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国际铁路港物流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建议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首先分析了成都国际铁路港物流业发展的现状,接着剖析了其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指该港区发展物流业拥有的优势及面临的机遇,最后提出若干促进该港区更好发展的建议举措。

[关键词]国际铁路港;物流业;成都

[中图分类号]F259.27;F5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52X(2018)02-0001-04

1 港区物流业现状分析

成都国际铁路港位于成都青白江物商园区,是四川省唯一的国际铁路货运枢纽,也是成都市规划的交通枢纽及现代物流功能区,承担着为中国西部与中亚、中东、欧洲及独联体国家经贸往来提供稳定、快捷、安全物流通道的重任。

1.1 公路货运周转量连年攀升

近年来,成都国际铁路港围绕建设国际国内仓储分拨中心、跨境电商交易中心、对外港口贸易中心等开展工作,同时加强功能设施、道路基础设施、线路迁改、信息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在“蓉欧快铁”和“中亚列车”带动下,青白江区公路货运周转量连年攀升,公路货运周转量年增长率在青白江区各项经济统计指标中稳居前列。

1.2 物流成本高

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影响单位GDP物流使用量,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越大则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相对就高。青白江区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明显高于成都市平均水平,因此青白江区物流成本占GDP比重高于成都市各区县平均水平。成都国际铁路港作为辐射全国、通达全球的货物转运点,承载着对内和对外贸易工业产品中转任务,物流量日益激增。具体如图2、图3所示。

1.3 物流企业经营业绩持续改善

随机抽取分析港区64家物流企业财务数据,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1-9月港区物流企业营业收入与去年同比有大幅度增长,物流企业营业利润有望由负变正,如图4所示。随着蓉欧快铁朝年开行1000列目标迈进,港区物流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将得到持续改善,企业偿债能力将保持在较高水平。

1.4 物流对产业聚集效应凸显

2016年成都国际铁路港被评为全国优秀物流园区,是国内功能最全、最具竞争力的铁路货运型国家对外开放口岸之一。与日俱增的物流业务量吸引百利威、远成物流、丰树物流、银犁冷链等大型物流企业人驻成都国际铁路港,极大地提高了港区物流业整体水平和向心力。物流的聚集效应促进了港区产业规模经济的形成,推动了产业融合,提高了港区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产业聚集还有利于港区加快迈人高新技术产业行列的步伐,从而促进港区产业的转型升级。

2 港区物流业存在的问题

2.1 物流企业税负上升

统计数据显示,“营改增”后港区货运企业实际税负普遍增长,税负增长在较大程度上削弱了物流企业盈利能力。一是通行费抵扣减税效应不足,过路费是公路货运企业重要成本之一,但在“营改增”后过路费不能抵扣进项增值税实际上加大了物流企业税负水平;二是进项抵扣不足问题依然严峻,在“个体户分散经营+货运企业整合运力”运作方式下,由于承担公路货物实际运输服务的主要是个体运输户,按照小规模纳税人管理,无法给下游整合运力的货运企业开具11%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造成增值税抵扣链条不完整,最终导致公路货运企业进项抵扣不足。

2.2 对地方财政贡献较小

为鼓励和吸引物流企业落户,青白江区政府在物流项目用地上给予港区物流企业极大的支持。物流业属于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准入门槛不高,在激烈市场竞争和当前经济不景气双重压力下,物流业很难获得高额利润。相较于房地产和生产行业,物流业能够直接为地方贡献的税收明显不足。此外,物流冷链市场相关企业和商户现金交易不开具发票、业务所在地和注册地不一致的经营行为不利于地方税务部门开展征税工作。

2.3 物流企业规模偏小

在港区职能部门大力推动下,目前已有百利威、远成物流、丰树物流、银犁冷链等大型物流企业人驻成都国际铁路港,物流业与港区工业和贸易业协同发展效果明显,成为港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产业。但是,从行业来看,物流企业整体规模偏小,“小、散、乱”的现象仍是港区物流业尚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没有纳入统计范围的小型物流企业比比皆是。物流企业良莠不齐,“小、散、乱”现象在未来一段时间还将持续,小微物流企业诚信危机凸显,物流企业卷款“蒸发”的可能性不容忽视。

