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娱乐化背景下我国影视作品对社会道德的冲击及对策分析

摘 要:影视文化迅速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开拓全新的视听时空,成为人们日常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对人们的社会道德观念产生了积极与消极的影响,在泛娱乐化的背景下,如何采用对应的措施与方法保护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社会的繁荣昌盛是每个影视工作者与教育者的首要目的与任务。

关键词:泛娱乐化;影视作品;社会道德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6.078

影视作品作为新时期大众传播的重要媒介,深刻的影响着大众的精神生活,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促进良好的社会秩序与道德风尚的形成,低劣的影视作品却干扰着社会道德底线的沦陷。然而在社会转型期中,影视作品“泛娱乐化”的现象非常普遍,从电视节目到新闻媒体争夺受众群体、从“抗日神剧”到各种“无厘头的闹剧”博取眼球,从“戏说历史”到“践踏伦理”哗然取众等等,无一不说明在经济与利益的诱惑下,电视、电影市场有一大批低俗的影视作品充斥着我们的眼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意识,这并不符合我国新时期的大国形象。因此,在泛娱乐化的背景下,如何对影视作品在文化观念、审美意识、伦理道德、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导向鉴别与监管具有不忽视的战略意义。

一、泛娱乐化背景下我国影视作品在社会道德层次上共有的特点

1.影视作品对人民群众的社会道德观念的积极影响

第一,优秀的影视作品给观众正视历史,反思当前社会的危机。影片《红色娘子军》、《火烧圆明圆》、、《建国大业》、《辛亥革命》带来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与无所畏惧的革命先驱的精神世界,让受众了解历史,认清现状,在“娱乐至上”的今天,南海成为世界舆论焦点的事实,作为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与历史使命。第二,优秀的影视作品促进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士兵突击》、《一个都不能少》、《警察日记》、《中国合伙人》等较为真实、客观的反映军人、教师、警察、大众的基本信息与社会责任感,他们以积极、乐观、宽容的态度面对现实。第三,优秀的影视作品对民族意识与爱国情怀及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江湖赤卫队》、《地道战》、《南京大屠杀》等刺激了民众的爱国情怀与民族团结的意识。第四、优秀的影视作品推进文化传承、扬善罚恶、构结和谐的社会关系。《美丽的大脚》、《十八风的天空》将老师对学生无私的关爱和奉献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电视剧《少年包青天》、《大宋提刑官》、《神探狄仁杰》在史实上有待进一步的考究,但作品中扬善罚恶的价值观念还是不可否认的。

2.影视作品对人民群众的社会道德观念的消极影响

从消极方面讲,单纯地强调画面、技术、娱乐性,往往会削观众的世界观、人生观、评判道德的标准。因此,低劣的影视作品从社会道德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腐蚀人们的心灵。第一、影视作品对社会道德认知的负面影响。影视制作方为了追求高额的票房与娱乐轰动效应,他们戏说历史,不尊重史实,将历史与典故改得面目全非,直接伤害了人们的道德认知。第二、影视作品对社会道德情感的负面影响。在社会转型期中,泛娱乐化的影视娱乐现象促使了人们对时尚的追求,推进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与价值观念的改变,追求自由与浪漫的西方爱情与纯洁保守的东方思想形成了典型的冲突,影片制作方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不惜一切手段创造裸露的片头,大势宣传情色,当前社会中随意性的婚前性行为、急剧攀升的离婚率、公共场所性骚扰事件与些类影视作品密切相连。第三、影视作品对社会道德意志的负面影响。步入新世纪,纸媒时代逐步滑入低谷,网络流媒成了年轻一代的宠儿,人们以感性的方式取代文学阅读中的想像与理解万岁,以娱乐的心态看影视作品消遣时间,影视作品是以最直观震撼的视觉、听觉冲击力吸引观众,但这种阅读改变了人们对艺术的审美欣赏方式,约束了观众的自主性与创造性,逐步形成了无目的与无条件的接纳影视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丧失了本身的独立思考能力,被动的接触电视、电影所传递的信息。第四、影视作品对社会道德行为的负面影响。影片中暴力与情色片段的泛滥,在一定的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窥探别人隐私的欲望,也满足了制片方的宣传及市场卖点。新世纪的校园暴力、性丑闻事件也更进一步证实了低劣的影视作品误导了青少年的道德意识,致使他们做出过激的行为。

