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贝加尔地区经济地理及人文活动简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俄联邦外贝加尔地区位于贝加尔湖东部,毗邻我国东北,是中国与俄罗斯腹地铁路交通的必经之地。该地区地产富饶、人口密度较小、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国际背景下,外贝加尔与我国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对该地区环境及资源背景、生态和人文活动发展过程开展研究,不仅有利于把握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生态安全的外部条件,也可为合理利用毗邻地区生产资料和市场等资源,促进相关区域人口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俄罗斯;外贝加尔;地理;经济;历史

中图分类号:F151.29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0961(2012)03-0056-04

外贝加尔地区西起贝加尔湖东岸,东抵额尔古纳河与石勒喀河汇合点经度一线,北至帕托姆和北贝加尔高原,南达俄罗斯联邦与中、蒙边境,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毗邻,面积近80万平方公里。外贝加尔地区主要分属布里亚特共和国和外贝加尔边疆区管辖,局部被划分在伊尔库茨克州,统归西伯利亚联邦区辖制。由于辖属伊尔库茨克州部分面积较小,且在数据收集方面有一定局限,本文所称“外贝加尔”限定为布里亚特共和国和外贝加尔边疆区。布里亚特共和国面积35.13万平方公里,外贝加尔边疆区面积43.19万平方公里。

一、自然地理背景

外贝加尔主要为中山与山间盆地交错地貌,北部和西部是有冰川分布的斯塔诺沃山地。其间主要河流包括色楞格河、奥卡河、通卡河、奇科伊河、维季姆河、石勒喀河,以及俄蒙、俄中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分属贝加尔湖流域、勒拿河流域以及额尔古纳河流域,最终汇入北冰洋或太平洋。

该地区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冬季酷寒且漫长,1月平均气温-33℃~-23℃,有记录的最低温度为-58℃;7月平均气温10℃~20℃,高山地区5℃~7℃;降水自西北向东南、从高海拔向低海拔地区递减,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

贝加尔湖是世界高品质淡水资源储备的第五大蓄水池,已有2亿年以上历史。湖面长约636千米,宽80千米,深1637米;湖里有2500种动物和鱼类,其中250种为当地特有种。

外贝加尔的主要植物群落类型为常绿针叶林(欧洲赤松、西伯利亚红松等)和落叶针叶林(西伯利亚落叶松)等为优势树种的泰加林,南部边缘地区分布有草地;山地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显著,海拔1200米以下生长有白桦、落叶松、山杨等树种,林草交错,1200~1900米的山地以落叶松为主,海拔1600米以上开始有冻土苔原和偃松分布,而南部地区则分布有落叶松与白桦的混交林以及欧洲赤松纯林。

外贝加尔动物种类繁多。草原上以啮齿类动物最为典型,森林中以有蹄类、毛皮兽等为主,并有多种大型猛禽、猛兽。代表性野生动物包括巴尔古津黑貂、棕熊、野山羊、驯鹿、马鹿、驼鹿、松鼠、猞猁、貂熊、狍、麝、野猪、贝加尔海豹、秋白鲑以及各种鸟类等。目前已确认布里亚特共和国有脊椎动物共446种,其中两栖纲6种、爬行纲7种、鸟纲348种、哺乳纲85种;外贝加尔边疆区有脊椎动物共500种,其中包括哺乳纲80种、鸟纲350多种、鱼类60多种。

为保护稀有的动植物资源、典型和特有的景观以及个别高山泰加林和草原自然综合体,外贝加尔地区已设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如贝加尔、巴尔古津、达斡尔保护区以及外贝加尔国家公园等。

二、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一)人口及其构成

外贝加尔地区有人口208万,人口密度2.66人/平方公里,远低于西伯利亚联邦区3.8人/平方公里和俄联邦8.3人/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截至2010年初)。由于上世纪90年代私有化改革造成的出生率减低、死亡率升高,以及世纪之交移民入超的急剧缩减等原因,近15年来,该地区总人口呈缓慢下降趋势。外贝加尔的主体民族为俄罗斯人、布里亚特人、乌克兰人和埃文基人等。

