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教育作用

摘 要:高校德育现代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德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构建和谐的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其德育教育作用,营造充满活力、奋发向上、融洽的校园氛围,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德育教育作用

在人类家园日渐萎缩的今天,如果要寻找一方相对的净土,多数人会选择校园。校园拥有青春的活力、神圣的真理、优雅的语言、真挚的奉献。可所有这一切只是相对意义上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但并非可以永远抵御风吹雨打,“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缺憾会让人悔之晚矣。校园不是天生的一片沃土,只要春天播下种子,秋天就会收获成熟的果实。校园不但是社会的晴雨表,也是一个五脏俱全的小社会。只不过所处的时代不同,其净污度亦各自不同而已。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院校办学理念、院校精神、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每个高校的当务之急。

一、校园文化的界定及建构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并涵盖院校教职员工,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德育教育是教育工作者按照一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层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工作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这一活动离不开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措施,两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

1.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体现着校园文化的方向、实质和水准。首先,职业院校要有比较高的思想品味,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支撑,要以全面的眼光、现代的眼光为学校的生存发展决策。其次是良好的校风、教風和学风,一个学校如果校风不正、学风不浓、教风不严,很难说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

2.制度文化建设

通过具体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学校将展示的是一种积极健康、团结进取、和谐的校园风貌。学校制度文化是规范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校园文化中其他要素得以正常、高效运行的润滑剂,具有巨大的潜在保障功能。职业院校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修订、补充、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让制度成为规范师生行为的自觉规范,激发师生积极向上的工作和学习热情。

3.行为文化建设

优美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它的感染力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心旷神怡,激发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但这些良好的环境必须靠日久天长的行为来支撑,所以学校行为文化建设无小事,这就需要学校从思想、制度、行为等方面加以反思、注重引领,从而促进师生行为文化的建立。

4.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化形态,通常表现为两种形态:一是环境文化,如校容校貌、校园绿化、室内美化、室外净化等;二是设施文化,如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文化器材设备、实验仪器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员工开展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教育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是职业院校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离开校园文化建设讲德育,势必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教育作用主要有:

1.价值取向作用

当前受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影响,部分学生出现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开展读书周活动,让学生集中时间阅读一些科学家和先进模范人物的书籍。课内外这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2.激励作用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最能体现学校风格和特征的意识形态,反映着师生的共同心声。尤其是那些优秀的校园文化,反映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群体意识,它强调在关心、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运用共同的办学理念和校园精神来激励全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正说明校园文化的魅力所在。当一个人置身于整洁优美的校园、投身于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浸染于充满规范与朝气的精神氛围时,心灵会感到净化,心态会受到优化,情操会得到陶冶。几年来,我校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成立了各种兴趣社团,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取得了优异成绩。所有这些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更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3.凝聚归向作用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一种师生认同的价值观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具有无形的、不可低估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优质的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一种磁场,能够对校园个体成员产生吸引力、向心力。校园文化的这种凝聚归向功能,主要是通过环境优美整洁、设施齐全规范的物质媒介和以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等精神纽带,吸引和团结学校成员,唤起和激发师生对校园的情感归向,从而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追求。一所学校与另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的区别,主要就是校园精神的差别。通过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来凝聚归向学校成员的情感意志,这是空洞的说教所不能替代的。培育校园精神应注重对校训的提炼和形成,校训是校园精神浓缩的文字表达,是校园精神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和体现。一些著名大学的校训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如北京大学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集中反映了它们自身的独立精神和风格传统,映照了它们自身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我校大门口,会醒目地看到“厚德笃学、精技尚能”八个大字,言简意赅,充满哲理。我校师生一直以此作为校训,并奉为各项行为的准则。

4.规范作用

校园文化所形成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是师生共同创造、认可并自觉遵守的,它表现为一定的纪律性和规范性,要求大家沿着规范的目标前进。凡是符合校园文化建设规范的行为,必将得到肯定和鼓励,而违背校园文化建设规范的行为,则会受到人们的谴责。校园文化的规范约束功能表现为“硬”约束和“软”约束。“硬”约束功能主要是管理制度,如加强对《高职学生管理制度》的学习、督促,检查其执行情况,提出了应做、能做和禁止做的事项,并对做了禁止做的事情的人予以惩罚。这里我们强调的主要是“软”约束,即通过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如学风、班风、校风等,以校刊、广播、网络等舆论工具有针对性地宣传、教育、帮助人们分清是非,扬善抑恶,剔除社会消极文化的影响,摄取积极文化;开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对学生个体潜移默化地实施影响和教育,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使学生产生一种完善自己的内在驱动力和约束力。

综上,校园文化建设是德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具有不可替代的德育教育作用。在新的时期必须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任何忽视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与“德育首位”背道而驰的。只有建设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才能改善校园气候,优化育人环境,完成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洪昌.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途径的研究[J].高职研究,2012(2).

[2]王秀兰.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素质教育,2009(5).

[3]张杰.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其对策[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5).

推荐访问:浅谈 作用 德育教育 职业院校 校园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