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洛卫夫人》“清晨之旅”赏析

摘要:本文以英国维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达洛卫夫人》开篇中女主人公克拉丽莎的清晨散步为范围,从意识流小说的视角,分析该小说在人物呈现方式、环境描写、诗意氛围营造方面的写作特点。

关键词:克拉丽莎 小说 人物 环境描写 情调模式

英国小说家维吉尼亚·伍尔夫的中篇小说《达洛卫夫人》(以下简称《达》),自1925年出版以来一直被当作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具有“以一天写完一个女人的一生”的特点而闻名于世。小说中译本仅有185页,其中用了25页的篇幅来描述女主人公克拉丽莎清晨前去花店买花的过程。这一被描写得细腻、复杂的“清晨之旅”几乎占了整个小说篇幅的七分之一。对“清晨之旅”如果采用传统故事小说的阅读方法,将会感到冗长繁琐,极不耐烦,但如果运用现代小说阅读技巧进行研读分析,将会体味到小说丰富的张力和浓厚的诗意。

一、奇特的人物呈现方式

传统小说一般只有或内或外一个视角,人物一般由作者一一交代出来,如《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一节,就集中让刘关张三个主人公一起出现,通过外貌、行动、别人的口头直观评价,塑造了人物的性格和形象,人物的呈现方式采用较短时间内主人公集中出现的方式。又如《红楼梦》以“林妹妹是老太太早死的女儿和女婿林如海的独生女儿”这样的句子或段落交代其姊妹兄嫂、叔伯祖婶姨、丫鬟侍女等关系。但《达》中完全没有这样的句子,一切关系像夫妻关系(达洛卫夫妇)、情人关系(克拉丽莎与彼得)、密友关系(克拉丽莎和休)、母女关系(克拉丽莎和伊丽莎白)等,基本都是通过克拉丽莎一个人的内心活动第一次得到呈现的。为此小说采用了内外两重视角,立体呈现各类人物。在《达》中有两条人物线索,一条是克拉丽莎及围绕着她的意识和行为的人物,另一条是赛普默蒂斯夫妻及他们的意识和人物。两条线索中除去主人公克拉丽莎,主要出现了三组人物,没有一组是以传统方式出现的。

小说用极少的外视角描述交代主人公的基本情况,用大量的内视角描写呈现人物,展示各色人物与主人公的关系。如小说的开头采用的是第三人称的外视角:达洛卫夫人说她自己去买花,因为露西已经有活儿干了……况且,克拉丽莎·达洛卫思忖:多好的早晨啊——空气那么清新,仿佛为了让海滩上的孩子们享受似的。此处作者是全知全能、客观描述的。小说从第三段就毫无衔接地转换到了第一人称内视角,全部是克拉丽莎的心理活动,在这个内视角中出现了本文的第一男主角:彼得·沃尔什。在外视角中出现的第二个配角是惠特布雷德·休——她从小就认识宫廷侍从;然后又在克拉丽莎的内心活动中出现了第三组人物:理查德·达洛卫和女儿伊丽莎白及其女教师。在终于到达花店之后,外视角中出现了赛普默蒂斯和他的意大利夫人雷西娅,这样两条线索在此处外视角中有个巧合的交叉,之后又各自发展开去,直到小说快结束,在克拉丽莎的夜宴中听到赛普默蒂斯自杀的消息时又有一个交叉。

外视角中出现的人物都是现实中出现的,以对话或第三者旁观视角来客观叙述他们的行为;内视角即小说中人物的视角或者说心理活动,清晨之旅的主要人物中有两个人有内视角,他们通过自己的心理活动带出其他人物、事物,并对他们进行个性化的品评,而其他人物则被通过主人公内视角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内外交叉的方式,打破了以往人物关系的交代模式,让女主人公克拉丽莎的形象丰满、充实而又充满了模糊和多义性,而且这个人物又与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以心理活动的方式发生了奇特的关联,“她就像一把刀子,插入每件事物之中,”同时又“置身事外,袖手旁观”,效果非常奇特。

