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初次就业薪酬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简介:姜丽敏(1993—),女,山西临汾人,山西财经大学2015(统计学)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统计分析

摘要: 本文以大学生初次就业的薪酬代表就业质量,在全国范围内抽取样本,采用对应分析法研究大学生初次就业薪酬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初次就业;薪酬;影响因素;对应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21-0231-01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地发展,人们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教育产业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这使得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升高。尤其在社会就业供需数量矛盾和结构化矛盾同时存在的背景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更加突出。

从1999年开始,国家教育部开始对其直属的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进行统计,并且以就业率来作为评价高校工作情况的重要指标,但是,“就业率”只能简单地对工作成果的数量进行评价,对于就业的质量来说却无能为力,这是一个不小的缺憾。因此,如果我们仅仅是简单地拿“就业率”去对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衡量,这是不合理的。而在就业质量当中,薪酬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文以薪酬代表就业质量,研究初次就业薪酬的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就业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初次就业薪酬的对应分析

本文采取配额抽样的调查方法,先试抽样25份,在α=0.05,d=0.15下计算出N=326,实际N1=358.6=359,經过样本调整共发放问卷420份,收回410份。

在本文中,选择使用对应分析法对初次就业薪酬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哪些因素与初次就业薪酬是相关的。不过,由于在此次的调查中,受访者就业时间集中2011-2015年,受访者正处于工作调整期中,各方面的变动不大,所以接下来选择仅对初次就业进行分析,而忽略对当前就业的分析。

许多人认为在就业中存在着一般程度的性别差异。性别差异不仅是在一般的劳动力市场上普遍存在,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上也是存在的。许多论文中也提到了这一点,女性的就业率是明显低于男性的。但是在本文中,在α=0.05,自由度为6的水平下计算出的卡方值为10.046<12.59,p值大于0.05,所以我们可以接受原假设,认为初次就业薪酬与性别是相互独立的,是不相关的。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此次调查的对象是已经初次就业了的,未就业时存在一定程度的性别差异,但是在已经工作了的人群中,薪酬之间是不存在性别差异的。

对于初次就业薪酬与地区之间的关系,计算得出p值=0.187>0.05,我们可以接受原假设,认为初次就业与地区之间是相互独立的。由于受访者大部分是近几年刚刚就业,这说明,在初次就业中,各个地区的起薪差异不大。当然,这也可能是由于划分地区略微粗糙所引起的。

对于初次就业薪酬与行业之间的关系,计算得出p值小于0.05,说明初次就业的薪酬与行业有很大关系。其中,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房地产业这些行业类别的特性比较接近,月薪水平也都较高,在4000-6000元和8000-10000元。卫生和社会工作、国际组织、教育等类的特性比较接近,月薪水平比较低,在1000-2000元;而10000元及以上、1000元以下这两个高低极端的行业都很少。金融业;制造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特性比较接近,月薪水平在2000-4000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特性比较接近,月薪水平在6000-8000元。

对于初次就业薪酬与地区之间的关系,计算得出p值<0.05,这说明初次就业的薪酬与工作岗位有很大关系,这与生活中我们的认知是一致的。其中,管理类、业务类的特性比较类似,月薪水平在4000-6000元。文职类、技术操作类特性比较类似,初次就业薪酬都较低,月薪水平在2000元左右。研发类的月薪水平较高,在6000-8000元。

对于初次就业薪酬与学校之间的关系,计算得出p值<0.05,初次就业薪酬与学校类别有很大关系。其中,普通本科和专科院校的特性比较类似,月薪水平较低,在1000-2000元。其他院校的薪酬水平最低,在1000元及以下。“985”或“211”院校的月薪水平较高。由此可以看出,普通本科和专科院校的初次就业薪酬要明显低于“985”或“211”院校。第一,就业单位可能更倾向于认为“985”或“211”等名牌大学毕业生拥有更高的综合素质。第二,院校之间本身的特征可能直接导致学校之间薪酬水平的差异。院校特征可以通过先调整个体之间的因素对薪酬的作用幅度来对初次就业的薪酬产生影响。

对于初次就业薪酬与专业之间的关系,计算得出p值<0.05,初次就业薪酬与大学所学专业也有很大关系。其中,法学和军事艺术类的起薪较低,在1000元以下。农科的月薪水平在1000-2000元。工科、经济类、管理类的特性类似,在2000-4000元,4000-6000元。笔者认为工科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强,在工作中更易上手,经济类的应用更广,所以更容易获得较高的起薪。

参考文献

[1]韦勇.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测算[J].鸡西大学学报.2009,(04):11-12.

[2]文东茅.质疑大学生就业之“性别歧视”[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3,(06):40-42.

[3]吴存钦.就业必读[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5:1-6.

推荐访问:薪酬 初次 因素 就业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