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伯钧及其“红色”家族

章伯钧及其亲属的报国心与桑梓情

沉寂29年后,章伯钧的名字重现于家乡媒体。

1986年5月24日,《安徽日报》第一版刊出:《章伯钧藏书捐赠仪式在肥举行》,副标题为《330部、2562册珍贵善本图书由省图书馆收藏》。报道说:

著名爱国民主战士和政治活动家章伯钧先生生前藏书捐赠仪式5月23日在省图书馆举行,省政府、省政协、省民盟、农工民主党安徽省委员会、省委统战部、省委宣传部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以及知名人士近百人参加了捐赠仪式。

章伯钧先生系我省桐城人,曾任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和民盟中央副主席,交通部部长,第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他生前极为关心家乡的文化事业,表示要将所藏珍贵善本图书捐赠给家乡。遵循这一遗愿,章先生的夫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委李健生,委托中国老年文物研究学会与省图书馆联系商定,将章先生生前所藏珍贵善本图书330部、2562册捐赠给省图书馆收藏。所赠古籍图书已于4月25日运抵省图书馆。

坐落在风景如画的包河景区之中的安徽省图书馆,这一天充溢着喜庆和庄严兼有的气氛。章伯钧先生及其亲属的拳拳报国心和浓浓桑梓情,深深感动了每一个人。

章夫人李健生在《章伯钧先生藏书赠书目录》的扉页上题词:“来之于民,还之于民。”其境界之崇高,令人震撼。为了购买、保护、珍藏这批典籍,章伯钧、李健生夫妇耗费了巨大的精力和毕生的积蓄。其间蕴含的精神和情操更是无价之宝,将光照后世。

捐献仪式举行时,章伯钧已经去世17年了。他是1969年5月17日在北京逝世的。那时,“文化大革命”狂潮正席卷全国,他全家蒙难。批斗、抄家无休无止。令他痛心的事情很多,其中之一便是中华文化横遭劫难,无数历代珍贵典籍被焚毁于熊熊烈焰之中。他家的逾万册藏书,有的被烧毁,有的被送往造纸厂化成了纸浆,有部分善本书辗转被北京图书馆收存,到他病重时,只剩下几千册了。他叮嘱夫人,存留下来的善本图书,如能逃过此劫,一定要捐献给家乡图书馆,以保存文化,服务桑梓,泽被后人。

捐书4年后,李健生在京逝世。子女们捐出20多万元,在她的故乡河北省怀安县设立了“李健生奖学金”。

“寂寞身后事,千秋万岁名。”我不知道,当今之世还有多少人真正识得章伯钧。但在多个场合我亲身体察到:当我谈及他是1923年入党的中共党员和1927年南昌起义的重要领导者之一时,听者多面露惊诧之色;当我谈及他1935年参与领导组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由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改名,亦即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前身),并且宣布“以反蒋、联共、抗日为党的总方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党的思想武器”时,引来一片惊叹之声;当我谈及他的两个弟弟早年亦投身革命时,听者俱大动容。这说明,许多历史真相和珍闻,已经在忘却的大海中沉没了。

章伯钧的一生

清光绪二十一年十月初一(1895年11月17日),章伯钧出生在安徽省桐城县后方乡章家大屋(今属枞阳县)。他六岁丧父,幼读私塾,后人桐城中学。1916年考入武昌国立高等师范(今武汉大学)英语系。1920年毕业后任安徽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校址在宣城)校长,他聘请在武汉结识的恽代英、萧楚女来任教职,使第四师范气象为之一新。

1922年9月,章伯钧公费赴德国人柏林大学学习哲学。1923年初,由朱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春回国,任中山大学教授,参加民主革命运动,以共产党员身份加入国民党。7月,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训练部宣传科科长。在北伐战争中,任总政治部秘书长、农工部兵农联合委员会主席。在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后,章伯钧参加了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主任郭沫若)、代主任职。起义军失败后,流亡香港,从此脱党。

1928年春,章伯钧与谭平山等筹组中华革命党,1930年5月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8月当选为中央干事会干事(总干事邓演达)、中央宣传委员会主席委员。邓演达牺牲后,他参与主持中央干事会领导工作。

