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我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阶段性总结

摘要:近20年来,我国学界围绕历史唯物主义问题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与探讨。概言之,可以从五大方面来把握:一是广义历史唯物主义与狭义历史唯物主义对传统观点的突破。二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之性质与地位的解读。三是围绕历史唯物主义解读的文本争论。四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性质的哲学与实证科学之争。五是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与马克思的历史观或历史理论之间的“名”与“实”之辨。由是,历史唯物主义研究需要进一步推进。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文本解读;哲学与实证科学;唯物史观

中图分类号:B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7)07-0050-06

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在每一个时代的出场,都伴随着观点的争鸣与论战。就中国而言,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异化问题)与人道主义大讨论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针对原苏联教科书体系存在的不足,展开了深入的反思与讨论,并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实践本体论、实践唯物主义、实践生成论等等。上个世纪90年代末,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历史唯物主义”又逐渐取代“实践”范畴,成为学界争论的主要话题。由此,对学界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讨论进行阶段性总结,一方面可以展现该论题的学术成果与研究动向,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推进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

一、历史唯物主义:广义与狭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直接关涉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理解。也正是藉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探究,学界展开了对传统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与超越。传统观点由于受前苏联教科书体系影响,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之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这种观点看来,历史唯物主义只是“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推广到社会历史领域的结果”①,即所谓的“推广论”。与“推广论”相区别和对应而存在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核心。俞吾金教授认为,这两种观点都将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仅仅适用于社会历史领域的学说”,都在一定程度上“掩蔽了马克思哲学的划时代的贡献”②。有鉴于此,俞吾金教授提出: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哲学。为使“马克思哲学的最重要的贡献得以透显”,他提出了“狭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与“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③。在他看来,狭义历史唯物主义仅仅适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则适用于一切领域,是“研究一切领域的前提性理论”,是“全部马克思哲学”④,因而是真正的历史唯物主义。

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提出,有利于凸显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本质,但是也受到了学界其他学者的挑战。如段忠桥教授就对之提出了三点质疑:一是“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实际上“排斥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共同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二是“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文本依据并不科学,因为它仅仅来自 “不成熟时期的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而忽视成熟时期马克思的相关著作,如《〈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三是“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并不是“恢复马克思的本真面目”,而是“对马克思的随意描绘”⑤。

其实,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孙伯钅癸、姚顺良在其合作的《从“两种生产”的理论谈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狭义和广义解释》(载《晋阳学刊》1982年第5期)一文中就提出“若不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作广义的解释,就不能对全部人类历史发展作出统一的、科学的说明”⑥。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孙伯钅癸先生还从研究对象、研究重点与研究方法上对历史唯物主义作了广义与狭义的区分:在研究对象上,广义历史唯物主义主要指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的规律和本质;狭义历史唯物主义主要指当代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逻辑、特点以及研究方法。在研究重点上,广义历史唯物主义侧重于社会发展理论;狭义历史唯物主义侧重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在研究方法上,广义历史唯物主义通过对德国思辨唯心主义和传统唯物主义历史哲学的批判,实现了对所有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唯物主义批判;狭义历史唯物主义则是通过认识论的批判揭示资本主义社会颠倒着的、物化外观,从而恢复人的实践的主体性、实现人的自由解放⑦。

张一兵教授是“国内最早明确采用广义历史唯物主义与狭义历史唯物主义提法的学者”⑧,在《广义与狭义·基础与主导·客体向度与主体向度》一文中,他对历史唯物主义也作了广义与狭义的区分。张一兵教授指出“作为整个人类社会全部历史存在与发展的一般基础(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最终决定因素(生产力的一定水平)”可以被视为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的广义形式”,也即“历史辩证法的客体向度”;而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历史观研究中,还存在一种“在现代社会发展(主要是资本主义)中,社会物质关系和经济力量占主导和支配地位的狭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这其实就是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⑨。

刘怀玉教授则从“叙述方法”的崭新角度,进一步深化了广义与狭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讨论。在刘怀玉教授看来,“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通俗或大众化的理论叙述方法,而狭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则是一种严格的而富有创造性的理论叙述方法”,离开了狭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便有可能沦落为晚年马克思所担心的超历史的历史哲学”⑩。换言之,狭义历史唯物主义决不是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简单运用,“而是一种哲学方向的转折”;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种“独特的、辩证的逻辑形态和结构”,其根本要义在于其“彻底的、历史性的精神和方法,只有彻底的历史性才能保证历史唯物主义的合法性”{11}。这其实是对张一兵教授狭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进一步阐释。

客观来说,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对历史唯物主义作广义与狭义的区分,马克思甚至都没有提出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概念,广义或狭义历史唯物主义乃是当今马克思主义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读。可以说,文本离开了解读,就会成为没有生命力的文字;解讀缺失了文本支持,就容易流于随意;当然,即便是依据文本,也不否认存在“过度”诠释的可能。但是文本解读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性的“探源”,是一种永远迫近“现实”的真理性求索,正是基于这种求真的学术精神,学者们才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对马克思哲学革命本质或精神的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广义与狭义探讨即其重要成果之一。尽管存在着观点上的不同,但这些成果却引发了人们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进一步反思。

推荐访问:历史唯物主义 阶段性 年来 我国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