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启蒙:书法阁里的物型文化

[摘 要]书法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它不光是对笔画、结构的书写,更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校园文化物型步道的构建,对学生文化审美素养的培养以及师生文化认知的生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书法教学;物型课程;审美启蒙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37-0072-03

[作者简介]徐姣,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江苏常州,213161)书法教师,一级教师。

书法是一门充满美的张力、文化的魅力、综合的素养的课程,学习书法不光是对笔画、结构的书写练习,还要尽可能挖掘在书法教学中的潜在作用,为了让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愉快地学习,在学习书法的同时,他们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审美欣赏能力,加强道德修养,让每位学生真正爱上中国的传统文化——书法。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从书法的物型课程出发,师生沐浴着“创想教育”的芬芳,在书法教育的创构中,整合着“课程学习者与设计者”的双重身份,在书法教育之路上不断前行。

一、塑书法文化之型,契合儿童书法审美思维发展规律

尽管在多元的文化之境中,中国的书法依然汲取了传统文化的力量,有着丰富广阔的视野和学习空间。在现代文化语境中,需要更多的儿童去提升对书法教育的认知,确立正确的书法观念。加强书法教育中的文化传承与品格涵育,强化书法教育中文化育德育人的元素,推进书法教育工作,促进多元化环境中书法教育的传承与发展。

1.设计思维,整体构建书法的物型空间。

任何没有接受专门书法训练的人总是倾向于好看的、漂亮的字。儿童早期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慢慢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这是儿童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书法是墨的艺术、线的艺术、抽象的艺术,也是意象的艺术。书法审美思想是对书法主体的直觉书写与情感表达。学校全面开发教育资源,构建以书法文化为魂的物型环境。校园内建立古今著名书法家画像廊,古今著名书法家名品欣赏墙,学校师生优秀书法作品展厅等,让学校的走廊、墙面、书法教室、展览室等充分展示书法传统艺术的魅力,在场景中学习书法的历史渊源、书法的文化艺术。

小学生不易理解一些碑文作品中所蕴含的气象之美,这与小学生对书法所理解的整齐、美观、规范形成强烈的反差。一些名作的物型布置让儿童认识书法作品的秀美多姿的气象。同时,学校利用各个班级教室,建设书法文化角,介绍书法名人故事、文房四宝史和书法习字技能等,展示班级学生习作和学生书法心得,这也是符合少儿书法启蒙审美思维发展的。

2.整合思维,立体构建书法的物型步道。

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书法是一种视觉和造型艺术,在书法的物型环境构造中,我们将信息技术融人了书法教育的声音、图片、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书法知识内容的丰富与传递形式的多样化,让书法教学产生了质的变化。书法学习应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书法奇境的探索,让学生在奇妙的书法情境中成为具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探索者、体验者,体验书法的神奇与价值。信息技术提供了学生更多的互动机会与实践操作的机会,给了学生对于书法大胆探索的空间。

与生活常态整合。好苗必须要有好的环境才能茁壮成长。学校的书法专用教室被命名为“书法阁”,这间教室被布置成了一间有温度的展览室,挂轴的错落间看到的是一幅幅学生的优秀作品。它亦成了学生丰富课余生活的场地,书法的历史讲述,书家的故事比赛,书法古诗词朗诵,一个个活动丰富多彩。展览室中充满生机的绿植,古色古香的桌椅……它成了一个播种的地方,将热爱书法的种子在学生的心田轻轻埋下,生根发芽。

书法作品具有传递“真、善、美”的社会功能,儿童在欣赏书法艺术作品中得到美的享受,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教育,不断淬炼品格、涵养心灵,积极投入“人书合一”“人墨互磨”的艺术实践中,重塑精神力量。

二、品书法文化之趣,融合儿童书法审美意象场景

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当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意境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人生感、历史感。何为意境呢?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学生应当从对书法的热爱,到对书法的书写,进而感知书法的意境之美。然初學书法者会因种种情绪或各种原因对其产生厌倦,不愿学习,这时教师就要发挥自己的学识与智慧,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喜爱,端正他们对书法的认识态度。学生在练习书法的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加入各种不同的主题创作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练习书法的热情。比如:团扇的创作,根据四季的变化在扇子上进行书法创作,还和国画相结合,进行扇面创意;圆木书写,在圆形的小木头上用篆书尝试书写,在书写的同时不光了解了篆书到楷书的演变,还可以用趣味十足的篆书作品布置教室环境;对联书写,每逢元旦时节,进行对联书写创作,教师再带领学生到小区进行春联义卖活动;年历创作,新的一年学生有很多憧憬,会在年历书法纸上写下自己的愿望和祝福,每次要书写很多作品,作为送给亲朋好友的最佳礼品……一次次有趣的主题书写,让学生沉浸在书法的世界里不可自拔。

