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唐国通宝钱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是当时封建体制最为完备,经济、文化最为发达昌明的地区。据史料载:南唐烈祖李昇,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乾宁二年(895年),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攻克濠州(今安徽凤阳)时见其相貌伟奇收养之,后因遭长子反对,成为部将徐温养子,改名徐知诰。后唐天成二年(927年)十一月,徐温病死后,杨行密第四子杨溥僭号称帝,任徐知诰为太尉、中书令,独掌南吴权柄。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十月,徐知诰称帝于金陵(今江苏南京),建元升元,国号大齐。三年后,乃自称为唐宗室后裔,恢复李姓,更名异,改国号为大唐,史称南唐。

元宗李璟是南唐的第二代君王,他在政治上建树不多,治国亦无大谋略,但却长于填词,在文学上有着很高的天赋和修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词人。李璟在位近二十年,他发动过攻闽伐楚的战争,疆土虽有所扩大,但结果是劳民伤财,国势也渐趋衰弱。尤其是当后周南侵时,南唐屡战屡败,不得不放弃长江以北的土地,割地赔款,向后周屈服。李璟还白废帝号,改称国主,臣附于后周,甚至干脆用后周显德年号。

唐国通宝钱开铸于显德六年(959年)七月,是在南唐战败后需要割地赔款、岁时纳贡的背景下所铸。《十国纪年·南唐史》载:“周师南伐,割地,岁供万物,府藏竭,钱货亦少,遂铸唐国通宝钱,以二当开元钱一行用。”陆游《南唐书·卷二》“秋七月,铸大钱,文日永通泉货,一当十,与旧钱并行。又铸唐国通宝钱,二当开通钱之二。”史料上记述的唐国钱二当开元钱一,系误书,应为一当开元钱二行用。其钱文有篆、隶、真三体(见图),尤其是篆书钱,版别较多,并有当十大钱存在。篆书钱书体雅致,以初铸时的当二钱最为精美,但所见不多,其多为阔缘大字,直径在27毫米左右。目前,篆书版别多以“国”字分类,主要有两大系列,呈委角方形的称为“方国”,亦称“方国唐”;呈扁圆形的称之为“圆国”,俗称“俵国唐”。

在篆书方国系中普通版最为常见,有正样、肥郭、阔缘、小字等,背月纹者甚少。稀见品中有一种“唐”字篆法独特,“宝”字圆贝,“通”字为圆头甬,俗称异范唐版,共存世稀少,颇为难得。另有小头唐版,除篆书“唐”字头部狭小外,整体钱文瘦弱,甚为少见。降宝版“宝”字贝部稍圆,又因位置低于穿口过多而名之,一般钱径较大,亦不多见。或下点版多为阔缘,“通”字甬头闭合且上昂,其“国”字或部上点在起笔横画下边,故名,属稀见品。细缘长字大样与普通版迥异,是方国系中的佼佼者,极为难得。另有背星、月纹者,甚少。篆书当十钱有大中小样三种,真品“通”字甬部下方靠外廓处笔画有断笔。一般直径在31~34毫米之间,较为珍稀,尤以大样者为甚。篆书“圆国”系版别变化不大,钱文中“国”字扁圆,内中或部为平点;“宝”字非缶、尔宝,贝部上大下小,撇足短小呈八字;“通”字上仰且头昂,甬部明显下降。此版类亦分大小样,以初铸当二及阔缘大样背星文者为稀见。隶书钱文“宝”字为尔宝,多为细缘,大字背星纹者稍少;小样有阔缘、细字、背月纹均少;又有隶书当十型大钱存世,甚罕。真书版亦称“楷唐”,其钱文方正秀丽,“通”字甬头颈下不带点,“宝”字为缶宝,分足较大。其正样者不稀,小样稍少。

“唐国通宝”为南唐国号钱,也是中国货币史上最早的对品钱。其钱文俊秀疏朗,相传为名家所书,艺术价值很高。所谓对品钱,或为篆、隶成对,或为篆、真成对,其钱文书体虽有不同,但大小、位置、穿孔、边廓、厚薄、铜色等大致相符,倘若把两枚对品钱放在一起,正如前贤翁树培所言“类从而璧合”。唐国钱可谓开对品钱之先河,属于初创过渡阶段对钱,按高标准要求虽不尽一致,但对后世北宋对品钱的形成及臻于神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责编 陶贝

推荐访问:通宝 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