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与师生关系整合的思考

【摘 要】阐述师生关系整合需要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的理由,分析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有利于师生关系整合的哲学理论基础、教育理论基础、心理学理论基础,指出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为师生关系整合提供了操作过程保证,提出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有利于师生关系整合的内在条件。

【关键词】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 师

生关系整合 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C-

0107-04

师生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除具有一般人际关系所具有的功能和特点外,还具有角色的多重意义,以及心理互补性、规范性、稳定性和持久性,是构成有效教育活动的关键因素。但是,任何人际关系都会出现干扰和障碍,师生关系也不例外。“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潜隐着对视觉的凝视特权的张扬,对其他的感官,尤其是耳朵的倾听功能的相对遗忘,这种遗忘导致了教育活动中无处不在的目光暴力,导致了凝视式的师生关系形成和倾听式的师生关系的淡忘。”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教育活动作为社会活动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师生关系之间的干扰和障碍也变得十分复杂和实际。师生关系已成为实际教育活动中必须面对和难以解决的人际问题。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师和学习者的心态,对师生的生理、体验、行为、认知等方面都有较强的影响力。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师生关系整合的方法。笔者认为,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有利于师生关系整合。

一、师生关系整合需要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

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是职业幸福感的一部分,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与教育活动有关的精神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持续正性的积极情感体验。这正是师生关系整合所必不可少的,也是实现以情优教的前提条件。因为有效教育必须“在充分考虑教学中的认知因素的同时,又充分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努力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的各个环节,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必须强调通过对师生完整的教学行为改变,将课堂教学相对区分为“诱发—陶冶—激励—调控”四个环节,使之不但符合教学的物理时间流程,而且与学生的心理波动趋势完全匹配。这样才能达到教师与学习者在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中行为上相互合作,情感上相互通融,思想上相互依存,建立起积极与和谐的师生关系。强调对教师和学习者之间行为的相互接受而不是对对方行为的相互改变,这就要求师生关系调节结果的本质不同。具体表现在:

(一)师生关系整合的人文性需要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人文性作为人生活的基本特性,更是良好人际关系构建的出发点。师生关系是学习者必须经历的特殊人际关系,在学习者的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具有人文性的师生关系是学习者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主要途径,也是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追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叶澜教授也曾指出:应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教学氛围,是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也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另据华东师范大学学校教育与儿童发展研究课题组成员唐荣德博士的研究发现:“从人文性维度来看学习生活,当前学生的学习生活存在着一定的偏失。这种偏失,导致了学习生活中人在一定程度上的失落,出现了学习生活主体的异化现象,影响着学习生活质量。”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习生活突显了规范性,弱化了生成性”;二是“学习生活畸显理解性,远离体验性”;三是“学习生活强调了社会性,削弱了个体性”。而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有利于教学活动中的乐情、冶情和融情,能够对学习者产生积极的体验和个体差异,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人文关怀。

(二)师生关系存在的矛盾性需要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师生关系的矛盾性是多方面的。在教师方面,如教师抱怨学习者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按时上交作业,不遵守课堂纪律,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等;在学习者方面,如学生认为教师缺乏耐心和爱心,有偏见,教学方式与方法单一,没有个性和幽默感等。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的袁晓琳等学者的《中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研究》就证明了上述观点。而所有这些矛盾形成的原因,笔者认为是源于师生关系的行为调节方式不同。具有教师职业厌倦的教师一般都是过分注意教师中心,强调统一标准,把师生关系简单化;使师生关系演变为一种相互排斥的恶性冲突关系。而体验到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的教师一般强调师生关系的多样性,强调情感处理的个性化策略,承认师生关系中的矛盾性,具有更多的包容性。师生关系是一种集体性关系,这种关系的整合必须建立在能够包容各种矛盾关系的前提下才能形成。

(三)师生关系整合的平等性需要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教师与学生都是作为社会性的存在主体,拥有与之相应的社会权利。因此,师生关系整合应该是建立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之上。而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师生关系出现严重的不平等现象。具体表现为:

