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说《龙脉》中三峡地区的风俗文化

内容摘要:《龙脉》是湖北省首届网络小说大赛的参赛作品。小说主要讲述了清末民初三峡地区两个关系纠缠的封建氏族因争一处风水宝地——龙脉而明争暗斗的故事。小说语言既细腻又大气,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特别是曲折起伏的情节中穿插很多当地的历史和风俗,向人们描绘了一幅三峡地区独特风土人情的瑰丽画卷。本文将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小说中独特的风俗文化的展现。

关键词:封建氏族 风俗文化 风水

《龙脉》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两个封建氏族家庭为争一处风水宝地而引发的恩恩怨怨。争夺风水宝地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屡见不鲜的事情,这个主题在现当代小说中也经常出现。这个主题在本篇小说的独特之处就是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原本争夺风水宝地是封建时期遗留的封建迷信习俗,但是在特定的环境的民族文化中,却显得那样自然。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同时拥有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因此人们对农业与雨水、水与风、风与居住环境都早有深切的认识。传统的农业社会中,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程度不高,导致心理和生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风与水的环境影响,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风水文化和风俗文化①。这些文化不但影响人们的生活,也影响人们的心理和交流,这样才有风俗文化的流传。三峡地区落后的封建迷信文化和独特的风水文化贯穿小说的主题,在小说内容中有充分的显现,也对小说人物的语言中以及人物性格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风俗文化在小说内容中的体现

独特的风俗文化是小说的主要线索,对小说的情节发展起到关联作用。整部小说的故事情节冲突,发展与高潮都是围绕着三峡地区独特的风水文化而展开。而这种独特的文化也在小说的情节中清晰的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在回味故事的同时能够深刻地了解和体会这种风水文化。

1.用独特的“风水”文化引出故事的开端

小说的开头用一首歌谣引出故事发生所在地的地形地貌,无一不在紧扣“风水”这一中国特有的风俗文化。用歌谣开头的形式是十分新颖的,与下文描述丹沙溢地区的地形地貌衔接得十分自然。这种开头的描写给人一种神秘感,能够吸引读者阅读下去。两个百年历史的封建氏族家庭和一处百年难遇的风水宝地,这样的安排势必会导致两个家族对风水宝地的纷争。而较为讽刺的是,小说的开始就已经交代,所谓的风水宝地是一个并非本地人的自称风水师的异乡人提出的。这一安排巧妙地揭示了长期与世隔绝的封建氏族的迷信与愚昧,从正面看,也反映了三峡地区淳朴的民俗和民风。

风水说在中国古代乃至近现代都作为一种人们勘察地理、选择环境的应用术,不仅有深厚的哲学和文化底蕴,也包含了中国古代人民朴实的精神和智慧。中国古代哲学观与西方哲学不同,将人的生命与宇宙万事万物的生命和变化规律相融合,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构成了风水学的重要哲学基础②。众所周知,与中国的“风水”文化最密切相关的因素就是水文地理状况。作者在开头用大段的细节描写来描述丹沙溢地区,目的就是为了强调故事的主题——争夺风水宝地。其中,对于两个封建氏族所占地理位置的“大船”的比喻为下文两个家族的矛盾冲突埋下了伏笔。由于风水文化在封建社会人们的心里有着根深蒂固的地位,人们把对于家族的几乎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所谓“龙脉”身上,于是引出了为争夺风水宝地而产生的两个家族的冲突与矛盾。