2.4 物流企业相互杀价现象突出

港区部分中小物流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纷纷降低运价,靠违规超载谋取利益,恶性竞争、互相杀价严重影响了港区物流市场秩序。“价低一超载一价更低一超载更多”恶性循环模式在中小物流企业间不断上演,无序竞争极大地影响物流企业正常利润.不利于物流业长远健康发展,同时也给物流运输安全埋下更大的隐患。

2.5 配套设施建设尚待加强

在生活配套方面,港区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文体和商业配套设施规模偏小,缺少大型文體中心和购物中心,医疗和教育设施水平较低,尚不能保证港区物流从业人员个人及家庭正常生活居住。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端物流人才的稳定性,同时对港区物流招商和投资发展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中介服务方面,港区缺少金融、劳务、法律、管理咨询等机构,给港区物流企业拓展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一定的制约和影响。

3 港区物流业的优势与机遇

3.1 区位优势

成都国际铁路港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交汇点,是国家“西进南下”开发开放格局的战略支点和经济高地。鉴于其特殊的区位优势,成都市将成都国际铁路港定位成联通欧洲、融人泛亚、连接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国际物流枢纽。通过构建陆空衔接、陆海相通的多式联运体系,集散“一带一路”上的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将不断提升成都国际铁路港对内和对外经贸层次,进而推动港区现代物流业不断发展。

3.2 政务优势

青白江区良好政务及独创的“四三”工作模式为企业提供高效、快速的政务服务,为企业落户投产保驾护航。白2015年8月起,青白江区推行重点项目审批服务“三段式、三合一、三集中、三优化”工作模式,推动重点产业项目及重点民生工程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促进经济转型发展。优良的政务体系有利于加快贸易、工业和物流企业落户港区步伐,贸易和工业企业在港区聚集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产业基础。

3.3 产业转移机遇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东部地区产业升级转型背景下,东部地区制造业以及相关配套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青白江区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工业设施配套完备,拥有丰富的电力资源,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及东部产能转移绝佳的承载地。东部产业转移既是青白江区的机遇,也是成都国际铁路港物流产业发展的机遇。

3.4 自贸区建设机遇

2017年4月1日,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在制度创新、政策支持和投促平台的叠加效应下,四川白贸区改革红利逐步释放。成都国际铁路港拥有亚洲最大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四川唯一的铁路货运型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已成功获批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和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保税物流中心(B型)已通过正式验收并封关运行;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投入运营;肉类指定口岸已开展肉类进口业务;水果、原木、粮食进境指定口岸正在加快申报建设。随着四川白贸区建设有序推进,成都国际铁路港物流业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一是通关便利化带动国际物流效率提升,二是服务贸易自由化改善物流发展环境,三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区域物流协同发展。

3.5“蓉欧+”战略机遇

根据成都国际铁路港五年建设行动计划(2017-2021年),到2021年,港区基础设施及功能平台类项目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集装箱中心站年吞吐量突破150万TEU,海关监管箱量突破23万TEU。国际班列年开行数量3000列,建立10处以上海外分拨点,实现与国内10个以上枢纽城市间的“蓉欧+”互联互通班列双向稳定开行。在“蓉欧+”战略核心部分中,蓉欧快铁呈三条干线分布,中线:成都至罗兹,是中欧货物的核心运输通道,直接深入亚欧腹地,覆盖中西欧及南欧等地区;北线:成都至俄罗斯,覆盖独联体及其他东欧国家;南线:目前中亚班列的自然延伸,近期通过阿拉木图覆盖中亚地区,远期通过伊斯坦布尔覆盖西亚及南欧,并通过巴基斯坦延伸至南亚。“蓉欧+”战略孕育的发展机遇必将促使越来越多的口岸服务、贸易类企业人驻成都国际铁路港,提升港区物资周转量,为港区物流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 港区物流业发展建议

