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原神话中神性人物形象作为动漫形象资源的有效利用

摘要:本文从中原神话中众多的神性人物形象入手,分析这些人物所承载的中原文化精神、中原民俗文化气息及人物自身的传奇性、世俗性等因素,从而进一步探讨他们作为我国动漫形象创意来源的可行性。

关键词:中原神话 神性人物 动漫形象

动漫,是动画和漫画的合称。它们都因具有鲜明的视觉动态效果而从诞生之日起便深受全世界青少年的喜爱。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动漫产业迅速发展,动漫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动漫形象作为一种艺术符号,势必承担着文化传播的功能。中国是文化大国,从本土文化中探寻真正具备民族文化精神的动漫形象,势在必行。而流传在中原地带几千年的中原神话群,其中聚集着为数众多的神性人物,他们是中原人民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代表。如果把他们融人到儿童所喜爱的动漫当中,对于增强儿童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通过动漫产品展示我们的民族文化,树立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一、中原神话人物形象是我国动漫形象民族化道路的必然取向

从世界范围来看,任何一部成功的动漫作品除了具备优美动人的视听效果之外,往往都体现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我国上个世纪中期的《大闹天宫》《三个和尚》等众多动漫作品都因其以民族传统文化作为创作题材而深深影响了几代人。而上个世纪末在世界上产生的优秀动漫作品如《宝莲灯》《花木兰》等都取自中国古典的神话传说故事,其中的动漫形象民族特色鲜明,由此,这些动漫作品才能屹立于世界动漫艺术之林。可见,我国动漫产业的动漫产业的动漫形象必然要走民族化的道路。而规模庞大的中原神话群中的神性人物正是其首要的动漫形象资源。

1 中原神话中的神性人物凝聚着中原文化精神

在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原神话群中,聚集着众多神性人物,有开天辟地、化生万物、为民夺水解旱的盘古;有教民结网、从事渔猎、还制八卦、发明文字的伏羲;更有教百姓播种五谷、尝百草为民医病的神农等。从身份上讲,他们多为帝王。但从业绩上来讲,他们功绩赫赫,是人民崇拜的英雄。在他们身上聚集着中原人民的优良传统,这成为弘扬中原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

这种文化精神最突出的表现为爱国爱民和英勇顽强、不懈奋斗的精神。在中原神话的庞大体系中,神性人物无一不热爱自己的国家,体恤自己的百姓,正是有此信念,他们才秉承着英勇顽强、不懈奋斗的精神成就了丰功伟业,并最终深得老百姓的敬仰。以黄帝为例,他原是玉皇大帝的兄弟,偶然间发现人间百姓受苦受难,于是下定决心到人间拯救他们,从而成为人间的帝王。不仅如此,在治理国家中,黄帝为让国富民强,他到处跋山涉水寻找良方。最终找到了记有治国之道的宝书和神图。另外,他还到处选拔人才,任人唯贤,并不遗余力地铲除余孽蚩尤,统一天下。这种精神这种毅力是何等的可歌可泣!诸如此类的神性人物在中原神话中数不胜数,他们但凡来到人间,无不积极地担负起“大济苍生”为民请命的重担,并为此不懈努力,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这种为百姓谋福利,义无反顾顽强拼搏的精神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原人民。

2 中原神话中的神性人物承栽着浓郁的中原民俗文化气息

中原神话在民间的长期流传本身就是一种民俗现象,但这种民俗现象和其他的一些民俗现象的联系又是极为密切的。“而一些与神话关联的民俗事象因逐渐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而被严格地遵从、承袭,因而也就毫不走样地保留下来。”“在中原神话中,神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本身就带有浓郁的中原民俗文化气息,它典型地反映了中原文化的风貌。

首先,与中原神话中的神性人物有关的风物具有明显的中原地方色彩。在中原神话中,众多神性人物的生存环境、经历等都涉及到中原当地的自然风物,这些自然风物使这些神人形象具有独特的中原本土气息。以在河南济源太行山一带流传的盘古神话为例,盘古从混沌的鸡子中孕育出来,他出世后,被他挣破的蛋壳压在了“太行山”下,慢慢变成了细腻光滑的石头,人们用这种石头制成了不渗水的砚台,这就是著名的济源的名产“盘古砚”,是我国明砚之一。之所以得名,不仅是因为它自身的石质细腻湿润,做砚台极佳,更因为它寄寓着神性人物自身的文化神韵,因而曾得到过后世韩愈、纪晓岚等众多文人墨客的喜爱。而在黄帝神话中,与黄帝相关的河南地方风物比比皆是,如“风后岭”“双泊河”“具茨”“云岩宫”等。可见,中原自然风物与神人形象是紧密联系的,它们既是承载这些神性人物的历史载体,同时又是神人形象,具有地方文化的魅力所在。

其次,与神性人物相关联的民间习俗体现了中原文化的特色。民间习俗是指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行为规范,它涉及到老百姓的饮食、居住、婚姻等众多方面。几千年来,中原神话在世代传承中,其中的神人形象自然地与当地民间习俗浑然一体,从而熔铸了鲜明的中原文化特色。以盘古山区的盘古神活为例,盘古开天辟地之后,遇上了洪水,洪水后盘古兄妹无奈成婚创造人类,这种兄妹婚姻习俗不仅反映了中原古代原始的婚姻习俗,也是后来姑表婚等亲缘婚的源头。在盘古夫妇造人的经历中,他们用面捏面人,创造了不同的人种,分配到不同的方位来掌管世界。这种捏面人蒸面人饮食习俗便在当地流传了下来。