一是过分强调教师权威。这种偏失的师生关系现象,一方面是我们的教育管理和教师过分注重教育活动的规范性、组织性、计划性和目的性;另一方面是学习者从家长那里得到的一种教师权威的观念,从而使学习者在师生关系中更多的是服从,是不加批判地接受和模仿,学习者心中没有形成独立自主的自信心。

二是对学习者的指导严重越位。这种偏失的师生关系现象主要表现为:教师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对学习者不分对象,乱抓关键,只教知识,不教方法,更不注意激发学习者的情感和意志;把学习者看成是被动的作用对象,教师把系统知识分解为碎片,强加给学习者,使学习者很难在师生关系交往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三是学习者无法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具体表现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只考虑或设计自己的教育过程、教育环节,没有考虑学习者的活动方式,没有给学习者必要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没有给学习者思考的时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环节,更谈不上给学习者创新的机会,教育活动只是教师独角戏等。“师生之间建构起来的是一种凝视式的、看与被看的关系,教师掌管着看的特权,他们利用一种无处不在的目光暴力来规训着学生看的权利,使其习惯于被看、被审视。”所有这些不平等的教学行为必然带来不平等师生关系,影响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而体验到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的教师则可以通过展示情感、发掘情感、诱发情感等情感特性,保证师生关系的平等性,进而促进师生关系的整合。

二、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有利于师生关系整合的理论基础

(一)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有利于师生关系整合的哲学理论基础。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有利于师生关系整合的理论基础根源于人的社会关系本质,并体现着师生关系的本质。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是说,师生关系虽然是人类活动中的特殊形式,但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性是同一性的,无论是哪一方面,都有以其自己的需要、愿望与意志来影响他人,同时也接受他人的影响而修改自己的需要、愿望与意志。因此,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及相互作用的关系。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更是有共同目的、计划、组织、系统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及相互作用过程。这种过程的本质应该是双主体的互动,是有机的整体行为。

(二)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有利于师生关系整合的教育理论基础。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是“教师主体性和学生主体性的互动,教育活动的成效如何取决于两者主体性互动中的有效性和最优化”。换句话说,任何教育活动应该是师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的双向活动过程。师生关系是所有教育活动的主要渠道和方式。师生关系应当以平等的身份相处,他们都是社会生活的实践者。“经验告诉我们,学生无时无刻不在留意教师的每一句话,并把他所讲的话和他的行为举止进行着对比,在教师的名词后面学生时刻盯着一个活生生的榜样”。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习者的个性,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习者,使每一个学习者都感到自己被尊重,感到教师从内心对他们的关怀,进而激发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和意志为有效教育服务。这正是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提出的理论基础。

(三)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有利于师生关系整合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情感心理学研究认为,教学中存在着静态的三大情感源点:教师、学生和教材。当教师和学生围绕着教材内容展开教学活动时,这些情感因素便被激活,并在师生间产生流动,产生动态的三大回路。师生间伴随教学中认知信息传递而形成的情感交流回路、师生间人际关系中的情感交流回路和师生情感的自控回路,以及各回路的支路,形成教学中情感交流的动态网络。这一网络就使教学中的情感回路变成一个有目标、有系统的情感交流系统,发挥着调动个体心理的积极动力作用。同时,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本无预定的属性,各种属性都具有动态特点,其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引导。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属性,积极地引导学生的学习,以达到以乐促学、以乐优教的境界,从而建立课堂教学的融洽师生关系。事实上,人的认识是各种感觉的整合,片面地放大某一感官的功能就会导致另一感官的功能缺失。因此,师生关系作为活生生人的活动是不能进行分解来对待的,必须注意整合对待,以情育情。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作为一种积极的职业情感更是所有有效教育所必需的。

三、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为师生关系整合提供了操作过程保证

师生关系整合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活动过程,具体可分为开放活动过程、呈现活动过程、矛盾解决过程和整合过程四个阶段。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对师生关系整合提供了操作过程的保障。