书法的美有“神”,有“形”,有“韵”。此阶段的儿童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审美意识还没完全觉醒,但对生活中的美却是能够感知的。在课程中,把美术中丰富多元的艺术表现方式融人书法中,既是对造型艺术的最好融合,同时又弥补了书法艺术中色彩单调、创新性不足等缺憾。这是一种诗意和美感,带给人们精神的愉悦和满足。在这种美感中,包含了对于整个人生的某种体验和感受,所以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谈意境的审美生成,必先落实到“象”上来,必先审视审美意象的生成。

三、悟书法文化之意,吻合儿童书法审美素养阶梯

由于意象是人脑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新形象,这个新形象在心理学中就叫“想象表象”,在美学和艺术学中就叫意象。如果说把审美分为具象、抽象、意象三个层次,那么意象则处于审美的高级层次,而星河实小物型课程之道的延展正吻合于儿童书法审美素养的递次提升。

1.一生二,发展师生的书法认知。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三条途径,自我学习,同伴合作,专家引领。学生练习书法亦是如此。这里的“专家”在一定程度指的是书法教师。为此,学校定期邀请武进书法家创作基地的老师来给学生进行书法培训,提升学生的书法水平。“胸中无斗墨,何以运管城”,书法艺术极为讲究墨法,但对于此阶段的儿童而言,墨,只是多元色彩中的一个,书写时对墨的使用,往往随心所欲,很难体悟墨法的精妙所在。所以本校的书法教师除了每天坚持练习书法以外,每周还出去拜师学艺,找机会听讲座,学理论,熟悉各种书体特点,不断提升自我修养,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教师定期将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学生,来影响激励他们,和他们共同成长。

2.二生三,培植儿童的书法情趣。

每一个儿童的内心都是无限广阔的,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在进行书法教学时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书法基础较薄弱的同学,首先要做的便是鼓励教学,从基本笔画的横撇竖捺中感受运笔的提按逆转,再到结构的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对于有一定书写基础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帮助他们解决具体的问题,难度较大的任务便分成若干个小任务,化难为易。如在书写内容的选择上,可以先从简单的两个字的词语到四个字的成语,到五言七言对联,再到复杂的一整首诗的练习。让学生们在一次次的练习中突破自己,慢慢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3.三生万物,释放儿童书法美感。

都说生活需要有仪式感,这是对生活的热爱。对于学生书法作品的成果展示亦需要有正式的仪式,让学生真正的因为学习书法而感到幸福。举行开班仪式——名师进课堂,邀请常州刘海粟美术馆的馆长给学生上第一课。对于每学期创作的作品我们会办一个小小的校园展览,把作品正式的装裱好,依次挂在走廊,让校园里每位学生和教师走过走廊时一眼就能看到这些优秀作品。学校还会邀请学生的家长一起来欣赏作品并留影,見证学生的成长。每学年,学校和中国书法家武进创作培训基地合作,将学生书写的优秀作品在春秋淹城博物馆进行展览,一张张诗意的作品展览在博物馆的大厅中,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成就感,更激发了学生对书法持之以恒的决心。

徐浩的《论书》中说:“‘书无百日工’,益悠悠之谈也。宜白首攻之,岂可百日乎!”书法实践必须强调足够的量。也就是要下足够的功夫,学习书法是件苦差事,没有吃苦精神,没有耐久的恒心,学不好书法。于是在这间“书法阁”里,每天放学后,教师和一群热爱书法的学生相聚于此,用实际行动来阐释坚持的毅力。作为教师,要把握书法学与教的特点,突出欣赏、品味、感悟、熏陶的教学方式或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提高“审美情趣”,催化“人格人品”,实现“教人化人”。

推荐访问:启蒙 审美 书法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