1933年秋,章伯钧和黄琪翔等代表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会同李济深、陈铭枢等,与第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等共同发动了“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史称“福建人民政府”),宣布反蒋抗日,通缉蒋介石、汪精卫、何应钦等卖国害民首恶,停止“剿共”,联合中国工农红军。章伯钧任“福建人民政府”经济委员会委员,兼任土地委员会主任。“福建人民政府”失败后,章伯钧再度流亡香港,仍然明确地提出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主张。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章伯钧积极响应。同年11月,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在香港改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以反蒋、联共、抗日为总方针,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党的思想武器”。章伯钧当选为中央临时执行委员会委员,任宣传委员会书记,主持中央工作。1938年3月任总联络人,主持该党工作。7月,代表该党被聘任为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抗战期间,章伯钧积极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为抗日救国奔走呼号。1939年11月,他与张澜、沈钧儒、黄炎培、梁漱溟等共同发起成立统一建国同志会,推动民主宪政运动的开展。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他参与创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改称“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常务委员(共7人)、组织部部长。1945年2月,他主持创办《中华论坛》半月刊,任主编,积极宣传为争取抗战胜利和争取民主而斗争的政治主张,抨击国民党一党独裁统治和反共活动。7月1日,章伯钧、黄炎培等6位参政员访问延安,受到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人的热情接待。7月3日,毛泽东和周恩来专门约见章伯钧和左舜生。回重庆后,章伯钧积极配合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单独召开国民大会,并断然拒绝参加国民参政会,产生了很大的政治影响。

解放战争时期,章伯钧在政治上坚持与中国共产党保持一致。1946年7月13日发表的《章伯钧对“召开国大”的意见》,愤怒指出“这是一党独裁的大会”。1947年2月,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改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已经实际领导该党达9年之久的章伯钧,当选为主席。他的夫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李健生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此后,章伯钧积极参加了配合中国共产党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1947年10月27日,蒋介石下令解散民盟,章伯钧避走香港。11月,与沈钧儒主持召开民盟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同中国共产党紧密合作,推翻国民党独裁政府,建设民主、和平、独立、统一的新中国的政治纲领。

1948年秋,章伯钧等首批民主人士进入东北解放区。1949年1月22日,章伯钧与沈钧儒等55位民主人士

发表宣言,宣布愿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将革命进行到底,与中共共同建立民主联合政府。9月,他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章伯钧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长、光明日报社社长、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继续担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席。

1957年整风运动中,章伯钧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召开的座谈会上发言,提出意见和建议。“反右派”斗争开始后,他被指为:对共产党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纲领、有路线”的“猖狂进攻”,“是反共反社会主义的”,“其方针是整垮共产党,造成天下大乱,以便取而代之”,是“章(伯钧)罗(隆基)同盟”。毛泽东说:“右派的老祖宗就是章伯钧、罗隆基、章乃器。”章伯钧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消失后,被保留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等职。“文化大革命”中,全家遭受迫害。1969年,章伯钧病逝于北京。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章伯钧被定位为“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和政治活动家”。他的骨灰,于1982年11月15日被安放进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章伯钧的亲属皆得到安排或平反,夫人李健生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常委、中央咨监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1990年逝世。儿子章师明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常委、中央执行局副主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秘书长、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常委,2002年底离任后任中央名誉副主席。长女章诒学,曾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北京市委副主委兼秘书长,北京市政协副秘书长,这位1964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的高材生,潜心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卓有建树,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幼女章诒和,1963年毕业于中国戏曲研究院(现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在“文化大革命”中,以所谓“现行反革命罪”被判处徒刑20年,坐牢10年,九死一生,1979年得到平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具博士生导师资格。

在“反右派”斗争结束27年后,中共中央统战部对章伯钧的一生作出公开正式评价。1985年11月11日,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和中国民盟中央,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召开“纪念章伯钧诞辰九十周年座谈会”。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杨静仁发表讲话,新华社报道了这个讲话,并刊发于次日的《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章伯钧先生诞辰九十周年,缅怀他对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的贡献。章伯钧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和政治活动家,尽管在他的一生奋斗中也有过曲折,然而他不断追求真理,总结经验教训。纵观章伯钧先生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总的来说,他是爱国的、进步的,为我们民族和国家做了好事,是值得我们纪念的。”