(一)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与师生关系整合的开放活动过程相一致。所谓师生关系整合的开放活动过程,就是要求教师与学习者都要把自我利益的目标放远,敞开心扉,理解对方,爱护对方,赞美对方的活动过程。这是师生关系整合的第一步。从审美的角度看,距离产生美。要有师生关系整合,就必须要有美的存在,这是师生关系整合的特点所决定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赞美”。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斯霞成功的秘诀就是每天赞美十个孩子。师生关系整合的第一步就是使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相互开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习者双方都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可开展的活动要放大自己的梦想,以动机和愿望为起点,联系积极的人、事物和环境,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等。而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正是把上述活动落实到实处的核心机制。

(二)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与师生关系整合的呈现活动过程相一致。所谓师生关系整合的呈现活动过程,就是在教师与学习者的频繁接触中,充分交流,各尽可能彼此影响的活动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与学习者之间可以有某些重要方面的分歧,关键是要通过呈现活动而发现这些分歧,并加以解决,使师生关系间的分歧降低到最低程度。这是师生关系整合的关键过程。这是因为:人际关系的呈现过程,就是人的情感投入的过程。情感投入是解决好人际关系的关键。心理学研究发现,积极情感对人的生理、体验、认知和行为具有调节作用。如赫布(Hebb)认为个人的情绪唤醒水平和智能操作效率存在着较高的相关。罗森塔尔的研究则发现教师情感投入对学习者的学业成绩和个性健康有较大影响,心理学和教育学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而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认为,人的情感投入要通过一定的活动方式才能表现出来。师生关系整合的好坏,实质就是双方情感投入多少的问题。因此在这一关键过程中必须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人际交往活动。所有这些正是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所具有的基本功能。

(三)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与师生关系整合的矛盾解决过程相一致。师生关系分裂产生于教师与学习者共同经历的一些矛盾性生活事件。因此,师生关系整合的矛盾解决过程就是针对师生关系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事件进行协调,使双方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活动过程。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表明,虽然师生关系整合需要较多的认知成分参与,影响因素很多,但师生关系整合还是以情感成分为主体的,这就必须要求有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积极情感和情绪体验。同时,从人的需要发展来看,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人需要的对象。“在师生交往的过程里,儿童、青少年学生以人际关系定向较强烈的需要主要是依恋需要、尊重需要、理解需要和求德需要。教师若能在教学活动中处处注意到学生的这些需要,并将师爱化作满足学生这些需要的行为,就会引起学生的积极情感反应,由此导致师生在教学中的情感交融。”所以要整合师生关系就应该围绕满足学习者依恋需要、尊重需要、理解需要和求德需要开展系列活动。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正是保证这些需要得到满足的前提条件。

(四)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与师生关系整合的优化过程相一致。师生关系的优化过程就是师生关系不断整合的过程,师生关系整合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达到师生关系的优化,使学生体验到幸福感,教师获得职业活动幸福感。因为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体现着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价值观,建构着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伦理体系,是教师道德与智慧最集中的表征,表现为教师不仅遵守教师职业伦理规范,而且对教师职业伦理具有深切的认同感,能将教师职业情操与自己职业生涯的生命体验有机结合,将教师职业伦理作为自己生命追求的一种情感形式。因此,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有助于师生关系的优化。

四、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有利于师生关系整合的内在条件

(一)正确的目标是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有利于师生关系整合的重要条件。目标是人类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引起人需要,激发人行为动机的外部条件。师生关系整合作为教育活动中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正确的目标是师生关系整合的重要条件。一是目标有利于人的行为习惯形成;二是目标使人的行为有了前进的方向;三是目标使人的行为有了衡量的标准;四是教师和学习者对同一目标有不同层面的理解。因此,要使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有利于师生关系整合就应注意教师和学习者之间都有明确的目标。从笔者的调查结果来看,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对学生课堂的情感产生了积极作用,具有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教师,都把学生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看成是自己最大的成就、最大的幸福。他们把工作视为自己生命的有机构成部分,工作带来的是一种心灵的踏实和满足。心理学研究也发现,自身快乐者对人容易产生宽容。这是因为,“信息加工在知觉中的选择性是脑的工作的一种特性;它是有机体适应无限繁多的刺激物的一种方式,是脑的信息加工的一种特性,是注意与知觉相互影响的现象和结果。注意的关键特性是指向和集中于外在或内在对象,是使个体指向某些与之有密切关系的刺激物;注意的这种指向性导致知觉有可能对刺激进行筛选”。