二、突破常规的环境描写

传统小说中大量使用以情入景的写法,如《傲慢与偏见》对18世纪英国乡村景色的描写,雨果对18世纪巴黎环境的描写等,这些环境描写有些是为了凸显当时主人公的心境,有些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有些是为了推动情节发展而特意安排的,某些环境或风景也作为某种象征物出现在小说中(如梁山水泊象征着脱离政治束缚的江湖)。而《达》的环境描写能够把具体的环境切近地和人物的心理活动严丝合缝统一起来,伍尔夫显示了高超的写作水平。

1.“以情驱景”写法的巧妙运用

同一环境以不同人物视角观察、多次使用,使环境为人物心灵驱使。比如在静态描写中,作为一组人物的共同活动环境,为了节省笔墨作者很可能只描述一遍,但在“清晨之旅”中,同一环境出现过很多次,如曾在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摄政公园”在早上散步的克拉丽莎看来:“……当她走进公园时,只觉得一片沉寂,薄雾,嗡嗡声。欢乐的鸭子悠然嬉水。胸前有袋囊的鸟儿摇来摆去。”这暗示了主人公优越的生活与宁静平和的心态。而赛普默蒂斯夫妻也进入公园,在这个男青年眼中“……榆树的枝叶兴奋地波动着,波动着,闪烁着光芒,色彩由浅入深,由蓝色转为巨浪般的绿色,仿佛马头上的鬃毛,又如妇女们戴的羽饰;榆树那么自豪地波动着,美妙之极!要不是雷西娅的手按住了他,这一切几乎会使他癫狂。”在战争中情感和心理严重受到创伤的丈夫看来,公园里平静的事物都是一种令人抓狂的召唤,随时能够让他的精神崩溃。同样是早上的摄政公园,绿树青山,鸭子鸟儿,阳光下的一切生机勃勃,但从不同人物的视角中通过文字展现出来时,我们不会认为这是同一个地方,人物之间的张力自然而然地成为景物、环境的张力,让小说产生了不同的标准、层次,从而有了丰富的落差和内容。

同一人物的变换时间在同一场合出现,环境也会重新描写一次,发生一些改变。这些重新描绘过的地方有些几乎认不出来是哪里,因此整个几乎不存在固定的、不变的场所,让人骇然觉得仿佛环境是可以被人物随身带走的,这种写法被用在了整个小说中。比如同样在克拉丽莎家,当只有她一个人时房子冷得像地窖,但装饰高雅、银器闪亮,佣人们忙忙碌碌、一派富庶气象;当彼得出现时,出现了一种与过去重合的浪漫色彩,同时也就出现了一种飘忽不定的迷茫;伊丽莎白在的时候年轻女孩让这个沉闷、滞重的物质之家出现了空灵和新鲜的感觉,风信子、白杨等意象也就随之出现,“一个主妇会掌握自己家里特定时刻的气氛和情绪,为是不可思议”。

如果说传统小说的环境描写是“富春江上行,如在画中游”,基本上停留在“以情入境”片段化、静态、单次、单层面的描写上的话,《达》的环境描写则出现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以及“驱山走海置眼前”的多层面、动态化的丰富效果。

2.内外世界自由出入的环境拓展

传统小说中情节很重要,可以用来塑造人物形象,可以推动故事发展,通过设置情节还可以传递思想,但意识流小说的情节却往往薄弱,小说家以毫无转换的内心和外在客观世界的自由出入,改造了原有的环境描写,使其功能得到了极大拓展,极大地弥补甚至取代了情节的作用。

