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后现代教育理论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不仅影响着这个人的成长与成才,还影响着中国的未来发展。进入21世纪。我国许多高校学生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若不能很好的面对压力,那就可能会使高校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本篇文章对基于后现代教育理论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做了全面的研究和探讨,为解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后现代教育理论;高校心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目前,中国的高校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近年我国各所高校学生因心理问题导致跳楼、自杀的恶性事件频发,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当代高校大学生普遍都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这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所以如何加强高校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发展成了当下的重点。

1 后现代教育理论产生的背景

在20世纪60年代初,西方工业文明进入巅峰时期,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工业社会。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西方国家的多元化的只是开始对传统知识产生了质疑,先前倡导的社会精英文化变成了大众文化,各种知识信息趋向平民化,特权阶级不在享有特权,等级制度受到挑战,人们的生活变的危机重重。到十八世纪,社会推崇的理性主义受到了人们的质疑,人们开始陷入惶恐的状态。后现代教育理论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出现是对现代主义文化的一种批判。

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及主要问题

2.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脉络

高校心里健康教育的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20世紀9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兴盛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已经发展的比较全面。

2.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的成绩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展开,我国心理健康教育额的研究也有了非常大的进展,该课题的研究在“九五”期间非常的突出,一些高校先后都承担了国家级和省级的研究课题。心理健康的研究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动,它开始从对揭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向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方面进行转变,以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原则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这些研究在对高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被高校广泛应用。

2.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有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大学生重新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大学生的心理品质,增强大学生的心里调适能力,让大学生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经过研究调查发现,现代高校心理学健康教育中主要存在着六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缺乏整体层级建构;心理健康教育对象针对性不足;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咨询工作部分不到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动态开放性缺乏;心理健康教育中部分师生情感互动不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本土化”和“多元化”欠缺。

3 基于后现代教育理论的高效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3.1合理“生成”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后现代教育主要是强调人的多元化和差异化,提倡要因材施教,帮助受教育的人成为想成为的人,反对对人实施“完人”教育,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原则就是遵循个体差异性,主张不同的个体要有不同的心理特点,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对象的不同特征和目的,采取不同的策略与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帮助全体学生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心理健康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构建一个开放性的层级教学目标体系,使教育目标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合理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可以结合一下几点:分级制定教育目标,开展全程心理健康教育;关注边缘群体,保障整体教育目的能够实现;重视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实现教育目的的针对性;

3.2建设动态的、开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分别。广义的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学生在学校情景中能够获得健康的心理发展,全面提高心理素质。狭义的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在学校里专门为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唯有借助课程渠道才能实现这个目标。通过展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有助于学生全面具体的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3.3建立民主和谐的心里健康教育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一直都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尤其强调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师生相处的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后现代教育中提倡师生平等的教学,它认为这样不会压抑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进行。

3.4开展“情景化”和“多元化”的心里健康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是对一系列已经规划好的活动步骤的实施方法、技术等进行有价值的研究。它对解决一些教育上的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有效的提高教育的活动质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开展为该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开展,教师对该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交叉性,而且在研究时还涉及到了学生的心理问题,所以它对它的研究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是尤为重要的,教师在研究时要对其进行探索的模式,拓展它的教育方式,推动心理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语

后现代教育理论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它能够有效的解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帮助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后现代教育理论推荐高校开设动态性、开放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构建适合学生个体的心理教育目标,发展多元化的心理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它还推崇课堂上实现师生平等关系,让教师成为学生的好伙伴,通过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当然,心理健康教育也存在这一定的局限性,有许多观点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相悖的。后现代教育莅临的本质是批判与反思,它的教育理论主要是对现代教育的批判,并没有形成教育方案,缺乏实际的操作性。所以,这很容易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缺少方向指导,使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够生成完整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军衡.好、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初探.当代教育论坛,2005(19);87-88.

[2]陈翠荣.批判与重构——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教育观念解析;(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中师范大学,2003.

[3]靳玉乐,于泽元.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背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

推荐访问:后现代 心理健康教育 策略 理论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