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探析

摘 要:以常州幼儿师范学校为例,从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三个角度,探讨了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即校园信息化建设促进教师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校·园”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教师精神文化;文化自信背景下党员教师示范引领教师业务能力;“书香校园”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回归“教书匠”本源培育教师工匠精神;完善用人制度稳固编外教师队伍;培育“双师型”教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等八个方面的校园文化建设能有效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师资队伍;文化自信;工匠精神

作者简介:肖加平,男,党委书记、校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管理、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14-0076-04

21世纪以来,校园文化与师资队伍建设日益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水平、综合实力的体现,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新时期促进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求。[1]一般说来,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一般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

同样,作为软实力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师资队伍建设的好坏是影响人才培养的根本性因素,直接决定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对职业院校来说,能否确保教育质量,形成办学特色全赖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教学经验丰富,教科研能力较强,敬业精神强的教师队伍。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总体上结构不尽合理、实践能力偏弱、培训渠道相对贫乏等情况尚未从根本上改观。笔者结合常州幼儿师范学校办学经验,对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做简要探讨。

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促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载体,是学校基础建设的外化,是办学特色和理念的重要标志,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主要包括校园内各类建筑物、教学实训设备、图书资料、文体娱乐设施等一切可见可触的客观存在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还包括校园整体布局规划、环境布置、校园绿化、美化、硬化、室内外装修、雕塑标语等可供观赏的软环境布局。[2]逐一探讨其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显然不太可能。我们主要从以下兩个方面探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

(一)校园信息化建设促进教师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校园信息化建设关系到全体师生对知识的诉求,有利于引导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改善教学法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更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3]

如学校群发短信、OA系统、网上教学评价系统的建成不仅提高了老师办公效率还节省了资源;电子白板、教学平台等设备的投入使用,不仅实现资源共享,丰富了师生交流方式、提高了沟通效率,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教师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现代化;校园Wi-Fi覆盖、网络提速、购买数据库等方便老师查阅资料的同时,更是增强了教师对学校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与此同时,学校还花费大量精力,不定期对教师如何使用信息化设备进行培训、竞赛。

不过信息化建设,或者更高一级的智慧校园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但这足以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如何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一个可靠的视角。

(二)“校·园”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理念,有些研究者认为[3],校企合作为职业教育教师专业素质提供了发展依据、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而教师良好的专业素质可以有效消减校企合作的不对称性,降低合作成本,增强协同效率,从而有利于构建长效合作机制。

结合幼儿师范的性质,学校与幼儿园或者幼教集团合作——“校·园”合作,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学校目前下属6所附属幼儿园,且将与15所幼儿园签署合作协议。这些附属园和合作园不仅为教师提供实训基地,同时,为学生提供了见实习基地。更重要的是,学校每学期都会聘请附属园业务骨干到校任教,参与教学、实训、教研,使师生可以实时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现状和幼儿园人才需求,这是“校·园”合作中的“请进来”。“校·园”合作还要“走出去”,学校定期指派专业教师到附属幼儿园顶岗实践,实现学校与幼儿园、学校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共同发展。

职业院校的教师存在理论指导的教师和实践指导的教师两种角色,而这两种角色都需要专业化发展,“校·园”合作完美地实现了两者融合后的专业化发展。

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促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诸如精神层面中的价值观念、办学理念、教风学风、群体的心理意识等都在其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丰富校园的精神生活,使每一个人都能找到发挥、表现和确立自己力量和创造才能的场所。”同样,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

(一)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教师精神文化

2016年,两会提出“供给侧改革”这一概念。校园文化生活亦需供给侧改革。

目前,学校教师校园文化生活主要由工会负责,即教师校园文化活动的“供给主体”是工会。由于教师年龄、专业差异化等原因,导致教师校园文化生活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方面,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强;另一方面,教师校园文化生活形式单一,且多流于形式、疲于应付。如完成一篇指定图书的读书笔记或者听取一场讲座。这与教师的需求之间难易达到平衡。

在“供给侧改革”视域下,“供给主体”主动思变,结合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教师需求及专业特色提供、组织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组织教师趣味运动会,各教研室派代表出战,不仅增强了教研室内部的凝聚力,而且提升了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再如,组织女教师“说茶论道”,提供健身房和运动器材,逐渐增多的学术讲座不仅活跃了教师的生活,也使教师的思想观念、价值选择等受到很大影响。

总之,以“师”为本,增强供给主体服务意识,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和联系,创造更多高品质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教师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文化自信背景下党员教师示范引领教师业务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教师节前夕考察北京市八一学校时强调:“我们的教育改革要坚持文化自信,好经验要坚持,不足的要补齐。”因为文化规定了教育的基本方向,文化传统制约教育活动过程同时文化教育水平影响教育的发展水平,所以,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教师更应该成为文化自信的坚定引领者。

