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报社科技新闻亲民三招

选题强调贴近性

报纸作为一种大众传媒,就要把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及时地传达给读者。基于此,我们在采写科技新闻时,首先要研究读者的普遍阅读兴趣,考虑读者对新闻事实的关切度。一般来说,只有题材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或能够满足受众某种需求的新闻,才能引起读者的普遍阅读兴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奋点,否则,读者就会“敬而远之”。

如美联社曾播发过一条《电子计算机当保姆》的科技新闻。报道中说,28岁的詹米查瓦茨基是一位电子计算机“保姆”的研制者。他的女儿吉玛在四星期前刚刚诞生时,他想出了一个新点子:研制一台新颖、独特的电子计算机,让它当自己女儿的“保姆”。他研制的这台电子计算机“保姆”,只要小吉玛一哭,它便用她爸爸妈妈的亲切语调哄孩子;小吉玛睡得不安稳,它能讲足以哄她入睡的故事;当小吉玛学说话时,它能教她学英语、法语和德语……。

这篇科技新闻报道的虽是高深的电子技术问题,但它离读者并不遥远。

对地方报纸来说,虽然科技新闻的选择范围有限,但在选题上也要增强受众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科技宣传达到预期目的。例如,《阜新日报》曾发表过一则《到总院坐“信息车”请国内名医当面会诊》的消息,刊发后引起众多读者的关注,许多疑难病患者给报社打电话咨询具体事宜,同时也感谢报社帮他们解了心中之急。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是因为这则新闻所介绍的内容——远程医疗网络会诊系统,涉及千家万户,使读者从“网络会诊”这一新闻事实中获得了“千里求医可不出家门”的重要信息。

增强新闻实用性

科技报道不但要可读,还要实用。

譬如,曾荣获全国科技报系统好新闻一等奖的作品《两千母马一个“郎”》就是一篇既有可读性又有实用性的佳作。作者为了使马冷冻精液配种这一新技术得以推广,不仅在采访上下了很大工夫,在写作上也着眼于为农民读者服务。文中既向读者介绍了当前种马奇缺的现状及绥化地区家禽站马冷冻精液技术的成果,还介绍了技术要领。见报后不但读者称赞报社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连研究者也惊奇和兴奋地说:“我们的论文参加过多次交流,却一直引不起反响,谁矢口一篇小稿竟连青海、贵州的读者都吸引来了,看来,科技知识性报道贵在实用。”

近年来,阜新地区养牛业发展迅速,养牛专业户逐渐增多,牛的饲养及疾病防治方法成了广大农民急需的科技知识。为此,《阜新日报》“新农村”版从农民实际需要出发,多次组织编发了《酒糟喂牛育肥方法》《新生牛犊脐炎的防{台》等实用性很强的科普知识,受到了养牛专业户的普遍欢迎。过去人们不大关注的“新农村”版一时间成了农民喜欢的栏目,有的农民还打电话希望报纸今后能多刊登些这样实用的科普文章。由此可见,科技新闻的实用性是不可忽视的。

语言通俗生动

科技新闻往往技术性较强,符号、名次、术语过多,因此很难吸引读者。要改变科技新闻深奥、令人生畏的面孔,使其引人爱看,就必须写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其重要方法就是给读者当“翻译”,写作中除了用一些必不可少的规范的科学语言外,要把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名次、概念换成人们熟悉的语言。

譬如,《两千母马一个“郎”》一文,素材并不鲜活,可作者除了在标题上巧做文章外,还从引导读者兴趣出发,运用形象手法表现新闻事实。如在描写公马奇缺这一现象时文中写到:“近年来东西南北不断传来公马奇缺的告急信息,由于多数种马场解体,养马户产下公驹嫌性烈无法驾驭很快便骟了,在不少地方种公马已濒临绝种。养马户为马配种经常千里迢迢‘拉郎配’,往往又是千里‘寻郎’一场空”,农牧集中的望奎县有两万多匹马,一度只剩下一匹公马,一个‘独生子’,怎么能对付得了两万匹痴情的母马呢?这段话巧用比喻,含蓄委婉,既回避了枯燥抽象、平淡乏味的词语,又很自然地向读者渗透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读者看后,不但欣然接受,而且还能留下很深印象。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播发过一则科学家发现比邻星(离地球最近的行星)的消息,为使听众真切感受到比邻星与地球的距离,作者写道;“45光年究竟有多远?打个比方,你有一位朋友住在比邻星,你打个电话去问候,需4年半才能传到那里。想听到他的回话,必须在9年以后了。”这一浅显的比方,一下子化解了读者阅读中遇到的难题。

推荐访问:报社 三招 亲民 科技新闻 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