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供大家参考。

白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白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十三次全会精神,依据《中共白银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白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白银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定位、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是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引领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谱写白银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十四五”时期(2021—2025 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推动白银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五年。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客观分析宏观形势和发展基础,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启白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一、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白银发展进程中殊为不易、极不寻常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

 发展任务,以及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呈现出经济平稳运行、改革有序推进、生态持续向好、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为开启白银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累计减少贫困人口 23.38 万人,37.12 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 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扶贫投入持续加大,落实财政扶贫专项资金 43.42 亿元,整合涉农资金 58.21 亿元,争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定点单位帮扶资金 6.58 亿元。产业扶贫成效显著,建成脱贫产业园 330 个、特色产业园 403 个,带动贫困户 8.95 万户 42.1 万人;建成光伏扶贫电站 826 个,受益农户 1.57 万户;302 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达到 5万元以上。基础设施大幅改善,改造农村危房 2.65 万户,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65 处;建成易地搬迁安置点(区)108 个,搬迁 1.4 万户、5.9 万人;全面实现建制村通硬化路和通客车的“两通”目标。民生扶贫政策全面覆盖,全面落实“两免一补”等政策,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

 无失学辍学;基本医疗保障短板全部“清零”,702 个行政村卫生室、69 个乡镇卫生院全部达标,贫困人口医保参保率100%;兜底保障贫困户 1.88 万户 4.3 万人,实现了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以“三个千亿级”产业为龙头,积极推进经济结构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二五”末的 15.5:41.2:43.3 调整为 20.2:34.3:45.5。农业发展稳步提升,成功引进新希望、润丰等大型龙头企业 25 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由 2015 年的 54%提高到 59%;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 232 个,49 个农产品荣获国家和省级金奖,靖远县获批全省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示范区,景泰县被评选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工业强市战略深入实施,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白银有色集团铜冶炼技术提升改造、东方钛业钛白粉、皓天化学原料药生产基地等产业重大项目建成投产,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从 2015 年的 4.4%提高到 17.2%。“一区六园”承载能力持续增强,入驻企业 704 家,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 550亿元,12 家企业入选国家和省级绿色工厂;高新区列为国家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园区,刘川工业集中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实施会师旧址景区改造提升、黄河石林国际滑雪场、乡村旅游“六朵”金花等文化旅游项目

 108 个,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0.1%,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 12.9%;白银综合物流园、邦农物流园等建成投运,三县入列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以中创博利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产业快速发展,实现网络交易额 40.43 亿元,年均增长 36.27%。白银区被农业农村部列为“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县。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实施 500 万元以上项目 2130 个,累计完成投资 1379 亿元。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全市公路里程达到 1.21万公里,G1816 景泰至中川、会宁至老君高速公路建成投运,G247 靖远至会宁、G338 景泰至天祝、白银至青城古镇等二级公路建成通车,G341 白银至中川机场、S217 景泰至白银一级公路主线贯通,中卫至兰州客运专线、国网白银通用机场即将建成。水利设施加快建设,黄河干流防洪治理、引洮供水一期等水利工程建成投运,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景泰永泰川灌溉引水、大型泵站更新改造项目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城镇形象持续提升,新改建城区道路 62 条、99.8 公里,完成棚户区改造 3.69 万户,老旧小区改造 5.8万户,建成公租房 3.05 万套,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成运行并获得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建成金岭、银凤湖、银西花海等主题公园10个,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我市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加快推进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创新试验区建设,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率先在全省开展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完成白银有色集团烟化炉烟气治理等工程 35 个,整治燃煤锅炉635 台,淘汰老旧机动车 2.4 万辆;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四年超过 300 天,2020 年达到 344 天,比“十二五”末提高了 8 个百分点。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完成白银高新区、银西生物医药产业园、平川陶瓷建材产业园和 8 个重点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甘肃稀土集团等废水综合利用项目,新建改造污水管网 184.56 公里,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黄河白银段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连续达标。坚决打赢净土保卫战,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 80.9%,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85%。完成东大沟河道重金属污染、铜业公司硫酸净化综合利用等土壤治理项目,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加大生态建设力度,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61 平方公里,完成营造林 175 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13.62%。