二、中原神话中神性人物形象的塑造契合了动漫形象设计的诸多元素

动漫作品接受的主要群体是儿童,动漫形象设计不仅要体现出民族化特色,更要符合儿童的接受能力和欣赏趣味。成功的动漫角色在气质、内涵、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往往一方面能够契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另一方面又能符合儿童的现代需求。中原神话中的神人形象的塑造本身就具备了其中的诸多元素。

1 中原神话中的神性人物具有广泛的传奇色彩

所谓传奇性,是指故事中人物的经历往往离奇曲折,具有某种怪异色彩和神秘色彩。在艺术上,多采用夸张、变形、神化等多种手法。这种传奇性大大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迎合了儿童追求变化曲折的心理需求。

在中原神话中,大多数人物都是出身于神,降世为人,是神与人的结合体。他们的出生、长相、所具有的法力等本身都具有传奇色彩。如伏羲“人首蛇身”,头上长着两只角;舜的眼睛有两个瞳孔;神农“人首牛身”,不仅长相奇特,在他诞生的时候,自然界还出现了神奇的九眼泉水,所以,神农是农业神。而尧、黄帝、后稷等多位人物的诞生更是感应而生的产物,极具幻想色彩。传说尧的母亲感赤龙,怀孕十四月而生尧;黄帝的母亲受到雷电感应而怀孕,两年后生了黄帝。这样富于传奇色彩的出身一开始便使他们具有神性意识,更预示着这些人物在治国安邦事业上将会大有作为。所以他们每每在困难的时候总会遇到神力相助,或他们本身就具有魔法。如舜的后母百般陷害他,但不管怎样,他都能安然无恙地躲过灾难。大禹治水时,他把自已变成黑猪在拱河,同时他还得到了天上金牛星的帮助。这百般的变形、夸张、神化等手法的运用使中原神话中神人形象的塑造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更契合了动漫形象创意的基本要求。

2 中原神话中的神性人物形象刻画细腻,性格鲜明突出

成功的动漫作品往往会刻意塑造人物鲜明的个性魅力,并通过多种捕写手法和艺术手法来细致地刻画人物形象。这样才能在观众心目中会产生一种主角意识。在中原神话中,众多神性人物刻画细腻,性格十分鲜明。

在盘古山流传的盘古神话中,关于盘古的长相描写极为细致:“盘古爷身穿树叶和兽皮,腰系葛藤,赤脚。长相是个大个子,大眼睛,大脸庞,头发也很长,还有两只角长在头上。”。在尧的神话中关于尧的生活环境有这样的描述:“住的是相当简陋的茅草房,喝的是野菜汤,吃的是粗米饭,用的是土碗土钵子。”这样细致动人的语言描写为动漫形象的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不仅如此,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中原神话中通过多种描写手法来全面地表现人物的性格。以盘古神话为例,为了表现盘古刚毅不阿,一心为民的性格魅力。神话在盘古为民解水旱的故事进行了细腻的表现,对盘古的刻画不仅有正面描写,更有侧面衬托。盘古为解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千方百计地查找旱灾产生的原因,最后查出是小龙王所为,一气之下就举起斧头去砸小龙王的头。最后告到了玉帝那里,而玉帝心里也埋怨龙王有眼无珠,敢惹盘古,自己都要让盘古三分呀。这些细节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正面刻画和侧面衬托让盘古的形象一下子就立了起来。盘古的刚烈、不畏强权的个性跃然纸上。

3 中原神话中的神性人物带有浓郁的世俗性、生活性

中原神话中的神性人物不仅具有神的特性,而且更是人的代表。神话在几千年的流传过程中,老百姓在神性人物身上注入了更多的世俗性和生活性。使人物与现实生活更为接近,从而具有了人情味和世俗化,这不仅拉近了神与人的距离,更拉近了神话人物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在大禹治水神话中,大禹不仅是个治水的英雄,而且也是个生活中的丈夫,大禹在前方治水,他的妻子按时给丈夫送饭,而且两人还互相约好送饭的暗号。这样极为家常的人物刻画才合情合理,让神性人物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而更有利于丰满人物形象的塑造。

三、中原神话人物形象作为动漫形象资源的不足及对策

首先,在人物性格塑造方面。中原神话中神性人物的性格往往多是围绕着他们建功立业的事迹而展开的,虽然性格刻画鲜明,但不够立体。同时,它导致大多数神性人物的性格出现类型化的倾向。在这个方面,动漫编剧还应对人物形象进行更立体的表现,抓住他们作为丈夫、父亲、儿子等的多重角色的特点,侧重于挖掘人物的人性与情感因素,使人物形象各个鲜活丰满并与时代相连接。

其次,在人物角色的安排上。中原神话的单个作品中人物形象较少,人物关系较为简单不具备戏剧性,而且更难以制造儿童所热衷的喜剧气氛。因此,要结合故事情节,再丰富一些人物角色。使作品在正反对比的角色分工中,呈现出人物的丰富性和娱乐性。

最后,在人物语言表现方面,中原神话性人物的语言是来自老百姓的语言,虽然较为通俗朴实,但缺乏生动和优美,不利于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也不符合当代儿童的审美要求。冈此,要改变语言的风格,在服务于人物的塑造基础上,再增加一些幽默感、娱乐性。

参考文献:

[1]张振犁.程健君.中原神话专题资料[J].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河南分会,1987.

[2]彭玲.动画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3]王川,武寒青.动画前期创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周建民等.动漫创作的民族化及艺术创新探析[J].韶关学院学报,2008,(11).

[5]于钦密.动漫角色没计的特征及其流行元素[J].科技创新导报,2009,(34).

推荐访问:中原 人物形象 神话 形象 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