1994年7月26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批准全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中共党史人物传>第51—100卷编纂规划》,立传名单中列入了长期与中共合作的爱国民主人士54人,其中即有章伯钧。2005年7月5日,由交通部和安徽省社会科学院联合组建《章伯钧传》传记组的初步意向达成,待传记组正式组建后,即可开展研究与撰著工作。

章伯钧家族的历史

据章氏宗谱记载,章伯钧的远祖原居山东诸城和平阴一带,于唐代南迁浙江余杭、绍兴。宋末迁徽州婺源后,家道日兴,成为望族,以门前建有牌楼而称“牌楼章”。明初,章家屡被盗匪袭击,死伤惨重。在一次几乎被灭门的袭击中,一个叫章一脉的年轻书生,从亲人尸体堆中爬出,挣扎着冲进后堂,取下祖宗牌位,紧紧捆在背上,怀里揣着家宅牌楼影像图和一部《易经》,趁着夜色掩护,仓皇北逃。数,日后逃到南京,乘船溯长江西上,穿天门,过芜湖,五百里风波水路,最后在长沙洲登上长江北岸,再向北渡过白浪滔天的白荡湖,这才停下脚步。

章一脉,号藕宿,极能吃苦,在湖畔给人帮工。他办事勤谨,种田、挖藕、打鱼无一不精。当时的白荡湖以北地区,山高林密,人烟稀少,人口密度只相当于今天的百分之二三。

两年后,章一脉被钱祖庄(今名钱祖屋)的钱秀才看中,先雇为长工,后把女儿许配给他为妻。婚后夫妻恩爱,生五男二女。儿女均为贤德之人,奉亲至孝:章一脉的后半生是幸福安宁的,76岁去世。

随着家族繁衍,人厂迅增,“牌楼章”集会议定,尊章一脉为一世祖,从第二世起,用100字谱系,前40字为:“文福庆才受,民善良孝乡,宗应世守治,大道启元光,义礼传儒范,清廉重典常,英贤珠玉聚,俊彦桂满芳”。章伯钧属第二十一世“光”字辈。

第十五世出了一个章守盛,他是章家大屋的创建人。章守盛,字嵩维,号翠峰,生于清雍正四年(1726年),卒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翠峰先生少怀大志,曾闯荡南北,交游广泛,见多识广,为人谦和守信、仗义率真。他娶桐城姚姓女为妻,生有四子。他体魄强健,到晚年仍然耳不聋眼不花。大约从1760年前后起,他选中了来龙岗半岛的南端,建造起了宏大的章家大屋,后世不断扩建。章家大屋无论是规模,还是形制,皆为安徽江北古民居中所罕见。

章伯钧的父亲章元吉,字扬清,号望川,生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十月,他天分很高,性格豪放。任情慷慨。他从幼年起就喜欢在读书时作批注,父亲责备他不该把书弄得这么不洁,他却仰脸对父亲说:“欲读书,遑计书卷也!”长大后,他有两好,一是读书,二是喝酒。他读书有法,绝不盲从,穷搜远讨,旁征博引,参考互寻。有时夜间读书有了心得,就把兄弟们叫醒,一边研讨,一边喝酒,纵论诗文不可一世,痛诋时俗慷慨淋漓。他对两个弟弟非常爱护,弟弟也钦佩爱戴这位兄长。他娶桐城林华亭之女为妻,妻兄林醒卿也是一位名士。

章元吉共有三子:长子伯钧,谱名光利,字砺夫;次子伯韬,谱名光品;幼子伯仁,谱名光葆。

“一门三龙”与红色堡垒

才华横溢的章元吉只活了25岁。光绪二十七年八月十四日(1901年9月26日),他从省城安庆乘船回家,船在白荡湖中倾覆,他不幸溺水身亡。那是中秋节的前一天,显然,他是匆匆赶回家与父母妻儿过团圆节的。此时,章伯钧6岁,章伯韬3岁,章伯仁才5个月,尚在襁褓之中。

