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的路径研究

摘 要:红色资源是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资源,但必须进行合理开发、转化,赋予其更多的教学元素后,才会起到教育的作用。红色资源可以转化为现场体验场所,课本讲授内容、互动研讨专题、教材等,在转化过程中要遵循政治性、现实性、思想性、真实性等原则。

关键词:红色资源,开发利用,途径,原则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4.04.022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339(2014)04-0107-03

一、问题的提出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历史的“遗存”,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具有“存史、资政、育人”功能,是对干部进行党史教育、理想信念与优良传统教育、党性党纪教育的宝贵资源。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干部教育培训,不仅可以丰富培训内容,拓宽干部教育培训载体,而且还有利于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形式,克服传统教学形式中“满堂灌”、单调枯燥、学习者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因而被许多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所采用。

红色资源作为一种资源,它包括物质、文化、精神三个层面。物质层面主要是指那些旧居、旧址、文物文献、纪念场所;文化层面主要是指那些影视、歌舞、文学等;精神层面主要是指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的不同时代特征的“红色”精神,如在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红色资源的精神层面表现出较强的抽象性,物质层面则表现出较强的平面性和历史性,这些特性决定了红色资源本身不会自发地发挥教育作用。红色资源要成为一种教学资源,必须由教育者对其合理开发、转化,赋予更多的教学元素后,才会发生教育作用。所以,红色资源转化的含义可理解为教育者根据教学规律,运用适当的方式、手段对红色资源进行包装,把历史的、抽象的、静态的、零散的红色资源转换为富于时代气息、直观、系统的教学内容或教学载体,从而实现红色资源的教育教学功能。

二、红色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的主要路径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以下简称中井院)主要是依托井冈山及周边丰富的红色资源,对党的中高级领导干部开展党性教育。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中井院通过集中教学(室内、室外)、现场感受、情景模拟等路径,较好地实现了红色资源向教学资源的转化,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把红色资源转化为现场体验场所

一是开展祭奠活动。即组织学员在革命烈士陵园、红军墓前开展默哀、宣誓、敬献花圈活动。如在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馆的教学,组织学员排着整齐的队伍,虔诚地抬着花圈,在悲壮的哀乐声中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在烈士悼念厅重温入党誓词。

二是参观考察。即由讲解员向学员介绍教学点所发生的历史事件,讲解陈列内容,增强学员对教学点的感性认识。

三是现场小专题。即教师在讲解的基础上,围绕一个主题,阐述历史背景、梳理历史脉络、分析历史本质、总结经验教训、评点该现场的历史启迪意义。如根据黄洋界哨口的相关史料,在该点讲述“依靠群众,众志成城”的小专题;根据小井红军烈士墓的相关史料,在该点讲述“坚定信念,敢于牺牲”的小专题。这种小专题既不同于室内的大专题课,也不同于一般的现场讲解,更有别于一般的参观和旅游。

四是现场模拟。即设计特定的场景、人物、事件,组织学员扮演相关的角色,模拟事件的真实情景,让学员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实践、感悟。如以井冈山斗争时期的“朱毛红军挑粮小道”为场景,让学员模拟当年的红军,身穿红军服,或挑或背,重走这段崎岖山路,从中亲身体验革命先辈的优良作风,感悟红色政权的来之不易。

(二)把红色资源转化为课堂讲授内容

课堂讲授最大优点是能够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能够在短时间内向学员传送大量的信息,确保学习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红色资源具有较强零散性,如井冈山斗争虽仅存两年四个月,但却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旧居旧址,且分散在不同的地方。教学中不可能组织学员到每个具体的点去体验感怀,但可以把这些资源提炼加工为课堂讲授内容,这样就较好地弥补了红色资源零散性的不足。中井院在办学过程中,开发了一批与井冈山斗争密切相关的专题课程,如“井冈山斗争简史”、“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概述及几个重大问题”、“井冈山革命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与启示”、“毛泽东在井冈山的调查及其启示”、“井冈山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中央革命根据地简史及几个重大问题”、“中央苏区与苏区干部好作风”、“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在江西时期的领导方略”等。

(三)把红色资源转化为互动研讨主题

互动研讨式教学较好地体现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能够更好地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中井院借助这一教学形式,把红色资源融入其中,探索出了访谈式教学、材料研讨式教学,丰富了互动研讨式教学的组织方式。

