出,我们则马上撤退。等他也撤退了,再换一师上去。他出来,我再撤退。就这样反复调动他,多方以误之,让他疲于奔命,然后我们三师尽出,一举克之。” ● 公子光依计而行,结果楚军统帅子重“一岁而七奔命”,一年给折腾了七回。

 ● 吴军最终发动总攻,攻陷了楚国都城郢。

 ● 亲而离之 ● 我们为什么会中“离间计”? ● 长平之战 ● 廉颇打了几次败仗,于是坚守不出。

 ● 秦国派间谍到赵国散布流言,说廉颇容易对付,秦军怕的是赵括。

 ● 赵王果然上当,不顾蔺相如和赵括之母的劝阻,由赵括替下廉颇。

 ● 最终造成长平被坑四十万卒的悲剧。

 ●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 要保持紧张,不可懈怠 ● 邓艾取成都 ● 三国末期,魏国大将钟会、邓艾伐蜀。蜀将姜维守剑阁,久攻不下。

 ● 邓艾对钟会说:“我从阴平由邪径出剑阁,西入成都。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军若还赴涪,您可攻下剑阁。剑阁之兵如不回,那守涪陵的兵就少,我可一鼓而下之。” ● 冬十月,邓艾率军自阴平行无人之地七百里,凿山通道,遇水搭桥,山高谷深,至为艰险,粮食也没了,濒于危殆。

 ● 最后邓艾是自己裹着一条毯子从山上出溜下去,将士们攀木缘崖,鱼贯而下,真是神兵天降,邓艾一路突破的都是蜀军防备薄弱的大后方,进军到成都城下。

 ● 姜维主力在剑阁还没动,蜀主刘禅已经降了。

 ● 不能等待,是巨大的性格缺陷 ●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 冒顿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不跟任何人商量,一个人把谋反这大事干成的。

 ● 他的办法,是给部下“驯练”一个条件反射。您没看错,是“驯”,不是“训”,是驯兽的驯。没有道理,就是条件反射。我给条件,你做出反射。

 ● 这个条件反射的机制是什么呢,冒顿制作一种鸣镝(dí),就是响箭。给他的部下规定,他的响箭射向哪,所有人必须立刻射向哪。犹豫晚射者斩!

 ● 这么练了一阵子,有一天他突然把响箭射向自己最喜爱的一匹马。部下有人担心是不是命令搞错了,迟疑未射,他立即将没射的斩首。大家才知道这是玩真的。

 ● 又一天,他突然把响箭射向他最宠爱的阏氏。又有部下迟疑了。迟疑的又被他斩首。

 ● 第三次,他把响箭射向父亲头曼单于的马,这次没有人动脑筋思考了,全部乱箭齐发。冒顿知道条件反射“驯练”完成,可以动手了。

 ● 在一次和父亲一起打猎的时候,他突然将响箭射向父亲。他的所有部下,在没有任何知晓和犹豫的情况下,就全部参与了谋反这样灭门的大事,所有的箭全部射向头曼单于。

 ● 冒顿谋反成功,成了匈奴历史上第一位最强盛的单于。汉朝对匈奴的和亲政策,都是为了避他的锋芒。

 ●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 第二篇《作战篇》【考虑成本很重要】

 ●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 打仗不是打兵马,是打钱粮 ●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 汉武大帝,一世英名,毁于军费 ● 汉武帝年年穷兵黩武,开疆拓土,国库很快空了。

 ● 他就开始搞国营企业,所谓盐铁论。盐家家要吃吧,由央企垄断,民间不许经营。农业社会,家家都要镰刀锄头吧,央企垄断开矿炼铁,民间不许经营。

 ● 央企的钱很快也不够汉武帝花了,他开始随意加税。加税也加到头了,他开始对社会财富存量收税,要求全国中产以上人家向政府申报财产,课以财产税。

 ● 大家当然不愿意申报,或者少报。汉武帝就下令全国人民相互举报,有虚报的,邻居或朋友向政府举报,举报者可得到被举报者财产的一半!

 ● 这一下子,潘多拉的魔盒打开了,官吏乘机勒索,没虚报的也被诬成了虚报。所有中产以上人家,全部破产。

 ● 到汉武帝晚年,国家快玩不下去了。空前巨大的政治压力,让他给全国人民写了检讨

 ●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 “拙速”,就是准备要慢...

推荐访问:孙子兵法-读书笔记 孙子兵法 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