(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外贝加尔地区经济总量90.28亿美元,人均月收入423.3美元,支出275.5美元。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最大,工业次之,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区域产业结构见图2、图3,相关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见表1。

(三)交通

西伯利亚大铁路、贝阿铁路是外贝加尔地区的主要铁路线。1891年,在东西伯利亚总督的推动下,西伯利亚大铁路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和车里雅宾斯克两端点同时开工,至1916年全线开通,经乌兰乌德、赤塔,并贯穿外贝加尔南部地区。1984年,苏联建成了从伊尔库茨克州泰舍特经北贝加尔斯克,穿越外贝加尔北部地区至太平洋沿岸苏维埃港的贝阿铁路,至2003年,全线开通。此外,1939年开通了从乌兰乌德至纳乌什卡的铁路,该线路以乌兰乌德为起点,经乌兰巴托,至中国集宁(至集宁段1955年开通)为终点,称蒙古大铁路,在布里亚特境内里程为253千米。

三、区域资源禀赋

布里亚特共和国目前已探明储量的地下矿产资源种类超过700种,其中包括金矿247座(228座沙金矿、16座脉金矿和3座混合矿)、钨矿7座、铀矿13座、共生金属矿4座、钼矿和铍矿各2座,锡矿和铝矿各1座。此外,有8座萤石矿向西伯利亚和远东冶金企业供应生产原料,10座褐煤矿和4座烟煤矿足以满足布里亚特上百年的热能需求,2座石棉矿,许多软玉和建材原料产地,还有磷灰石、磷钙石、石墨和沸石矿。布里亚特共和国的锌矿占全俄资源储备平衡储量的48%,铅为24%,钼为37%,钨为27%,萤石为16%,石棉为15%。

外贝加尔边疆区盛产多种工业矿产原料。铁矿大多集中在涅尔琴斯克铁钛钒合矿、铜铁合矿中以及克鲁琴斯克铁钛磷合矿中,工业用铜、银出产于卡拉尔斯基的铜砂岩中,铅和锌出产于额尔古纳河沿岸。此外,边疆区还有许多钼、钨、金、稀有金属、锡矿产地,铀矿资源储量巨大并以此为基础建有世界上最大的铀矿生产基地;边疆区的萤石储量占独联体各国总探明储量的36%,菱镁矿储量在全俄排名前列,耐火粘土储量占全俄的42%,高岭土储量占全俄的12%。目前,金、钼、钨、锡、稀有金属、银、铅锌、铀和萤石等资源产地已投产开采。

四、人文活动历史简述

(一)古代史要略

公元前1世纪前,已有居民在贝加尔湖地区生息繁衍、游牧猎采,号称“丁令部落”,且已被新崛起的匈奴人征服。据《汉书》记载:苏武持节出使匈奴,被流放至贝加尔湖边无人居住处牧羊,五六年后,“单于弟於轩王弋射海上”,赐苏武衣食马畜穹帐,后被丁令人盗走牛羊,“武复穷厄”。

公元1世纪以后,外贝加尔先后活跃着鲜卑、高车、铁勒等部。公元641年(贞观十五年),薛延陀部与唐战败,后,铁勒等部臣附于唐并“乞置汉官”,唐太宗将外贝加尔大部分区域置为关内道安北大都护辖地,东部石勒喀河至额尔古纳河两岸室韦属部未入唐籍。公元10世纪至12世纪前期,外贝加尔大部生活着名为“咀娘(斡朗)改”的部族。

13世纪前后,室韦的一支——蒙兀部族联盟渐兴渐起,在外贝加尔,蔑儿乞部驻牧在色楞格河流域,八刺忽部活动在巴尔古津河流域,泰赤乌部控制着石勒喀河流域。据《元史》载,成吉思汗七世祖弟纳真“于八刺忽民家为赘婿”与六世祖海都幸免于家难,并将海都带回“八剌忽之地”,“海都稍长,纳真率八刺忽怯谷诸民,共立为君”。至也速该“并吞诸部落,势愈盛大”,其后,成吉思汗先在斡难河(石勒喀河上游)败走泰赤乌部众,后灭蔑儿乞部,其后统一蒙古各部并定都哈剌和林,进而横扫欧亚大陆,建立了盛极一时的蒙古帝国。其时,今俄罗斯境内自西北部至远东大部分地区皆在蒙古人控制之下。直至15世纪,莫斯科公国“募万民合力以驱蒙古”,匡复故地,进而向西伯利亚扩张。其间,长期活动在贝加尔湖西的不里牙剔蒙古部逐渐向湖东地区迁徙,且一直臣服于纷争不断的北元。

