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小说中的风俗描写与批判

摘要:上世纪二十年代乡土文学作家们在文学创作上开辟了新土壤。他们立足故乡,从描写故乡的旧风俗中批判残余的封建思想,以风俗描写作为向旧社会反叛的突破口,暴露出旧制度压迫下惨淡的人性和作家们深刻的思考。就以乡土文学的几位作家为例来谈论小说中的风俗描写对社会问题的揭露。

关键词:风俗;暴露;批判;人性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3-0198-02

五四之后,如何反映社会问题警醒世人成了文学家们首要的任务。继鲁迅反映社会问题的一系列描写故乡人物风情的小说之后,一批年轻作家将目光投向土生土长的农村故乡,从故乡的遗传百千年的风俗习惯的描写刻画中,反映出宗法制农村遗留的陈规陋习带给人们不仅是身体的更是心灵的创伤,作为启蒙人们思想的武器和投向封建势力的批判檄文。乡土文学作家们通过这一幅幅生动的风俗画描绘,给我们展示出一个时代的社会缩影,既有着对封建农村宗法陋习的批判,又有对故乡的眷恋,还有着对自己无法根除人们遵从陈规不觉醒意识的无奈。从几位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品味出作家们的复杂的情感。

一、“水葬”,封建宗法制下冷漠的人性

蹇先艾的代表作《水葬》,为我们讲述了农民骆毛因为被退佃,“不守本分,做了贼”,抓到之后要被沉河的故事。作者在文本中着重刻画了“看客”们,揭露了不同身份的人们在看水葬时表现的心性。

骆毛是一个靠租种“绅粮”佃田过日子来养活自己和老娘的农民,自己没有土地,在唯一的生活来源又被收回的情况下,骆毛铤而走险去偷绅粮家的东西,不仅是为了生存的需要,也是为了报复。然而很不幸的是,他这反抗性的举动最终失败,不仅没有得到生活所需,反而连继续生存的权利都丧失了,因为按照这乡间的规定,做贼是要被沉河的。于是由此,上演了一出众人去看“沉河”的闹剧。“骆毛的身后还络绎地拖着一大群男女,各式各样的人都有,五花八门的服装,高高低低的身材,老少不同的年纪”,各种各样的“看客”在我们眼下走西皮一样的纷纭而过,很自然地令人想到鲁迅的小说《示众》中的“看客们”争相观看示众的场景。这里所表现的是贫穷奴役下的“愚民”们,在同乡遭害面前所表现出的冷漠与顺从。这种律法的残酷性还不仅是剥夺人们生存的权利,它更造成了一种精神的枷锁套在人们的头上,禁锢乡民们的思想。看看“看客”们都是什么人:“农家的妇女们,姑娘搀着母亲,奶奶牵着小孙女,媳妇背着娃娃”,“穿着比较整齐的,有钱人家的孩子们,薄片的嘴唇笑得合不拢来,两只手比划着种种滑稽的姿势,他们好像觉得比西川来的‘西洋景’还有趣的样子”,不仅有大人,更有孩子,这残忍的“吃人”一幕在他们眼里不过是“有趣”,一点反抗的思想都没有,完全是认命的“顺民”心态、“奴隶”心态。鲁迅先生曾经将历代中国社会概括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言简意赅地阐明当时民众的生存状态,入木三分,力透纸背。

