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西江流域生态种养循环模式探讨

[摘要]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是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结合广西西江流域种养循环模式的现状,探讨了种养循环模式目前面临的问题,并针对土地流转、种养脱离、种植品种单一、基础投入太大的问题提出一些有利于种养循环模式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可持续发展;西江流域;种养循环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利用农业废弃物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把资源再投入利用,构建出不同的农业循环体系,形成了低消耗、低排放、低成本、高利用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种养循环模式就是把重要储备粮和当地的特色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把农、林、牧、副、渔业融合在一起,通过人工设计,利用第二及第三产业的优势,把农业发展壮大,形成经济与生态上的良性循环,使生态破坏最小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发展种养循环模式可以有效的协调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广西西江流域种养模式现状

1.1 生态环境现状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渐的提高,我国的养殖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但也排放大量的牲畜粪便,这些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会破坏农田生态环境,造成水和空气污染,疾病的传播,导致许多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西江流域中上游森林覆盖率减少接近50%,水土流失愈发严重,活动性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频发,水旱灾频率和影响面积逐渐增加。西江流域少部分河段水质在工业废水影响下受到严重污染,导致了水体富营养化,沿河流域土壤理化性质被改变,土壤失去净化能力,畜禽粪便进入水体还会传播一些疾病。因此打造可持续发展农业刻不容缓,保护西江流域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广西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

1.2 西江流域几种主要的生态种养循环模式

“鸡-鱼-菜”立体生态种养模式。玉林市兴业县大水庄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复合生物制剂发酵鸡粪喂鱼和种植蔬菜,形成了鸡-鱼-菜的三维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同时实现肉鸡养殖、鱼类养殖、蔬菜种植的三赢局面。2016年出栏5万羽,流转70多hm2土地用于修建池塘养鱼和蔬菜种植,其中鱼塘8hm2,鱼类和蔬菜种类多达20多种,产值已超1500万元,很好的实现了“鸡-鱼-菜”生态种养循环生产。

“猪-沼-电-肥-果”生态循环生产模式。贵港市福利龙宝猪场采纳CSTR为核心厌氧消化工艺技术的能源-生态模式,即畜禽养殖场污水经过厌氧消化处理后消化液不排入自然水体,将栏舍尿液和清粪污水收集后排入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发电,发来的电供应整个猪场的照明及應用,最后通过种植火龙果、百香果和柑橘消化,形成了“猪-沼-电-肥-果”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达到了高产出、高效率、低消耗的目的。目前,该猪场存栏生猪5200头,出栏生猪1.03万头,种植百香果和火龙果4.67hm2,柑橘2.67hm2,产值约1400万元。形成很好的生态种养循环产业链。

“青秆玉米-牛-肥”模式。贵港市木梓镇农民种植高杆玉米,金健公司收购玉米青杆添加益生菌制作成饲料,金健昌养牛服务专业合作社把该公司的饲料用来养牛,青杆玉米养的肉牛膘肥体壮,将牛犊饲养一半年后出售。农民、公司、合作社共赢合作,取得了三赢。农民一年能够实现6000~9000元/ 667m2的收入,相当于以往卖玉米收入的7倍多。养殖业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饲料粮食的短缺,玉米青杆是节粮型饲料,利用玉米青杆作为饲料原料不仅解决了旱地作物低效问题,还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 广西西江流域种养循环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土地流转存在困难

该区域土地持有量比较分散,土地流转需要对农民做大量的工作,而且很多土地已经被农民利用,农民不愿放弃原有的农作物,导致土地流转的难度增加。而土地是农民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农民意识到没有了土地就相当于没有了饭碗,对于农民来说土地是他们直接经济来源、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农民一旦失去土地也就意味着失业,失去了最稳定的收入来源。随着当地的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大量闲置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他们从第一产业转移到了第二、三产业,在城市经济转型期间,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当地农民群体考虑到参与了土地流转,就意味着放弃了土地经营权,只能从事第二、三产业,而当地的第二、三产业过于饱和,就会陷入失地、失业又无社会保障的状态,所以为了不发生无路可走的情况,农民不愿意积极参与土地流转、放弃土地的经营权。

2.2 种养脱离

养殖业相对于种植业来说比较简单,利润大,技术要求低,所以该区域都是以养殖业为主,种植业围绕养殖业发展。该区域目前循环的方式主要是猪粪水在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将沼液储存后通过浇灌、滴管或者管罐,储液池和管道设施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沼渣的运输和人工施肥的成本也比较高,所以种植业的发展,企业不愿意过多的投入,导致了养殖业规模远远大于种植业,造成了严重的种养脱离。

该区域种养脱离的规模化养殖带来了严重的粪便污染问题,脱离了种养结合,种植业明显少于养殖业,导致了当地缺乏消纳粪便的土地,粪便不断增多,引起了粪污污染。若是周围的土地不属于养殖场的时候,处理粪污污染不必要付出代价,养殖场会随意排放粪污污染,影响周围生态的环境。

2.3 种植品种过于单一,导致种养结合衔接不利

在种养结合区域主要的经济作物过于单一,没有进行适当的间作和套种,而养殖业产生的粪便量比较固定,种植业所需有机肥的时间固定。导致粪便在需要施肥的季节求过于供,需要添加大量的化肥,不仅增加投入成本,还破坏生态环境;而在不需要施肥的季节供过于求,无法消纳粪便,引起粪污污染。