二、泛娱乐化背景下影视作品对人民群众道德意识的冲击

1.影视作品中的浮夸现象对中国传统观念的冲击

第一,抗战电影武侠化浮夸风,赤膊上空拳对弹药的视觉画面看似非常刺激,但留下了不真实的话柄,对当时的民众及社会现状是一种亵渎,丧失了朴实与坚强的民风。第二,电影、电视行业刮起娱乐浮夸风,电视节目中被冠以著名艺术家、专家、老师的称号,制作方利用各种手段造势,一些在过去的小电影中演饰小角色的人物被冠以著名影星、艺术家,甚至误读中国文化,利用“明星家庭”做商业推广,这都是浮夸宣传的典型。第三、电视节目、影视作品中的角色雷人的造型不堪入目,在当前的影视圈当中,明星怎么穿着雷人就怎么穿,影视作品中也靠各种夸张雷人的造型吸引观众的眼球。所有的这一切都是社会发展与外来文化入侵的阵痛,但这种浮夸的现象对社会的道德冲击与人们道德的意志信念形成了颠覆性的作用。

2.影视作品中伦理道德的沦陷对传统美德的冲击

伦理是处于道德最底线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于性、爱、以及普遍自然法则的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不便明文规定,而是约定俗成的,并且随着道德标准的普遍上升而呈上升趋势。影视作为传媒工具、是传播手段,也是造就和谐社会的重要对象,任何工具对象在生存保证的同时,需要回到传播意义上来,而在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和道德建设方面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第一、影视片中欲望与道德的碰撞,在泛娱乐化的消费市场中,影视创作人与制片商在欲望与道德的碰撞中,大多的导演巧妙的演绎苦情戏来亵渎传统道德博取观众的同情,其实是制片方为了迎合低俗的消费者市场,忽视影片本身具有的导向功能。第二,传统家庭伦理与现实观念的冲突。中国的传统美德是以“百善孝为先、和为贵”,但在经济快速的发展的今天,都市的青年男女对传统的美德在影视作品及现实的环境中悄然变化。电视剧、影片随处可见的小三现象、老夫少妻、霸道总裁与拜金女、甚至家庭乱伦伤风败俗之事的桥段应有尽有,导致陈冠希的“艳照门”与北京“优衣库试衣间”事件也只是娱乐花边新闻,这足以看出影视作品的道德沦陷对传统美德的冲击。虽然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从基础上解构着以伦理为本位的道德观念,建设着新的道德理性,电影作品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反映个体意识,替代之前占主流的集体话语,但道德伦理叙事的模式,因其深厚的观众心理基础,在电影、特别是商业电影的创作中,必将占有一席之地。