(二)正确的观念是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有利于师生关系整合的前提条件。观念虽然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但人的观念一旦形成,就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改变着人的活动形式,决定着人活动的成败。列宁就指出:“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师生关系整合作为教育活动中的特殊人类行为,师生关系整合的形式与内容必定受到人类观念的影响,成为师生关系整合的前提条件。“教师的教育观念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我们认为教师的教育观念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并不是直接的,而是一个间接的过程。教师的教育观念首先要影响其教育态度、教育方式与教育策略,并进而影响其教育行为,最终转化为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同时,人的观念又具有时代发展性、文化多样性和个体差异性。因此,教师职业幸福感要有利于师生关系整合,就必须要有教师与学习者都能理解的正确观念为前提。

(三)积极的活动是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有利于师生关系整合的途径。活动是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人类通过活动反映世界,又通过活动反作用于客观世界。师生关系整合作为人类高级的心理活动,是教师与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社会情感。霍姆林斯基说,要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就必须让学生过丰富的精神生活。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可以促使教师在考虑或设计自己的教育活动过程、教育环节时,充分考虑学习者的活动过程和环节,提前安排学习者的各项准备工作,鼓励学习者独立尝试完成学习的过程,鼓励学习者形成新的思想和观点,形成良好的交往过程。这是因为,“当人对现实的一定现象的情绪态度确定之后,就会成为人的个性特点。相应的情感在成为情绪经验的稳定财富以后,就会转化为人的个性的某种属性。而情感一旦成为个性特点以后,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这个人的行为举止”。因此,要改变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方式就必须改变对这一活动起主导作用的教师情感性质为前提,即必须以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为基础。

(四)优质的教师是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有利于师生关系整合的关键因素。虽然教师和学习者都是师生关系构成的主体,教师与学习者互以对方为前提,但在师生关系整合过程中,优秀的教师队伍还是起着关键性影响作用。一方面教师的责任和心理成熟度决定了其在该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学习者的向师性心理和权威意识使教师在师生关系整合处于优势地位。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作为优秀教师精神生活的精髓,在教师的活动中起关键性的作用,对师生关系的整合起着关键作用。

(五)良好的环境是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有利于师生关系整合的决定性因素。心理学研究发现,环境决定着人类行为的方向、发展速度、表现方式和行为内容等方面。因此,环境同样也决定着师生关系整合的方向、发展速度、方式和品质。尤其是师生关系整合的规范性、单纯性、教育性和失衡性等特点,决定了师生关系整合受心理环境因素影响更大。而教师职业活动幸福感作为一种积极的职业情感,具有弥散性和感染性的特点,更具有积极的感染功能,也就更能营造积极良好的心理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海英“凝视”与“倾听”——感官社会学视野下的师生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1)

[2]顾建军.浅析教育双主体性特征[J].北京:教育科学,2000(1)

[3]霍姆林斯基.教育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4]卢家楣.情感教学模式[J].教育研究,2006(1)

[5]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259

[6]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00

[7]辛涛,申继亮.论教师的教育观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1)

[8]雅戈布松.情感教学心理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25

[9]卢家楣.学习心理与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10]乔建中.情绪研究:理论与方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1]郑发祥.主体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12]叶素贞,曾振华.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3]乔纳森·特纳.情感社会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谭贤政(1965- ),男,广西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

(责编 黎 原)

推荐访问:师生关系 幸福感 教师职业 整合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