小说中作者既可以把情绪象征性地用环境的形式展现出来,又可以用环境暗示人物的心境和性格。比如克拉丽莎来到花店,见到熟悉的女店员——一个她喜欢的女人,为去除心头和街头的喧闹,克拉丽莎主动而贪婪地看着这个女人和她所代表的世界:“……玫瑰花儿,多么清新,恰似刚在洗衣房里熨洗干净、整齐地放在柳条盘中的花边亚麻织物;红色的香石竹浓郁端庄,花朵挺秀;紫罗兰色、白色和淡色的香豌豆花簇拥在几只碗中——仿佛已是薄暮,穿薄纱衣的少女在美妙的夏日过后,来到户外……”克拉丽莎回到了她自满的、鲜花代表的一切友谊、健康、爱情和建立幸福家庭的世界中来,摆脱由于基尔曼小姐带来的自我幸福信念的怀疑、摇晃和颤抖。

此段落的描写突破了对环境固定化、死板认识和单纯作为故事背景来描写的做法,以人物及其情感、行为来主导环境,也就是说人物潜在地支配了环境,环境也开始主动参与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内在意识和附着条件两方面成为人物的一部分,就像传统中情节一样,为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提供推动力,这等于是解放了环境或重新定义了环境描写的功能。

被作者做了如此关照的景物,不再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环境,它变得灵活多变,层次明显,变得具有了丰富多彩的可能性。由于作者可以毫不费力地在环境和人物内心之间游刃有余地自由穿行,因而将人物与环境合二为一,同物视之,笔头随意点染,信手拈来,景物都能够呼应她所需要的情感,此处情节的不足也就被环境描写代替了。

三、浓郁新颖的诗意氛围

在传统的古今中外小说类型中,与诗相关的小说类型有史诗小说、诗体小说,也有些小说中大量出现诗文,或剧本中出现诗化台词,如《荷马史诗》《哈姆雷特》《欧根奥涅金》《红楼梦》《西厢记》等,但除诗体小说外很少有小说整体上显出浓烈的诗意。而意识流小说出现后的现代小说,直接采用诗歌中才有的写法,运用各种手段,使诗意成为小说中的重要成分,为小说营造浓烈的诗意氛围。在现代小说叙事研究中,把十分看重意境营构、情调渲染的小说成为情调模式,《达洛卫夫人》就是此种小说的代表。

1.象征性意象拓展小说意境

在清晨之旅中出现了各具象征意味的丰富客观意象:六月空气清新的清晨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五十岁出头的贵妇象征着优裕的生活;隆隆作响、音调悦耳的大本钟象征着稳定和平;川流不息的街道和各色乐队象征着生活的平静和热闹;一切喜气洋洋的氛围中,头顶上的飞机发出奇异的尖啸声和大街上的突然发生的爆炸声,此两者则象征了战争结束后留给生活和人们心底无法抹去的创伤。这些意象在喜和悲之间、扬和抑之中,给小说渲染出了浓浓的情感氛围。

此外,主观意象也具有深刻的象征性。如在克拉丽莎到达花店后不久,街上的汽车轮胎爆炸了,这时有一段不确定对象的意识活动描写;多年后,伦敦将变成野草蔓生的荒野,在这星期三早晨匆匆经过此地的人们也都只剩下白骨……里面出现了伦敦、荒野、白骨、戒指、考古学家。作者用意识时间把小说的聚焦镜头一下子拉到了几百几千年后,煞有介事地描述了一个清晰的途径,让人觉得有点魔幻和穿越,但同时又觉得细节俱在无可逃避,然后又说考古学家能够考证出来汽车中的人,大概是对现实的一种讽刺。人物主观世界的活动,打破了固有的绝对时空观,让诸多意象共时性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展现了笔走龙蛇的笔力,同时也让人感到小说也能产生诗歌作用。