随后,章伯钧三兄弟由叔叔章仰梅、章石侯抚养长大成人。两个叔叔对他们很好。但幼年丧父,其间艰难酸楚,不堪尽述。桐城人重教育是有传统的,连为子女择偶也是首选书香门第,其次才选官宦人家。章家祠堂拥有“学田”,租给族丁耕种,所收租金用于资助家塾(1920年又办起了私立育才小学)和奖励学业优秀的族中子弟。

章伯钧兄弟先后在家塾或育才小学读书,而且都

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极难考取的桐城中学,这在乡间已属罕见,后又相继留学德意志、日本、法兰西,且皆建功立业,章家大屋遂以“一家三国”、“一门三龙”而闻名遐迩。

章伯韬1898年生,先留学日本,后去法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中共旅欧支部负责人之一,曾任中国留法勤工俭学语文部主任。妻史钟英与他同去法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和廖承志一起做党的工作,因积劳成疾,1944年在重庆北碚病逝,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骨灰移放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他有二子四女。

章伯仁1901年生,留学日本,后赴苏联,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远东区伯力(俄名哈巴罗夫斯克)党校校长。在苏联“肃反”中被逮捕杀害。他在家乡与汤沟人周荣华结婚,婚后28天赴苏,再没回来。他在苏联与一奥地利籍女子结婚,生三子山女。

章家大屋还是红色堡垒。在枞阳县地方党史上,它是第一个共青团小组成立处,也是第一个共产党支部的成立处。据《枞阳县志》记载,1927年“四一二”政变发生后,在武汉安徽省党务干部训练班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等处学习的共产党员章逐明、疏世群、钱邦文和共青团员章鸾翔、章礼备及进步青年吴克正等,于五六月间回到桐城东乡(今属枞阳县)、白云、横埠、陈湖、老洲和汤沟等地区,并在章家大屋成立了CY(共青团)小组,组织发动了“汤沟暴动”,坚持革命斗争。1928年1月,中共桐城直属支部在章家大屋成立,选举章逐明为书记,参加成立会的共8人:章逐明、章礼备、章鸾翔、陈雪吾、吴克正、章宣德、章慕贤、钱益封,不到两个月就建立了4个党小组,发展党员数十人,发展农协会员20多人。1929年3月间,中共安徽省临委派王步文到桐城后,党的组织有了更大规模的发展。章逐明在县志有传,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在章伯钧引导和帮助下,乡中子弟参加革命的人数甚多。其中有许多同乡,如陈雪吾(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等人。也有相当数量的章姓族人。堂侄章培毅,1920年生于章家大屋,抗日战争中去大后方,毕业于武汉大学,他在章伯钧的教育引导下,参加了民盟、农工民主党、民革。曾任民盟重庆市支部委员、农工民主党重庆市党部执行委员兼发言人,是一个极具才干的民主斗士。1948年,他奉民革中央主席李济深的指示,策动国民党军起义,11月被国民党政府逮捕。他坚贞不屈,1949年11月27日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大屠杀中殉难,年仅29岁,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章培毅的弟弟章培良、妹妹章培莲及一批章姓族人相继参加了革命。

章伯钧之子章师明,1922年5月6日出生在章家大屋,生母林振华是贵池县老周湾人。他在抗战爆发后去武汉找到父亲,后随学校流亡湖南、四川,1942年考入内迁到四川宜宾的同济大学。1947年毕业后到南京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任农工民主党南京市委委员,负责工运和青运工作。解放战争中,他与中共地下党并肩战斗,成功地进行了发展组织、宣传动员、配合中共斗争和对国民党军队的策反工作。特别是在策动江阴要塞黄山炮台起义、动员安徽屯溪守军起义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其妻史鹤琴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史推恩的堂孙女,她的三叔史伟(字俊宽)在抗日前线壮烈牺牲,祖父在故乡惊闻噩耗,泪下如雨,复仰天大笑说:“吾有子矣!”她的叔叔姑姑们,史洛文、史洛明去了延安,多人参加了八路军、新四军。新四军老战士史迈(原名史佩蘅,为张恺帆夫人)是她的三姑母。

章家大屋既是名人故居,又是枞阳县重要的革命旧址,应当受到保护。

推荐访问:红色 家族 章伯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