党员教师定期会参加党组织学习和民主生活会,更应该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好的经验,遵循教育规律,重视道德养成和教学研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当然,党员教师仅仅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远远不够,归根结底要体现在业务水平上。所以,党员教师需要时刻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做好课堂改革先锋;爱岗敬业,脚踏实地,淡泊名利;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修养、业务水平,帮扶其他教师,一同进步。

(三)“书香校园”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书香校园”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内容,其根本目标是寻找并形成学校群体内部的价值和文化认同,构筑校园精神文化。2016年12月,常州幼儿师范学校成为“首批江苏省书香校园建设示范点”。围绕根本目标,学校设想让师生在读书活动中对学校产生认同,形成归属感、依恋感,从而促成自身气质、行为以及思维方式等的改变。前期拟通过规范管理、建立健全相应配套设施、制定读书活动效果评估几个环节进行建设,后期开发应用数字化阅读平台,对接区域“现代书香校园”。[4]

目前,首届“书香校园”系列活动、新生節系列活动之好书推荐、教师每月读一本好书等活动取得相当可喜的成绩。“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活动能够持续地为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四)回归“教书匠”本源培育教师工匠精神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职业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必须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重在弘扬精神,这绝不仅限于物质生产,还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祛除浮躁,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爱岗敬业的品格,从而提供高品质产品和高水准服务。[5]

企业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人,职业院校就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那么,教师首先就要具备工匠精神。“匠”的本意源于技能,“匠”之为“匠”,应忠于职业操守、熟谙操作规范、具有精湛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训练提高“手艺”。教师必须是一个优秀的“教书匠”。[6]如此,教师要具有工匠精神,首先回归“匠”之本源,做回真正的“教书匠”。

工匠精神的核心要义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对教师而言,回归“教书匠”本源,就是真正做到爱岗敬业,精湛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精益求精孜孜追求的思想品质;对教师而言,回归“教书匠”本源,就是怀着一颗匠心、保持一个敬畏之心。如此,方可摒弃功利之心、浮躁情绪;方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三、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促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

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1]

(一)完善用人制度稳固编外教师队伍

2000年,高职院校外聘教师总数0.53 万人,2013 年,达到15.43 万人,增长了28 倍多。[7]外聘教师成为高职院校发展中不可获取的力量,但“外聘教师队伍不稳定,部分外聘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外聘兼职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感情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亦是不可回避的问题。[8]

陈雪梅通过调查某职业技术学院发现[9],构建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注重外聘教师发展空间,为外聘教师提供学习机会等措施,能有效提高外聘兼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新常态下,本校教师队伍结构相对稳定,有在编在岗教师、聘用制教师、外聘教师等情形。只有科学合理的用人制度,才能稳固编外教师队伍,才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

(二)培育“双师型”教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楼世洲认为[10],我国高职教育尚未走入以能力为本位的特色发展之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严重缺乏既具备教师资格又能开展以提高技能为核心的实践课教学的高技术素质和职务的“双师型”教师。那么,什么是“双师型”教师呢?肖凤翔等人的界定更能体现其内涵[11],即“双师型”教师是具备基本的教育和职业工作素质, 精通特定专业工艺原理和专业实践能力,胜任承担对职业教育学习者的教育和培训任务的职业教育机构的教育者。

通过出台相关制度,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到幼儿园实践锻炼以及提供相应的激励机制是我校目前培育“双师型”教师的主要手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当然,师资队伍的优化不仅仅涉及到培育“双师型”教师,也包括对教师年龄、学历、学科结构的优化,同时,针对于不同职称的教师也采用灵活适中的制度。如将自主自觉、自我塑造作为高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根本路径,对于新教师则采用榜样示范、师徒结对手段。[12]

综上所述,常州幼儿师范学校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三个大方面八个小角度探讨了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的可能路径。可以说,无论是校园文化建设,还是师资队伍建设,投入再多都不为过。当然,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借鉴世界各国在职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及师资的培养、资格、在职培训以及专业发展方面形成了广泛而有效的经验,结合国情、区域经济特点、校情孕育出更自信的校园文化和更优秀师资队伍,为我国的职业教育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张群,韩丽佳.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99-101.

[2] 黄磊.中职学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研究——以西安技师学院为例[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3] 闫智勇,朱丽佳.校企合作视野下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6):41-46.

[4] 戴晓娥.常州地区构建“现代书香校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34-37.

[5] 黄庆畅.时代呼唤“工匠精神”[N].人民日报,2016-04-19(20).

[6] 王炎斌.高职院校教师应当成为“教书匠”——从“匠”意的本源说起[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6(4):19-22.

[7] 林宇.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5(1):79-82.

[8] 郑华,王金英.高职院校外聘教师管理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8(9):44-45.

[9] 陈雪梅.高职院校外聘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探究——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5-57.

[10] 楼世洲.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7):29-31.

[11] 肖凤翔,张弛.“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5):69-74.

[12] 肖加平.职业学校高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4(6):66-68.

推荐访问:探析 队伍建设 师资 路径 校园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