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城市旅游竞争力基础研究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摘 要:城市旅游竞争力是国内外城市旅游研究的热点。选取20个旅游经济与人文指标构建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定量评价福建省5个主要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实力, 将泉州旅游与其它4个城市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泉州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城市旅游;竞争力;因子分析法;泉州市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1-0025-02

1 前言

旅游竞争力研究是现代旅游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是1990年以来逐渐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在世界竞争性的市场中,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正为旅游研究者所关注。Crouch和Ritchie将迈克尔·波特钻石模型运用在旅游研究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之后关于目的地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也逐渐深入、扩展。

城市旅游是发生在城市的各种游憩活动及以城市为旅游目的地、旅游吸引物来吸引游客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称。城市旅游是现代旅游的主体,是重要的客源地、游客集散地和旅游目的地,区域旅游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城市之间的竞争。城市旅游竞争力是指城市利用自身的旅游资源优势和各种机遇,在旅游产业本身素质和城市旅游环境的综合作用下,通过旅游企业在旅游市场上销售旅游产品和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城市旅游竞争力受旅游资源禀赋、旅游企业经营策略、旅游部门管理水平、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治安、城市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城市旅游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评价城市旅游的现状和潜力,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构建区域旅游地域系统,防止同构的无序竞争,优化资源、资金和人力配置,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泉州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泉州山海兼备,历史悠久,各种旅游资源丰富,其中又以“海丝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为特色的人文景观相当突出。泉州古称为“刺桐港”,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号称“东方第一大港”,又因各大宗教云集而被称为“世界宗教博物馆”。全市风景奇特,古迹众多,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0多处,其中国家级14处,省级44处,在福建省首屈一指,但是城市旅游发展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离旅游大市还有一段距离。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背景下,本文选取泉州、厦门、福州、漳州、莆田五个福建主要滨海城市作为分析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泉州市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基础研究,从中发现泉州市旅游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泉州市旅游竞争力的提升对策。

2 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

2.1 评价方法选择

本文采取SPSS16.0社会经济统计软件中的因子分析法评价了泉州市、厦门市、福州市、漳州市、莆田市旅游竞争力,并对五个城市的旅游竞争力的实际差异进行了分析。因子分析法的原理是用较少个数且相互独立的公共因子的线形函数和特定因子之和来表达原来观测的每个变量,从研究相关矩阵的内部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纳为少数几个综合公因子。在分析时,用尽量少的公因子包含尽可能多的原始信息,通常以公因子累计贡献率大于85%作为确定公因子的数量标准,提取数据的主要信息,避免了指标间的信息重叠;以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以各公因子得分的加权求和作为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克服了人为确定指标权重的主观性。综合竞争力得分越高,说明该城市旅游竞争力越高,反之则越低。

2.2 指标体系构建

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旅游竞争力的衡量指标应具有相应的完整性,并能全面揭示城市的旅游业发展现状。综合性、全面性、可操作性、直观性和科学性的原则是选择和建立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所遵循的原则。因此,可以选择能综合反映各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八项统计指标,建立相应的统计指标体系。具体指标如下所示:

表1 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C1旅游资源品位度分值的评价标准: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10)、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5)、国家自然保护区(3)、国家森林公园(2)、其他(0)。

C2旅游资源的丰裕度的计算方法是统计城市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的总数。若一个景区既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又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那么在计算丰裕度时只算为一个。

其余各项指标数据来源于《2007福建统计年鉴》及各个城市2007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

3 数据的计算和结果

3.1 数据处理过程

根据所得的原始数据,应用SPSS软件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得到KMO统计量值=0.732>0.6,说明各变量间的信息重叠度较高,可以作因子分析。在Bartlett球形检验中卡方统计值=185.574,拒绝了各变量相互独立的假设,显示各变量间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对原始数据作降维的因子分析。

由SPSS软件计算得到的相关系数矩阵出发,可得相关矩阵的前三个特征值及相应的贡献率(表2),累计贡献率为93.384%,表明前三个因子反映了原指标信息。因而,这三个因子可以作为反映五个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指标。

表2 公因子累计贡献率

从因子载荷矩阵(表3)中可以看出,C16吸引外资额、C15人均GDP、C18人均绿地面积、C20污水处理率在第一因子F1上占有较大的载荷,而其他指标在F1的载荷较小,因此可将F1命名为旅游发展环境因子;C2旅游资源丰裕度、C1旅游资源品味度、C6旅行社数、C3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在第二因子F2上占有较大的载荷其他指标的载荷都较小,因此可将F2命名为城市旅游发展潜力因子;同样,在第三因子F3上,C4年客运量、C5星级饭店数、C9国际互联网用户、C8邮政业务总收入占有较大的载荷,可以将F3命名为城市旅游组织接待能力因子。