2.独特的文化对封建氏族的影响导致两个氏族的冲突

封建礼教文化与三峡地区独特的风俗文化始终贯穿着全文,也是两个封建氏族矛盾冲突的背景原因。从文学意蕴层面来看,两个封建氏族的矛盾冲突包含丰富的多层次的意蕴,其中主要层面是历史内容层。从历史内容层看,这部作品既有明示的历史内容,又有暗示的历史内容,这些历史内容都离不开当时特定的文化背景与风俗习惯。文中明示的历史内容包括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年代,即戊戌变法时期,以康有为为首的改革派提出要学习西方文明,光绪皇帝废除了科举制度,直接破灭了封建氏族渴望能够出个状元做个大官的梦想,因此才有两家都转而渴望能够争夺龙脉以保佑后世子孙的冲突。这种文化变革的力量是相当大的,连封闭的三峡农村地区都受到影响;而这种文化变革有没有彻底改变旧中国文化落后的状况,因为改革派提倡的科学文化并没有普及到广大农村地区,而是直接导致了封建氏族生怕没有光宗耀祖的达官贵人的恐慌心理,于是也就有了两个家族争夺龙脉的冲突。可见这种风俗文化和整个封建文化的大背景是整个故事的导火索。

3.封闭的农村地区与城镇地区激烈的文化冲突

农村地区封闭落后的文化与城镇地区的文化冲突主要体现在柳五公进县城告状的情节中。首先,柳五公长期在封闭的三峡农村地区生活,对外界发生的变化,无论是物质上的变化还是精神乃至政治上的变化都一无所知,他不懂得城里人“办事”的人情世故,对于薛铭向“县长”送礼及说话的技巧并不关心,他只关心官司能不能赢,反映了农村地区人们单纯朴实的性格,同时也隐隐道出农村地区文化的落后的悲哀。其次,柳五公第一次在县城逛街市的过程是这种文化冲突的高潮。柳五公自认自己是“乡下来的俗人”,在灯红酒绿的县城除了多张望并不敢多说话,甚至被思想较为先进的县城人嘲笑也默不作声,侧面暗示了淳朴封闭的乡村文化在更为广大的外面的世界面前是多么单薄可悲。

当然,作者在故事的内容情节中穿插着对这种独特文化所持有的同情及肯定的态度。这种独特的文化使封闭的三峡地区在政治和经济上落后于城镇地区,却成就了三峡地区人民纯朴善良的性格,这种性格是“县长”、“师爷”以及商人们所不具备的。这种原始的文化保留了人们人性中最自然的一面,这是作者所肯定的,而这种原始的文化也有封建迷信的一面,导致人们的心理畸形的异化,最终导致悲剧则是作者所同情的。

二.风俗文化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作者对人物性格的描写主要体现在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中。本文的几个主要人物均有具体的心理活动描写,作者用这种方式塑造丰富了人物性格,同时对故事情节的推动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影响人物性格的,正是这种风水文化和传统的封建文化对封建氏族的重要性;人物的内心活动也都是围绕着这种特殊文化而变化。

1.封建氏族的等级制度对柳五公稳重、谨慎的性格的影响

柳五公是柳家冲的族长,也是本文的主要人物之一。作者从开始就对柳五公的性格做了细致的刻画。稳重、谨慎是柳五公在文中所表现出的主要性格,这种性格与柳五公自身的地位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影响柳五公性格形成的正是这种封建氏族的等级制度所赋予他的社会地位。作为一个封建大家族的族长,柳五公做任何决定都需要谨慎周密地通盘考虑。从作者的描述中我们能够看出柳五公对自己家族的发展一向兢兢业业,而他的这种态度来自于对祖先的尊重,认为只有对得起列祖列宗才算是做得一个好的族长。这种光宗耀祖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也是儒家礼教的等级制度极具代表性的一部分。在封闭的三峡地区,人们普遍处于蒙昧的状态,柳五公所能想到的能够完成对祖先的任务的,就是寻找到一个好的风水。可见传统的风水文化和这种等级制度文化导致了柳五公一系列逻辑思维的形成,同时也是他稳重的性格的形成的重要原因。

