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于原著的填充\重组和改变

忠于原著的填充

将短篇小说改编成为电影,填充是第一个要认真考虑的重要问题。因为短篇小说的信息量和故事情节是有限的,它不足以支撑一部电影。填充的方法多种多样,很多电影改编后,与原小说有着天壤之别,而《色‖戒》所采用的是忠于原著的填充。它是怎样进行忠于原著的填充的呢?经过小说和电影的对比发现,电影中对故事的环境,人物的情绪、情感等方面进行了合理而细致的渲染。

1、环境的填充

电影中的环境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是电影中人物所处的社会背景和具体生活场所。环境是人物行为动作的促使依据,为塑造人物提供可信的基础背景。《色‖戒》中主要填充了社会背景、人物前史和人物关系等几种环境因素。

(1)、社会背景

小说中对故事的社会背景做出了交代,是抗战年代的汪精卫政府时期。但是如何把这一交代转换成可视听化的电影语言呢?首先,在人物造型和自然环境上要有比较明显的时代特征,比如电影中人物的穿着和当时的街景。其次,以主要人物的视听来看电影中的社会。打麻将的时候,几位太太的语言介绍了社会状况和政治背景。当王佳芝坐在行驶在街上的易先生家的车里的时候,满街的凄凉和惨状映入眼帘,表现了一个动荡、悲惨的年代。另外,将主要人物插入到社会中去,以她的亲身经历来向观众展示当时的社会背景。影片的插叙中,王佳芝第一次刺易行动失败后,回到上海舅妈家时排队买米的情景就是以主人公的亲身经历来展示当时社会的支离破碎、人民生活的苦不堪言。最后,电影中的社会背景会为主要人物带来特定的人物动作,并最终影响着人们命运。《色‖戒》的社会背景是这个故事成立的基础,如果不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也不会有这样的一群人,发生这样的一段故事。将一个笼统的文字语言所交代的社会背景具体化,真实再现于银幕上,并使其成为故事情节,这既填充了故事长度,又丰富了故事内容。

(2)、人物前史

电影《色‖戒》在环境的填充上,还为主要人物加上了合理的人物前史。人物前史是电影中的人物在故事发生以前的经历,是人物动作的原始支撑点。他或她在以前有过什么样的经历,在故事发生时就对他们有着怎样的影响。《色‖戒》小说中只提到,王佳芝和邝裕民都曾是岭大的学生,广州沦陷前,岭大搬到香港。而电影则通过设置一些情节将主要人物的前史刻画得更加细致可信。比如王佳芝的母亲去世,父亲带着弟弟去了英国,又要再婚,她独自一人留在国内。这是原小说中所没有的,电影通过王佳芝与女同学赖秀金的对话和给父亲写信等情节表现了出来。而这种无依无靠的生活使她对身边的人,特别是朋友有所依赖,同时,在遇到重要事情的时候除了朋友没有人可以商量,所以促使她草率地加入到刺易行动中去。她的人物前史是她一步步走上不归路的前提条件和动作依据。

邝裕民的哥哥死于抗日战争,他的家人十分反对他从军,越是这样,他想要从军杀敌的愿望就越强烈,这直接导致他在见到了汪政府里的小同乡之后,发动刺易行动,并越陷越深。这些前史内容也是通过王佳芝和赖秀金的对话表现的,也是小说中所没有的,同是,也使人物更加鲜活,行为动作更加可信。

小说也为人物设置了前史,但是只对王佳芝与大学同学间发生的一些与故事有关的情况作了简单地叙述。在电影中,那短短几句的叙述以大段的插叙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从前史直接跳到了重要情节的位置上。电影将人物形象化,将故事放大,并填充相应的细节,为电影加大了容量,使故事更加完整、可信。其中表现了大学生对祖国的一片赤诚;青春年少的轻狂、烂漫:面对危险的不知所措和处理事物的盲目与草率。这些内容的填充是影片填充的重点,也是忠于原著的一向关键所在。

(3)、人物关系

在艺术作品中社会环境(人与人的关系):不仅围绕着主人公,而且是驱使他行动的力量。环境不仅驱使人物行动,同样也显示着它自身的典型意义。

电影中王佳芝与易先生的关系,一开始是王佳芝为了杀汉奸而勾引易先生,而后来,由于易先生对她真心的表露(鸽子蛋)和同伴在精神上的背弃,使王佳芝最终选择放走易先生,而自己走向断头台。对于他们二人的关系,电影中增加了说明性的情节。王佳芝在日本餐馆为易先生演唱《天涯歌女》,歌词对两人的关系进行了交代:小妹妹与情郎,是一条心,是知音。正是这样的关系,王佳芝才有可能在最后关头放走易先生。而这一表现两人关系的情节是在电影中增加的。

