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别山旅游业的问题与出路

【摘要】湖北大别山有红色资源,还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绿色生态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发展条件。本文就湖北大别山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提出了湖北大别山旅游业发展的三大出路。

【关键词】大别山;旅游业;问题与出路

湖北大别山区是革命老区、山区、边区、科学发展的实验区“四区合一”的地方,不仅有红色资源,还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绿色生态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发展条件。以旅游开发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快这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既是各级各部门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也是加快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现实选择,更是湖北省扩大开放、东向拓展、实现“弯道超越”的战略抉择。

一、大别山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湖北大别山旅游业发展较迅速,主题旅游活动特色鲜明,景区建设、配套设施也日益完善,区域联合也有所突破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总体规划不到位。湖北大别山各县市没有主动地把自己置于全省乃至全国的旅游发展大环境中,主打路线的选择、旅游品牌的树立、旅游项目的策划、旅游产品的开发等方面缺乏大局和长远的战略,甚至与其他红色景区雷同,相当一部分红色旅游景区的开发较为肤浅,没能深入发掘红色旅游的内涵和精髓,与老区的历史文化脱节,政治色彩过重。旅游活动内容较狭窄,不少红色旅游景区由于地理区位、知名度和开发深度不够等原因,陷入了一种低层次重复建设的循环之中。目前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相对较为简单和普通,少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旅游项目。与此同时,在很多红色旅游景区“红色”两个字却不突出,有些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不到位,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没有足够的重视。

(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不完善。与红色旅游景区低层次开发和重复建设相伴而来的是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不完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一直都是红色旅游区面临的难题,加之近年来红色旅游的迅猛发展,这一问题就更显得棘手。发展旅游业所必须的可进入性、住宿、区内交通等配套环节跟不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加强旅游区的配套设施建设是当务之急。

(三)主题不突出红色:旅游活动形式较为死板,吸引力不足。旅游开发活动多为橱窗展示、静态观光内容居多,这直接导致了游客的参与性较少,而且缺乏新奇感受,实际上对于处于和平时期的当代人来说没有很大的吸引力。旅游消费者到红色旅游地旅游,经历的都是千篇一律的主题和形式,现代旅游已经越来越强调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只有游客充分融入其中,才会感到“不虚此行”,也更容易吸引回头客。因此,红色旅游景区应加强红色旅游的参与性与趣味性。

(四)行业管理不规范:大别山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其问题主要是在对景区管理中权利的横向与纵向分配问题。

第一是在红色景区的行政区划上存在“一区多治”的现象,这导致了不同的行政区之间为争夺各自利益而疏于合作,造成了影响旅游业发展的许多问题,例如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旅游地基础设施建设、双方共有资源争夺、客源市场的恶性竞争等,极不利于红色旅游资源的联合开发。其次是一个景区中各个管理部门的管理权限划分不清,造成“好处大家抢,责任互相推”的管理混乱局面。

二、红色旅游的出路

(一)科学规划大别山旅游业的发展

湖北大别山的旅游业的发展,规划是前提。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省、市、县各级和有关部门,都要强化对老区人民的感情和履责意识,一起努力,共同推进。要把整体的湖北大别山看成一盘棋,突出重点,关键是要抓好高标准编制总体规划、大力推进景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整合等工作。处理好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平衡关系。做好跨行业、跨地区、跨年度的中长期计划。以旅游发展为中心,对资源、人力、财力等进行合理的配置。在政府主导下,按照科学的原则合理进行。

1.整合大别山三大旅游资源。大别山旅游业,各类文化资源虽丰富,但现有的建设、利用力度明显不够,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整合大别山旅游资源要以武汉城市圈为平台,加强区域内、区域间、省际间的资源整合与协作,构建大别山无障碍旅游合作区。要以大别山特有的红色文化建起一条“将军故里行”的红色旅游线路;以大别山各县市最具特色的农业建起一条“生态农业园”的生态旅游线路;以英山、罗田、大悟各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村寨”的文化旅游线路。建成一个资源整合一体化、经济分工合理化、产业发展差异化、市场发育同步化、城市建设多样化和利益分配规范化的区域协作经济社会发展共同体,并最终实现构建湖北大别山文化旅游业的共生、共建、共赢、共享。

2.建设一张大别山旅游交通网。大别山包括黄冈市和孝感市的8个县市。要建立湖北大别山区域旅游合作长效机制,整合全省旅游线路,共同打造和推介大别山区域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形成大别山特色生态文化旅游圈。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乡村旅游建设、旅游区环境整治,对重点景区沿线农民建设生态家园、生态移民和旅游区环境整治给予补助。完善景点景区路网体系,加强大别山旅游公路主线、支线等重点工程建设,改造提升景区连接干线公路等级。针对大别山地区交通配套设施落后的现状,尤其从湖北省总体规划来看,东部地区缺少一条从北至南的主干线,可以按照生态旅游道路的标准修建一条从红安经麻城、罗田、英山、浠水、蕲春到黄梅的主干道,并打通省际、省内主干道到各景区的连接线和支线公路。

(二)大力开发三条旅游线路

发展大别山旅游业,旅游线路是关键。必须设计好大别山旅游发展线路,不能单纯依靠仅有的红色旅游资源,必须按照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把红色旅游景点周边的其他旅游景点整合为一个整体的系统,使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文物景点与非文物景点、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业发展等协调融合,科学规划旅游业的发展,处理好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平衡关系。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要充分利用大别山境内特色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三条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的红色旅游,以历史文化体验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以自然生态休闲为主题的绿色旅游,形成大别山特色旅游产业新格局。