封建氏族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具有封闭性,即对外来人的又隔阂又轻信的矛盾心理。柳五公对司马柯的造访,起初是出于礼貌和道义而救他一命,当得知司马柯是风水师之后,却开始一味盲目地相信司马柯的话。当司马柯提出要将选好的龙脉赠与柳五公,柳五公虽然满心欢喜,但是又嘴上推脱一番,目的在于确定这块地究竟是不是真的风水宝地,以及司马柯是否真心将龙脉相赠。这种谨慎的态度与三峡地区封闭的封建氏族独特的思想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2.封建社会的父权制和地域环境对云彻果断、易冲动的性格的影响

相比较柳五公内敛稳重的性格,云家谷的族长云彻的性格就显得更加刚性,具有父权制下作为男性族长所应有的性格特点。他的这种性格也与他所受的文化的熏陶有密切的关系,而且一个地区独特文化的形成与该地区的水文地理条件也密不可分。作者笔下的丹沙溢地区的两个家族,一个在山南,一个在山北,且处在山北的云家谷地势与河流都更为宽阔,也就造就了云家谷人更加大气甚至是霸气的性格。云彻得知柳家冲的人要造祠堂,并没有觉得大惊小怪,但是当得知柳家冲的人得到了龙脉,却心机重重地想尽各种办法要与其争夺龙脉并引发了一系列悲剧。从作者对老云彻几次心理活动的详细描写,可见风水文化对封建氏族的影响是十分深重的,一个家族是否占到风水宝地,是整个家族乃至未来数代人的发展的关键,这种令人可悲的迷信观念是新旧时代交替时期,三峡地区封闭落后的封建氏族的畸形产物。

云彻雷厉风行、易冲动的性格也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三峡地区独特的封建氏族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自封建社会起就在政治上施行中央集权制,文化上施行礼乐制度,封建的父权制更是赋予男性在社会上的绝对地位。那么云彻作为一家之主对家族中的重要事件有绝对的发言权和决定权。但是由于地域的封闭性,宗教上的泛神观念以及家庭中的宗法制度又缩小了云彻的眼界,使他作为一家之主的自豪感在争夺风水的战斗中不自觉地演变为自负。他请来时半仙鉴定风水,虽然内心深处并没有真的把他看作“神仙”,却毫无耐心地三番五次催促他尽快找到龙脉,并且在毫无生机的荒山野岭盖神庙祭山神,甚至将自己藏在这块荒芜的土地上,而这种想法也获得了所有族人的认可,可见这种独特的风俗文化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3.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和门户等级观念对云精通奸诈、自私的性格的影响

云精通在云家谷乃至整个丹沙溢地区是一个特殊的角色。这种特殊不仅表现在他是少数几个读过书受到一定文化教育的人,也表现在他特殊的悲惨的身世中。封建社会中落后的风俗习惯导致了他悲惨的身世,也与他性格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整个争夺龙脉的过程中,云精通的几次内心活动都与争夺龙脉和家族利益毫无关系,他所心心念念的是为自己曾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复仇,希望能够在家族悲剧中补偿自己在封建社会风俗习惯下所做出的牺牲。他的几次内心活动都表明了他奸诈自私的性格。作者在对这个角色的性格设置表现出了内心的矛盾,既有同情又有厌恶。同情他是落后的封建文化的牺牲品,同情他由于阴差阳错与自己心爱的人失之交臂,同情他的母亲为了让他不被欺负而教他读书却最终一事无成;厌恶他为了自己的私人利益不惜陷害自己的同族亲人,厌恶他虚伪的面具下一张丑恶的复仇的嘴脸。作者在云精通进城的情节中特别设置云精通被城里人欺骗的情节,作为乡下的“读书人”,却屡被城里文化水平不及他的小贩、客栈小二所欺骗,可见作者对云精通个性的讽刺,以及对落后的封闭的三峡农村地区封建文化的讽刺。

三.风俗文化在小说语言中的体现

作者整体的语言描述以一种淡淡的哀愁为基调。小说中所描述的三峡地区与世隔绝的两个封建氏族仿佛与真实社会很远,却又难以逃离社会生活中的明争暗斗、尔虞我诈。无论是作者本身的叙述语言,还是故事中人物的对话,都让我们感受到封建习俗独特的风水文化对人们根深蒂固的影响。这种影响造就了一方纯朴敦厚的民风,而残酷的封建礼教制度也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人性,造成了悲剧。

