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心理学背景与思潮渊源

摘要:人本主义心理学得到了学者们的不断深入研究。现代人本心理学强调人的利益、价值和个人的尊严与自由,也是对传统的人本心理学的冲击。本文通过对人本主义的科学内涵、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思想渊源,辩证的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贡献和存在缺陷。

关键词: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潮

一、“人本主义”的科学内涵

江天骥在《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关系问题》一文中对“人本主义”的定义作了深入的探讨,  取得了广泛的认同。[ ]人本主义有三种涵义:  一是特指14世纪下半期发源于意大利并传播到欧洲其它国家的哲学和文学运动,  它构成了现代西方文化的一个要素;  二是指18世纪末到19 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  三是泛指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看作万物的尺度,或以人性,人的有限性和人的利益为主题的任何哲学,其中主要是指现代西方哲学中与科学主义相对应的,以人的本质、价值、地位等为研究重心的哲学思潮。我们所讨论的正是第三种意义上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及其对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人本主义有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在西方古代哲学中便蕴涵了人本主义的思想,文艺复兴使得这种萌芽状态的人本主义思想渐露端倪,到了近现代,  人本主义思潮可以说是枝繁叶茂,它包括:  唯意志主义、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生命哲学、实用主义、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人格主义、哲学人类学、现象学和解释学等。与人本主义相对应的是科学主义,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种哲学思潮并非相互对立,水火不容的。人们把现代西方哲学分为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思潮, 只是就哲学家们如何看待科学与人学的关系而言, 科学主义哲学家并不是都不谈或完全不重视人及人的问题的研究, 例如科学的历史主义; 人本主义哲学家也并不是都不谈或排斥科学和科学问题的研究,例如生命哲学现象学。尽管人本主义哲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包括了许多流派,这些学派之间存在诸多的不同观点与见解, 但它们在一些共同的问题上, 比如反对主体形而上学、非理性主义以及对人及人的本质问题的看法等观点。现在讲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对心理学的方法论意义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 即从整个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所共同展现出来的一些特点来谈。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潮产生的背景

1.社会背景

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与二战后的美国,并于六七十年代得到迅速发展,成为美国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学派,是有其特殊社会背景的。二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满足了人的基本心理需要,同时也促使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需要的满足。但是,美国社会高度发达的经济生活丝毫未能掩盖严峻的社会问题。美国社会内部各种矛盾和不安因素在迅速滋长。如失业、犯罪和吸毒现象肆虐,精神空虚、孤独和价值感丧失使现代人表现出强烈的异化倾向。尤其是60年代美国社会一部分青年人,在异化的倾向的驱使下,形成了著名的“反主流文化运动”。他们对当时美国社会的现实深表不满,而60年代美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和由于工业无序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又加速了这一运动的发展。反主流运动的发展是美国社会只重物,不重人,只重经济利益、不重精神需要的抗议。此外,美国社会精神危机加重,精神病患者和精神病率居高不下。而传统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已不能解释现代人的心理疾病,用机械的“刺激——反应”模式已不能说明现代人的内部心理现实。主张研究人的内心生活体验,重视探讨人类高级的精神生活,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强调个人的潜能和自我实现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正是美国民众的精神追求在心理学上的反映。人本主义心理学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2.哲学背景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哲学基础有两大渊源:一是西人文主义和人性论传统,而是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人文主义是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家提出的一种尊重与关怀人,保护个人利益和宣传个人中心的世界观。在当时反对封建神权和宗教世界观方面有进步意义。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人文主义再次盛行。狄尔泰、卢梭等极力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强调人的价值,尊严和权利,解放人性。人本主义心理学把人文主义观点与心理学研究结合起来,主张把人性、潜能、价值和自我实现等内容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而显然是对人文主义传统的继承。人本主义心理学继承了西方人性论传统,把对人性的探讨视为其研究的核心。人性指人区别于动物的基本属性,大体有两种倾向。一种是自然科学倾向,强调人的自然生物本性是先天的,提倡用法律和秩序来约束人的行为。另一种是社会科学倾向,强调人的精神、意识和理性,主张开发人的潜能,运用教育手段来完善人格,实现人的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属于第二种倾向,但也适当吸收了自然主义观点。另外大多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都主张人性本善,认为恶是由社会环境和文化造成的,只有罗洛·梅主张人性既善又恶。存在主义是一种人生哲学,也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接受了存在主义地影响。尤其是罗洛.梅自觉的接受存在主义观点,致力于存在心理学研究和存在心理治疗,他被公认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中存在主义倾向的主要代言人。[ ]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一是他们都把理解人作为研究主题,认为应该用尽可能少的先入之见来理解人。二是他们都把现象学方法是为研究主体的直接经验和内省报告的方法。此外,东方哲学也对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一定影响。