王佳芝与邝裕民的关系是差点成为恋人的同学和同志。这一关系的交代是有暗示的。王佳芝与邝裕民在一起演的话剧中,两人的关系是:同是中华儿女,同是爱国青年,大家是来自不同家庭的兄弟姐妹。这就是电影中邝裕民和王佳芝的关系。尽管曾经心动,尽管互有好感,但是终究不会成为爱人。当观众认为他们有可能转变成恋人关系的时候,又一处戏中戏提醒了我们,这就是他们在电影院里接头的时候,电影院里放的电影。电影中的人物是兄妹,对话也是兄妹间的对话,有着兄妹间的关怀和爱护,但那不是情人。这段电影的背景表明,不管邝裕民心里想的是什么,此时的王佳芝只能和他是原来那样的兄弟姐妹关系。这一人物关系的交代不是说出来的,是通过添加的故事情节展现出来的,这种填充似乎与原小说的味道的些差距,但它在改编后的电影中合情合理,而对小说中两人关系的解读有着新的,更为真实的展现。

王佳芝与易太太的关系是很微妙的,易太太对王佳芝好,好得让人忌妒,这是小说中写的,在电影中则是通过打麻将的四个人的反映表现的。而易太太是个什么样的人?她为什么对王佳芝好呢?电影为了解释这些问题而增添了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和故事情节。比如,打麻将时,王佳芝问易太太屯什么东西好,易太太在牌桌上对她用上海话说了“西药……”这里透露了两个信息,一个是易太太是一个精明的女人,而另一个是表示易太太对王佳芝的好。另外,易太太和马太太在打麻将中,时而吃,时而撞,这里是有安排的。吃是程度效轻的不满或压制,碰则是表现不满,要硬碰硬。当马太太一脸不乐地说:“碰!”的时候,牌桌上的其他人都看出了她对王佳芝在易太太这里得宠的忌妒。这也从另一个层面上表现出了易太太对王佳芝的好,好得让人忌妒。为什么呢?为什么对她好呢?电影带着我们来到了她们的过去。一场易太太、易先生和王佳芝一起打麻将的戏中,王佳芝对易先生的有意勾引和易先生向王佳芝的主动献媚,让易太太看在眼中,记在心头。易太太本来是不愿意接受的,所以在当时有意阻挡(王佳芝要留电话给易先生,易太太说有她电话),同时又用了易太太的碰牌来表现不满。但是易太太无法控制易先生,只能任其发展。电影中通过老吴的台词可以得知,易先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有外遇的事情了,不算王佳芝,光是送去卧底的就有两个。像易太太这样精明又敏感的女人是不可能不知道丈夫有外遇的。对王佳芝好,是因为王佳芝对她没有危及地位的做法,也对她十分尊敬。与其让易先生和外面不知情的女人鬼混,还不如放在家里一个可以控制得了的。

因此易太太主动邀请王佳芝住在自己家里,同时也对她有意亲切。但不是百分之百的信任。后面还有一场打麻将的戏(当时王佳芝已经与易先生在一起了),易太太骗大家(也包括王佳芝)说易先生去南京出差了,而当天晚上王佳芝在易先生的书房看到了他,这就表明,易太太心有顾忌,对王佳芝虽然亲切,虽然讨好,但不是什么都信任和交代。

对上述人物关系,小说中多以叙述的语言来表现,而电影则必须通过视听信息表现。这是一项难题,也是电影改编成功的关键。以相应的故事情节和多方暗示来表现人物关系,不仅增加了电影的容量,也使电影中的人物更加鲜活。

2、人物情绪、情感段落的填充

小说中对于人物的情绪和情感的表达要通过描写来表现。而电影则是通过故事情节和对内部动作的外化来表现的。导演李安对于影片人物的情绪、情感和影片的情绪、节奏上的把握采取了以下方法。

(1)、内心世界的外化

电影的声画结合的特点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将内心世界表现出来。对于演员的表演,提出的要求是将内心活动转变成外部形体动作。对于导演的要求则是用各种视听手段或直接或间接,或直观或含蓄地将它表现或暗示出来。比如《色l戒》中的几场王佳芝去电影院的戏:第一次是看电影,表现内心对父亲再婚的不满,和自己被抛弃的难过;第二次也是看电影,但是此时是对她内心的暗示,暗示她对浪漫,对爱情的向往和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在寄人篱下的状况下,用身上仅有的钱去看电影《月夜情歌》,电影的中间却插播了纪录片。)第三次在电影院与邝裕民接头,她说出了对易先生的想法,既表现内心的恐惧,又表现对易先生的把握不住。等等这些电影中增加的表现人物内心的情节,都是将小说中的描写和叙述以声画结合的可视昕方式表现出来的内心世界外化的精彩改编。

