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地位与作用

摘要:教学管理是以教学的全过程为对象,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对教学工作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实施、检查、指导、总结、提高,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以保证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活动。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实质是教学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按照高等学校教学的规律对教学工作进行周密的计划和组织,以保证教学活动达到既定的目标。

关键词:教学管理 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教学管理就是按照高等学校的教育目的和要求,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以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从高等学校教学的实际来看,教学管理主要是对人、事、物的管理。人,即教学的对象学生和教学的实施者教师,通过管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事,即教学过程的基本组成单位,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专业、课程、实验、教材等,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物,即教学基本设施和教学设备,是实施教学的物质保障。教育资源,是指高等学校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可以利用的人、事、物的总和。

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实质是教学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按照高等学校教学的规律对教学工作进行周密的计划和组织,以保证教学活动达到既定的目标。它的基本职能和主要任务就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调节、监督,从而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明确教学工作的目标,调配教学人员,准备教学条件,建立教学制度和正常的进行秩序,协调各方面的工作,调动师生的积极性,监督计划的贯彻和决策的实现,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的合格人才。

教学管理要实现科学化。科学化教学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手段,遵循教学规律,使教学系统内的人、事、物各因素形成最佳配置,使有限的教学资源发挥最大作用,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衡量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标准有三:一是教学资源能否满足和适应教学的需要。任何管理,都要实现一定的目标,不能实现一定的目标,也就谈不上管理。二是人、事、物是否匹配。所谓匹配,即三者相互适应、相互支持,没有多余和浪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发挥整体的力量。三是每个因素是否发挥出最大的积极性和效能。即系统环境内没有内耗,每个因素都可充分发挥作用。只有达到了以上标准,才可能实现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效益的目标,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

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是培养高级的专门人才,虽然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具有培养人的功能,但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学工作进行的。教学工作在高等学校的中心地位决定了教学管理在高等学校管理中的地位。我们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研究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规律和教学管理规律,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调动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研究并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和教学基本建设;研究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运行机制,形成特色,提高质量。

高等学校的教学活动是由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践(社会调查)、考试考查、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以及生产劳动、科研训练等教学环节所构成的多形式、多序列、多层次、多因素的复杂过程。要使教学活动有序开展,使全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各种活动围绕学校的培养目标协调进行,就需要科学的组织、指挥和调度,建立一个正常、稳定的教学秩序。否则教学工作就不能正常进行,教学活动的各个因素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教学质量也就无法得到保证。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和保证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取决于多种因素。一般认为师资、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但无论是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内容的改革、实验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的建设,还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与发挥,都离不开科学的教学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这是现代管理的一个基本经验。

一、从高等学校的组织机构看: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系统有校级层次的教学管理,有院系级层次的教学管理,有教研室层次的教学管理,有教师层次的教学管理。各个层次的教学管理都有明确的职责和任务。行使着不同的教学管理权力,保证了学校各项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和教学目标的实现。通过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指挥系统,以保证教学决策、计划、指令及时传递、贯彻实施,提高管理效率。并同时获取信息,不断调整,适时的得到控制。教学管理指挥系统,在高等院校,是在校(院)长领导下,由教务处长、科研处长、各系主任、教学实验研究中心主任、各专业教研室主任等组成教学指挥系统。

建立教学指挥系统,涉及学校管理组织机构的整个层次性结构的问题。任何系统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结构特点与形式。目前,国外管理学者都在潜心研究探讨企业组织结构的模式问题,一般将组织结构分为四种类型:即直线型(事无巨细,均由领导处理)、职能型(日常管理事务由职能部门处理)、直线职能型(上述两种的复合型)、矩阵型(其纵向按“指挥—职能”的领导关系,横向按“规划—目标”的领导关系)。运用现代管理组织结构理论原理,对于加强我国学校科学管理,特别是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指挥系统,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普遍采用“直线职能型”结构形式,上下级关系清楚,指挥管理渠道畅通,适应当前教学业务复杂、专业门类繁多的实际需要。教学管理指挥系统中最高层次是校长,职能机构有教务处(教导处)或教学中心。在高等学校,校长之下设立系,系下设立教研室(组)。职能机构通过各自专业业务,对教学工作进行指挥和监控。一方面向分管教学的校(院)长提供有关情况与报告,提出建议或方案,发挥参与和助于作用;另一方面,对下级机构执行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规章制度和提高教学质量等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和督促。这种结构形式,在教学管理实践中,既有利于各级领导配备相应的职能机构作辅助,充分发挥专业管理的积极性,又能保证每一个管理机构内的集中统一指挥,使整个教学管理活动分工明确、职责到人。

二、从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过程看:有计划管理、运行管理、组织管理、考试管理、教学监控、信息反馈等环节。教学过程是由不同的环节构成的,只有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才能保证整体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学管理必须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的管理,及时调控教学的进程和方向,保证每一个教学环节都高质量地完成其特定的任务,才能实现预定的进行目标。高等学校的教学活动一般分为课程教学、课外活动、实践性教学环节等形式。从高等教学管理所涉及的教学活动看,教学管理可分为课程管理、课外活动管理、实践教学环节管理等。课程管理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等管理,课外活动的管理包括课外辅导、课外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等管理,实践教学管理包括实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管理。教学管理必须考虑到教学活动的不同性质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以保证管理的科学性。

三、从高等教学管理的教学对象看:有人、财、物、时间的管理。人的管理有教师的管理、有学生的管理、教学辅助人员的管理,财的管理有教学经费的管理,物的管理有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教学基础设施的管理,时间的管理有课堂教学管理、课外活动管理、实践教学管理等。这四个不同内容的管理,性质、特点不同,管理方法和过程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学管理必须根据管理对象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管理。

任何管理活动都是按照计划、执行、检查、总结这一程序进行的。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活动同一切管理活动一样,也是一种有程序的活动,教学管理活动的这种程序性是教学管理工作必然的逻辑发展过程,顺序不能颠倒,缺一不可。计划、执行、检查、总结这四个环节的有机结合,形成了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过程。计划是管理的前提和核心;执行是实现计划的关键;检查是对执行的监督,提供反馈信息,以利于追踪决策,是实现计划的保证;总结则是对计划、执行、检查等管理活动的分析和评价。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全部过程的完成,即完成了一个管理周期。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就是在这种循环运行中,不断提高,不断前进的。

由此可见,教学管理系统是一个多种层次、多种内容、多种结构的复杂的管理系统。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必须要有一个整体的、协作的观念,充分发挥不同层次管理机构的作用,调动教师、学生、管理者、教学辅助人员的积极性,合理配置各类教学资源,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的管理理念、手段和方法,达到提高效益、提高质量的管理目的。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人们对教学管理在提高教学质量中起重要作用的认识也日益深刻,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与关键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教学管理中只要掌握理论、尊重规律、利用规律、坚持原则、明确目的、讲究方法,就一定能够取得预期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济正.学校管理学导论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2] 杨名声.创新与思维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

[3] 李秉德.教学论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4] 单振东.高职院校教学管理 .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作者简介:何彦波(1961—),男,湖南人,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数学系,现任黑龙江省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务处处长 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模式。

推荐访问:教学管理 高等学校 地位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