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学政治理论课课程政策执行效果的途径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不断地为社会主义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提升思政课实效性是大学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挑战,应当从改进教学方式、优化教师队伍、改善课程管理等方面入手,提升大学政治理论课课程政策的执行效果,最终达到大学政治理论课课程政策的预期目标。

【关键词】大学政治理论课;课程政策;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当前,大学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有效性以及说服力、感染力不强一直是个难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而在所有影响课程发展的因素中,课程政策居于核心地位。大学政治理论课课程政策是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一定社会秩序和教育范围内,为了调整大学政治理论课程权力的不同需要,调控大学政治理论课程运行的目标和方式而制定的行动纲领和准则。课程政策的目标必须通过课程政策运行才能实现。而在执行大学政治理论课课程政策时,常会出现“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微效现象’,即政策方案所预期的目标往往不能达到,或至少部分不能达到,政策意图和政策结果之间始终存在巨大的差距”。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改善大学政治理论课课程政策的执行状况,把大学政治理论课课程政策的目标落到实处。

一、改进大学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

(一)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大学政治理论课课程政策的执行环节,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大学政治理论课课程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由于种种原因,大学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组织通常采用的是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的主要手段是“灌输”。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的差异性,往往注重“知道”,忽视“信道”“体道”,用刻板的灌输、管理和训练方法来让学生接受既定的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观念,最终往往走上“学生上课记笔记,课后对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完扔笔记”的应试教育路子。殊不知,当受教育者“并未从心底里认可或接受组织者目标时,它便仍然只是组织者的目标。无论他人所说的目标有多么美妙,在为自身所真正接受之前,都还不是自己的目标”。因此,大学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要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起师生双向互动的关系,多用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方法,紧跟时代发展的特点,用好翻转课堂、慕课等新的教学组织方式,使受教育者不再是单纯的受教育客体,同时还是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主体。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大学政治理论课教学不能局限于校园内、课堂上,一定要与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离开社会实践,大学政治理论课教学就会缺少活力和渗透力。目前,多数的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课由于需要涉及校外教学实践场所,牵涉面大,投入的资源比课堂教学要多,所以在操作层面往往没有具体的教学计划和学时安排,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来保证,难以确定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活动主题。对学生实践课的考核也缺乏依据,使社会实践活动难以有效开展,最终变成了走过场。因此,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经费;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

(三)改进和完善考核方法

课程的考核方式对于一门课的导向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好的考核方式可以促使课程目标的完成,达到课程政策所规定的要求,差的考核方式则会使课程异化,课程效果与课程目标相背离。目前,在大学政治理论课课程政策的具体实施中,大多采用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只注重期末突击背诵而不关注平时积极思考,只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只重分数而轻应用,只重视知识的简单接受而忽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这与国家在大学政治理论课课程政策中提出的“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相去甚远。因此,有必要改革现行大学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方式,实行考核方式的“三结合”,即书面考试与行为表现考核相结合、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课堂考试与实践教学活动结合。通过考核方式的转变,牵动整个大学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进而提高大学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优化大学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课程政策专家美国学者艾利森也认为:“在达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政策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其余的90%则取决于有效的实施。” 因此,政治理论课最终的效果如何,主要在于政治理论课教师对课程政策的有效实施程度。

一要提高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素养。一方面,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涵养。政治理论课具有显明的政治性,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努力学习和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会运用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全面把握党的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只有教师自己弄懂了,悟透了,才能把理论讲实了,讲活了,才会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做到理论入脑入心,达到政治理论课课程政策所要达到的“培养担当民族復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另一方面,要强化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用科学的教学理念来主导教学的过程,改变政治理论课教学主要靠“灌输”的传统教学思维,做到“灌输”与“启发”相结合,引导学生用所学理论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运用理论中感受到理论的魅力和威力。此外,政治理论课教师还要注重网络素养的提升。当代大学生是在网络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互联网。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有效利用互联网,就会影响对学生的了解,教学就会不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习惯,使得政治理论课教学缺乏时代感和吸引力,最终影响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学会通过网络了解学生的所想、所思、所惑,熟练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来增强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增强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增强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二要优化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政治理论课既是理论课,又是思想课。政治理论课不能就理论而理论,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实际,关注社会实际。可以让大学政治理论课教师同时兼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专任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可以承担部分大学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以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和沟通,实现思想政治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结合。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优化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结构。

三要加大对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思政课要努力做到“八个统一”,这是党对新时代政治理论课提出的新要求。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达到这个要求,除了不断加强自我学习、自我完善以外,主管部门和学校还要加大培训力度,以提高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能力。要积极选派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高层次的业务培训班、研讨班,为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与教研活动有关的社会考察机会,使之深入社会,接触实际,了解国情,感受世界的变化,研究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

三、改善对大学政治理论课程的管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使大学政治理论课课程政策得到良好执行。从大学政治理论课的具体管理上来说,各级主管部门对大学政治理论课的管理要到位。在一些院校,大学政治理论课还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地位,具体表现为:直接或间接地减少政治理论课的课时;违反教学规律,安排政治理论课上大课;轻视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各项待遇停留在政策文本上;等等。

大学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全方位启动和进展速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管理部门能否“围绕课程建设的各种需要来强化政策的影响力和支持度”,否则,必要的政策和相关措施就可能达不到预想的结果。因此,一方面,各级管理部门要切实把大学政治理论课程放在应有的位置上,严格按照国家关于大学政治理论课课程政策的规定来办,使政策落到实处;另一面,要建立健全关于对大学政治理论课课程政策执行状况的评估机制,把对大学政治理论课课程政策的执行情况评估纳入到对各级主管部门的考核体系中去,纳入到对大学的评估体系中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2]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強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Z].2005-03-02.

[3]Odden Allan R.Education Policy Implemention[M].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1: 185.

[4]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60.

推荐访问:政治理论 途径 提升 执行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