(二)近现代政区变迁

17世纪,俄国不断向贝加尔湖地区渗透,此地民众逐渐被俄国征服。1653年,由彼得·别克托夫领导的哥萨克分队在印戈达和赤塔河交汇处附近建立了贝加尔地区的第一座军事堡垒,成为今天赤塔和涅尔琴斯克(尼布楚)两个城市的前身。1666年,在乌达河岸边建立木结构军事堡垒上乌丁斯克,成为布里亚特共和国首府乌兰乌德的前身。此后,俄罗斯人不仅在色楞格河、印戈达河、石勒喀河河谷地带建立防御点,还在黑龙江和额尔古纳河右岸驻扎,很快建起具有完整攻防体系的木造军事堡垒群。俄国就这样将外贝加尔地区纳入其疆域范围。而达斡尔地区(这是当时对外贝加尔和黑龙江沿岸地区的泛称)成为俄国与中国对抗的前哨据点。

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双方在涅尔琴斯克签署《尼布楚条约》,规定中俄在外贝加尔以东地区自额尔古纳河一线向东沿外兴安岭直至大海为中俄边界,黑龙江流域尽属中国。1727年(雍正五年),中俄在恰克图签订《恰克图条约》,规定自楚库河以西,沿布尔固特山至博移沙岭为两国边境,至此,中俄在外贝加尔地区的边界问题终于尘埃落定。

1851年,沙俄在贝加尔湖以南、以东赤塔地区分别设省,最终确定了中俄两国在外贝加尔地区的边界。

1782-1783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对俄国行政区划进行改革,在西伯利亚地区设置两个总督管辖区。外贝加尔大部都被划入伊尔库茨克总督辖域的涅尔琴斯克州内,并划分出若干县级行政区。这一建制体系一直持续到19世纪前期。

1851年7月11日,沙皇尼古拉一世签署命令,在伊尔库茨克省设立外贝加尔州,并以赤塔为州首府,其州域范围涵盖了今后外加尔的大部分地区。

1918年2月16日,苏维埃政权在外贝加尔州成立。1921年,在远东共和国境内成立布里亚特-蒙古自治州,1922年在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设立蒙古-布里亚特自治州,1923年5月30日,二者合并为布里亚特-蒙古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隶属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并以上乌丁斯克为首府。

1922年,外贝加尔州更名为“省”。1926年4月,外贝加尔省被分割为赤塔区和斯列腾斯克区,隶属于远东边疆区。1934年5月,设立赤塔州,辖属于东西伯利亚边疆区。

1937年,在赤塔州建立阿加一布里亚特自治区,乌斯季奥尔登斯基布里亚特民族区和奥利洪地区被划归伊尔库茨克州。

1958年7月,布里亚特-蒙古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更名为布里亚特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990年10月8日,布里亚特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发表布里亚特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家主权宣言,并声明拒绝接受自治共和国地位。1992年,布里亚特立法机构决定将布里亚特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名称更改为布里亚特共和国。

2008年,经过赤塔州和阿加布里亚特自治区全民公决,最终通过了两区合并的提案,外贝加尔边疆区正式设立。

(三)宗教史简述

17世纪前后,藏传佛教在东西伯利亚的布里亚特蒙古和哈莫尼干(外贝加尔南部)地区得到广泛传播。1818年,沙皇征召布里亚特人翻译蒙文版《圣经》,1819年,开始有传教士到贝加尔湖东岸传教。至今,佛教和东正教已成为外贝加尔地区传播范围最广、历史最悠久的宗教。此外,原著民以自然崇拜为核心的萨满教仍在一定范围内以特定形式存在着。

[责任编辑:张梅]

推荐访问:简述 人文 地理 贝加尔 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