4.1 扩大增值税进项税抵扣范围

港区物流企业可以将自身不擅长的业务进行外包,交给专业外包公司进行运作,外包服务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部分抵扣进项增值税,既减轻税负,又能集中资源和资金发展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在当前宏观经济不景气状况下,建议税务部门考虑将占物流企业成本比例较大的路桥费、保险费、租赁费等纳入进项税抵扣项范围,以降低物流企业税负。

4.2 数字化建设

搭建适合成都国际铁路港物流园区的一体化数字平台,推动港区公共服务一体化、经营管理标准化、物流作业自动化、配套支持智能化,充分整合港区内外物流信息资源,提高港区物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通过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可有效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实现商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融合互通,提高物流园区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物流园区向着规模经营、信息化、网络化运作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物流园区运作效率,发挥物流园区的整体规模效益,克服港区物流“小、散、乱”的弊端。

4.3 构建诚信体系

充分发挥物流协会的作用,制定适合成都国际铁路港的《港区物流企业诚信认定评级管理办法》或鼓励港区物流企业参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企业信用等级评价。诚信经营是物流行业发展的生命线,倘若诚信缺失,物流行业将难以获得持续健康发展。构建物流企业诚信体系不仅能够强化物流企业自律意识,还有助于客户选择诚信度较高的物流企业,提高市场交易的效率。

4.4 培育和引进龙头物流企业

加大对港区大型重点物流企业的扶持力度,尽快培育一批大型龙头物流企业以增强港区物流业对产业的聚集效应;加大对大型重点物流企业在建项目的扶持力度以帮助其尽快形成生产力,促进物流市场资源要素向港区大型重点物流企业聚集;着重培育物流業务辐射中西部地区,并朝规模化、专业化、网络化发展,且能在港区起风向标作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优化投资政策,大力引进国际国内大型知名物流企业,着力引进世界100强、国内50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港区建设区域分拨中心、仓储中心,以提高港区物流业整体水平;引进国际国内知名物流地产商,高标准建设标准化仓储设施,为物流企业和货代企业提供完善的运营设施条件,进而提升港区物流市场主体的整体竞争力,扩大业务辐射范围。

4.5 加快成都国际铁路港枢纽功能建设

加快铁路和公路骨干网络建设,构建内联外通、快捷高效、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绿色低碳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成都国际铁路港由物流节点向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转变。拓展铁路港枢纽口岸功能,积极争取进口商品指定口岸,申报建设粮食、水果、木材等进境指定口岸,努力扩大对外贸易经营范围,建设直达贸易对象国的内陆起点口岸。口岸建设能有效提升铁路港物资集散功能,路网建设为物资在铁路港集散提供基础条件,最终有利于物流企业向港区集中,扩大港区物流业规模和提升港区物流业整体水平。

4.6 加快配套设施建设

适度倾斜配置专项资金,加大对港区物流公共设施建设资金支持力度。加快市政管网、消防工程、交安工程、绿化工程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港区物流承载能力和吸引力。加强枢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光纤到户、宽带提速工程及4G网络补点建设,实现港区网络全覆盖。进一步加大文、体、休闲、教育等民生工程建设力度,保障港区物流从业人员正常生活,留住高端物流人才,促使物流人才向港区聚集。物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将解决物流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能全面提升港区的物流服务水平,增强港区的资本集聚和人才吸纳能力。

5 结束语

随着成都国际铁路港各项建设目标逐一落地,成都国际铁路港将会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为四川白贸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成都国际铁路港正处于转型升级时期,物资运输需求日益增长,应把握当前四川白贸区建设有利形势.加强铁路运输与其它运输方式有机衔接,积极推动港区现代物流业不断向前发展。

推荐访问:成都 未来发展 物流业 现状及 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