1.从作者的叙述视角看小说中所体现的独特的风俗文化

小说的故事情节和语言显示出作者有较深的传统文化底蕴,对风水文化,晚清的封建氏族文化乃至儒家的传统礼教对历史的影响都有深刻的了解。同时,作者对这些带有封建和迷信色彩的遗民遗风持有一种批判地继承的态度,对反对和破坏封建礼仪的人物进行了许多细节描写,也侧面反映了其对封建文化的批判和人们对新旧社会交替时所产生的特殊的社会文化和社会现象的迷惑。

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力图呈现一幅三峡地区淳朴的民风、清末新旧文化交替时期人们的焦虑,着重描写人们在几千年的封建礼教的统治下的异化,为了不知所以的龙脉大打出手甚至牺牲生命。除了两个封建氏族外,风水师司马柯、时半仙和“讼棍”薛铭也是故事的线索人物。对于这三个深深影响两个封建氏族并牵扯故事发展的人物,作者进行了细致的语言描写。从作者的叙述视角来看,这三个人物的共同特点是:深受封建氏族的信任;有一定文化知识但却好吃懒做;专门靠欺骗善良无知的农村地区人民谋生。其中穿插的这三个人物与两个封建氏族的恩恩怨怨也都是经过作者巧妙构思,目的就是为了体现迷信的封建文化对淳朴的农村地区人们的荼毒和侵蚀。这种独特的风俗文化固然有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地方,而正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对待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果一味地相信迷信的封建文化最终一定会酿成悲剧。

2.从不同人物的语言看小说中所体现的独特的风俗文化

除了作者的叙事语言,人物对话也能够很好的体现故事想要传达的一种文化精神与氛围。传统的封建氏族礼教文化与神秘独特的风水文化都能够通过不同人物在特定语境下的语言表达出来。例如:

云猛子最为激奋,要抢头功似的,站了起来。“您是我们的族长,是我们云家谷的神,您老发个话,只要是为了我们好,在白龙嘴修什么都行。”

从云猛子的话我们不难看出封建氏族中族长地位的不可动摇。在封建礼教文化中,等级划分极为重要,传统的儒家文化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处在上层阶级的封建氏族族长一旦决定下来的事,处于底层阶级的族人,特别是晚辈是没有资格反驳的,在封建礼教的影响下,晚辈甚至不需要思考族长的决定是否正确,而是当作神的旨意一样绝对的服从。这种蒙昧的封建礼教文化在封闭的三峡农村地区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却也反映了人们思维和思想的落后。

总之,这部作品中倾注着作者对于独特的三峡文化又爱又恨的态度。作者通过不同人物的语言性格以及复杂的故事情节完整的展现了三峡地区独特的文化,这其中包括风水文化对人们的影响,迷信封建文化的落后以及对人们心灵的荼毒,以及人们所保留的淳朴善良的心灵。人性的自然善良与文化的落后封闭性造成了故事中的一系列悲剧,似喜似悲的结局表现了作者对于这种文化肯定、讽刺、悲哀、同情的复杂心理。

注释:

①盛伟:《中国传统风俗文化与意象》,《民俗与文化学研究》 2007年11月(第28卷/第6期)。

②高承珊:《风水——中国传统环境选择理论简析》,《燕山大学学报》 2006年8月(第7卷/第3期)。

参考文献:

[1]童庆秉:《文学理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杨天宇 撰:《礼记注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3]高友谦:《中国风水文化》,北京,团结出版社,2004。

[4]刘悦:《浅析龙脉、龙穴在故宫风水中的运用》,《艺术与设计》。

周权,中南民族大学09级文艺学硕士研究生。

推荐访问:风俗 地区 文化 小说 中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