2.4 基础设施投入太大,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循环种养模式的技术要求较高,机械化程度比较高,所以需要配备先进的机械来提高效率。例如,贵港富林西江生态养殖公司项目总投资492万元,其中修建道路、猪栏、储气柜、沼气池等土建工程投资184.3万元,占总投资的37.46%,购买粪便肥料机器、沼气发电机、铺设管道和修建大棚的材料等仪器及设备投资234.45万元,占总投资的47.65%,人工、土地和其他费用72.32万元,占总投资的14.89%。由此可见,基础设施投入占总投资的绝大部分,项目前期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来运营,但项目后期维护成本较低。而国家对养殖业循环经济的扶持力度还比较小,各级财政没有专项资金,融资渠道太窄,导致企业投入不够或者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

3 改善广西西江流域种养循环模式的建议

3.1 保障农民利益,顺利完成土地流转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是重中之重,对施行土地流转的农民施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担保农民离开土地之后,能够有稳定的收入,消除农民的顾虑,提高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大力宣传土地流转并不是剥夺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进行土地流转是为了扩大农业规模,更好的发挥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让农民有精力去从事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最终实现全面小康的建设目标。

3.2 完善土地经营制度

施行土地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条件,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大,原有的农业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农业发展的需求,而且降低了农村经济的利益,所以稳步推行土地流转,把土地使用权掌握在农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上,使其成为带动当地农业发展的主体,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还能构建更多样化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如今,农民进城打工成为农村的主要收入来源,农村土地无人看管,形成大面积的荒地,在土地流转后,农民能够得到额外的收入,同时也改变了农村生产经营模式,发展了现代农村经济。

3.3 合理分配布局

种植业和养殖业两者是互相促进、相互依存、互相转化的产业,政府相关部门应在农业规划布局上结合当地资源优势、环境承载能力和产业特点,做好相应的农业发展规划,尽量把相同规模的种植业向养殖业区域分布,做到相同规模的匹配,有利于种植业和养殖业相互匹配、合作共赢,提高种养循环的综合经济效益,促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4 施肥季节不同的经济作物混种

根据当地的优势作物,种植多种施肥季节不同的经济作物,错开施肥时间,减少同一时间需肥量,使养殖业产生的有机肥能够合理消化,不会产生粪污污染。种养规模设计规划,可以提高种植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时减少养殖业造成的环境污染。

3.5 采用分工协作经营模式

分工协作经营模式就是公司之间互相利用自己的长处进行互补,小型企业为大型企业配套作为企业发展、走向市场的途径。一般中小型企业都会避免与大型企业竞争,利用自己的优势和大型企业合作,成为大型企业不可缺少的生意伙伴。广西福林龙宝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作为小型企业,它利用自己在养殖业的技术拉拢大型企业,大型企业提供一部分的资金、猪苗和猪饲料,换算成资金收取利息,等小型企业资金流转过来之后,把赊的账退还给大型企业。分工协作经营模式解决了中小型企业的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也为大型企业创造了投资的机会,带来丰厚的收益。

3.6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当地政府应加大对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的推动力度,积极出台扶持政策和争取资金,大力支持当地养殖农户发展种养循环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对开展种养循环模式的农场加大补贴,支持银行降低对其放款的要求,大力宣传发展种养结合型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积极促进当地生产结构的调整,加快推进种养结合型循环农业的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现代农业,鼓励当地农民积极参与土地流转,为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民进行一定的财政补助,加大农民对土地流转的热情。

3.7 强化人才队伍,提高科技水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种养循环农业中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按照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地连接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的循环。加大对养殖业的科研投入,围绕养殖业的循环发展的棘手问题,加强生态饲料生产技术、粪便污水处理技术、循环利用沼气发电技术、清洁养殖技术,提高养殖业的产出和效率。目前,畜禽粪便和污水处理环节比较薄弱,缺乏精准、高效、低耗的还田专用机械,加强对养殖业机械化设备的研究,特别是环保型机械设备的研究,研制出适合当地地形和规模的机械。

种养结合型农业的经营户一般文化水平低,没有专业的生产知识,农业生产技能掌握的不全面不深入,应根据当地实际需求,通过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专业型的科技人才组成农技服务组织,专门为农民解答疑难问题,鼓励、引导各类科研单位、大学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的生产,优化农技推广队伍的结构。

4 小结

通过种养循环模式,加强了广西西江流域的农村生态建设,以及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改善区内农业生态环境,促使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持续协调发展。针对养殖产生的污水、粪便污染问题,将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产生的沼气可供职工饭堂和沼气发电机使用,减轻了大气污染;污水經过厌氧处理后,用于经济作物的生产,可节约化肥农药,减轻大气、地下水和土壤污染,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为发展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创造条件,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宁宗拔.种养结合是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关键环节[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12):32.

[2]刘永贤.“农业生态源”在防治广西西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战略前景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9):38-39.

[3]陈升民.种养结合新模式:玉米青秆发酵养牛,牛膘肥体壮[EB/OL].http:///guigang/nydt/ggdt/201606/t20160624_490534.html,2016-06-24.

[4]李毅,赵兴罗.我国土地流转困难的原因及对策[J].中州学刊,2009 (5):273-274.

[5]赵爱琴.浅谈种养结合型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J].中国集体经济,2017(6):31-32.

推荐访问:西江 广西 流域 种养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