3.影视作品中多元文化的碰撞对社会道德的冲击

随着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价值的功利色彩在人们的心目中越来越重,影视作品也以追求利润作为根本目标,电影、电视作为新时期最有效的传播媒介,在文化与信息领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经济与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我国的电影、电视市场也趋向多元化对中国的传统观念与社会道德上形成巨大的冲击。第一,影视作品中对社会公德的挑衅与无视。在一些电视节目、电影作品中男女主角在公共场所旁若无人地亲热、接吻;为了一己之私践踏公共财物;又或者以嚣张跋扈的态势塑造影片冲突而又不了了之,强者欺负弱势,拿城里媳妇开涮乡下婆婆作为影片的卖点等等。第二,影视作品中拜金主义与奢侈之风。进入新世纪,广告商以赞助的形式将自己的产品植入到电影或者是电视节目中,影视作品也较为巧妙的突现中国在新时期的经济快速增长,将一些奢侈品移植到主要的影片角色中,来带动产品的知名度与市场的消失,影片中力的宣传年轻的女性抛弃了奋斗中的男友,有的是赤裸裸的物欲要求,有的则被编剧改成生活的无奈甘愿接受了别人的恩惠而做了小三,这种隐性的表达看示在揭露社会的种种丑恶脸孔,但创作者并没有将“同甘共苦“的民族精神显示出来,甚至这些伤人败俗的事与人物在影片中堂而皇之的活得好好的,这也并不符合中国传统的社会公道与人们的意愿。第三,审美观念与传统道德的博弈。影片中将“黄昏恋”、“地下情”、“爷孙恋”等刻画得惟妙惟肖,这是在向世人推广这种风气,还是在反应什么呢?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在打着揭露生活,以情色裸露等内容来刺激观众的眼球,达到影片的卖点,因为在影片中,创作者并没有给出评判的标准,也没有起到影视片具有娱乐功能之外的教育功能,这是创作者的失职,或者说利益熏心从而丧心病狂,制作了诸多的低劣的影视作品。第四,社会责任和文化意识不够。娱乐至上潮流对于庸俗、低俗思想的推崇;生活化表象表现对于人生理想追求的贬低;老套概念教化对于新时代青年性质的隔绝;无根底的求异求新造就文化品格降低。如《大鱼海棠》在未上映之前,营销策划可是风生水起,中国年轻人蠢蠢欲动,恨不得一睹为快,事实告诉我,影片上映之后,满城叫骂。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其实是,在流媒普及每个角落之时,人们接受的信息与文化快速的提升了自己的认知体系,而创作者与制片方还在想当然,首先《大鱼海棠》的角色造型就没有得到观众的支持,过度的日式动漫的造型而口口声声的中国制造,我们是在为日本的动漫做推广?或者是真的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又或者是借这种形式赚钱,市场告诉我,《大鱼海棠》确实得到了好的票房和一时的轰动,但其文化意识不够最终导致了满城的叫骂。

三、泛娱乐化背景下影视作品对社会道德冲击的防范措施与对策

1.加强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及伦理道德的推广

第一,强化影视作品中的传统文化,推进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与自我巩固。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文化的传播与外来思想直播影响了我们的意识与认知,新时期的中国,要合理利用影视作为传播的媒介,传播民族的文化,提高自我修养。第二,树立新时期良好的伦理首先观,推进社会公德的规范与提升,坚定人们的道德意志。第三,转变传统德育理论,通过影视文化的挖掘开拓影视作品潜移默化的德育方法。第四,正确引导影视作品的社会舆论与评价,促进和谐社会的共建。

2.强化电影、电视政府监管部门的力度与措施

第一,加强市场的管理,积极开发文化资源与教育资源。影视作为一种传播媒介,中国有5000的历史文化,如若开发华夏文明,拓展民族文化,对观众的认知与素养也有积极的作用。 第二,培养专业的人才,加快影视教育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有于影视市场与文化的快速发展,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影视人才,对影视作品与影视文化的传播也有其合理的思考与评判能力,当然不是说培养专业的人才就能解决目前的影视作品的现状,而是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我们首先要强调影视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其次强调其创作的能力与水平,只有这样才有类于影视作品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第三,加大电影监督力度,强化电视节目审查的机构,建设健全的流媒监管制度。在泛娱乐化的背景与信息快速传播的当下,如果政府不加大监管部门的力度,一些不法份子就用市场的漏洞传播不法的影片,造成不良的后果。

3.推进影视作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第一、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在影视作品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意识与行为。第二,在影视作品中设立良好的民族形象与素养,在人民群众中起示范与先锋作用。第三,在电视节目与影视作品中对伤风败俗之事应该进行正确的评判与暗示,引导社会的舆论,形成良好的良风与素养。第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对内传播,同时通过影片向国外传播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与民族气质。

4.促进高校影视艺术人才培养单位的德育工作

第一,强化高校影视艺术人才的职业道德,有利于将来影视市场的良好发展。第二,在高校的影视艺术教育中,拓展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渗透。第三,培养学生优良的认知与批判精神,促进影视市场良好的发展。

四、结语

影视文化传播作为当前最效的媒介之一,它对人的主体需要、道德规范、科学观念、民族传统、风俗习惯、地域文化、经济水平以及科技教育程度等形成直接的干预与影响。在泛娱乐的背景下,以及当前的国际形势,影视作品如何传递中国人的形象,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影视作品中树立健康向上民族气质,批评有违道德意识与有损人民形象、国家利益的行为,是每个影视工作者与教育者的职业与义务。

推荐访问:影视作品 对策 冲击 道德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