访谈式教学。即依托井冈山斗争时期老红军后代这一“活”的红色资源,组织学员与他们进行访谈、交流,在互动交流面对面地了解革命先辈的生前身后事。其形式似于电视节目中的深度访谈、对话等栏目,现场感和真实感强,冲击力大,既是对课堂教学和研讨教学的一种革新,也是对传统模范人物事迹报告的革新,充分地体现了学员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材料研讨式教学。红色培训必须融入更多的现实元素,否则就成了历史教学。中井院根据这一原则,在学员的分组研讨中,巧妙地把“红色”经典案例与现实案例融为一体,要求学员围绕所给材料进行讨论,把革命传统教育置身于一个开放、真实的环境中。如给学员提供《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和中央“八项规定”的相关材料,要求学员结合材料谈认识;又如给学员提供张子清献盐的故事与个别腐败分子贪婪案例,要求学员谈谈新时期如何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材料研讨式教学,不但聚焦了研讨主题,深化了研讨内容,而且避免了空话、套话、大话。

(四)把红色资源转化为教材

一是编撰了一大批反映井冈山斗争历史和革命先辈高尚品格的基本教材。自建院以来,中井院就注重史料收集工作,从苏区各大报刊和全国各档案馆的文献中收集整理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和中央苏区时期的文稿,整理编印90余万字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学习资料》,编撰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历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井冈山与中央苏区》、《井冈山斗争与中国革命》、《井冈山精神》、《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期的群众工作》、《井冈山红色诗词与歌曲选编》、《六县一山的历史与现实》、《井冈山风范》、《苏区风范》、《毛泽东、朱德与井冈山》、《毛泽东诗词与红色歌曲选编》等系列教材。

二是音像教学具有生动、形象、直观、视觉冲击强等特点,因此,依托音像技术和手段,也是把红色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的一条重要途径。中井院出版了《井冈丰碑》、《瑞金奠基》、《苏区干部好作风》、《革命理想高于天》、《党的纪律人人要牢记》、《口述历史·红色井冈山》等音像教材。除此之外,中井院还围绕井冈山革命斗争和中央苏区革命斗争的那两段历史选购了大批的红色音像资料片,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朱德重上井冈山》、《共和国摇篮》、《共和国之魂》、《军旗从这里升起》,等等。

三是开发案例教材。中井院先后开发了《革命传统教育经典案例》、《袁文才、王佐被杀之原因、教训及启示》、《毛泽东三起三落》等案例教材,再现了井冈山重大历史事件和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

(五)把红色资源转化为隐性课程

所谓隐性课程,是相对显性课程而言,主要是指那些渗透到受教育者生活、学习、课余休闲之中又不为受教育者意识到的一种教育影响,是培训机构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润物细无声,隐性课程对受教育者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中井院在做好课程建设的同时,加强“红色”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多形式地把红色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形成教育与生活相协调、课外生活与正规课程一体化的教育机制。如把一些井冈山、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旧居旧址图片作为装饰画,悬挂在学员宿舍内;校园广播、车载媒体播放反映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红色歌曲等隐性课程与正规教学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三、红色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原则

红色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其实现路径多样,但总体而言必须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一)政治性原则

干部教育培训首先必须严格遵守“党校姓党”的基本政治原则。为此,红色资源转化的结果应与党所倡导的先进文化在方向上的一致性,正确处理原则性、严肃性与灵活性、通俗性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学术研究与课堂纪律的关系,不能为了标新立异、哗众取宠,随意褒贬人物,任意调侃历史,扩大和渲染领导人物之间的个人恩怨和党内斗争,使红色资源失去原有的严肃性和教育意义。

(二)现实性原则

依托革命历史资源开展干部教育培训,不能理解为依托红色资源对干部进行党史知识教育、进行党史学术研究,而是要以红色资源为载体,通过学习和重温历史,进而在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等方面受到启发,得到感悟,并最终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生活。所以把红色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要努力找寻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把继承党的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与改革开放实践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以增强教学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三)思想性原则

红色资源的物质层面是精神层面形成的基础,精神层面是物质层面的提炼和升华。在红色资源运用的实践过程中,精神层面的内容因为抽象且枯燥不易理解,常常被忽视而难以深入,无法收到较好效果。因此,在红色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过程中,要深挖其内涵,提炼其思想性。教学中既要防止走马观花,注意把现场教学与旅游参观区别开来,把体验式教学与娱乐游戏区分开来,又要避免简单说教,把现场教学变为专题教学。

(四)真实性原则

红色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必须对原生态的资源进行加工提炼,改变其原有的零散、不系统、不连贯的特点。但加工提炼的前提必须是保持历史原貌,不能为了追求内容的“高、大、全”或“新、奇、异”,对历史稀释掺水,扭曲原貌,否则会使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

责任编辑:杨绪强

推荐访问:转化为 教学资源 路径 红色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