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面源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摘要:选择河南省1995—2010年的种植业、畜禽养殖业面源污染指标与农村经济增长的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探讨农村面源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农村人均GDP与种植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面源污染之间倒“U”形关系成立,畜禽污染排放量的拐点已经出现,化肥、农药、农膜投入的拐点均未出现,意味着随着经济的增长,未来农村环境质量改善还需要一个过程,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包括加大政府对于农村面源污染的干预力度、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可持续农业、降低畜禽污染排放量等。

关键词:面源污染;库兹涅茨曲线;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3.22;X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8-0477-02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同时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河南省是农业大省,粮棉油、畜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农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0年,农牧渔业增加值3 258.11亿元,人均纯收入5 224元。由于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农业生产中过量施用化肥、农药现象较为严重,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不仅影响农产品质量,也给人们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构建计量经济分析框架,对于探讨河南省农业面源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90年代,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1995年,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指出,收入不均现象会随着经济增长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U”形结构,这就是著名的“库兹涅茨曲线”。此后,经济学家们发现,随着经济的增长,大多数环境污染源会导致环境质量持续下降,达到某一收入水平(拐点)就会停止下降,拐点以后,更高的经济增长会改变环境质量下降的状况,即当经济增长达到一定水平以后,收入增长与环境质量呈负相关关系,这就是真正意义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Moomaw等认为,经济发展中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可以使洁净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从而降低污染水平。Boyce认为,市场存在失灵,如果政府行政目标从发展经济变向保护环境,并加强管制,会使拐点提前到来。因此,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拐点到来时所对应的收入水平会有所差异。张峰等运用VAR模型对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动态演进关系进行分析,认为经济增长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2]。李波等通过农业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动态耦合发现,农业经济增长会加剧面源污染[3]。可见,农村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存在确定的关系,但很少有学者从种植业与畜禽养殖的角度进行经济增长计量分析。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1995—2010年河南省农村经济增长对面源污染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农村环境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1 变量选取、数据来源、数据描述

1.1 变量选取、数据来源

种植业面源污染选取化肥流失量、农药流失量、农膜流失量作为被解释变量,计算1995—2010年河南省农业生产中化肥流失量、农药流失量、农膜流失量,计算公式如下[4]

2.3.1 化肥流失量

化肥流失量回归方程为:Y=92.508 38+0.165 015X-0.000 011 8X2+ε1,相关系数为0.929 56,参数在0.001水平下通过线性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化肥流失量与人均GDP呈现倒“U”形结构,拐点出现在人均 6 992元处,2010年河南省人均GDP为4 802.4元,说明真正的拐点还没有到来,随着人均GDP的提高,单位耕地的化肥流失量还会不断增加。《2010年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指出,经济作物的施肥强度要高于粮食作物,例如产量在300~400 kg/hm2的大白菜(仅施化肥),氮肥建议施用量为 1.4~1.87 kg/hm2,磷肥建议施用量为1.2~1.53 kg/hm2;产量在400 kg/hm2以上的小麦,氮肥建议施用量为0.93~ 1.1 kg/hm2,磷肥建议施用量为0.53~0.67 kg/hm2[6]。由于经济作物的收益高于粮食作物,近年来,河南省农业种植结构中蔬菜、瓜果类经济作物的比重不断增加,化肥投入的增加导致了更高的化肥流失量。

2.3.2 农药流失量

农药流失量回归方程为:Y=6.705 973+0.002 711X-0.000 000 197X2+ε,相关系数为0.94,农药流失量与人均GDP呈现倒“U”形关系,拐点在人均GDP 6 881元处,说明随着经济的增长,农药流失量还会增加,这可能是由于河南省是粮食生产大省,粮食作物在整个种植业中的比重高达68.4%,因此农药流失量拐点的到来快于化肥[6]

2.3.3 农膜流失量

农膜流失量回归方程为:Y=-1.310 482+0.005 305-0.000 000 439X2+ε,相关系数为0.96。结果表明,农膜流失量与人均GDP呈倒“U”形,拐点出现在人均GDP 5 424元处,表明随着经济的增长,农膜流失量即将达到拐点。这可能是由于2005年河南省落实了建设优质温棚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生产区等政策有关,再加上河南省农村试点由政府出资建造水泥钢筋结构温棚,由农民租用的政策,大大刺激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由于可降解农膜使用范围的扩大,农膜流失量很快会呈现递减趋势。

2.3.4 畜禽粪便排泄密度

回归方程对于变量的解释程度较低,说明人均GDP与畜禽粪便排放量之间还有其他的变量来解释,拐点出现在人均GDP 3 136元处,畜禽污染的转折点较低。可以预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规模化养殖畜禽污染处理设施的逐步完善,农村畜禽污染情况将有所改善。

4 结论

本研究表明,农业经济增长与种植业、畜禽养殖面源污染关系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农村环境质量的改善依赖于经济增长,但是经济增长又会反作用于环境。因此,针对河南省农村面源污染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加大补贴力度,减少种植业面源污染

全成本原则认为,所有的环境资源使用者均须对各自发生的全部成本付费。政府可以试点农资销售点“押金-退款手段”,强行要求相关人员支付“处置或回收产品附加费”,增加押金退还或回收废旧物质时运输、储存等中间环节的补贴,提高农民收集、返还有毒有害物质的积极性。同时,加大对农业类大学技术创新的补贴,提高研究人员研发新型肥料、低毒高效农药、可降解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积极性。

4.2 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

农作物中蔬菜类农作物对化学农资需求量最大,因此,应优先减少对化肥、农药、农膜要求较高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推广生态农业生产技术,为市民提供精品、高质量蔬菜的同时,减少面源污染;积极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在恢复粮食生产的同时,减少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大力发展园林花卉、林果、茶叶、中药材、油料、棉花等绿色产业。

4.3 大力发展可持续农业

长期看来,河南省人增地减的趋势难以改变,环境资源承载能力不足,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有机农业,生产高品质、无污染的有机产品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建设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4.4 降低畜禽污染排放量

政府应加大对畜禽养殖业的补贴,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加大科学化畜禽养殖管理,提高养殖场畜禽排放的无害化处理率及资源化率;加强养殖场与有机肥厂、农场的合作,促进有机废物循环利用,实现畜禽粪便的能源化、肥料化。

参考文献:

[1]陶爱祥.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路径研究——以淮安市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181-19183,19202.

[2]张 锋,胡 浩,张 晖. 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8):80-85.

[3]李 波,张俊飚. 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业经济增长动态演化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24(4):5-9.

[4]李湘林,颜建军.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的郴州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研究[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13,20(2):53-57.

[5]赵连阁,徐建芬,王学渊. 浙江省农业面源污染的库兹涅茨曲线验证[J]. 浙江农业学报,2012,24(6):1079-1085.

[6]葛继红,周曙东. 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78—2009年的江苏省数据[J]. 中国农村经济,2011(5):72-81.

推荐访问:经济增长 污染 关系 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