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二则

靖康钱不论何种皆为珍品,这是古泉界的共识。靖康是宋徽宗之子钦宗赵恒在位时的年号,虽有两个年头,实际铸钱不满一年。由于时年金兵南侵,社会动荡,经济衰退,钱监人员逃亡或被虏,铸钱量大减。靖康元年十一月,金兵就攻陷了北宋京城汴京,北宋灭亡。故靖康钱铸期短,铸量少,物以稀为贵,其享誉古泉界也就理所当然了。

湖南攸县20世纪80年代曾出土古钱六七吨,绝大部分为北宋及南宋钱,却无一靖康钱,该钱的稀少,可见一斑。

但是,靖康钱虽少,版别却繁多,制作较北宋其他钱粗率,材质亦不精,至今发现有金、银、铜、铁等材质。靖康钱有通宝、元宝二类,除“靖康元宝”折二钱稍易见到外,“靖康通宝”及“靖康元宝”小平钱均十分珍稀,难得一见,是古泉五十名珍之一的大名誉品。

笔者收藏靖康钱达十余枚,除个别外,版别都不一样。

1 “靖康通宝”真书折二钱,该钱是金质币,目前为海内孤品。国土资源部西北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曾于2008年7月对该钱作过检测,金含量为77.53%,其他金属含量详见附图。该钱黑褐色包浆,局部露金,几处有古金器常见的红斑,包浆自然,字体与《中国古钱大集》642页真书折二正样铜钱同一版别。

唐宋的帝王,为了庆贺、赏赐及馈赠的需要,都有铸造金、银钱的习惯。这种钱,存世极少,都很珍贵。政权处在风雨飘摇中的宋钦宗,仍然死要面子铸出金、银钱(发现银质“靖康通宝”小平钱两三枚,钱拓见《中国古钱大集》640页),能够留存至今更为难能可贵,犹“珍品之精华,千古之尤物”,堪称瑰宝。

2 “靖康通宝”钱四枚,其中折二篆书钱两枚,第一枚铸工较精,第二枚制作粗率,第三枚是篆书花穿小平钱,第四枚是折三篆书钱,制作精美,钱廓及笔划清晰无粘连,红斑黄绿锈,老气十足,细观锈蚀不深,局部起皮。经请教北京青铜专家贾文熙老师,请他从青铜器的角度及铜锈的角度来分析,他目鉴后认为是真品,并解释说:铜质精良的铜器相对不易被锈蚀,已锈蚀的锈亦较为浅薄,有些老锈经碰撞或用力挤擦会起皮脱落。经综合分析,笔者认为这是一枚难得的样钱或母钱。

3 靖康铁钱三枚,其中“靖康通宝”隶书小平钱一枚,“靖康通宝”篆书折二钱一枚,“靖康元宝”隶书折二钱一枚。

4 “靖康元宝”小平钱,真书、隶书、篆书三种字体共五枚。这几枚“靖康元宝”小平钱,生坑绿锈,品相开门。其中,篆书小平钱一枚,隶书小平钱两枚,“康”字略有差异,另两枚真书小平钱为同一版别,目前为仅见品。为稳妥起见,笔者除邀几位泉家过目外,亦请了北京青铜专家贾文熙老师过目,从青铜器鉴定的角度分析,亦断定是真品。

5 “靖康元宝”折二大样钱,篆书及隶书各一枚。

(责编:丁 丑)

明钱奇珍“永乐通宝”背“三钱”

据《食货志》记载:明成祖九年铸“永乐通宝”钱。在翁树培《古泉汇考》一书中曾有一段文字记录:“严铁桥曰:里人沈姓有大永乐钱,背有密字及十·一两三字,沈姓共有永乐钱大小凡五种,略如大中、洪武钱之制。”这段文字说明,沈某曾收藏过大小五等的“永乐通宝”钱。

但是,从目前存世的永乐钱来看,主要是永乐小平钱,其中又以铜钱为主,偶见有铜铁混铸的及铅质的小平钱,另外还有银质的永乐小平钱,十分稀少。永乐大钱发表过的只有“永乐通宝”背“三钱”两枚,一枚为缺左上角钱,一枚完整无缺,两钱版别不同,据马定祥先生说,大小有微差。缺角大钱1929年由苏州古钱大收藏家王荫嘉先生以500大洋从当地一老翁处购得,1986年该泉已入藏上海博物馆,另一枚完整的永乐大钱则早已下落不明。而背二钱、五钱、十·一两三种永乐大钱至今未见。

据说,永乐年间厉行用钱之禁,似不存在铸用大钱的必要。在1974年西沙群岛北礁发现的一艘明代沉船中,共清理出永乐平钱49684枚,“大中通宝”钱47枚,“洪武通宝”钱2851枚。第二次清理再发现永乐平钱1215枚。在这五万余枚永乐钱中竟无一枚永乐大钱,由此可见,永乐大钱应为试铸品,实际并未正式铸行和流通,当时已十分珍罕,至今更是可遇不可求的稀世珍宝。

笔者收藏的“永乐通宝”背“三钱”,是生坑品,青铜质,蓝绿锈,锈已入骨,地章由于锈蚀已凹凸不平并出现四五处小穿孔,可幸的是,钱的整体还算完整,“永乐通宝”四字真书直读,背“三钱”二字亦为真书,上下读,钱径及字体风格与缺角永乐相同。另有“永乐通宝”银质小平钱及背星、背月的小平钱各一枚,亦为笔者收藏。

(责编:丁 丑)

推荐访问:钱币 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