同时我们也能够注意到,兴高采烈地观赏骆毛“水葬”的大多是那些“闲人和富户”,“他们完全是为看热闹而来,这些人从来就是‘十处打锣九处在’的”,这些“闲人和富户”,不是“绅粮”们的帮凶,就是他们的爪牙,对于“骆毛”们生存困境,他们无从体会,当然更谈不上同情,他们就是来看热闹,在这偏僻的穷乡僻壤,以“杀人”当做生活的娱乐更可见其人性的残酷与对私刑的冷漠。对骆毛施以同情的依旧是处在骆毛同一位置的乡民们,尽管他们也是看客的一种。他们的“看”在于感同身受,来源于人性中善良的天性,因为下一个被“水葬”的就有可能是自己。像在骆毛挨打后人群中“不行!你不能老打人家呀!”的喊声,王七拜子对于骆毛身后事的关心,朱三媳妇对骆毛老娘的隐瞒真相,骆毛母亲对儿子晚归的担忧,在无可奈何的悲剧中透出令人心酸的人情味。在如此具有讽刺性与批评性的场景中,作者也着意突出了下层人们的人性美,说明在作者的心目中,人性还并没有完全沦丧,对于人们的思想启蒙,相对于鲁迅的绝望,作者依然抱有希望。

而骆毛又是一个阿Q式的人物,他的反抗不是因为思想意识的觉醒,只是基于生存的本能;他的“老子背时”论,“再过几十年,我不又是一条好汉吗”的临别豪言,无不透出阿Q式的自欺欺人,可怜又可悲。

“水葬”的风俗乃是私刑泛滥的封建宗法社会的产物,从中折射出人们对此淡漠处之的心态,暴露出人性的自私与冷酷。人心不改,此风不移,“骆毛们”的悲剧仍旧会上演。

二、冥婚,封建婚配思想对人性的压榨

《菊英的出嫁》中,作者借菊英的娘为菊英置办嫁妆这一过程,展现出劳动人民身心的悲苦,从而批判了这一“冥婚”风俗的不合理与愚蠢。

在此文中,作者着意塑造了菊英的娘这一善良耐劳的母性形象,她对菊英的爱无处不在,她对菊英的揣度展现出真实的母性,然而,这母爱越是刻画得深刻,“冥婚”习俗的危害便越发突出。因为要为死去的女儿找婆家,“她便要冒风冒雨,跋山涉水的去东西打听”,为了菊英的嫁妆,“菊英的娘对于穿吃,非常的俭省”,为了给女儿“热热闹闹阔阔绰绰”地办喜事,菊英的娘的“几种病所以成为医不好的老病,未使不是她过度的勉强支持所致”,为了使别人看到菊英的出嫁的风光,菊英的娘尽自己所有的力气。这未尝不是一种迎合看客心理的做法,“邻居亲戚们知道罢,菊英的娘不是一个没有福气的人”,“菊英的出嫁比别人要热闹,要阔绰,他们都知道”,及至出嫁,“看的人多说菊英的娘办得好”,而此时菊英的娘却在家里哭昏了过去。一切面子上的工程都是做给活人看的,为了这一时的风光,菊英的娘受了多少罪,死去的菊英根本不会知道。对于穷人来说,为了一个风光的“冥婚”,更不知道会浪费掉多少人力,物力,财力,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更是阻碍了人们思想的进步,使活者的生活更加悲苦。

“冥婚”,又一种封建思想的孽生物。在这种思想的压榨下,不知有多少穷苦家庭为了早逝的亲人在“九泉”之下的幸福而倾家荡产,使原本拮据的经济雪上加霜。它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做法却反映国民骨子里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冥婚制透现出愚昧落后的灵魂不灭的原始信仰,那铺排得煞有介事的程式在令人咋舌之余显得荒唐可笑”[1]。尤其是风光过后,菊英的娘心中增添的是无尽的悲苦,作者用倒叙的手法追溯了菊英小时候的懂事以及她死去的痛苦经历,慢慢地淡化了整个冥婚中菊英的娘的喜庆心情,整个事件的悲剧色彩也愈加明朗。

作者在描述整个冥婚习俗的过程中,感情上不能不说是带有复杂的色彩。一方面眷恋着家乡的水土风情,另一方面又对故土中的陈规陋习进行着批判,而对故乡人在这陋习中的心甘情愿有着深深的无奈与不满,或许正是因此,作品中批判的呼声不是那么的鲜明强烈,反而蒙上一层淡淡的哀愁和母性的光辉,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批判的力度。