(2)、情感戏的增加

人物间的情感在电影中只有靠故事情节来表现,没有发生事件,人物就没有选择,电影就无法表现人物的情感。电影《色‖戒》照原小说增加了很多情感戏的段落。这些情感戏使主要人物间的情感更加细腻和深刻。比如易先生约王佳芝在日本餐馆见面那一场戏,王佳芝为易先生演唱了《天涯歌女》。在演唱的过程中,两人都流露出了对对方的爱慕。另外,在演唱前,易先生坐在座位上看到了外面的熟人,故意遮挡面部,这一举动被王佳芝以关门的方式化解了。这里的关门所表达的是王佳芝对易先生的贴心,同时,也是暗示观众,一个不为人知的,私人空间将被大家偷窥,这里面有一出好戏要上演了,而这出好戏就是王佳芝与易先生的情感戏。

(3)、表现人物情绪

电影中人物的情绪刻画主要靠演员的表演来完成。我认为,《色‖戒》中,汤唯的表演里最为出色的是那场失身后又得缸易先生一家要离开香港时的打电话的戏。整个人都要崩溃了的时候,还要好言好语地和对方说话,尽最后的努力再见易先生一面。这样复杂的情绪,只有电影可以表现,这是小说无论如何也表现不出来的,因为当时人物的心情已经复杂到了难以言表的程度。她的状态,她的情绪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

电影《色‖戒》中,人物的情感和情绪是小说的信息中所包含的,但在电影中这并不好表现。李安将这些信息深挖了出来,不仅填充了小说,还升华了小说,这也是他得到肯定的一个重要方面。

3、对小说内容和信息的分解与重组

改编小说,分解与重组是常用的手法,电影《色‖戒》也不例外。改编后的《色‖戒》在结构上更为完整,故事情节更为紧凑和严谨。

1、分解

小说中,一头一尾有两场打麻将的戏,而电影则将其分解成七场。这七场戏穿插在整部电影中,成为贯穿整部电影的线索和重要信息地暗示、传达手段。比如影片中对易先生命运的暗示:易先生出门前交代易太太不要忘记第二天的请客。易先生走后,众太太的猜测是要请汪精卫的老婆,他们要成立新政府,易先生有可能会升官。此时,易太太自摸了一张“中”同时胡了一把大牌,大家随之而来的尖叫就像在庆祝易先生升官,后来,易先生也确实因此升了官。

2、重组

小说中王佳芝的前史是放在故事中间,以“闪回”的形式,每次一语交代着表现的。电影中,这些前史部分则组织在一起,以大段的插叙来刻画人物,讲述故事。小说中所讲的故事主要是从王佳芝打麻将到死亡这个过程,而电影中对故事的前因后果都做出了展示。

另外,电影将人物的命运按照故事发展的客观要求进行叙述。小说中讲到王佳芝失身一事时,说的是在一次演出后,由于对舞台的喜爱,所以接受了失身。而电影中是将失身这一情节放到了后面,在易先生想要怎样的时候,迫使她不得不失身。这样的重组使电影更合理,也更能给观众以真实感。

3、改变

电影《色‖戒》与小说的不同点有两处,一处是具体的物件,一处则是人物的情感。具体的物件是“鸽子蛋”。小说中在结尾处写的是,易先生给王佳芝买了一个粉钻,因为易太太说过,“鸽子蛋”和粉钻都一样是有价无市。而电影中结尾处,易先生是给王佳芝买了“鸽子蛋”,这是从电影的视听特征来考虑的,并且,虽有改变,意义却相同。另外一处是人物的情感上的改变。小说中对于王佳芝与易先生性行为的表述给人的印象是:不得不。同时,王佳芝也无心与易先生怎样。后来放走易先生是因为伙伴精神上的背弃和易先生以事实证明的真心。而电影中几场颇有争议的性爱场面和王佳芝对易先生把握不住的表现,使人感受到的是王佳芝对易先生的在意和两人边沿的爱情,她最后放走易先生也是源于这种爱情,而不仅仅是感动。

《色‖戒》的改编是成功的,它的忠于原著是成功的基础,因为张爱玲的这篇短篇小说确实有它独有的价值和魅力;它的填充、重组和改变则是对小说的丰富和升华,这不仅使故事更具体可信,同时从情绪和味道上升华出一个崭新的电影——《色‖戒》。

推荐访问:忠于 原著 填充 重组 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