表3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根据以上所得数据进行斜交旋转后,由回归法可计算出因子F1,F2,F3的得分。以三个因子各自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可按以下公式计算出各个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得分。得分越高,表明该城市旅游竞争力越强。由此,通过比较得分的高低,可得到福建省5个沿海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最终排序(见表4)。

表4 城市旅游竞争力排序

3.2数据分析

城市旅游业综合评价表4表明,泉州市旅游综合竞争力在5个城市中位居第2位。厦门的竞争力综合得分最高,莆田得分最低。主要原因为泉州市的竞争力三类指标中旅游外汇收入、旅游接待量、星级饭店营业收入和第三产业比例等都低于厦门市。而且竞争力指标中旅游外汇的权重最大,是造成泉州市旅游竞争业绩得分低于厦门市最主要的原因。通过对三大类要素的排名来看,泉州市旅游发展环境因子、旅游发展潜力因子、旅游组织接待能力因子分别居第2、3、2位的中上游水平,说明泉州市旅游综合竞争力在福建省5个沿海城市中竞争力较强,但发展潜力一般,旅游发展环境及旅游组织接待能力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4 泉州市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从统计资料可看出,泉州旅游业已具有一定发展规模但泉州的旅游影响力小,在全国旅游中的地位不突出;同时,泉州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体现得不够充分,真正形成市场上有影响力的产品还不多,产品的体系化程度也还不足。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以下4点建议。

4.1 确立旅游形象定位,培育城市旅游竞争力

海上丝路是泉州市打造品牌的一个中心,应进一步丰富泉州海上丝路专项旅游的内容,可组织宗教信徒和有兴趣的游客参加宗教仪式、法会、礼拜等活动;举办如天后宫妈祖祭祀表演、九日山仿古祈风仪式表演、文庙祭孔文艺表演、广场仿古民俗游园以及梨园戏、南音、木偶戏和高甲戏专场演出,充分展示泉州丰厚的海丝历史文化内涵。

4.2 强化资源整合与开发,塑造旅游精品工程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资源整合发展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开发为中心,以建设旅游目的地为重点,实施精品战略,形成“重点突破、以点带面、联动开发、整体推进”的旅游发展格局。突出泉州史迹旅游开发;利用泉州制造业基地的优势发展工业旅游和商贸旅游;同时促进泉州各个市县形成一批特色旅游点,比如德化陶瓷制作、永春柑橘采摘等,加以深化整合。

4.3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交通体系

针对区内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重点旅游区可进入性不强,景区内部交通条件有待改善,交通“瓶颈”突出的状况,旅游、市政及交通部门需下大力气优先解决交通这一大制约因素。加大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将旅游开发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使城市结构和功能既符合工业城市的要求,又与旅游城市的功能相协调。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应充分考虑旅游产品深度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需求,必要时作一定程度的调整。

4.4 加快企业经营改制,打造旅游产业集群

加快旅游企业的改制、改组,组建适应企业向集团化、系统化和网络化发展趋势的泉州市旅游业集群。现代竞争的趋势就是大集团、大公司的竞争。泉州市旅游业存在“小、散、弱、差”的缺陷,要通过组建大集团、大公司来参与市场激烈的竞争。泉州市旅游企业可以采用品牌战略、集团化战略和资本化经营战略,来实现其集团化战略,实现规模效应。

参考文献

[1]RITCHIEJRB,CROUCHGI. Tourism destination competitiveness: and societal prosperity[J] .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1999,44:137-152.

[2]彭华.关于城市旅游发展驱动力机制的初步思考[J] .人文地理,2000,15(2): 1-5.

[3]苏伟忠,杨英宝,顾朝林.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初探[J].旅游学刊,2003,18(3): 39-42.

[4]张争胜,周永章.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实证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资源市场与开发,2005,21(1),13-16.

[5]曹宁,郭舒.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的理论与方法[J].社会科学家,2004,(3):86-88.

[6]王丽萍,周丽君.区域旅游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J].经济纵横,2005,(5):18-19.

[7]丁蕾,吴小根,丁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经济地理,2006,26(3):511-515.

[8]史文斌,卢新元,张金隆.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29(3):113-120.

[9]邓冬华.福州市城市旅游竞争力基础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10]王芳,赵俊远. 城市旅游竞争力定量评价比较研究——以西北五省会城市为例[J]. 资源与产业,2008,10(3):44-48.

推荐访问:泉州 竞争力 基础 城市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