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认识

摘 要:土木建筑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健康快速的发展需要大量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是创新型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主渠道,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规律,修订创新型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方案,改进教学手段,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建设并完善创新教学所需的办学条件,营造创新教学氛围,责无旁贷。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 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 认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7-137-02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最为显著,其中土木建筑业的发展尤为突出。目前,土木建设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以国家重点工程、交通枢纽工程和城市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交通能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土木建筑业面临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然而,我国土木建筑业仍然存在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人相对较低,数量庞大、知识层次低、生产率低、技术创新缺乏的弱点,产业集中度低、规模较小、技术粗糙、过度竞争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优秀的、特别是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关键所在[1]。

一、创新与创新教育

1、创新

什么是创新?简单的说就是利用已存在的自然资源创造新东西的一种手段。创新是一种发现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或者针对问题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理论,或者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源动力。

土木工程科技创新一般有以下四种类型[1]:①概念创新,主要在土木工程领域的科研、技术开发和应用等方面提出新的概念,从而为某方面的工作提供全新的思路和方法;②原理创新,主要针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的理论创新;③技术集成创新,主要针对新技术的开发和以新应用领域、新应用方式等为目标的技术集成;④技术应用创新,主要是指在技术应用中以提高效益、创造更高价值等为目标的技术革新等。

2、创新教育

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高素质的专门技术人才,使受教育者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和创新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培养和训练。因此,高校应逐渐建立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创新素质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相应地,创新教育也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新意识的激发、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

以培养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不仅注重知识的传递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更注重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对专业技术问题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磨练学生的创新意志,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育与培养融于课堂教学、现场教学、案例讨论、见习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课堂教学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讲透重点、疑点、难点,鼓励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培养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思变能力。

现场教学和案例分析以工程现场和典型案例组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思维模式及思维程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提升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理论学习的进度和内容,适时安排不同复杂程度的工程案例,组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方法,同时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和至高无上的职业道德。案例教学是学生从课堂教学走向工作岗位的必由之路,通过案例讨论,教会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科学处理问题基本程序和方法,取得模拟的工程经验。见习与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在课程见习或顶岗实习期间,指导教师明确要求、统一内容、严格管理,学生把课程见习与顶岗实习作为岗前培训来对待,确保每一次课程见习与顶岗实习的教学效果。

二、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思路

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有些方面(如:行业机制体制)的改革甚至需要自上而下地进行,但是,高校必须走在改革的前沿,从自身出发,身先士卒地进行一些切合实际和行之有效的改革,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与设置、实践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育人环境建设等很多方面进行一些改革的尝试和积累,积极稳妥地推进创新人才建设和培养改革,为整个行业和工程领域的全面深入地变革积累经验和奠定基础。

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应该突出以下内容:探索人才培养新方案——课程结构合理、课时比例协调和理论实践并重,培养市场需求、社会认可、特色鲜明的创新人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大学生实践的平台建设,开放实验教学,建设校内外综合实践基地;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教师的工程背景和工程素质建设,构建教学团队和梯队;逐步搭建产学研共建平台,将创新成果的研发平台和形成过程引入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和学科竞赛,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创新实践计划,体验创新过程,磨练创新意志,享受创新快乐;完善激励机制,为教师提供研究、探索、实践教学改革平台,鼓励教师投身教学改革,推进改革进程。

三、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参照教育部、建设部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本科培养方案,结合土建类注册工程师考试的基本要求,依据本院的办学指导思想,科学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拓宽基础、更新内容、整体优化、突出能力、提高素质、培养创新为思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土建类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项目管理和技术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工程师不仅要知道按规范做工程,更需要针对实际工程需要创新性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具有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技术人才,不仅需要学习设计流程、计算方法、规范应用和图纸绘制等,更需要强化专业理论的系统学习,强化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技能综合训练,强化运用创新、革新、吸收、消化、改进等多种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高等学校的培养不可能预知性传授学生一身所需求的知识,因此,课程设置上应注意专业知识的稳定性和发展性,课程设置应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自我更新和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经过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3-9],在课程设置上,建立了通识教育、大类教育、专业课程和工程教育与创新为主的框架体系(图1)。各类教育分阶段实施、循序渐进,形成以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创新教育为主旨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营造创新教学环境与氛围

创新教学需要良好的硬件条件和学习氛围。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的管理体制,重构教学体系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的教材建设,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校内实验教学中心、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等,都要求高校针对自己的办学特点科学规划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改善办学条件。

适宜的学习氛围同样十分重要。良好的学习氛围体现在教学全过程的方方面面,并由教学过程参与者共同努力来营造。教学过程包括课程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科技创新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和各种社会活动。课堂理论教学能为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理论知识,因此,课堂理论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中的作用应该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经常的。

广大教师是创新教育的践行者,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素质、创新能力、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直接影响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政府和高校应创造良好的政策,激励教师创新,激发教师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不断地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创新培训。

为了建设党中央提出的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和营造创新型人才的成长环境是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长期奋斗、共同完成。但是,高校和教师应勇于承担责任,不辱使命,相信共同努力一定可以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

建立创新教育体系和创新教育体制和机制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全国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建立起各具特色的创新教育模式和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和谐社会的建设输送更多更好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沈祖炎.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3-10.

[2]吴二军.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条件和途径//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53-57.

[3]孙文彬.构建多层面的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3):107-111.

[4]孙文彬.开放性实验教学的选题[J].文教资料,2006,(10):25-25.

[5]孙文彬.谈开放性创新实验教学的评价[J].文教资料,2006,(10):78-79.

[6]孙文彬.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20):245-246.

[7]孙文彬.开放性创新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5(2):148-151.

[8]孙文彬.加速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素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5):79-82.

[9]孙文彬.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13):40-43.

推荐访问:土木工程 人才培养 创新 专业