  ——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抓改革、促创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发展活力不断释放。国有企业改革持续推进,白银有色集团实现整体上市,靖煤公司等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全面移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大,化解淘汰落后产能 651.6 万吨,商品房去库存 307.6

 万平方米。政府机构改革、公务用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全面完成。“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 345 项,在全省率先开展综合窗口“无差别全科受理”,精准推送“不来即享”服务,各类市场主体达到 12.9 万户,非公经济占生产总值比达到 52%。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升,累计签约招商项目 673 项,到位资金730.6 亿元,年均增长 7.2%;“白银号”中欧班列成功开运,累计发运 55 列 2212 车;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 235.37 亿元,位居全省前列。统筹推进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组建兰州大学白银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 10 个,建成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23 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73 家,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连续 4 年获评优秀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柔性引进院士 27 名、高层次人才团队 99 个,建成国家级院士专家服务基地 1 个,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 2.4 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53.8%。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坚持把有限财力用于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累计办成惠民实事 46 件,民生保障投入 740.85 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 1.6 倍。社会就业保持稳定,新增城镇就业 22.4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新改扩建幼儿园439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 94.95%,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 99.86%,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 95.78%,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 2015 年的 9.25 年增至 11.62 年。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入列全国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市医疗集团组建运行,2 家医院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疫情常态化防控机制不断健全。城乡居民保险制度基本建立,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 95%以上,基本养老保险覆盖 98 万人。城乡低保标准较 2015 年分别提高 51.85%、81.93%,累计发放社会救助资金 37.34 亿元。城乡养老服务设施明显改善,新建养老机构 176 家,新增养老床位 4933 张,白银被列为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入选全国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成功举办系列国家级高水平体育赛事。“黄河之上”系列文艺剧目深受群众好评。市县融媒体中心上线运行。“平安白银”建设持续深化,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成果,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持续完善,入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全省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表 1 白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实现情况

 二、机遇挑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仍处于多重政策机遇的叠加期、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夯实基层基础的关键期、优化经济结构的跃升期、缩小发展差距的窗口期。从国际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和平与

 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不可逆转,实现合作共赢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基本特征和趋势,世界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时期,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从国内看,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兰西城市群建设等国家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实施,进一步拓宽我市发展空间。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诸多优势和有利条件。从全省看,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改革开放构建新格局、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城市乡村呈现新面貌、人民群众过上新生活,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迈出坚实步伐。从白银看,区位交通优势突出、黄河资源优势独特和大工大农优势雄厚,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省上谋划建设兰州—兰州新区—白银黄河中上游水土保持及生态修复区,为推动白银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新发展格局加速构建,为白银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条件、赢得了先机;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加

 快推进,为白银争取项目资金、扩大有效投资、改善发展条件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机遇;5G 基站、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电商平台进程加快,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通用机场开工建设,“高铁时代”即将到来,纵横交错、贯穿全境的立体交通网络加速形成,为有效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提供了重要支撑。兰西城市群、兰白都市圈加快建设,为白银融入“一带一路”、加快打造副核心城市、成为向西开放枢纽城市形成了新的优势。充分挖掘白银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紧紧抓住长征、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华夏文明传承区建设机遇,推动文化强市建设。

  但也要看到,我市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很突出,主要是:经济总量小,转方式调结构任务仍然艰巨;深化改革、转换动能、增强后劲还需再加力,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建设任务繁重,民生短板尚未补齐,社会治理还需加强。全市上下要胸怀“两个大局”,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际出发,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强化实干作风,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

 导向,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着力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开创白银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三、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统揽工作全局、统一思想行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充分发挥区位交通、黄河资源和大工大农“三大优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推荐访问:白银市 五年 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