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向性思考

关键词:红色文化,价值观,同向性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729(2019)05-0069-08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1]“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每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我们党宝贵精神财富的革命传统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是一个生动的课堂”。[3]习近平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保护利用红色文化的重要意义,为红色资源的应用与红色基因的传承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深入剖析红色文化的深遠意蕴、精神品格及价值取向,探讨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同向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将红色资源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之中。

一、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同源性

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理论来源上是一脉相承的文化形态,二者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孕育形成的精神产品。

(一)马克思主义的精神要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前进的指南。红色文化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土壤。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华民族岌岌可危的时刻,密切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内生而成的中国革命先进文化资源。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为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精神要义。

中国共产党是纯粹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在实践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拥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我们共产党人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中国共产党人借鉴十月革命成功经验,立足中国革命面临的具体国情和经验教训,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坚定地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人在残酷的革命年代中,经受了难以想象的考验,淬炼出了共产党人坚强的政治灵魂。同时,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能够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实践证明,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推动中国社会前进发展的思想武器。红色资源中无论是物态的、精神的,还是文字的、艺术的表现形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样,都蕴含着历史的气息,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二者都注重总结和运用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尊重历史的发展规律,强调历史的继承性与发展性,反对对历史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人类社会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即从原始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的过程,马克思把这一过程视为历史的进步。这一进程中虽然存在着矛盾、对抗以及罪恶,然而同时也呈现出了人类在文明进程中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恩格斯就曾说:“没有古希腊罗马的奴隶制,就没有现代的社会主义。”[5](P188)以史为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任何一个政党、国家的发展,都要学会从以往的历史中去汲取营养。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中国近代史,是我们能够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推动党和国家继续前进的必修课。以史鉴今,以史资政,以史励人。我们党一贯重视并倡导的重要思想和方法之一就是总结和学习历史文化,同时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对中国近代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98年奋斗历史的新总结;确保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对党执政70年来自身建设的新总结;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是对改革开放40多年历史的新总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的新总结,体现了勇于承担历史责任和使命,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对自身历史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我党在革命斗争、和平建设过程中一脉相承的历史延续,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都是将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揭示、对现实问题的深入分析和对未来发展的深入思考融入具体实践当中,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表现。

(二)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滋养

作为中华民族之魂的优秀传统文化,理应成为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源之一。

比如,《礼记》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共产主义理想有着共通之处。一定程度上讲,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得以传播并日益中国化,重要的一点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共通之处。中国共产党人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入革命进程,发展成为革命精神,转化为革命动力。英勇无畏、舍生取义、艰苦奋斗、保家卫国等传统美德激励了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前仆后继。红色文化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借鉴了近代以来中国农民革命、民主革命中的有益文化成果,立足中国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自觉与本土优秀文化相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文明的结晶,蕴含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文化形态,还包含了近代以来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等变革的珍贵文化遗产,红色文化的孕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正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生动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美德。

再比如,代表中国传统哲学精华的“唯实”思想、“知行观”更是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接“材料”。“知行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哲学思想,早在春秋时期,老子就讲道:“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孔子认为,“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认为多学、多闻、多见付诸实践为行。孔子的知行观点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知行观的雏形。荀况是唯物主义反映论的代表之一,他的认识论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辉煌一页,他不仅接受了此前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些正确观点,而且又对其加以提升和发展。他说:“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荀子·解蔽》)。[6](P699)韩非子继承了荀子的唯物主义思想,东汉时王充则强调“引物事以验其行”。王夫之首先提出了“先行后知”的著名论断,颜元则对“格物致知”提出了新的解释。在中国近代,以邹容、章太炎等为代表的一批思想先进的中国人,都将目光投向了西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的同时,又结合中国的国情,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全新阐释,赋予其“实事求是”新的科学内涵。

推荐访问:向性 文化与 红色 思考 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