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农村靠谁来种地

摘 要:我国有960万km2国土面积,其中耕地占用1.2亿hm2多一点,所占比重就是13%多。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问题是,虽然我国幅员辽阔,但是,适合农耕的地却很少。众所周知,土地、粮食和人,三者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世界人口大国的中国而言,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产业安全和农民生计安全是我们国家土地制度的核心。

關键词:农村;土地;耕作

文章编号:1004-7026(2017)07-0001-07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D92 文献标志码:A

研究背景:“三农”对中国来说,几乎是永恒的。《孟子》里讲到,诸侯有三宝:“一曰地,二曰粮,三曰人。”至今为止,土地、粮食和农民这三件事,依然是中国永恒的课题。

那么,在当今中国,对于农业工作者来说,最大的隐忧是什么呢?咱们听听专家怎么说,参与起草了17个中央“一号文件”、与农业打了近50年交道、研究中国农村近40年、被称为中国真正懂农村的官员、2016年6月卸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如是说,他最担心的是在粮食上出问题,为什么呢?他这样说,从我国消费总量上看,每年还缺近300亿kg粮食,所以,进口是必然的。但问题是,去年进了1 250亿kg,远超我们的缺口。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大豆缺的太多,大豆就进了800亿kg,大豆的缺口虽然填补平了,可是别的粮食品种肯定就多了。这就说明一个问题,粮食生产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很大,同时还有质量和食品完全问题。更重要的是,我国还有几亿农民,如果大家都吃进口粮,农民的生计怎么办?对于农业大国人口来说,粮食安全、产业安全和农民的生计安全,是必须要保障的,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目前,我国13亿多人口中约有7亿农业人口,农民外出打工的约有2.5~3亿人,其中主要是以青壮年为主,而留守在农村的这部分人,主要是以妇女老人为主。

有专家认为,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具有不可逆性,这是世界性普遍问题。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种地的意愿淡薄,或者说就根本没有这个想法。随着农民市民化、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这部分人“跳出农门、转变农民身份”的思想、意念更加强烈,由此可见,农业人口、农村劳动力减少必然成为一种趋势,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农民到城市务工,一方面,承受着城市的高生活成本,却没能享受到市民该有的福利。另一方面,务工人员既不种地产粮,还要吃商品粮,无形中增加了粮食消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一个农村居民到城市来就业和生活,每天直接和间接消费的粮食将会增加20%。这一正一反又加剧了粮食供需的不平衡。

当今农村正在向农民老龄化、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方向发展,在农村也有一部分人担心并提出疑问,未来谁来种地?愿不愿意种地?又由于农田瓦片化、补丁化,农业机械化、现代化难以展开,那么,未来农村究竟怎么种地?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农业农村能否可持续性发展的重大课题。

农村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国家级贫困县、山西人口大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县的临县,农民告别了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历史,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开辟了史无前例的农村人口大转移,开始了人生以来第一次自主择业的新篇章。大量的劳动力转移出去后,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生活显著改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加,农村的新情况、新问题也随之出现了,从2000年开始,农村则面临着谁在种地?有多少人在种地?现在则面临着未来农村靠谁来种地的问题。

通过近4个月驻村调查与了解,本人就目前临县临泉镇治花泉村及周边村农民种地的形势、现实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有了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和粗浅的思考。

1 历史告诉我们,现实摆在面前

1.1 历史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从1952年开始进入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从1952年~1992年,为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应该说,我国是从1953年进入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1978年开始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直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止,历时39年。这一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的特征是:高度集中的指令性生产、统一分配、计划消费等特点。

历史记载了农业、农村、农民在计划经济时期,城乡严格分割的状况下,农民被牢牢地拴在农村,束缚在土地耕作上,种养加实行高度的集中和统一。

这一时期,农民-农村-农业,是固定的、保守的、封闭的一种落后模式和固定不变的形态,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和以指令为中心的运行机制。对前者,这是当时的历史和现实的选择,我们不去讨论、不去考究,而对后者,其优越性是我们能够体会到的,即,在统筹国家建设方面和人民生活方式方面,所起到的积极性作用是显而易见、有目共睹的,比如,“两弹一星”的成就,就是在这个时期,全国人民缩紧银根、省吃俭用谋大事的结晶和成果。但是,计划经济存在着严重弊端也是不可否认的。他抑制了人们的主动积极性、扼杀了人们的创造性、培植了人们的依赖性,正所谓吃“大锅饭”的思维定式和生活习惯,导致了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趋于单一化和不合理性。固然有制度的局限性问题,但是也不排除人为因素的存在。无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又影响人的行为,决定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人生态度。

1.2 现实

1982年~今,为农村改革开放后,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这一时期,一部分人陆续走出大山、走出农村,前仆后继,继往开来走进城市打工,从此开始了城市农民工的别样生活,随之而来的是政府为农民市民化开启大门,这也是中国农民开天辟地第一回。

临县基本概况。临县位于黄河中游晋西黄土高原吕梁山西侧,东屏吕梁山连接方山,西临黄河与陕西佳县、吴堡县隔河相望,北靠兴县,南接离石、柳林。地处黄河中游晋西黄土高原吕梁山西侧,县境南北长85km,东西宽80km,总面积2 979km2,共辖23个乡镇631个行政村,总人口65.0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8万人,耕地面积10.26万hm2,面积和人口均居山西省第二位。

推荐访问:种地 谁来 农村 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