1.线路一:红色旅游

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具有以革命遗迹、旧址、纪念建筑、名人故居为主体,以红色歌谣、革命文献、革命事迹、红军标语等为辅的立体资源存在结构,内涵极其丰富将红色旅游资源与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相结合,进一步提升红色旅游的文化含量,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线路,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要。可将红色旅游与湖北文化、名人文化相结合,让游客更深层次地了解湖北历史。湖北大别山革命传统光辉灿烂,是中共早期建党活动的重要驻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200多名开国将帅,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200多名开国将帅的故事是很好的题材。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史、红四方面军军史、新四军与中原军区历史为主,通过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纪念馆、李先念纪念馆、董必武纪念馆、红安烈士陵园等一批红色旅游景区景点为依托,突出“千里跃进 将军故里”这一主题,开通黄冈与孝感大悟、河南新县、安徽金寨的红色旅游通道。目前正在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所以旅游部门应该与宣传部门相结合,充分利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契机发展红色旅游,增加客源

2.线路二: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即将红色旅游资源与自然山水资源相结合。目前,革命老区多位于尚不发达的山区,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以森林为主的植被景观在境内呈连续的片状分布,河流景观密集,山地景观以天堂寨、吴家山、薄刀峰、桃花冲景区最具特色,观赏价值最高,把大别山的红色旅游和自然山水巧妙结合起来,开发大别山主峰区天堂寨、薄刀峰景区、南武当山景区以及浠水三角山、团风大崎山、黄州东坡赤壁、白潭湖等景区的绿色旅游区联动。在开发时要大力发展农业生态旅游,要与史称“蕲春四宝”的蕲春中药材;红安、大悟花生;罗田县板栗;蕲春珍米、孝昌太子米;英山县茶叶以及大别山独有的优质棉花、畜禽、水产、蔬菜、森林食品、茶油、蚕桑、森工、奶牛等特色农(林)产品相结合,建立起具有一批浓郁大别山特色的农家乐、生态农业园等与自然零距离的绿色旅游的强县名镇名村。

3.线路三:文化旅游

大别山区20多个县市300多个村镇,涉及生活起居、农耕生产、手工技艺、作坊加工、商贾贸易、时令节庆、人生礼俗、民间信仰、民间艺术、民间游艺10大类,有3000余种、1万余件。都是见证大别山传统农耕文化、渔业文化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把红色旅游资源与丰富的民俗相结合,扩大红色旅游的活动范围,增加趣味性和参与性,如东坡赤壁风景区的“游东坡赤壁、听黄梅戏曲”等文化活动;红安、麻城等地组织游客踏寻先烈足迹,重温激情岁月;罗田、英山等地景区,游人们打板栗、摘甜柿,享受农家乐趣,还可沐温泉、品秋茗、溜滑索、探峡谷,在浠水攀登三角山,相聚篝火晚会,欣赏异域风情表演,体验大别山南麓最原生态的农耕文化,婚丧嫁娶风俗。

(三)培养大量的旅游管理人才

大别山的发展,人才是保障。旅游的人才短缺是大别山旅游业发展中一个巨大的悖论,严重影响到旅游业作为大别山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根基。加大旅游业中高端人才的培养,必须尽快建立起高中低层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体系,遵循着一个规范的符合国际标准的路径加强人才的培养。

第一,旅游教育要走出书斋化的樊篱和企业应实现实质性互动。旅游管理人才必须同时具备相应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两者不可偏废。要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学生所学知识和企业需求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旅游企业的认知度。大中专旅游院校与企业的紧密结合,教师和高管的互相交流,学科建设和产业内涵的互相反馈以及校园学习和企业见习的互相沟通。旅游企业要有为旅游业培养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定一批较为成功的旅游企业作为院校培养未来中高层旅游管理人才的训练和科研基地,实现校企骨干互通,课程共同打造,课堂自由转换,造就一大批科班出身的中高层旅游管理人才。

第二,要选拔优秀中青年旅游管理人才重点培养,尽快施行旅游职业经理人制度。针对很有潜质的旅游人才,可以借鉴教育部门对中青年教师所设立的“青蓝工程”,国家和省旅游主管部门可以建立旅游人才培养基金,通过严格考核,选拔一批旅游管理人才重点培养,通过他们带动整个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的旅游管理人才尚无明确的评判标准,这也一定程度地影响到旅游管理人员的目标定位和自身发展。而旅游企业在选用管理人员时没有参照标准,往往会出现用人失当,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旅游业迫切需要建立起数支职业经理人队伍,规范人才标准,引导人才培养与选拔,带动全行业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

第三,创新旅游人才支撑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创新旅游残叶支撑革命老区发展的体制机制。引导各类专业院校到大别山革命老区创建研发基地。优化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政府推动、市场配置等措施,为试验区发展提供多元化、多途径的旅游人才支撑,鼓励和引导旅游人才到大别山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提供一定期限的服务和支持。加大大别山革命老区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力度。探索更加灵活的用人机制,引导优秀教师、社会工作者、文化工作者到革命老区工作或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湖北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的意见(2011年3月1日)鄂发[2011]8号.

[2]朱萍,徐红,项高齐.湖北大别山生态旅游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对策[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2(z1).

[3]张春锋,聂坪.大别山地区红色旅游开发浅议——以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为例[J].经济师,2008(8).

[4]周一萍.湖北省红安县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市场,2008(26).

[5]万小勇.构筑大旅游格局 打造大别山品牌[J].当代经济,2008(1).

作者简介:沈易娟(1973—),女,湖北孝感人,主要研究方向:市场营销、区域经济、生态旅游。

推荐访问:大别山 湖北 旅游业 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