现代派的施蛰存在其小说《春阳》中,刻画了一个为冥婚所累的女性形象——婵阿姨,为了那笔财产,为了人人所称赞的矢志不渝,嫁到未婚夫已死的婆家,开始耗费自己的青春守活寡。这种婚姻制度不仅违背人的自然天性,更是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摧残至变态。人性本善,但是越是善良的人越是会受到社会制度的约束。无论是菊英的娘还是婵阿姨,都抵不过强大的社会舆论和攻势,只能顺其而行,将精神的枷锁越戴越深,将自己的天性收拢,在悲苦中度过余生。

三、典妻,“重男轻女”意识形态下人性的沦丧

中国的封建伦理纲常中奉行“重男轻女”,女性似乎生来就比男性低一个等级,“三从四德”等规范更是束缚着女性的身心,将女子贬低为男性的附属品。不但男性认为是理所应当,而男权制社会中的女性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只能成为受害者、弱势群体,备受欺凌。许杰的小说《赌徒吉顺》就描写了在这样一个意识形态控制下衍生出的典妻事件。

赌徒吉顺本来是个有自己产业有手艺的小生产者,然而染上了赌博的恶习,之后越陷越深,不仅将祖产变卖殆尽,还欠下赌债,仍不觉悟,寄希望于下一次在赌局上翻本,终于将老婆廉价典给富绅,自己备受良心的谴责。吉顺的悲剧尽管有社会势力的压迫,但是造成他悲剧的大部分原因还是由于他本人。《水葬》中的骆毛是生存被逼迫到最低限的反抗的悲剧,而吉顺则完全在赌博中沦丧了自己的人性,只想着自己在赌场中的输赢,对于妻子儿女的生活放任自流,他不是因为生活的压迫才典妻,他的悲剧完全是自己一手造成的。“虽然全文完全以吉顺为主人公,以人物典妻前后的心理变化过程贯穿全文,并没有正面涉及典妻的点滴内容,但作品却向人们展示了被粗鄙的社会习俗和已经渗透到乡村的来自于都市的金钱崇拜观所异化的麻木精神状态”[2]。

一方面是深受封建伦理熏染的旧思想,一方面是金钱的诱惑和腐蚀,赌徒吉顺就在这两种思想的夹击下将妻子当做一件物品典卖,在道德与金钱的较量中,吉顺最终还是选择了泯灭自己的人性。“作者敏锐地抓住了当时农村社会经济迅速半殖民地化所带来的农民心理、道德观念的变迁,从而塑造了与鲁迅作品中封建宗法社会的‘老中国儿女’不同的新的典型性格”[3]。

除此之外,在许杰的小说《惨雾》中,作者还描写了一种更为野蛮的风俗——械斗,“使人看到强悍好斗的习俗以及宗族观念被农村封建势力利用的惊心动魄的一幕”[3],正是这种野蛮的习俗造成了香桂新婚丧偶的惨剧。其他乡土文学作家诸如台静农在他的小说中也着意刻画了家乡“冲喜”、“卖妻”等一系列陈规恶习。

乡土小说家们以其强烈的乡土意识,秉承鲁迅深刻的批判精神,通过描写家乡陈旧的社会风俗来达到批判封建意识,启蒙人性的目的;从乡土中寻找题材获得创作上的突破,以现实主义的笔法描述更能起到批判的效果,发人深省。许多作家的创作不仅仅停留在批判落后习俗的表面,也深入地探讨了国民性的问题,对于现代小说的贡献不容小觑。

参考文献:

[1]吴志凌.冥婚故事与中国现当代小说[J].文史博览(理论),2008,(11).

[2]刘霞云.二、三十年代“典妻”题材小说主题的揭示[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8,(3).

[3]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中国现代文学馆编.蹇先艾代表作[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重印.

[5]鲁彦著.高远东编.鲁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重印.

[6]中国现代文学馆编.许杰代表作[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重印.

推荐访问:乡土 风俗 批判 描写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