2.心理事件高度契合诗歌要素

小说以主人公心理事件为主要内容的意识流写法,注重人物内心感受的展示,注重内心情绪的流动、变化,这些都与诗歌的“韵律、情绪、感觉、氛围”等要素非常契合,因而大多数心理活动的段落都具有强烈的诗意。如在第二条线索的主人公赛普默蒂斯出场之后,简略的用第三人称描述了他的特点,在描述他的眼睛时这样说:“淡褐色的眼睛里闪现畏惧的神色,连陌生人见了这种眼光也会感到畏惧呢。世界已经高举起鞭子,它将抽向何方?”这里的描述已经突破了客观描述的界限,将作者和读者的情感通过眼神描写注入到了人物身上:青年人眼中的畏惧让人觉得怜悯,同时这种深切的悲哀和死灰般的绝望和疯狂还让人觉得恐惧。看似突兀的最后两句则充满了诗意:赛普默蒂斯因经历了战争中的杀戮、目睹了战友的死亡,由此目睹对人类残虐性一面而造成的绝望和恐惧,因此目光也透射出他心灵的颤抖和失控。而这种眼光也就象征了人性的光辉,但这光辉却以毁灭人的方式在人类身上展现出来,形成了一种鞭策人觉醒的力量,但在这个由威廉布雷德肖爵士及其代表的真个社会会感受到这种力量吗?显然没有,这鞭子还是抽向了赛普默蒂斯——最后他在这种力量的折磨下自杀了。看似突兀的两笔,却揭露了如此深刻的问题,也只有诗能做到。小说中如此的写法还有多处,如后文赛普默蒂斯看到天空飞机放出的烟雾的心理描写、他的妻子蕾西娅说出“你该去看看米兰的公园嘛”这句话以后的心理活动的描写,都十分具有诗意。

3.情绪体验渲染出浓烈的诗意氛围

意识流作为人物内心活动总称,包含思想、回忆、想象、幻想等很多方面,情绪也是其中一种。人物内心的情绪体验能够营构意境、渲染气氛,最终能在诗意中表现某种主题意蕴。在“清晨之旅”中克拉丽莎走进花店之前想到女儿伊丽莎白,进而想到了她的女教师基尔曼小姐,这时小说描写道:“她(克拉丽莎)的心灵宛如枝叶繁茂的森林,而在这密林深处,她仿佛听到树枝的哔剥声,感到马蹄在践踏;她再也不会觉得心满意足,特别从她大病以来,这种仇恨的心情会使她感到皮肤破损、脊背挫伤,使她蒙受肉体的痛楚,并且使一切对于美、友谊、健康、爱情和简历幸福坚挺的乐趣都像临风的小树那样摇晃,颤抖,垂倒,似乎却有一个怪物在刨根挖地,似乎她的心满意足只不过是孤芳自赏!仇恨之心多么可怕呵!”

由于基尔曼小姐身上类“圣女”的不近人情和对宗教的执著,以及对物质生活的极端蔑视而产生的自我高贵,让克拉丽莎感到窒息、心烦意乱、焦躁不安,上文通过一种象征的手法,把克拉丽莎的这种由基尔曼小姐引起的愤怒和仇恨的情绪体验,用象征性手法,诗意、形象表达、描摹出来,让人在体会到克拉丽莎表面风光、高贵之下内心的激烈动荡,同时读者也能被那种强烈的情绪体验感染,感到抓心挠耳般的颤抖和不安。

从写作特点上说《达》大幅压缩了传统小说重视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思想内涵等方面的空间,将小说的中心转换到了人物内心活动和情感变化上。在清晨之旅中由于作者运用了“以小见大”、“顿悟”、“象征性意象”等意识流手法,通过人物意识的流动将克拉丽莎这把人形刀插入了作品人物的灵魂之中,也用人物内心情感这把刀插入了周围的环境之中,所以带给读者完全不同于传统小说的阅读享受。

作者:陈亚萍,文学硕士,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人文社科教研室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化长河,文学硕士,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人文社科教研室,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文艺理论。

推荐访问:之旅 赏析 夫人 清晨 达洛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