3.自然科学背景

生物科学的发展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人性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自然科学基础。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承认人与生物界的连续性,但同时他也强调人性进化与生物进化的区别,认为人类本性中存在着有别于生物的积极向上发展的内在潜能。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生受其影响,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一致,主张维护人的心理活动的生态平衡,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反对把人的心理活动肢解。机体整体学从人的整体性和人与环境的统一关系出发,强调有机体是一个多层次结构的统一整体,有机体与自然和社会始终处于密切的辩证关系中。人本主义据此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有机体生命的实现倾向“和”朝向自我实现的机体主义倾向“。[ ]他们在研究中试图探讨两种倾向的实质及其实现的途径,探讨这些内在潜能的层次结构和功能,在更高的层次上把人的内在潜能、本性整合起来,把人的生外形和社会性整合起来,建立一种真正以人为本的心理学。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生活状况、家庭结构、社会结构、习惯和行为以及伦理、宗教信仰、价值观、艺术等的起源、演进和传播的学科。尽管在具体研究上它与人本主义心理学有所不同,但其研究成果在人本心理学的著述中時有所见。

4、心理学背景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在反对行为主义、也反对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以德国的机体论、整体论、格式塔学说和美国的人格心理学为心理学基础而发展起来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强烈反对行为主义绝对客观化的、机械论的研究原则。人本学家认为,行为主义把人机械化、生物学化,将导致人的尊严和价值的降低,过分讲求以法为中心,极大的缩小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过分注重外部研究,忽视人的内在潜能,以及过分消极的看待人的本质,否认了人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人本主义心理学正是在反对行为主义的呐喊中应运而生的。尤其在心理学治疗领域,新老精神分析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对精神分析采取了扬弃的态度。人本主义心理学承认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合理之处,赞同人的心理活动时内在动机驱使的,并在精神分析关于自我概念的研究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发展,突出了意识和潜意识的协同作用,强调了一世自我的主导动机,把精神分析的移情治疗演化为改善医患关系的患者中心治疗等。但人本主义心理学强烈反对精神分析潜意识的性本能决定论,反对精神分析的非人化研究方向,也反对他把人性是悲观的、邪恶的。不赞同精神分析把人看作消极,受本性驱使的、毫无选择的。通过对新老精神分析的扬弃,人本主义心理学在自我理论、内在动机论和心理治疗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德国的机体论、整体论、格式塔学说是人本主义心理學思想基础的重要影响源。人格心理学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直接影响源,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把人本主义心理学看做一种人格心理学。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渊源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形成至今具有一定思想根基,其主要强调的是人格和人性的研究,最初源自于西方哲学西方伦理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明确以心理健康的人或健康人格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马斯洛等人创立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会,讨论了有关于人的价值的研究范围。在西方十四至十五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倡导的是“人性本善”,极力反对传统封建思想范式体系的“性恶论”,恢复人性摆脱禁欲主义束缚,提出了捍卫人类自然天性。彼得拉克认为“人的尊严和对于人的赞扬”,这是早期的人道主义也被称为人本主义心理学。[ ]西方的人道主义理论与我国的国代的道家思想老子、庄子道法自然和归一的思想不谋而合。存在主义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西方反对传统哲学的主流思想,存在主义学者认为“哲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描述人的本质存在,重点研究本质、自由、价值等心理状态才是人的原始状态。存在主义强调个体具体的存在,也强调人的意识能动作用,并非社会关系的个体存在。存在主义观点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理论可以追溯。存在主义认为人客观现实的个体,在其个人的情感、人格投入到存在之中,试图如何去体验生活。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存在要进行体验,人本心理学家首先承认是人,在第二重身份就是学者,即使在客观的存在也不声称是客观存在。

结语:

人本主义理论心理学最大贡献以反对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心理学为核心,对传统心理学的批判,探究人的本性和价值,丰富了人的精神生活领域研究。虽然人本主义心理学存在不足,但是它从人的很客观个体出发,给我们开启了对现实与社会结合的问题思考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 江天骥.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关系问题[J]. 哲学研究(11):51-59.

[] 徐碧波. 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人的现代化[J]. 1994(4):102-106.

[] 吴倬,孟宪东. 人本主义自我实现观的理论特征与建立科学自我实现观问题[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期):22-26.

[] 胡小燕. 需要层次与整体性思维——论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J]. 丝绸之路(8):110-111.

[] 徐碧波. 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人的现代化[J]. 1994(4):102-106.

推荐访问:人本主义 思潮 渊源 心理学 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